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蟻賊

第3卷英雄無聲天地老 第112章 定局 1 文 / 趙子曰

    第112章定局1

    挖地道是個技術活兒,絕非一般人就行的,非專業人士不可。它與在地上挖洞不同,長的地道通行十餘里、甚至幾十里,很大的一個工程,技術含量非常高。

    遍數鄧捨軍中,沒一個會挖的,除了許人。他出身礦工,對這行當很熟悉,經過仔細的圖紙作業,他給了鄧捨一個明確的答覆。要想以現有的人手,從紅巾軍營挖到倭人軍營,需要三到五天。

    費時太久,鄧捨搖了搖頭:「先圍著罷,等毛帥突圍成功,隨後再說。」

    陳虎恨恨地傳下軍令,停止了攻勢,將軍馬提前,繞倭人的營地而圍,把他們困入其中。趙過隨軍帶來有不少的地雷,選要道埋下,防止倭人出營突襲。

    許人在一邊兒看到,一群士卒從車上搬下許多的圓球狀物體,然後小心翼翼地埋在地裡,很奇怪,有心想問,又怕了冒失。鄧捨瞧見,他善解人意,主動解釋了一番。

    地雷這東西,當時的科技條件早已達到製作的水平,只是一個構思的問題。但凡戰場上出現,早晚會被人學去,所以鄧捨也並沒有敝帚自珍的意思。東西造出來,就讓人用的。

    許人聞言,大為驚歎,好東西,真是好東西。具體怎麼造的?他曉得必為鄧捨軍中機密,識趣地沒有再問。

    困住倭人,留下陳虎親自防範,鄧捨帶著諸將回往中軍。此時天色已晚,夏末的季節,夕陽未落、月亮早早升起。淡藍色的天空,平原野樹之上,一彎輕巧的月,與一輪通紅的落日相映成趣。

    暮色深沉,鄧捨與諸將沿著大道飛馬疾奔,路畔林木間的鳥兒,被他們驚動,紛紛飛起。每當這樣的時辰,鄧捨總會有驀然的心動,日昇日落、季節變幻,與人類的綿延息息相關,血肉相連。

    只是今日,他心中有事,突如其來的感觸瞬間即揮之腦後,趕回中軍,各營的營盤扎的穩當。鄧捨先不進帥帳,策馬營中,細細檢查了各處一遭,這才滿意。

    「趙將軍部有無軍報?」

    「沒有。」

    鄧捨點了點頭,向許人拱了拱手,道:「戰事將近,本將就不留你了。你速速回營,告之趙將軍,明晨前,必須抵達預定位置,做好掩護毛帥突圍的準備。」

    許人凜然接令,轉身自去。

    鄧舍下令三軍:「全軍都有,抓緊休息。今夜三更埋鍋,四更造飯,五更出發。」

    「留誰人部駐守大營?」

    「今日築營所用之軍,留駐大營,做為後備。」鄧捨想起白日蓋州高家奴對趙過部的騷擾,補充道,「入夜需得謹慎防備,小心韃子夜襲。」

    回轉帥帳,李閨秀早備好了飯食,鄧捨今日累得不輕,略微吃了些,覺得口渴,提起壺中清水大口大口灌了一氣,見李閨秀跪坐一邊,微微一笑,道:「你吃了麼?」

    李閨秀輕輕搖了搖頭。

    鄧捨拍拍身邊空處:「來,坐下來,一起吃。」

    李閨秀不願,也許不敢;鄧捨也不強迫,他雖然對她有些不同的感覺,但也沒有就因而天真地去給她講什麼平等。正吃飯間,帳外畢千牛來報:「將軍,毛帥那邊來人了。」

    又來人了?不外乎再度確定動手的時間。鄧捨頭也不抬:「叫他進來。」

    進來一看,卻是熟人,當日胡忠約他側院相見,在座諸將中的一個,名字叫什麼,鄧捨有些忘記,哈哈一笑,起身相迎:「我當是誰,原來竟是哥哥,快,快,請坐,……飯吃了麼?」

    那軍官不過是個萬戶,今又隨著胡忠投到鄧捨軍中,見到未來的主子,不敢托大,恭恭敬敬跪倒磕頭,道:「小人見過將軍。」

    「起來,起來,自家人,不搞這些虛禮。……來人,再擺一副碗筷,我來與哥哥同桌共食,如何?」

    真沒料到,鄧捨這樣的親切有禮,那軍官受寵若驚,忙道:「不敢,不敢。小人來的路上,吃過乾糧了,實在不餓,將軍盡請慢慢享用。」

    鄧捨一笑,知道他來必奉了胡忠的命令。他昨日到時就想過要不要聯繫胡忠,再三思慮,因不知胡忠軍中有沒有毛居敬的親信,最終決定暫且放下。他不找胡忠,他相信,胡忠也會來找他,果然如他預料。

    他推開飯碗,示意李閨秀收拾拿走,一併屏退帳中親兵,叫畢千牛帳外守衛,不管何人一概禁止入內。

    然後問道:「明日突圍,胡將軍有何打算?」

    「小人正為此而來,胡將軍、柳將軍及小人等人部,皆在左翼,與將軍部相隔了毛帥主力等部。明日突圍,該怎麼辦,胡將軍命小人來,謹聽將軍命下。」

    毛居敬突圍後,假設成功,他肯定跟著去救遼陽的。納哈出二十萬大軍圍城,毛居敬部滿打滿算,四五萬人,無異以卵擊石,胡忠這會兒派人來問,顯然不願隨毛居敬送死。

    可,不願又能怎樣?鄧捨總不能因此,與毛居敬翻臉,劫法場?搶了胡忠、柳大清過來?說實話,就算毛居敬願意,鄧捨也要犯點躊躇,兩萬人,皆是綠林悍匪出身,不與良家少年相似,目前為了活命,他們放低身段地投過來,以後呢?

    鄧捨出身上馬賊,對這些悍匪強盜的脾性瞭如指掌,凶殘狡詐、不講信義,放蕩慣了的人,要想真的降伏他們,在他們各級軍官俱全,大小頭目都有的情況下,編入軍中、以嚴肅的軍紀約束,太難。關鐸這樣的人物,關鐸這樣的手腕,也僅能仗勢壓制,不能徹底收服。

    更何況他鄧捨?威望不及關鐸,官職不及關鐸,勢力不及關鐸,軍馬人數不及關鐸。當初城中約盟,支援胡忠、柳大清人馬、軍器,鄧捨為的只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徐以遠圖。

    他問道:「打蓋州前,掠的百姓還好用麼?」

    支援給胡忠的軍馬中,自然有人與鄧捨通信不絕,鄧捨不說十分瞭解,最起碼七八成熟知。經過幾次攻城戰,陣亡的不多,還有幾千人,但都被胡忠、柳大清排除在核心之外,純粹當作炮灰利用。

    那軍官回答:「將軍的部屬個個驍勇善戰,屢次攻城,胡、柳兩位將軍得其助力甚多,……真真強將手下無弱兵,雙城軍馬,不愧精悍的評語。」

    「那就好,那就好。」

    鄧捨側身而坐,手指輕輕敲擊案幾。雙城生變、蓋州未下,這個關頭絕不能再開戰釁,……放胡忠、柳大清去打遼陽,……待我攻下蓋州,它那邊遼陽估計仍難分勝負,……到時候,我看雙城局勢如何,如果平亂勝利,再看遼陽戰況,說不得,也可以提軍往遼陽去,沒準兒有機會分一點湯喝。……而那時,胡、柳在彼,也許?

    他並不確定事態會否按照他的推斷髮展,因為他推斷的顯然是最好的結果。但這個險值得一冒。

    鄧舍下了決心,道:「海州巡檢司的左李叛軍,人不過萬人,城不過小城,沒了蓋州高家奴的後側呼應,絕對難擋毛帥的鋒銳。毛帥突圍成功,幾乎板上釘釘。請你回去轉告胡、柳兩位將軍,儘管放心大膽地隨軍突圍。」

    那軍官有點猶豫,道:「將軍,實不相瞞,胡將軍想的與將軍一樣,只是柳將軍?」

    「嗯?」鄧捨頓時來了興趣,這話太出意料了,柳大清不願意正常,倒是胡忠,怎麼居然願意回救遼陽?太奇怪了,他道,「這麼說,柳將軍另有想法?」

    「正是。」那軍官說的很委婉,「將軍或許不瞭解毛帥的為人,他是關平章的嫡系,突圍之後必定回援遼陽。遼陽韃子人多勢眾,咱要能獲勝也就罷了,萬一落敗,柳將軍生怕,被毛帥當了馬前卒。」

    鄧捨不置可否:「胡將軍怎麼看?」甘入虎穴、甘冒死路,只有兩種可能:其一,忠心耿耿;其二,寧信關鐸,不信鄧捨。這兩個可能性,怎麼看,都怎麼不對。

    「胡將軍認為,毛帥定能突圍成功,救援遼陽;而遼陽的韃子雖號稱百萬,有個十幾萬就了不得了。其中多數還為瀋陽周邊韃子部落的部民,戰鬥力不高,有我五萬精銳回戈一擊,獲勝的可能性極大。只要獲勝,就是功臣;對將軍而言,那個時候,我部的作用才是發揮到最大。」

    聽起來,完全在為鄧捨考慮。鄧捨信他才見了鬼,那軍官道:「胡將軍有密信一封,呈給將軍。」

    鄧捨這才明白了,胡、柳二人,各有親信,來的這個軍官顯然是胡忠的親信。與其說,胡忠派他來請鄧捨的命令,不如說,胡忠派他來借鄧捨的口,反駁柳大清的意見。

    鄧捨樂於受這樣的利用,接過密信,打開略略一看,沒別的意思,就和那軍官說的一樣,解釋了下為何願意回救遼陽的原因,大約怕鄧捨誤會,信末再三表達忠心。

    鄧捨拈著信紙,大笑道:「胡將軍真義士也,眼光獨到,好,好。」心中疑雲重重,面上不露聲色,管他胡忠打的什麼算盤,剛好順水推舟,道,「話說回來,胡將軍所見,深得我心。」明確表示支持胡忠。

    那軍官沒別的話說,聊了幾句當前軍情,談及蓋州元軍,他說:「要非左李那狗日的叛變,蓋州城早被我軍拿下了。高家奴的韃子軍,要論偷搶拐騙一個比一個精通,行軍打仗個個孬種。」

    元軍官軍的戰力,除了少數,大多數的確非常低下,「驕橫跋扈、軍紀敗壞」八個字,是非常貼切的評語。

    時人有這樣評論的:「將家之子,累世承襲;驕奢『淫』佚,自奉而已。至於軍事,略之不講。但以飛觴為飛炮,酒令為軍令,肉陣為軍陣,謳歌為凱歌,兵政於是不修也久矣。」至於其他,軍數多缺,戍所廢棄等等,自是不需多講。

    昔日縱橫南北,滅四十國的蒙古鐵騎,早不復當年之勇,成了朽木腐物,故此,紅巾一起,天下大亂。花山賊三十六人、上馬賊數百人,就可以視百萬元軍如無物,馳騁江淮兩河,何等的英雄豪氣。

    更如今,就說眼前這個軍官,出身草芥,掌軍不足萬人,太平時代受人魚肉的角色,今日言下也對元軍大不以為然,鄙夷昔日的上帝之鞭。

    豈曰中華無人?鄧捨從通俗的角度來解釋,萬人之第一為傑,一萬個人出一個人傑,中華民族有這麼絢爛的文明,有這麼大的人口基數,誰能比?一時的屈辱不要緊,讓我們謹記住,然後看綿綿的後勁。

    送走了那軍官,鄧捨依然浮想翩翩,遙望夜空,方補真的話再度迴響耳邊:「人活一世,星存百代。」

    「將軍,在想什麼?」最近畢千牛發生了個有趣的改變,一見鄧捨若有所思,就趕緊著問他在想什麼。分析其心態,大約出於敬佩、轉而飢渴求知學習的意思。

    鄧捨沒有言傳身教的意識,他純粹有感而發,他展目遠望,那軍官馬蹄聲響漸漸消失,去得遠了,他悠悠道:「我中華從不缺好漢,只要有人肯登高首倡,英雄遍地。五百年而出聖人,三百年出一才子,英雄者,佔百年風流也?」

    百年風流,唯一英雄。

    一夜無話,鄧捨過慮了,高家奴別說夜襲,頭都沒敢露一下。陳虎那邊的倭人,倒是趁夜突襲了兩次,踩了十幾個地雷,炸翻了幾十個,又被陳虎鋪天蓋地地弓矢攻擊一番,扔下百十具屍體,狼狽不堪地退了回去。

    五更,諸軍準時出發,候騎數百先行,清理蓋州城外的元軍散騎;大部則推著半截船、以車為陣,緩緩逼近。其中,以步卒為中堅,數千騎兵奔馳兩翼,夜色中,塵土飛揚,蹄聲震天。

    蓋州城瞬間被驚動了,就如野火燃原,城樓上燈籠、火把接替點燃,一塊一塊區域的亮起來,轉眼間,繞城一匝,燒紅了夜空,燒紅了整座的城。

    月未落,星寥寥。

    夜風撲面,鄧捨騎在馬上,遠望軍隊的盡頭。他的任務在掩護,威嚇力越強越好,沒必要掩飾行蹤,火把通明,映照的軍隊一條火龍也似。先鋒抵達城外三里,有條不紊地安置投石機、火炮等物,楊萬虎驅馬奔回,請示:「將軍,要不要先打幾炮?」

    打火炮?有必要。鄧捨點頭同意:「石砲、火炮,一起放,給韃子個下馬威。……騎兵呢?立刻列陣,防止韃子出城。」

    前鋒打火炮,後軍調整陣勢,慢慢地圍住了蓋州西側城門;遠遠的,數騎疾奔而至,到的近前,鄧捨認得,正是趙過的親兵,一人跳下馬,大聲報告:「報大將軍,趙將軍命小人來報,我部已經到了蓋州城東,佔據了有利地勢,看住了城東諸門,請將軍放心,一個韃子也不會放出去。」

    「甚好,告訴趙將軍,不要大意。」昨日打倭人的一幕,鄧捨記憶猶新,人要拚命,潛力無限。

    「是!」那親兵行個軍禮,轉身上馬,回去傳令。

    各部軍報連綿不絕,河光秀等人紛紛來報,到達指定位置,高家奴閉城不出,各部皆未交戰。還真如胡忠派來的那軍官所言,元軍真是怯懦無勇。

    看各部順利抵達,鄧捨放下了心,他這邊調動已定,就看毛居敬的本事了。

    十幾二十里外,似乎見著一點火光亮眼,轉瞬即滅,隨即隱約的轟鳴聲響,戰鼓大作。畢千牛道:「毛帥起軍了。」

    「傳令,抓緊挖掘溝壕,佈置障礙。」鄧捨判斷,海州巡檢司雖然不難打,少說也得一兩天,高家奴不會坐以待斃,只要他部屬完畢,絕對會出城突襲的。

    夜的風,很冷,鄧捨伸出手,感受這十月的深夜,他道:「要下雨了麼?」

    ——

    1,驕橫跋扈、軍紀敗壞。

    最精銳、相當於御林軍的怯薛,當時很多的高官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時人有一首《怯薛行》這樣寫道:「怯薛兒郎年十八,手中弓箭無虛發。黃昏偷出齊化門,大王莊前行劫奪。通州到城四十里,飛馬歸來門未啟。平明立在白玉墀,上直不曾違寸晷。兩廂巡警不敢疑,留守親戚尚書兒。官軍但追馬上賊,星夜又差都指揮。都指揮,宜少止!不用移文捕新李,賊魁近在王城裡。」

    2,將家之子,累世承襲;驕奢『淫』佚,自奉而已。至於軍事,略之不講。但以飛觴為飛炮,酒令為軍令,肉陣為軍陣,謳歌為凱歌,兵政於是不修也久矣。

    「元朝自平南宋之後,太平日久,民不知兵;將家之子,累世承襲;驕奢『淫』佚,自奉而已。至於軍事,略之不講。但以飛觴為飛炮,酒令為軍令,肉陣為軍陣,謳歌為凱歌,兵政於是不修也久矣。」

    3,軍數多缺,戍所廢棄。

    元末,江南軍數多缺,戍所多廢棄。朱元璋下金華,館廉訪司,老兵數人負責打掃,問其主將:「爾有兵乎?」曰:「有。」問:「何在?」乃出腰間囊,出片紙,指其上人名:「盡在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