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貪得無厭
曾書記將裝錢的信封扔到一邊,卻對那份報告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這份報告涉及到全縣工作的方方面面,體現了楊秘書身居一鄉放眼全縣的眼界和胸懷,報告的結尾才是這份報告的要點,它對全縣的人事變動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議。
那年頭官場還沒有「要致富,動幹部」的名句,但聰明過人的楊秘書早就意識到這一點,等曾書記瀏覽過報告之後,楊秘書開始大膽進言:人事變動不僅可以扶持自己的勢力,確立個人的權威,而且可以得到不少實惠,只要將報告中所提到的人挪一挪,收益至少是眼前那個信封的十倍……
一個月後綠水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不熟悉當地情況的曾書記幾乎全盤照搬了楊秘書的提案,唯一不同的是:楊秘書本人一步登天,被提拔為縣委辦副主任。
如果把綠水縣比著一個小王國,那麼縣委辦就是朝廷的內務府,這是一個可以讓人大展拳腳的舞台,曾書記第一心腹的名頭傳出之後,綠水縣開始凝聚一個以楊副主任為核心的能量場。
不要小瞧了這位楊副主任的能量,他一行字下去,讓你升你就升,讓你降你就降,不管你是恨是愛,只怕你不知道楊副主任的厲害。一時間,那些在人事調整中得益的人跑來感謝他,那些在人事調整中受損的人開始重視他,那些與這次人事調整沒有關係的人努力巴結他,楊某人的人生開始進入一個名利雙收的季節。
楊副主任在新的崗位做了不到一年,就因原來的主任調離而扶正,兩年後楊主任又補了一個退休副縣長的空位。做副縣長的第二年,楊副縣長出了一個集資修村村通的主意,結果作為第一責任人的縣長因此被中途調離,而楊副縣長反而變成了楊代縣長。
人生就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剛躲過一個大浪,接著又來一個巨浪。1998年年初,縣人大照例要在春節前召開一次全體會議,楊代縣長的轉正問題將在會上表決通過,而真正決定楊代縣長命運的卻是之前的市常委會議。緊要關頭,市常委突然傳出了對楊縣長十分不利的消息,少年老成的楊縣長急中生智,一方面跪求曾書記替他說情,另一方面緊急籌措資金——他要用鈔票塞住某些反對者的口。
楊縣長本能地跑向德福公司,不料正遇上不好對付的志強,錢字剛出口就被攔了回來,最後楊縣長只好將前段時間積下的三十萬全拿出來,接著又向做包工頭的堂兄借了二十萬。楊縣長將錢送上去之後,局面果然有了根本性的改觀,由五比二反對變成了四比三贊成,楊縣長有驚無險地去掉了自己頭上的「代」字。
短短六年間,楊縣長從鄉秘書一躍成為全省最年輕的縣長,全仗曾書記的大力扶植和再三袒護,如果說楊縣長這輩子有一個恩人的話,這人無疑就是曾書記。
只可惜大家身在官場,官場恩仇有別於民間恩仇,恩人與仇人之間只是一字之差——不,也許只是一念之差!
即便是一個從不涉足官場的人也知道,一個縣委書記不能再提拔一個縣長,以曾書記在綠水幾年的政績表現,未來做副市長的希望極小,將順理成章地進入市人大或市政協,日後對楊縣長仕途上的幫助就微乎其微。
如果曾書記僅僅是一個無用之人,楊縣長也許還會對他保持一份感念之心,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曾書記早已由陞遷路上的鋪路石變成了絆腳石。
楊縣長的每一次陞遷都伴隨著權與錢的交換,因此沒人比他更清楚金錢在官場上的魔力,要想在縣長的基礎上再往上爬,他就必須攀附比曾書記更有能量的人,而要攀附這種人就需要積累更多更多的金錢。綠水縣是個工商業基礎十分薄弱的落後縣,縣內的企業單位根本沒什麼油水,與德福公司的合作是楊縣長的唯一發財機會,可恨的是曾書記一再地揮霍這種機會。
早在簽水電投資合同那天,楊縣長便提出要德福公司先意思一下,可結果曾書記將十萬中的六萬給了其它縣領導,滿以為能分到五萬的楊縣長最後只得到兩萬,還不到希望值的一半。
時隔不久,德福公司提出要修改開發區的規劃圖,楊縣長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賺錢機會,他先是提出兩百萬的巨額賠償,接著又要求德福公司另外買地建商貿城,在楊縣長軟磨硬泡之下,德福公司終於答應付給縣主要領導一筆「加班費」。楊縣長心目中的縣主要領導就是他和曾書記兩個,可曾書記硬把彭副縣長等四個蠢蛋也拉了進來,費盡心機和口舌才弄來的四十萬,最終又被曾書記浪費了一半……
曾書記原本屬於那種謹小慎為的人,在官場上處事注重所謂的分寸,他無疑也喜歡錢,但極少主動索要,不管是別人主動送來的,還是楊縣長等人出面要來的,他都不會忘記分給手下一份。曾書記這種不獨吞的性格讓縣裡的好些領導高興,卻讓楊縣長有苦難言,每當聽下面人說沾光沾光時,楊縣長的感覺就像被人打掉牙還得往肚裡吞。楊縣長極不喜歡這種感覺,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孩,他從小就不習慣跟姐妹們分享,長大後自然更不喜歡跟外人分享,即便那人是他所謂的恩人。
綠水開發區是塊不可再得的大肥肉,與其讓曾書記這樣白白浪費,不如先將這塊肥肉冷藏起來,等曾書記離開之後再解凍。楊縣長正式登上縣太爺寶座後,完全具備了與曾書記抗衡的實力,他無需再像過去一樣對曾書記虛以委蛇,開始明目張膽地阻礙開發區的建設。
在楊縣長及其手下的一再干擾下,綠水開發區的建設遇到了重重阻力,1998年春節前夕,德福公司宣佈暫停開發區的所有工程,而且一停就是一年多。
這一年時間楊縣長不是沒想過復工的事,相反他想過無數次:省市領導來了想送點錢時,堂兄年終上門向他催債時,長時間追不到的女人突然跑來向他借錢時……是的,楊縣長無數次地想過復工,但他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他再三告誡自己:等,苦苦地等,等到曾書記離開那天就會苦盡甘來!
1998年10月,曾書記離開綠水的日子進入倒計時,德福公司希望趁他離開之前買下那塊荒地,而曾書記也急於得到一筆活動經費,不幸的是曾書記所托非人,竟將事情交給楊縣長去辦,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1998年年底,省委陳書記到青山參加水庫動工儀式,應德福公司請求到綠水縣了解開發區的問題,聽了當地幹部群眾的若干意見後,決定將任期已滿的曾書記調到市人大做副主任,準備另從省裡調來一個年輕有為的縣委書記。
春節前夕,楊縣長去省城見了即將到來的蔣書記。蔣書記雖然一副書生樣,來頭卻大得令人生畏,他之前在省裡做鄒省長的秘書,這次來綠水縣做書記又是省委陳書記欽點,自然讓習慣於看菜吃飯的楊縣長多幾份擔心。擔心歸擔心,利益面前卻不能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趁著曾書記即將離開,而蔣書記還沒到來之際,楊縣長開始了蓄謀已久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