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雷法之所以能夠束縛住我等法力,利用的就是五行之氣與妖氣相互克制的道理。」眼見金鱗子興奮之餘,卻極為疑惑,牛魔王搭訕了一句。
牛魔王剛一說完,那鵬魔王繼續解說道:「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自那混沌初開之時,便已存在。倘若以這五種元氣結成一個法陣,再通過法力加持,注入我等體內,便能控制住我們的真元。」
「原來如此。真元受困,法力自然會受到限制。」
「所以,要想解除束縛,恢復我等法力,只需要破壞五行之氣的佈陣結構即可。」
「哼,結構一亂,此陣便即失效。」鵬魔王一番訴說之後,牛魔王補充了一句。
「莫非兩位大哥已獲悉了破壞此結構的方法?」
「不錯。我牛魔王廣交好友,天上神仙也不例外。從他們口中,我得到一個可靠消息,要想破除五雷法的封印,只要能得到一樣寶物即可。」
「什麼寶物?」
「攝神圖。」
「攝神圖?此物何以破除五雷法?」
「攝神圖分正反兩面,正面繪製有烈火圖案,專損妖魔元神。而反面卻繪製著流水圖案,有修復元神之神效。」
「修復元神?」
「攝神圖威力無窮,能汲取天地之間的五行之氣。正面一照,五行之氣相生,產生極大的破壞力,能損元神。反面一照,五行之氣相剋,金木水火土,五種元氣逐一抵消,最後凝聚成一股柔和之氣,能修復損傷元神。」
「如此說來,借助此圖之反面,照在我等身上,必然使得我們體內的五行之氣相互克制,逐一抵消。到那時,五雷法沒了依托之力,也就不攻自破了。」聽到妙處,金鱗子歡喜不已。
「正是如此。」鵬魔王在一旁點頭搭訕。
「此圖現在何處?」金鱗子沒作遲疑,隨即追問到。
「在那天庭的鬥牛宮中。」
「鬥牛宮中?這豈不是很難取得?」金鱗子露出為難神色。
「風險自然是有的,不過我卻做好了充分準備。」牛魔王頗為自信地說道。
「充分準備,有幾成把握?」金鱗子藉機問道。
「鬥牛宮離西天門最近,我已探察到了西天門守將的具體換班時間,如果趁著此時偷入進去,應該不會被發現。」
「可是三十三重天宮內,神仙何其之多,就連鬥牛宮恐怕也不是那麼好進的吧?」
「這方面我自然是顧及到了。十日之後,玉皇大帝會在靈霄寶殿舉行朝會,三十三宮的神仙都會前去,鬥牛宮中也只會剩下一名看門童子。」
「這?豈不是天賜良機!」聽及此處,金鱗子喜不自甚,信心大增。
「不錯,一切事宜我都已安排妥當,正是為了等此機會。」
金鱗子,牛魔王與鵬魔王三個一番秘議過後,隨即便在水簾洞中大肆慶賀起來。
------------------------------------------------------------
西天靈山。
諸佛、菩薩、阿羅、揭諦、金剛、比丘僧、尼等眾,皆受如來佛祖召喚,齊聚大雷音寺內。
諸佛,菩薩等眾禮畢,如來佛祖微開善口,言道:「此次佛會,皆為度劫所做。」
聽聞這個『劫』字,眾皆驚訝,旁邊閃出觀世音菩薩,對著佛祖作揖道:「近日,莫非佛祖已參悟出劫數?」
如來微微點頭,並無言語。
「天機已變,劫數將至,既已參悟劫數,弟子懇請佛祖明示度劫之法。」前番觀音菩薩特為通天秘典遺失一事來過靈山,對於劫數,她比其他諸佛與菩薩知道的自然要多。
「天機變數,時有變化。我等要在世事變遷中穩操勝券,就必須占穩先機。近日,我已悟出劫數,乃為三劫。」
「是哪三劫?」觀音繼續追問。
「天庭一劫,人間一劫,佛門一劫,此三劫皆有聯繫。天庭一劫,我已參悟出度劫之法。人間之劫,於三界並無太大動盪,且不會持久,權且不去理會。至於佛門一劫。」言及此處,如來稍稍有所遲疑,而後說道:「至於佛門一劫,需等到劫數來時,方有解救之法。」
「劫數將至,我等避無可避,當盡全力則矣。」如來說完,觀音菩薩在旁補充了一句。
雷音寺內,法力廣大者甚多,聽如來提及劫數,一個個都閉目冥想,皆希望自己能提前參悟劫數,尋求度劫之法。
諾大的靈山,在此刻,居然寂靜異常。如來自己也閉上眼睛,深思參悟。
良久,佛會結束,眾皆散去。雷音寺內,只留下了如來佛,燃燈上古佛與觀音菩薩三個。
諸佛以及菩薩等眾雖有莫**力,但真正能夠參悟劫數者,卻極為稀少。
此時,惟獨燃燈古佛與觀音菩薩留下,想必是對度劫有所看法。燃燈上古佛微微睜開眼睛,對如來言道:「天庭劫數在即,佛以為如何對待?」
如來反回道:「古佛以為如何?」
燃燈上古佛稍加思索,隨即說道:「吾觀天庭之劫,皆因天生石猴孫悟空而起。佛祖可親去,借此伸出援助之手,降伏於他,以助天庭度過此劫。」
「弟子愚昧,那孫悟空此時正在八卦爐中,如何掀起風浪?即便作惡,又何需佛祖親往,天庭自當料理。」古佛言畢,觀音疑惑,故此一問。
如來聽完,微微一笑,對觀音言道:「還是古佛言之有理。」
「孫悟空乃天生石猴,修成金剛之身,不死不滅,八卦爐中火亦傷他不得,所以要想降伏於他,只能求困,而不能求滅。天庭之錯就在於此。」古佛向觀音解釋了一番。
如來在旁聽後,微笑點頭,接著說道:「我已說過,此三劫皆有聯繫。孫悟空乃為仙體,連那天庭也授予其仙菉,我佛門亦可接納。日後度劫之時,還可倚靠其力。更何況,此時施恩於天庭,不過舉手之勞,日後求之,定容易許多。」
「此乃一舉兩得,於我佛門大大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