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波茲王國崛起
加百列通過了「命運的考問,末日的審判」,消失在那灰色的漩渦中,到達不生不滅的永恆,在黑色閃電攻擊下所受的傷痛瞬間消失了,一無所有的世界裡也無所謂痛楚,就連她這個人也等同於不存在。
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因為本就沒有時間的概念,在人間也許只是一剎那,也有可能是很久,加百列終於回過神來。此刻的她是一種唯心的存在,當靈魂恢復清晰的時候,這位神靈終於清醒過來,莫名感受到一種指引,似乎能夠一步踏入另一個世界。她已經看見了極遠又似極近的地方有一點光明。
她正要向這一點光明飛去,或者說是這一點光明主動向她接近,似要將她指引進另一個世界裡,緊接著這點光明卻消失了。加百列正在錯愕間,阿蒙的身形突然出現在面前,揮手開闢了一片孤寂的時空,一段複雜而深奧的信息印入了加百列的靈魂,她同時也感受到形神之傷所帶來的痛楚。
阿蒙放棄了自己所開創的那個世界,臨時開闢了一片時空讓加百列療傷,並在第一時間將超脫永生後的很多玄妙告訴了她。加百列向著阿蒙行禮,當她重新站起來時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樣子,手捧一枚閃著金光的神石遞給阿蒙道——
「我的神,依靠這枚神石的守護,我最終通過了考驗來到您的面前。這枚神石並未損毀,卻多了一道淚痕。」
阿蒙接過瑪利亞留下的那枚眾神之淚,淡淡的金光中果然看到了那道淚痕。這淚痕不是裂紋也不是神石本身的紋路,所有普通神石以及各種特殊神石都是不含任何雜質的,不論是什麼顏色,質地都是純淨透明沒有一點瑕疵,如果上面出現裂紋的話,隨即就會損毀化為粉末。
這道淚痕出現在光輝中,不論把神石轉到什麼角度去看,淚痕就浮現在目光凝視的地方。
神靈之間沒有必要開口多做交流,靈魂中印入的信息便能清晰的說明一切。阿蒙點了點頭托起了眾神之淚,金光灑在加百列的身上,它守護著這一位超脫永生的神靈療傷,時間又不知過去了多久。
加百列的傷勢漸漸恢復了,已經沒必要總留在這片孤寂的時空裡,她可以返回人間到伊甸園中自行療養。阿蒙卻打算等她完全恢復再傳授一些神靈的修煉奧妙,所以一直靜靜的托著眾神之淚站在孤寂的時空中。
但阿蒙並沒有等到加百列完全恢復,不知何時也不知為什麼,眾神之淚發出的金光突然一顫。他面前的加百列也有所感應,從彷彿冥想的狀態中抬起頭問道:「我的神,出了什麼事讓您如此震驚?」
連自己親手開創的神國世界都可以放棄的阿蒙神,還有什麼意外的事情能夠擾動他的靈魂呢?同時有兩件事發生,一是在人間,阿蒙敬若師長的大神術師歌烈於戰鬥中陣亡了;二是阿蒙聽見了一個遙遠的呼喚,竟來自遙遠的阿努納啟神國。
歌烈在哈梯王國中的威望甚至超越神靈,地位與榮耀也無人可比,是什麼樣的戰爭需要他老人家衝在前線?這位幾乎是大陸上最出色的軍事指揮家又怎會陣亡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此時距阿蒙離開人間已有十二年。
……
阿蒙在靈魂中煉化融合太初蓮花與天命書簡,以人間歲月計算用了三年,開創一片神國天地直至毀滅,以人間歲月計算用了七年半,守護加百列療傷又用了一年半。在加百列到來之前阿蒙一直心無旁騖,沒有理會人間所發生的任何事情。
就在這十二年中,天樞大陸上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阿蒙遊走列國所結識的人們,命運幾乎都發生了改變。這一切的發生,某種意義上都是因為一個神靈的出現,他就是脫離阿努納啟神系的馬爾都克。在人間,也伴隨著一個王國的興起,就是波茲王國。
波茲王國遠在天樞大陸以東,歷史上是一處不引人矚目的荒涼偏遠之地,有很多原始部落以及弱小的國度存在,波茲只是其中之一。波茲興起的過程,便是這些部落與國度被吞併融合的過程,但波茲與天樞大陸各國所打的交道非常少,人們對它的瞭解也不多。
阿蒙所見過閱歷最豐富的凡人是伊索,這位奴隸城主曾去過很多地方記錄過無數的傳說。摩西等人在返回家鄉的途中,曾受到一位陌生神靈的誘惑,這位神靈自稱巴克利。阿蒙在伊索所講述的故事中聽說過這個名字,他是波茲王國所信奉的神靈。阿蒙也懷疑這個巴克利可能就是馬爾都克的另一種身份。
阿蒙的猜測是對的,巴克利就是馬爾都克的另一個名字,就像阿蒙也有另外的名字叫阿羅訶或撒旦。神靈的名號並不是人間神殿所獻上的讚美名銜,每一個名字都對應一個獨特的身份與一種獨特的指引,世間的信眾甚至並不清楚其真正的含義。
在阿蒙離開人間之前,波茲王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快速的興盛與擴張時代,這竟然直接與辛納赫大帝的征戰有關。亞述帝國崛起時,辛納赫大帝不僅進攻了巴倫與都克平原,還向帝國東境發起過征戰,屠掠了很多弱小的部落與國度。
很多鬆散的部落與國度無力自保又害怕亞述帝國的殘暴征屠,為了生存自保,於是便紛紛投靠東邊日漸強大的波茲王國。結果波茲和亞述的疆域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延伸,最終演化為接壤的狀態,形勢暫時穩定下來。
辛納赫遇刺之後,波茲王國出現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名叫居魯士。塞米爾女皇做出召回浮士德與巨人軍團、放棄都克平原的決定,一方面也是感受到東邊波茲王國崛起的壓力。浮士德回國後留在了皇都尼微城,而巨人軍團被派往了東部邊境,以防範波茲王國的進攻。
塞米爾認為,如果波茲王國繼續向西擴張的話,首當其衝與之發生戰爭的應該是亞述帝國。但是塞米爾猜錯了,波茲王國避實就虛,首先向亞述以北的埃蘭王國發起了進攻,時間就在阿蒙離開人間之後不久。
……
在亞述帝國以北,古時是一片蠻荒之地,生活著一些遊牧部落,這些部落受到天樞大陸文明的影響,學會了建造城邦,在遷徙中漸漸定居融合,建立了一個叫埃蘭的國家。
居魯士的軍隊首先征服了埃蘭,消滅這個王國後建立了一個行省,任命總督負責訴訟、賦稅與境內治安,將這個原始落後的王國改造為現代城邦的形式,建立了一整套行政與軍事制度。
吞併埃蘭後不久,波茲大軍繼續向西推進,從北方繞過亞述帝國直接到達哈梯王國的東北邊境,攻佔了哈梯的呂迪城邦。
呂迪處於哈梯東北角接近蠻荒的邊緣,歷來只受到過零散的遊牧部落襲擾,城邦守衛鬆懈,在波茲大軍入侵時一觸即潰。亞設國王派出的大軍趕往邊境迎戰,結果也被居魯士殺得節節敗退。這位登基以來自恃甚高的國王終於意識到事態不妙,於是親自登門請求歌烈出面指揮大軍。
歌烈近年來已不再理會哈梯王國俗務,他心裡清楚自己在王國中的威望太高,已經影響到亞設國王的權威地位,所以乾脆躲清閒免得遭疑忌,亞設國王也樂見如此。可這一次情況不同,亞設國王本可以派使者召喚歌烈,但卻親自前往敘亞城邦登門拜訪。
歌烈復出,他做了兩件事,一是在美索與布達米亞城徵集軍隊開往東北邊境,這兩座城邦是在征戰中建立的,城邦守備軍甚至普通居民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其將領也是歌烈親自調教出來的嫡系人馬。第二件事是派使者與亞述帝國商談結盟,兩國聯合抗擊波茲大軍。
亞述帝國原先的策略是坐山觀虎鬥,他們認為哈梯王國不像埃蘭那麼弱小,波茲大軍無論勝敗都將付出重大的代價。如果波茲大軍敗了,亞述帝國可以趁機出手;如果波茲大軍勝了,亞述帝國也可以趁其疲憊之時從側後方攻擊。
但是歌烈卻告訴亞述女皇塞米爾,波茲王國的實力超出了原先的估計,哈梯大軍難是對手。若真等到哈梯戰敗,按照居魯士逐步蠶食、以戰養戰的策略,亞述帝國很難揀到趁虛出手的便宜,反而會成為下一個被蠶食的目標,戰略上最佳的選擇就是聯手夾擊。
亞述群臣商議之下,最終還是認為歌烈的判斷是對的。波茲王國吞併了埃蘭,並沒有損失什麼反而實力大增,如果等到它再擊敗哈梯,亞述帝國將被三面包圍,於是派出大軍攻擊敵人的側翼。
主戰場發生在哈梯王國的呂迪城邦以及波茲王國的埃蘭行省一帶,哈梯王國與亞述帝國聯合作戰,打退了波茲王國的進攻,但波茲王國仍然守住了埃蘭行省。
波茲王國暫時收兵固守,北部戰線沒有取得成功,而哈梯與亞述的損失也不小,短時間內無力發動遠征作戰,就這樣又對峙了好幾年。此後歌烈建議亞設國王再派使者與亞述帝國商談,爭取再度聯手主動出擊。
亞設國王卻沒有採納這個建議,他不想發動遠征自有道理,哈梯王國是在一場大敗之後集中力量又聯合了亞述帝國,才擊退了波茲王國的進攻。波茲王國的本土遠在亞述以東,就算哈梯王國發動遠征取得勝利,也是讓亞述帝國白揀便宜,他們取得不了實際的利益,只會大大消耗本已受損的國力。
就在這個時候,居魯士國王又派出另一支大軍,在戰場總指揮、王國大將軍大流士的率領下發動了另一場征戰,這一次的目標是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曾佔領了原巴倫王國六座城邦,波茲聯合巴倫王國同時發兵作戰,進攻目標就是這六座城邦。巴倫王國與亞述是死敵,而且馬爾都克也降下了神諭,命令巴倫王國趁這個機會向亞述發動反擊。巴倫國王馮紐集合大軍由北向南進攻,而大流士率領大軍由東向西進發。
亞述帝國難以抵擋,而且這條戰線離哈梯王國太遠,就算想與哈梯再度聯兵都不可能。波茲大軍勢如破竹,那六座城邦被大流士攻陷了五座,而巴倫也趁機收復了裡斯城邦。
從這一場戰爭的結果就可以看出,亞述帝國各軍團的戰鬥力已遠不如辛納赫時期。他們開疆擴土之時屠戮太甚,佔領區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民眾被迫遷移成為奴隸,將士們成了新興的貴族,驕奢『淫』逸銳氣已失,而且不得民心。
理論上來講,那六座城邦早已正式割讓給亞述帝國,不再是巴倫的領土,誰攻佔下來就是誰的,馮紐國王出兵也只是想能搶回來多少算多少。但巴倫的軍隊只攻下了一座城邦,波茲大軍卻把其它五座城邦全部佔領,其中也能看出兩國戰鬥力的差距。
波茲王國從亞述帝國手中攻佔了五座城邦之後,又建立了一個新的行省。居魯士推行的也是類似辛納赫的軍國政策,他維護全體波茲人的特權地位,使所有的波茲成年男子都成為聽命於國王、善於征戰的將士。
而對於被征服的地區,波茲王國則建立行省,派出總督管理,保留當地原有貴族集團的地位,讓他們繼續作為代表波茲王國的管理者與統治者。波茲王國對被佔領地區的消化速度非常快,新行省中的居民若加入軍隊對外征戰,也可以憑借軍功獲得封賞,成為被佔領地區的新貴族,波茲王國可從中不斷的補充兵源。
波茲王國建立新行省之後,又向巴倫王國提出要求,想借道行軍渡過幼底河,從南線進攻哈梯王國,它的行軍路線要經過巴倫王國的基什城邦。
巴倫國王馮紐心裡清楚,若是波茲大軍渡過幼底河擊敗哈梯的話,巴倫王國也將面臨唇亡齒寒的處境,因此拒絕了波茲借道的要求。居魯士派使者斥責了巴倫王國——他們在神諭的指引與波茲大軍的幫助下擊敗了死敵亞述,收復了裡斯城邦,竟然連一條路都不借!
波茲王國以此為借口發兵攻佔了基什城邦,居魯士命令大流士率軍再次進攻哈梯。哈梯王國的重兵尚在北邊的呂迪城邦,波茲王國的軍隊卻從又南線發動了突襲。
亞設國王以為大流士會從內陸湖南岸進軍,攻破敘亞城邦進入哈梯本土,於是將美索與布達米亞城邦的駐軍都調到了內陸湖以南。不料大流士卻揮軍殺入了都克平原,第一戰就攻陷了布達米亞城邦。
亞設國王又緊急下令將守軍主力調回內陸湖北岸,大流士卻又突然殺個了回馬槍,迂迴到內陸湖南岸***渡口擊敗守軍,並順勢攻入敘亞城邦。
亞設國王對波茲大軍主攻方向的判斷是對的,但在戰術指揮的細節上卻出現了失誤,等歌烈率領王國主力回援的時候,敗局已經難以挽回。波茲大軍攻破了敘亞城邦,並勢如破竹一路進入哈梯王國腹地,逼近王都城下。哈梯主力被擊潰,疆域被佔領大半。
波茲大軍的戰場總指揮大流士,派使者給亞設國王以及尚在堅守的各城邦將領送去一封信,宣讀了居魯士的國策:只要他們投降,波茲王國仍然保留他們的財產和貴族地位,將哈梯王國分割為波茲的幾個行省。
好幾個城邦投降了,亞設國王也準備投降。他如果不降,身為國王戰敗之後只有死路一條;他如果投降,儘管失去了王位但仍然是哈梯本土最大的貴族,享有大片的領地和奴隸,還是代表波茲王國的統治者之一。
這時歌烈卻找到了亞設國王,兩人有一番長談。歌烈告訴亞設,如果他投降的話,哈梯王國也將從此不復存在,這與戰敗或臣服是兩個概念,而是徹底的被吞併消失。
歌烈不降,他要亞設國王授予全權,讓他號召與率領哈梯國內所有不願意投降的人進行最後的抵抗,集合力量來一場大決戰。他對亞設國王說道:「我若勝,則哈梯存;我若敗,你願投降便投降吧。」
波茲王國發動的征戰,也意味著馬爾都克對阿努納啟神系的進攻,這位神靈要吞併整個阿努納啟的神域。波茲大軍攻佔了巴倫王國的基什城邦,並沒有摧毀馬爾都克神殿,反而允許當地的軍民、貴族、祭司保留原先的信仰。
普通民眾並不瞭解神靈間發生的事情,更不會知道恩裡爾已隕落而馬爾都克脫離了阿努納啟神系。在他們看來,只是一位主神取代了另一位主神,因此貴族勢力與神官集團的反抗並不強烈。
但歌烈應該清楚內情,這位大神術師的信念早就背棄了恩裡爾,又何必做此生死抉擇呢?而且就算哈梯王國投降,以歌烈的成就與地位,他本人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亞設國王也問了歌烈類似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