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段王爺的江湖

第1卷 第82章萬事休(3) 文 / 一玄

    第82章萬事休(3)

    佛與山渾然一體,山即是佛;山與佛別無二致,佛即是山。

    山為佛增色,佛為山增光。

    朝山就是拜佛,拜佛就得朝山。

    烏尤山、凌雲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臥於三江之上,為大佛景區更添魅力。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孝王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凌雲山相對,約距一華里,同凌雲山一樣,自唐以來就是蜀中遊覽勝地。它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綠蔭重重。烏尤山因孤臥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烏尤山景色幽雅,無論是三江春潮,還是煙雨秋波,皆清秀俊美,四時滴翠,極富詩情畫意。詩云:「凌雲西岸古嘉州,江水孱孱饒廓流;綠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烏尤」。

    蝶妃為了安慰段郎,特意把兩人的約會地點安排在大佛像前,想借佛像的大慈悲力量,化解段郎心裡的鬱悶情緒。

    她攜了段郎的手,對段郎道:「我的郎,你看那滔滔江水,滾滾東去,一去不回頭,可有什麼感觸?」

    段郎答:「蝶兒不要和我談禪。我現在還不想出家,我心裡很多事情放不下。」

    「癡郎!誰讓你放下什麼了?江水東流,只是因為地勢傾斜,自然之理也!做人做事,無不以自然為上——老子曰『道法自然』,就是這個道理。」清秋蝶在王宮裡枯燈讀書,對老子的《道德經》有一定的研究。

    段郎站在大佛這一巨人前,福至心靈,突然有所感悟——這在佛家而言,又叫做頓悟。

    煩惱都從內心生出。人的痛苦來自不滿足,之所以不滿足是因為有比較。段郎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和自己比,今日之段郎生過昨日之段郎;明日之段郎又生過今日之段郎。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段郎自覺很有進步。可是,和大佛比較起來,段郎才發覺自己太渺小了;和天下比較起來,自己為之奮鬥的國家大理又太渺小了……想到這裡,段郎心情豁然開朗,又露出了風流王爺的一貫做派,把清秋蝶擁在懷裡,盡情享受美人的香澤:「蝶,咱們忘掉一切煩惱,做一對比神仙還快活的自由鴛鴦!」

    清秋蝶道:「王爺想怎麼做,咱們就怎麼做。一切都以王爺的馬首是瞻!」

    段郎道:「我這一生,享受盡了美人恩澤,也享受盡了權力的威勢。其實我最想做的就是……做一個清心寡慾的修煉者。身在人間,心在天堂。人在江湖,情滿天下……」

    清秋蝶道:「王爺這番話語,叫我好生失望。美人在側,王爺竟然不知道珍惜!江山多嬌,王爺也不去爭取。我真不明白王爺最近有什麼打算。要是能夠坦誠相告,我一定為王爺排解寂寞與苦悶……」

    段郎道:「你比我的所有王妃都更能理解我的立場。所謂不在紅塵中,方知紅塵事。我在夢境裡,不知身後名。近來喜歡上了辛棄疾的一首詞,其中有兩句,我尤其感觸很深——『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清秋蝶道:「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上下片語義連貫,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我也拜讀過王爺寫給靜波妹妹的詞,王爺的詞,意境委婉纏綿,別是一番滋味。」

    段郎道:「辛棄疾的詞,自然比我的意境開闊得多。這首詞我以前還曾嫌棄它過於直白。現在之所以喜歡,主要是心情合拍……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作者只能在醉裡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歎。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是辛棄疾的感覺,也是我的體會……」

    從大佛像到山頂是沿江的一條棧道,雖然經過多次修造,但還是比較險峻,段郎在清秋蝶的帶領下,邊看風景邊看美人,一路無話。

    來到大雄寶殿。殿內正中端坐三尊菩薩,乃是釋迦牟尼之三身像(今身、應身、報身),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背面是新塑的淨瓶觀音,兩邊分列文殊、普賢、地藏和大勢至四位菩薩像。大理段氏以政教互相表裡而治國安民,宗教作為他們統治人心的一種重要選擇,王族中人都對宗教的研究相當重視,歷代都有高僧大德出現。段郎自小就重視對佛學的學習與修煉,進入殿內,就虔誠禮拜,希望借助佛法,化解眼前的一劫。

    東坡居士,嘉州前賢,是蝶妃最喜愛的古代文人之一。

    來到了蘇東坡讀。東坡樓是凌雲山著名古跡之一,位於棲鸞峰巔,系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築。

    東坡樓坐東北向西南,為歇山式單體木質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東坡斜倚坐像,神態高潔瀟灑,形神俱佳。樓兩側壁上,有東坡畫梅菊四幅及東坡笠屐圖畫像最為精美。

    樓前為洗墨池,池中游魚背脊烏黑,相傳為蘇東坡在此洗硯墨水所染。段郎見之,神情恍惚,忽然覺得魚脊變黑怎麼會於東坡先生扯上關係呢?恐怕是人們為了附和此情此景而發明的傳說吧?也許千百年之後,人們見到什麼蝴蝶蘭花之類,有什麼奇特之處,也附和說是段郎之故事呢?

    東坡樓依山而建,且聽了幾多故事?

    段郎道:「在清音亭憑欄遠眺,江天悠遠,山清水秀。南宋時邵博曾在《清音亭記》中對此大加讚賞:『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傳說蘇東坡也曾經攜帶紅顏知己王朝雲同志到大佛寺觀光,被這裡的風景所吸引,流連於嘉州的山水之間。」

    清秋蝶道:「哦,原來我仰慕的大文豪蘇學士還有這段凌雲之遊的佳話啊。」

    段郎道:「據說在酒酣之際,蘇軾喟然問大家,『你們說,我這麼大的肚皮,裡面裝滿了什麼?』有的人說:『蘇學士天下英俊,當然是滿肚皮的學問。』有的說,『是滿肚皮的治國良策……』但東坡笑道,既然大家都說我的肚皮裡裝了那麼多的好東西,為什麼不見用於天下?』惟有紅顏知己王朝雲笑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