第33章賈詡托病入宛城
卻說張繡連夜追擊突圍的龍騎,追到一處平原,卻發現原本只剩下六十餘人的龍騎居然分兵十二路逃竄,從雪地中的馬蹄印來看,每隊人馬都不過五六騎。張繡不知皇帝在哪一路,只好分兵追擊。
張繡自領一軍追到一處山口,發現敵軍留下一卷黃綢,上面寫著:「將軍馬匹無恙否?」張繡想起前些日子和李暹追擊皇帝的時候也是數次留下這樣的黃綢,於是斷定這一路必定是皇帝所在,於是不惜馬力,急速追趕。待張繡軍追到時殺盡了龍騎將士卻並沒有發現皇帝蹤影,卻發現另外兩卷黃綢,一卷寫著:「皇帝不在此隊。」另一卷寫著:「今夜陽光明媚。」
張繡大怒之下把那五名騎士的屍體放火焚燒了,這才領軍而返,發現各路人馬也都陸續回營了,一打聽才發現,每一路都留有黃綢,上面的字也大致相同。其中三路剿滅了逃跑的敵人,四路與敵人纏鬥一番斬殺幾人後,敵人逃走,另外四路追擊不久便失去了敵人的蹤跡。
回到大營中,張繡垂頭喪氣的喝著悶酒,卻看見自己的叔父跟賈詡高興的聊著什麼,不禁問道:「叔父可知我大軍連日奔波卻徒勞無功,叔父怎麼還這麼有心情?」
張濟剛準備對張繡說,賈詡卻搶先說道:「詡今日受小皇帝士兵流失所傷,性命危在旦夕,張濟將軍宅心仁厚把詡接道宛城療養傷情,呵呵。」
張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賈詡在說些什麼,他來到賈詡旁邊看了半天,才說道:「繡觀先生談笑自若,身體康健,不像受傷啊!」
賈詡和張濟相視大笑,然後張濟才將賈詡假托受傷,預投效張繡的事情說出來,張繡先是大喜若狂,忽而又異常失落,他說:「先生大才,能輔佐繡,繡自當感激不盡,只是先生原是李傕謀士,如果讓李傕知道先生棄他而事繡,繡擔心李傕會起大軍討伐宛城。」
賈詡卻說道:「如此更好。」
張繡愕然說道:「更好?要知道李傕大軍十萬,我張繡卻只有三萬將士,如何抵擋?當時候自身難保,如何救先生?」
賈詡卻搖頭道:「伯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日李傕與郭汜北上截擊皇帝的援軍,必定慘敗,然而李傕必定不甘心失敗,必然會反擊,詡料定李傕大軍先敗後勝,必定損失慘重。那三萬人馬中伯淵叔父出兵五千,郭汜出兵五千,其餘兩萬皆是李傕部下,這一敗李傕和郭汜的差距便會縮小。等到我軍返回宛城之後,聯合郭汜許以關中之地,則李傕郭汜必然再次反目,到時候李傕哪裡還顧得上伯淵你?而伯淵只需秣馬厲兵以待二人互相殘殺,然後出兵一舉平定關中三秦之地,則霸業可成也!」
張繡被賈詡說得一愣一愣的,良久才回過神沖賈詡一躬身道:「謝先生!」
時光流逝,轉眼已經半月過去。
半月前,李傕郭汜三萬大軍北上,在黃河畔遭遇董承、楊奉領來的援軍,大戰兩天一夜,李傕等人大敗,退守弘農。這一戰李傕郭汜損兵一萬餘,而援軍一邊則只是損失了幾千步兵。
十日前,李傕郭汜不甘失敗,領軍再戰,大勝。一萬五千白波黃巾只剩下八千人逃走,匈奴騎兵也傷亡超過三千人。援軍敗走,李傕派遣李暹領著五千西涼鐵騎乘勝追擊,卻被五千匈奴騎兵打得落花流水,陣亡超過三千人,李傕震怒,下令大軍追殺。可是匈奴人和黃巾軍發現皇帝已經往洛陽而去了,而去自己又損失慘重,自然不願再與李傕打仗,於是迅速的領兵撤離戰場,八千步兵,五千騎兵回了安邑安置。李傕郭汜無奈也只好退兵關西。
兩日前,李傕兵馬剛剛過了青泥隘口,接道賈詡的回報說沒有擒下皇帝,心裡很不高興,又接到報告說賈詡身受重傷,被張濟領會宛城修養。李傕知道他的成功完全來源於賈詡的謀劃,他得知賈詡受傷只好馬上派人送去了許多藥材和補品。但是冷靜下來一想覺得不對,就算賈詡受傷了也不用去宛城修養啊,當時自己大軍正在回轉,張濟只需要把賈詡送回他李傕的大軍之中便是,何必勞師動眾的把賈詡接往宛城?李傕不愧是多年征戰的老將,馬上反應過來,賈詡這是要離開自己了,於是趕緊下令士兵回長安抓捕賈詡家小。可是就在這時,有士兵來報告說賈詡家小已經離開長安數日,已經到了郭汜的地界。當李傕派人去向郭汜要人的時候,郭汜卻毫不領情,李傕郭汜再次反目,關西二雄再起戰端,這時李傕剛剛大敗而歸,正在回長安的路上。
宛城。
大廳中,張濟坐在主位上,張繡、賈詡分列左右。
張濟說道:「我軍現在已經於郭汜軍聯盟。剛剛郭汜的使者來到,說李傕郭汜已經開戰,郭汜希望我軍盡快派軍參戰。諸位以為如何?」
眾將士紛紛把目光投向張繡,因為他們知道張繡就是他們未來的主公。
賈詡站起來,卻不是對張濟而是對張繡說道:「不急,李傕郭汜在關西經營了這麼多年,他們的底子不是一兩天就能打光的,但是郭汜實力要弱於李傕,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幫助郭汜打敗李傕。雖然我們和郭汜是盟友,但是我們難道要助他奪取關西嗎?不,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李傕、郭汜兩方人馬的平衡,並且不斷製造事端讓他們互相攻伐。所以詡建議,只向郭汜提供糧草軍械,若問到我軍為何不參戰,就說大軍正在集結,不日就將北上與郭汜同進退。先拖上一個月,等過年以後再伺機行動。」
張繡聽了賈詡的話,不禁連連點頭,想了想吩咐道:「胡車兒,你押送糧草吧,如果有人問及我軍何時參戰,你就說我軍已經集結好部隊,不日就要發兵了。」
堂下一面色黝黑八尺高的鐵塔巨漢出列,拱手應諾,聲音洪亮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