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的老婆是女皇

第1卷 第72章 名士會 文 / 雪無

    第72章名士會

    凌晨,車輪滾滾,使向城東永頤園,此地離皇宮並不遠。據說這永頤園乃前朝某一位王爺興建,至今已有百餘年,經過幾番修繕,倒成了京中一大景點。

    雖為景點,卻無平民百姓能有緣進來一觀。

    今天永頤園門口卻停靠了許多豪華馬車,隨著最後一輛車子停靠下來,有三人前後下車。

    今日天氣已經轉冷,楊易三人都穿上了襖衣,臉頰泛紅,吐出的口氣能形成霧氣,這是楊易進京以來第一場降溫,所幸沒有下冷雨,就算下雪也並不怎麼冷,這凍雨最為瑟人,不過今年的第一場雪已經下完了。

    跟著楊湛與沈八里兩人踏進了永頤園,一路逶迤,穿過重重樓宇,楊易只感覺到這座永頤園特別大,大到什麼程度卻不清楚。

    「楊易兄弟,這種無聊乏味的場合你真不該來,像你這麼模樣精緻的男人,若被那些善於嫉妒的男子一個看不順眼,拿點才學出來刁難你,豈不是自討沒趣?」

    楊易笑笑而不語。

    楊湛卻笑罵著:「沈兄說話越來越沒譜了,什麼事都能扯。」

    沈八里笑道:「我說的是事實,這種事我遇多了。」

    楊湛望他一眼,差點想吐,也不想著打擊他,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往往能打擊免疫,對這個朋友的自戀性子,他也不是第一次領略。

    邊說著,一路逶迤,那大殿赫然入目,這一路來楊易三人來得算比較慢,楊湛兩人早早在等楊易,而楊易卻來遲了,導致三人都來得晚了,楊易對此還頗有些過意不去,玄魚那死丫頭居然沒叫醒他,秉著哥哥曾經說過睡覺睡到自然醒的人生信條,她並沒有讓楊易一大早起床。

    見大殿中已經人影攢動,楊易三人不由加快步子。

    永頤園大殿。

    空曠的大堂上站了許多人,其中一部分已經入坐,酒肉香味瀰漫著,到處都是聊天聲。

    「他們來了!」

    「能讓所有人都在等他們,是誰這麼大面子?」

    「不管什麼人,等一會恐怕沒好果子吃,最犯不得是眾怒!」

    「可是徐尚書說要等,或者是徐尚書的朋友。」

    在楊易三人踏入大殿時,議論聲已經圍繞著其三人響起,最晚到的三人,一入場自然能引來注目,被這麼多雙略帶不滿的眼神盯著,楊易卻是渾身不舒坦。

    當然楊易並不知道,就因為他一個晚起床,實在是無心之錯,就導致了自己三人成為了這一次的名士聚會中的焦點人物,平時的他可是很早起床的,就今天是個例外,昨晚來了個欲仙欲死的腳底按摩後,出了一身熱汗,難得地進入了深度睡眠,雷打都不醒,這倒是楊易錯怪了玄魚,玄魚都搖了他好幾次,卻是不醒來,才釀成了今天這一出。楊易倒無所謂,卻讓得楊湛與沈八里白等半個時晨,罪過之極。

    沈八里打算宰他了,說今晚八里坉他請客,楊易拒絕,只道去個大酒樓吃一頓好的。

    楊易走進來,第一時間往大殿掃視,果然見到了徐若輔正坐在其中一個座位上,氣定神閒,坐姿很優雅。

    楊易三人走進來,自個覓位坐下,這裡大多都是生面孔,除了那探花郎黃澤和徐尚書外,其他人楊易都未曾謀面,反正在他看來,後生的則是考生,臉上長鬍子的就是官員,很直接的分類。

    再過了一會,則是這些考生的才學展示時間,從對辨、詩詞、文章到治國方策無所不包,都為了能在長輩面前博個好印象,若能被看好,則省了許多打滾煎熬。

    楊易卻打起了精神傾聽,也好熟識一些這官場的一些潛在規則,總會有好處。

    旁邊楊湛悄悄向他介紹:「那位站在大殿中央的白衣高大男子,是這一屆的狀元,名叫葉飛白,此人才學深不可測,當之無愧為我武唐朝第一才子。」

    楊易聽到這評價,便將眼光投到那名素白衣裳的英俊男子身上,此人身高七尺,臉頰白晰,氣宇軒昂,觀其面相,果然乃人中龍鳳。呃……楊易前世有個喜歡鑽研風水算命的大伯,於相術一學也有接觸過一點點,他看到這位葉飛白的第一眼起,就有種驚為天人的感覺,乃是他兩世為人首次遇見,楊易很好奇,此人的爹娘是怎麼生他的?屁股朝向哪個方位生出這毛頭小子?居然生得這麼好!

    這世上有一種人天生就不凡,並且容易遭天嫉,多數會夭折,他們的父母往往會給他取個命賤一點的小名,希望孩子能逃過天命,活得更長一點,但此人居然還話著!不是楊易存心咒人家,只是奇怪。

    此人將來為友倒好,若是為敵,必然是一大競敵,所以若是此人與楊易為敵,楊易將會毫不猶豫讓他在這意氣風發之年沉淪夭折,趁早抹殺掉。

    「那左上角,穿綠袍那位男子,就是這一屆的榜眼,名叫鄭潔,並無家世背景,是尋常百性出身。」

    楊湛一邊點名介紹。據楊湛說,此人出身貧寒,從小靠借書籍抄書讀書,能有今天,十分不易,所以這種人楊易最為佩服,值得一交。

    至於那位探花,則不必介紹了,此人因一個女人而與人結怨,甚至暴露了自己的致命弱點,根本就是渣,若不是有身後家族將此子推上來,簡直不值不提。

    從楊易入坐起,徐尚書便偶爾投眼線過來,楊易往他身邊的幾人掃過一眼,其中有一名中年人自從黃澤站出來展示學問時,便露出笑容,想必就是吏部主事,徐尚書的下屬。

    正想著,忽然大殿上所有目光都朝這裡集中。

    楊易只見那個黃澤一步步向這邊走來,目光平和,掛著微笑,但楊易卻從這個笑容中看到了挑釁味道。

    經過這場上一連竄的對恃,黃澤首先將視線落在楊湛身上,其中意味,不言而喻,雖然也有人認為此子心胸狹窄,難成大氣,可女人被搶,人家找回場子難道也有錯?怪只能怪這個楊湛多管閒事,那沈八里也不自量力,在場眾人其實都有聽說過這三人的恩怨,此刻都只懷著看好戲的念頭。

    「楊湛兄,不知可否對我一聯,久聞楊湛兄於楹聯頗有造詣,想請教楊湛兄,可否解我所惑?」

    楊湛苦笑,早有所料,只得硬著頭皮應付,起身道:「請教不敢當,但說無妨。不過這楹聯一道,並非我專長,希望黃探花不要失望。」

    隨即展了個請禮,面前如此多的人,心中只有苦歎,若真對不上來,恐怕會給那上上座的吏部和翰林書院的人留下差印象,日後影響頗深,只希望那黃澤的對子不會太絕。

    黃澤雙手負手,定了定神,眼睛微合,說道:「此聯乃我以前偶然所得,籍今日之機,才學之士雲集,相信終會有人解我心中遺憾,就算楊湛兄答不出來,也不必太自責。」

    旁邊的沈八里心中已經罵爹叫娘,誰跟你自責了?好不要臉,分明是挑楊湛這軟蛋捏。

    黃澤說罷,開始閉著目說道:「此事在鄉試時發生,當時我與一位姓解的朋友一同趕往鄉試,而那位姓解的朋友曉幸考得了第一名解元,在結束鄉試一同趕路回家時,路過一家茶水鋪時因口喝而下馬討水喝,因此得一上聯: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此上聯一出幾乎所有人都陷入深思,能咀嚼出味道的,卻更為迷茫了,因這上聯奇就奇在了這三個解字,雖同字但義卻三不相同,第一個解字為解喝的意思,第二個解字卻是姓名,而第三個解字自然是指解元,三字解釋盡不相同,這下聯就必然要與此對仗公整,單憑這一句上聯,已稱得上為一絕了。

    聽得此聯,楊湛一開始便陷入深思,眉頭緊鎖,緊攥的拳頭骨節發白,若對不出來,恐怕就要辜負父母家人的期望,所以他嘴上說得輕鬆,但心裡是不容有失的,若對不出來,則會臉面丟失,縱然在場大多數與他一樣對不出來,但由他來對卻對不出來是事實。

    時間過去半響。

    黃澤目視楊湛,將他臉上對表情一覽無遺,忍不住哈哈大笑,裝出一副很失望的樣子:「想不到楊湛兄也對不出來,也罷,我本來也不抱太大希望。」

    黃澤輕笑轉身,邁向了大殿中間位置。

    「慢著。」

    黃澤腳步驟停,被一個陌生的聲音止住,他微笑轉回身,卻見到一直坐在楊湛身邊的男子站起了身,雖然有過一面之緣,可黃澤的確不認識楊易這個人,當下只有疑惑,不這是個默默無聞,連進士都算不上的男子有什麼資格叫停自己?

    此時在場許多人都注意了這邊,皆不明所以,難道還想找回場子不成?

    楊易站起身時就讓得楊湛與沈八里驚愕,楊湛更是責怪他行事魯莽,並沒有聯想到這位弟弟的用意,只以為他替自己不服氣。

    「這位朋友不知還有何事?」

    「當然有事,在下楊易,是楊湛的弟弟。」

    「哦,原來是楊易兄。」黃澤聞言,拱手一禮。

    楊易甩開楊湛扯住衣角的手,向他投去笑意,隨後一步步離開座位。

    「方纔聽得黃探花郎一聯,我兄長並不屑出手,所以讓我來應付,沒想到黃探花郎這麼快就走。」

    聽得楊易說要由他出場替楊易接下這楹聯,不由想要發笑,不過他既然主動出來丟臉,自然來者不拒,當下笑道:「那便請。」

    楊易緩緩踱步,道:「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喝是吧?那我就對七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不知是否對仗?」

    此時大殿一片寂靜,聲音也傳進了每個人耳中,特別是那些官員,和今屆的狀元與榜眼都深為點頭,覺得此下聯的確很公整,也是難是一遇。

    黃澤疑眉念了一遍,臉色微變,深深望楊易一眼,笑道:「你叫楊易是吧,我記住你。」

    楊易擺手道:「記住倒不必了,我倆又不是情人,讓黃探花郎如此掛念,在下渾身不自在。」

    黃澤臉色難看,被人當場這般出言調笑,尚還首次,對於這種無賴評論,縱然他這種讀書人有千張嘴也無言以對,也只有甩袖轉身,憤憤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楊易走回去,面對兩張愕然的臉龐,攤手笑了笑,並沒說什麼。

    沈八里對楊易不認識,此時見他有此才學,也覺得理所當然,楊湛的兄弟,也應該差不到哪裡去,只是沒想到竟能夠讓那個黃澤如此難堪。

    楊湛深思著,忽然間,臉上露出笑容,他記起了一件事,那個曾在江南瘋傳一時的楊家傷心人,至今不是毫無頭緒麼?彷彿從來沒有過此人一般,至今總算解開了一個迷底,只是想不通這位弟弟是什麼心思,為何要隱藏?

    聚會接近尾聲,許多人告辭散走,除了那三甲之外,其他一些考生都避之不急的離開,只因今天有個徐尚書在場,若非有人此在,他們早就將準備好的禮物上前巴結,可見徐尚書清廉之名。

    楊易三人與起身準備離去,來到走廊上,卻是遇見了徐尚書一行人。

    兩行人彼此碰面,徐尚書大步走了過來,站在身邊的楊湛兩人見狀受寵若驚,著實不知楊易居然與這位大名鼎鼎的徐尚書有認識。

    楊易拱手道:「見過徐大人,各位大人。」與徐尚書隨行的還有幾人,楊易與他們不熟識,只知其中有一個是黃澤的叔父,那位狀元郎也在其中,此人並沒把楊易等人看在眼裡,眼高於頂,一派淡然。

    徐尚書笑道:「不必區禮,楊小兄弟今天能來,實在是給足了老夫面子。」

    楊易暗中捏了一把汗,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如此推崇自己,莫非這老東西想捧殺!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楊易嘴上說道:「下官惶恐,愧不敢當!」

    徐尚書不在這茬上多說什麼,指著旁邊介紹道:「這位是翰林院的張敏張學士、吏部侍郎葉知、吏部主事黃國棟。」後面那位狀元郎葉飛白也略作介紹,楊易都一一敬禮,不管這些人是否鼻孔朝天,該禮貌的還要禮貌一下。那位葉飛白同學也開始正眼看楊易,但也只是拱了拱而已,但楊易還是覺得此人超級狂傲,頗有點狀元在手,天下我有的意味在裡頭。

    不就是一個狀元麼,得瑟個甚?

    在介紹到這位狀元郎時,徐尚書還著重向楊易引見,想來是希望這兩位年輕俊才多多走動,將來總會有一起共事為朝廷賣力的一天。

    其實楊易並不想再在此地久留,若不是為了楊湛,早就早早離開。此時待那些官員都散走,便問道:「徐尚書不知還有沒有事?」

    徐尚書道:「自然無事。」

    楊易笑道:「一直是徐尚書介紹,下官也有兩個朋友想引見給徐尚書認識,不知徐大人可還瞧得上人家?」

    徐尚書道:「這算什麼話,楊小兄弟的朋友,自然也算是老夫的朋友。」

    「這位我的兄長,那位是我兄長的好友沈八里,也就是上次跟你提到過那事的當事人,徐尚書剛好可以向他們印證一下。」

    楊易正想籍此機會,把兩人引見給徐若輔認識,對他們士途有好處不說,還能消除隱憂,何樂而不為。

    楊湛與沈八里受寵若驚,鄭重地向徐尚書行了一禮,徐尚書則笑著點頭,在他看來,提攜不提攜這兩人尚在其次,主要是因為他們是楊易主動引見的,只為給個面子,徐徐道:「你兩人的事,我已聽說,且放心,這事不會影響你們兩人的前程。」

    有當朝徐大尚書擔保,楊湛與沈八里如何不欣喜若狂,都長長舒了口氣,多日以來的陰霾情緒一掃而空,他們都知道,完全是因為楊易的關係,是楊易幫了他一個大忙,將此事拍牢牢記在心裡。

    徐尚書又向兩人問及了當時之事,兩人將此事完完整整說了出來,徐尚書邊聽邊點頭,兩人所說之事與他打聽到的完全一致,說明此事屬實,並沒有人說謊。

    楊易見時候不早,向徐尚書請辭,與楊湛三人一同走出了永頤園,坐上來時的馬車回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