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坑殺與收降
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勢力集團發展的必備條件。
嶺南相比中原來說,畢竟還是荒蠻之地,除了被始皇帝派遣征伐百越的秦軍中有不少的人才外,要想從地方上網羅選拔出色的人物幾乎不可能。
不過,蒙虎也不氣餒。
從任安、胡林的任用,到王豐的脫穎而出,這些在歷史上默默無名的人現在都成了建設嶺南的重要官員,他們既然能被發現,那其他人也一樣可以。就算找尋不到象蕭何、張良、韓信那樣名留青史的傑出人物,多多選拔一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出來做事,嶺南的明天也會一樣的美好。
沒有什麼比發掘一顆被埋沒的珍珠更令人欣喜的了,這個掘寶人雖然不好當,但蒙虎心中卻是信心十足。
當然,降卒的處置這一急務是必須要盡快處理的,一天天的拖下去不僅耗盡大量寶貴的軍糧,還會給軍隊帶來矛盾和造成地方上的動盪。
在秦軍的征戰史上,對於降卒的處理辦法很簡單:坑殺!
秦滅六國,最有名的一場大戰就是長平之戰,結果趙軍降卒四十萬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坑殺的好處在於快刀斬亂麻,殺了了事!不用去費心勞神的想降卒的吃飯問題,也不用去考慮如何做思想感化工作,如何應付一部分頑固不化的降卒作亂。
不過,坑殺的弊處也是多多,很明顯的一條就是坑殺降卒會喪失民心,降卒也一樣是人,一樣有父母親人,你殺了人家的兒子兄弟,那就必然會激起更大範圍的抵抗,同樣是長平之戰,秦軍雖然坑殺趙軍四十萬,結果卻使得趙**民團結起來,反而將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的秦軍殺得大敗,讓本已經快要滅國的趙國又苟延了十餘年。
或許是由於坑殺過於殘酷,秦之後的數場戰事中,對待降卒的辦法逐漸換成收編為己用,也就是說將降卒分散打入自己的軍隊,然後慢慢的消化吸收,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迅速的擴充實力,如果消化的好的話,不僅能使軍事實力迅速膨脹,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收攏民心。當然,消化降卒對於勝利的一方來說,也是一柄雙刃劍,運用的精妙,那無疑會事半功倍,而一旦處置不當,則有可能帶來一連串的負面效應。
不過,綜合來說,這個辦法是比較切合嶺南實際的,人力,尤其是青壯的男丁可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石,如果趙軍降卒能夠順利安撫下來的話,可以為嶺南今後的發展提供最寶貴的勞力。
考慮到目前存積糧秣不足的實際困難,簡單的將降卒填充到秦軍作戰部隊裡面顯然不是一個好的辦法,蒙虎在一番考量之後,最終還是決定採取多管齊下綜合解決的方法。
第一步,對於降卒中的精壯之士,自然要充分的利用起來,嶺南不比中原,地廣人稀,徵兵不易,降卒可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一丁點也浪費不得。而在經過連續的作戰後,秦軍各部都有相當的傷亡,也需要進行必要的補充。
為了徹底的改造降卒,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秦軍各部如孟起、白乙文等部一方面要如實上報各部收降的士卒人數,另一方面還要集中精壯降卒統一交由李信這個總後勤訓練部長進行短期的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在這個基礎上,再按其教化的進度打散入各軍之中。
這一套改造降卒的方法脫胎於在蒙虎腦子裡的共和**隊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在轉移到二千年前的趙軍降卒身上,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效果卻是一樣的,這主要是因為被教育說服的對象同樣是人。
只要抓住人性的弱點,那麼就算是再意志頑強的人也會低下頭來。
在剛開始的時候,包括李信在內,聽到蒙虎有意招納降卒入伍一個個都連連搖頭,接二連三的勝利已經讓秦軍將領們產生了驕傲的情緒,若不是軍隊裡傷亡急需補充,他們才瞧不上連吃敗仗的趙軍兵卒。
為了這個原因,蒙虎連續在軍事會議上強調了要善待俘虜,善待降卒的新軍律,其中最有名的一條是:對於頑抗到底的敵人,毫不留情的坑殺!對於可以感化的降卒,則要發自內心的愛護與關懷!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秦軍坑殺俘虜的惡名,讓那些精壯並有作戰經驗的老卒能夠從心裡認可自己是秦軍中的一員。
擇精壯而用,這只解決了龐大降軍中的一小部分,對於另外的大部降卒,蒙虎想出的辦法是按照降卒在入伍之前的從事職業,分類歸入漁、狩、農、牧、商、礦等多個專門設立的軍屯,例如:被分到漁屯的士卒主要的任務就是張網捕魚,被分到狩獵屯的當然以打獵為主,而農屯的兵士要做的事情是穀物種植
再接下來,什麼專長都沒有的兵士,統一被分到了工屯,工者,很簡明的意思就是賣力氣的活計。一、二月份正是嶺南的冬末春初,這個時候雨水少,江河的水位也比較低,正是大規模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好時候。
嶺南多雨潮濕,西江下游的一帶雖然有大片的沖積平原,但一遇到暴雨就容易形成澇情,開挖水渠能使得排水順暢,這對於稻穀豐收有重要的意義。
漁、狩、農、工、商、礦六業涵蓋了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結點,時不我待,在北方,巨鹿之戰中秦軍的大潰敗已經在昭示一個事實,那就是留給蒙虎發展的時間並不會太多,他必須搶在反秦勢力徹底擊敗章邯主力之前,將嶺南完全的變為自己的根據地。
只有擁有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大後方,才能在未來的逐鹿戰中贏得主動權,對於這一點,蒙虎有了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