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龍來到明報總編輯的辦公室,也是金老先生的辦公室。
金庸原如查良鏞,是新派武俠小說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更是著名政論家,企業家,報人。他被譽為一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香港第一健行,世界第一俠筆等等。
總之金庸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不管他少年,還是中年,以及老年時的生涯可謂是多姿多彩之至。
「金老,我這有篇稿子,想請您過目一下。」張少龍來到金老的面前把大唐的稿子遞了過去。
「哦,什麼稿子。」金庸輕輕的哦了一聲。金庸生性木訥,不善於言談,這一點整個香港都知道,張少龍也已經習慣了,他笑了笑說:「金老,這本書不錯,是多年來難得的佳作。」
「能入少龍法眼的書可真不多,既然你都說了,這本書我要好好讀讀,看看有沒有水份。」金老笑著說道。
「金老,如果這本書能入您法眼,還請您不惜言詞,給這本書打打名氣,寫寫評論。」張少龍有些不好意思的說。
金庸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翻開了大唐的手稿。他自然知道張少龍的目的,無非是想借用他的名氣,為這本書做個廣告,要不是金老瞭解他的品性,金老都懷疑張少龍是不是收了人家的好處。
如果一本書不好,不管誰求,金庸都不會給其臉色。張少龍站在那裡,傻傻的等待著金庸的答覆。以張少龍對大唐的瞭解,這本書一定會入金庸的法眼。
從金庸翻開大唐第一而時,張少龍就在觀注他的表情,可是讓他失望的是,一個小時過去了,金庸臉上還是那樣平靜無奇,這讓他有種措敗感。
大約兩個小時後,金庸收起書稿,看著還站在那的張少龍笑道:「這本書不錯,雖然文筆欠佳,但創意和格局都非常好,與我武俠的小格局有明顯不同。」
黃易的小說特徵就是將歷史與江湖融為一體,這一點與之前的小格局是大不相同的。黃易的小說中,武林豪傑中往往不乏大將軍,大軍閥等人。最不同的是武林紛爭往往是與正治交鋒,軍事對抗的現象。
金老說完之後看著張少龍,還在等金庸說點別的張少龍愕然的抬起頭,就這麼簡單。張少龍有些無力的說道:「金老,這本書怎麼樣啊。」
金庸哈哈一笑,道:「說說你的想法。」
張少龍撓撓頭,不好意思的道:「金老,我想在明報上給大唐開一個專欄。像這樣的好書應該進行推廣,而武俠與歷史這個雜誌顯然是不夠的。」
「這本書雖然不錯,但在明報上開專欄還是不行。前還是在武俠與歷史上連載,要是效果不錯,在轉到明報上來也不晚,具體事情你去操作。」金庸把手稿交還給張少龍。
「我明白了金老。」停頓了一下張少龍又說:「金老,我們按每字多少錢來簽這本書。」
金庸想了想說:「就按,要是成績好,以後在談。」
八百港幣對一個新人作者來說已經是天價了,張少龍也沒想到金庸會給出這麼高的價格。
「好。」張少龍應了一聲轉身離開,而金庸卻陷入了沉思。
大唐這本書的最吸引他的是那恢宏的大格局,大氣魄的寫作方法,更有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武俠小說領域來說,大唐這種寫法確實能把武俠帶入一個新的高峰。
而讓金庸做出八角港幣來簽《大唐》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是,《大唐》的作者延續了武俠的經典,使已經沒落黃昏的武俠出現了新的希望。
事實上武俠小說在香港的影響力是大陸人不敢想像的。八十年代武俠小說在香港被改成電影,電視劇。更重要的是這些武俠作品,影響著整個華語圈,影響著整個亞洲。
港台地區只所以會出現這麼多經典的武俠之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寫武俠小說可以賺錢,賺很多的錢。
也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吸引了無數的作者進入其中,從而推動了武俠小說的蓬勃發展。
最先寫出武俠小說的是梁羽生,他在五十年代以一篇《龍虎鬥京華》連載於報紙上,曾造成一報難求的場面。在看到梁羽生賺錢之後中,金庸跟筆,也加入了武俠小說創作當中,結果同樣是大獲成功。
在梁羽生和金庸都大獲成功後,別人看到了寫武俠小說這樣賺錢,紛紛加入其中,而這樣的恢宏的專場面,最終引了台灣作家的注意,一個個爭相模仿。而這時武俠終於進入了黃金時代。
後期在金庸,梁羽生等人封筆之後,武俠小說市場出現萎縮,也出現了青黃不接的苗頭。這時的讀者雖然對武俠未放棄希望,但是市場上的那些作品卻實讓不少讀者感到無聊,毫無新意。漸漸的武俠市場進入到了不景氣的時代,就連那時的武俠紅人古龍的作品,銷量也是高低不就。
而《大唐》的出現,讓金庸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希望這本書是希望之火能帶動香港武俠走出困境,開創新的武俠格局。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金庸看完《大唐》的第二天終於提筆為《大唐》寫了一篇評論。而這篇評論先後刊登在《明報》旗下的多份報刊上。其他報紙在看到金庸為一部武俠作品寫評論後紛紛轉載之。
有了金庸的評論文《大唐》可以說是未載就已紅,要知道金老是很少發表評論文章的,更別說專門針對一本武俠小說。以金老一代武俠宗師的身份,來為一本武俠小說寫評論,那這本書會好到什麼程度?
一時間無數讀者都在猜測,這個《大唐》的作者是誰?也都期待下一期的武俠與歷史。
ps:今日有事,盡量三更,最少兩更,忘大家支持林楓,如果能上新書榜,當天爆發八千,如果能進新書榜前五,當天爆發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