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海上掠食者
十月末的一天。
金黃色的一片片稻浪覆滿山崗。
在渡過了緊張忙碌的盛夏之後,播種下去的第二季稻穀已經茁壯成長起來,而更加令人欣喜的是,王豐在得到了蒙沖的『指點』之後,開始在中留郡附近小範圍的推廣秧苗移栽技術,這是穩妥的決定,因為新技術的應用相伴而來的就是高風險,一旦實驗失敗,那顆粒無收的局面是誰都無法承擔的。
雖然早就知道秧苗的移栽能夠成功,蒙虎也沒有去衝動的下令王豐必須大面積的推廣這項技術,他可不想讓王豐等人形成習慣,他要的是有自主科研能力的技術家,在這一點上,授人以魚還不如授人以漁。
連續的豐收給了蒙虎以底氣,要知道在他來的那個時代,颱風、暴雨、泥石流、山洪這些自然災害就像無法擺脫的陰影一樣,每年都會發生那麼幾次,而現在,可能是植被覆蓋率高的緣故,讓小區域的生態還處在良性的軌道中。
「虎侯,你看這沉甸甸的稻穗,這一季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呀!」在桓喜、王豐等人的引領下,蒙虎又一次的來到了上次與王豐相識的地方,這裡已經被改造成了實驗新品種稻種的良種場。
為了培育出好的稻穀品種,王豐幾乎走便了桂林郡的每個縣亭,在比較了一株株的野稻穀之後,終於使得新稻的種子飽滿豐粒。
稻種的培育不僅僅是挑選個大的種稻這麼簡單,這裡面還涉及到基因變異方面的科學知識,這些東西只有專職的農學技術師才能回答的清楚,蒙虎不是什麼專家,更沒有袁隆平教授那樣的對科學孜孜以求的不捨精神,好在的是他還知道『實踐出真知』這一條真理。
只要不懈的努力,有付出就會得到回報。
術業有專攻。
在農事這方面,王豐甚至於桓喜都可以算得上這個時代的專家,而蒙虎只不過是半吊子水都不到的角色。
第二季的豐收讓蒙虎信心大增,有了充足的糧食,這一個冬天象、桂林兩郡的秦軍將士和百姓就不用擔心封鎖帶來的影響。
自給自足不受制於人的感覺真是十分的美妙。相比農業生產上的進步,在兵造建設方面,或許是受到師無咎發現鐵石礦的刺激,有好幾路不甘心被比下去的兵造匠師在象郡、桂林郡發現了銅石礦,其中尤以象郡南部鑒水河畔發現的銅山儲量最為可觀。
有了銅石礦,秦軍的青銅兵器生產、修整、還有督造就有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這對於時刻處於敵對勢力壓迫中的秦軍來說十分的重要。對於這一發現,除了蒙虎高興之外,任安更是樂不可之,隨著嶺南經濟的發展,與貨易貨的交易方式也越來越顯得不適應需要了,就連駱越人也開始使得秦軍手裡的方孔銅幣了。
鑄造錢幣,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已經把象、桂林這一畝三分地當作自己地盤的任安一直在為戰事花費而頭疼,守財奴本色的他最希望的當然是能有一座永遠也開採不遠的金山了。
銅石礦的發現令人驚喜,同樣讓人高興的還有一個消息,在七月份整體搬遷到紅水河一帶的秦軍嶺南兵造已經生產出了第一爐的鐵器。
紅水河畔的鐵石山按照現在的地理方位是屬於象郡轄區內,但若是照蒙虎認知的中國版圖看的話,它又實實在在的是越南的礦產,因此,從這層意義上講,蒙虎覺得無論怎麼開採都不過分,既然是反覆無常的小越南的東西,那麼自然是早采早好,采光最好。
百煉精崗,化成繞指柔。
春秋戰國,頻繁的戰亂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也帶來了各項學說、技術的大革新,在戰國末期,秦國的兵造匠師、以及關東一帶的能工巧匠已經能熟練的掌握冶鑄生鐵的工藝,這項技術的推廣讓秦國的冶鐵術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領先一千餘年。
第一批生產出來的鑄鐵農具搶在了第二季農忙收割之前運抵了豐收的稻田里,鐵鍬、鐵鋤、鐵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解決了銅器不耐久用又價值昂貴的缺點,使得秦軍軍屯能解放一部分勞力出來用以軍事訓練當中。
十月二十六日。
經過精心的策劃,海上成軍已經三個月的屠雄軍主力從合浦港出發,一路沿著漫長的海岸線東進,最後終於抵達零汀洋海面。
屠雄並不是第一次來到西江匯入大海的這一片生機盎然的海域,在半個月前,剛剛將手下的幾條艦船帶出戰鬥力的他就瞞著蒙虎,迫不及待的開始在海上狩獵起來,北部灣一帶的商船大多是和嶺西有關聯的商隊所有,再不就是任安的手下都是自己人。
對於屠雄的海軍來說,出了北部灣一過瓊州海峽,特別是零汀洋內海一帶,那裡雲集的商船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前不久的第一次海上狩獵,屠雄就毫不客氣的俘虜了二艘來往於東越和番禺之間的小商船。
「屠將軍,前方左側發現有懸掛著趙軍旌旗的戰船!」
「看清楚了,一共有幾艘?」屠雄大聲喝問道,縱橫海上,無羈無束,男兒當如斯!現在的他對於海上的生活已經完全的適應了。
「只發現了一艘!」桅首,嘹望的士兵打著手勢回告道。
「傳我命令,打沉它。」屠雄冷哼一聲,下令道。
秦軍在日落時分發起攻擊,在夜幕來臨的時候順利撤退,屠雄的收穫是一艘完整的補給船,還有被拋下大海的二十餘具趙軍樓船士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