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段王爺的江湖

第1卷 第85章壯志凌雲(2) 文 / 一玄

    第85章壯志凌雲(2)

    有段郎的《蝶戀花》詞為證:

    花謝花開花滿地,蝶舞花間,花落無人拾。淚眼問花花濺淚,相思一夜人憔悴。

    莫道傷心入骨髓,明日黃花,今夜尤沉醉。自古多情多早死,墳前蝶舞雙雙起!

    段王爺一闕《蝶戀花》,含有無限悲涼意。雖然紅顏知己無數,但到此時此刻,能陪伴他的就只有清秋蝶一人!段王爺不恨女人薄情,卻恨自己多情。多情總被無情惱,在自然大師的音樂誘導下,自然流露出鬱悶的真情。看到清秋蝶那美妙的舞姿,把積壓在胸中的鬱悶之情發洩出來了,當他寫到最後一句時,已經是豁然開朗,神清氣爽了!

    自然大師見段郎雖然淚流滿面,無限傷心。卻顯然已經得到了最大的釋放,便說:「阿彌陀佛,段施主真是至情至性之人,俗話說『多情即佛心』可見,佛是主張人間情的。只有施主這樣有情之人,才能頓悟成佛,才有佛的慈悲之心,從而化育天下蒼生……今晚已經不早了,明天,我們再繼續探討音樂的力量吧?」

    凌雲山不愧是佛教名山,有高僧大德清修,自然呈現出莊嚴氣象。段郎和清秋蝶住在東坡樓上,臥聽風吹樹梢的松濤聲,夾雜著遠處江水的依舊的波濤聲,回想著自然大師關於音樂和理論和詮釋,用彼此的眼神和心跳來傾訴著相互的愛意,清秋蝶對段郎道:「王爺,您閡在一起,難道不開心嗎?」

    段郎鬱悶,道:「沒有不開心啊,你怎麼這樣說呢?」

    清秋蝶道:「哦,那你寫的那闕《蝶戀花》詞,我總感覺到好淒婉,好傷感,好無奈,好哀怨……我的段郎,江湖就是江湖,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這是傻子行為,別人不需要你了,你為什麼要去獻慇勤?到了今天這地步了,難道你還有什麼放不開的嗎?」

    段郎道:「我什麼都放得開……相思催人老,紅顏催人老。我已經學會了放棄。甚至連色都能放棄,難道不能放下錢和權嗎?!當時,看到你在燭影和月光下翩翩起舞,不覺得回憶起我們自從相識以來的彼此珍愛。光陰荏苒,韶華不在!當年的一頭青絲,如今已有銀髮在燭光裡閃爍!想起這麼多時間以來,你為我所付出的一切,就有一種心疼的感覺。」

    潮起潮落月缺圓,草榮草枯風暖寒。

    三江合見民心合,眾口難說人情難。

    ——段郎《鬱悶行》。

    清秋蝶道:「王爺,該說對不起的人應該是我。是我不該沒有主張……正好應驗了那一句話:愛情中的女人的智商為零。我被愛情沖昏了頭腦,所以才做出了讓自己後悔終生的決定。認識你是我的榮幸,失去你是我的不幸!我不敢想像,多情的王爺竟然如此癡情!我嫁與車遲國王的時候,在別人眼裡是貪圖享受榮華富貴,在我心裡,卻只有對王爺你的纏綿癡情。當不斷地得到你在江湖上沾花惹草的消息,我就是想要見你也沒有機會了。我在我表姑爺家一住就是18年!這18年來,我讀書,習武,種花,養草,為的就是不去想一個人——可我從二八佳人變成了白髮婆婆,也沒能忘記那個負心人!」

    段郎道:「那,你還在恨……還在恨那個人嗎?」

    清秋蝶道:「早就沒有恨意了。只有怨氣……他值得我付出一切的愛意。」

    段郎道:「你喜歡我的這首詞嗎?」

    清秋蝶道:「喜歡。殘缺也是一種美,失落也是一種享受。但其中的『落花無人拾』不很理解。既然花已經落了還去拾它做什麼!?」

    段郎道:「落花滿地,本已悲極。再無人理、無人拾,豈不更悲哀了嗎?此句正好說出了當時的悲涼情境和萬念俱灰的心境!」

    由於自然大師用音樂相誘,段郎和清秋蝶兩人鬱悶在心裡的情感迸發出來了,兩人通過心靈和血肉的溝通,已然達成了無隙可擊的默契,一夕歡娛,段郎在彩霞滿天的時候,在清秋蝶的服侍下起床了,由於休息的質量很高,覺得神清氣爽,精神百倍,信心百倍。再看蝶妃,經過千辛萬苦,倍受相思的煎熬,一夕恩愛,也已經脫胎換骨,嬌羞無限,既有東方古典美人的內秀,又有西方美女的外媚。是集肉感與骨感二種美人之大成,映著彩霞,臉上紅彤彤的,越發活潑可愛。

    段郎梳洗之後,匆匆吃了蝶妃為他準備的營養早餐,就來到烏尤寺拜訪自然大師,要和大師一起繼續探究音樂神秘力量的真諦!

    自然大師請段郎品過當地特產名茶高山雲霧之後,在禪房裡繼續和段郎研究、討論音樂:「……五音代表五行,八律代表八卦。五行相生相剋,八卦相反相成。那是對立統一的和諧之美。音並非樂,樂卻是音。非樂之音靠什麼成為樂呢?這就是律……音樂之和諧可以放大音樂的功用,就好比少林的十八羅漢陣,武當的天罡北斗七星陣,大理的六脈神劍陣等,雖然只有有限的幾個人,卻因為和諧的共振,相當於千軍萬馬。」

    段郎始終不明白自然大師為什麼反覆強調和諧是音樂的力量。聽了這番話,終於有所覺悟:「哦,大師,謝謝你。把這原理運用到軍隊建設上去,就是加強紀律性,戰鬥無不勝!」

    自然大師道:「王爺手握生殺大權,在關鍵的時候,一定要多想想貧僧剛才所說的音樂力量之源——和諧共振就有無窮的力量。」

    段郎道:「多謝大師指點迷津。小王會牢記大師的這話的。」

    自然大師說:「那我們何不出去觀賞山景?看看大千世界的各色人等,是如何的一種生存狀態。」

    段郎道:「願隨大師出去。希望大師繼續賜教於我。」

    於是,段郎與自然大師兩人出了禪房,走進如畫如詩的景區。正好看見一批工人師傅抬著石頭要上山了。那領頭的師傅是個年紀比較大的老師傅,他扯起嗓子吼起了江湖上流行的《抬工號子》的山歌。那山歌曲調優美,高亢激揚。一人領唱,其餘的人就跟著唱起來,穿雲破霧,給人無限的振奮。不一會兒就把巨大的石頭抬上了山坡了。

    段郎過去問道:「師傅們好,你們抬那麼大的石頭還很輕鬆啊,勞動的時候還可以唱歌啊?」

    那領頭的老頭道:「咱們唱的可不是一般的山歌,是專門為咱們抬匠編的《抬工號子》。這歌好有魔力……唱歌就更精神,只要大家唱起了勁,輕輕鬆鬆地就抬上山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