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借題發揮
李勇帶著一大票對坦克很感興趣的首長進行講解,不過,李勇講解的主要方面不是坦克部隊怎麼突擊,怎麼和步兵以及炮兵進行配合,純裝甲部隊戰術上的問題由蔣鐵雄這個營長負責,李勇主要是從部隊的後勤保障方面來給這些首長進行分析。
李勇這麼做是有目的的,因為李勇很清楚這些高級指揮員裡有一部分一年多以後就要去朝鮮戰場與美軍較量,而與美軍較量的時候我們最吃虧的地方就是志願軍的後勤保障系統不行,更加特別的是,周士第司令員麾下的十八兵團裡有個六十軍。[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六十軍的三個主力師分別的一七八師,一七九師,一八零師,李勇早就偷偷打聽過,六十軍的軍長王新廷就在身後參觀的一大堆首長裡面。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有個傷心嶺,而我軍也有自己的痛苦,志願軍的一八零師就是人民軍隊在朝鮮戰爭中,心中永遠的痛了。(從華北調過來的十八兵團下轄三個軍,六十軍、六十一軍、六十二軍)
六十軍的一八零師是我軍在朝鮮戰場上一支成建制損失的部隊,也是人民解放軍成軍以來損失的最大的一支師建制的部隊,部隊失敗的原因很多,頭腦發熱指揮失誤是一方面,後勤保障不行更是一個很嚴重的原因。
戰鬥打到後期,彈盡糧絕的戰士們用刺刀和工兵鍬與敵人的坦克搏鬥,傷亡怎麼能不大?如果當時一八零師有充足的彈藥和糧食供應,有大量的反坦克器材,未必就不能突破美軍的封鎖,李勇不認為自己有能力來挽回這個局面,但願能盡到一分心力也是好的。
今天是個機會,是個很難得的機會,旅一級別的指揮員不算小了,可是還參與不了大的戰役決策,李勇是想用這個機會給過來參觀的首長們講一點關於戰爭與後勤的問題,那怕能讓首長們聽進去一點,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各位首長,你們看著我們這個坦克營很風光吧,實際上我們也有苦衷,我們這個營每一次出動都要耗費大量的油料和彈藥,這還是表面上的,坦克是技術兵器,還需要有非常專業的維修、養護人員,以及合適的能替換的零配件的供應,每一個條件都缺一不可,有一個方面做不到,這些看似很風光的坦克就會變成一堆費鐵,不但產生不了戰鬥力,還會成為部隊快速機動的拖累。」
李勇講到這裡的時候揚得志司令員插了一句:「李勇同志說的不錯,我們十九兵團也有繳獲來的坦克,這些鐵疙瘩簡直就是來喝油的,屁股後面一冒煙,這油就得跟涼水一樣往裡灌,為了餵飽這些鐵傢伙,我是準備了不少的罈罈罐罐,不好弄啊。」
李勇心說,能讓揚司令員說出這話來就行,自己的一片苦心就算沒白費,因為在四九年才剛滿三十八歲的揚得志司令員一年多以後的職務是志願軍的兵團司令兼志司的副總司令員。
帶著這些首長們參觀到坦克營的時候,李勇就一直拿眼睛找一個人,誰呀?西北野戰軍二兵團的許光達司令員,許光達司令員是什麼人物?那是黃埔五期炮兵科畢業的(四期的師弟,六期戴笠的師兄),後來又到蘇聯專門學的坦克機械化大兵團作戰,在當時那個年代解放軍的幹部戰士裡面還有好多人還不認識字的時候,許司令就是邦邦硬的雙學歷,這個學歷別說在解放軍裡,就是在國民黨和日軍的部隊裡也是很少見的,是正經的裝甲兵行家。
李勇走到許司令員跟前,一本正經的說道:「首長,我說的還行嗎?在您面前我是班門弄斧了。」
許光達司令員楞了一下,呵,這個小旅長不是講的很好嗎,怎麼又突然過來跟自己請教了?
許司令一直都沒怎麼說話,和賀老總一樣,跟在後面只是參觀了,他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提問題的大都是十八兵團的司令員周士第,而在周士第面前,資歷很深的許光達司令員只能算是新兵了。
黃埔軍校畢業以後,許光達奉命去參加南昌起義,可等他趕到南昌的時候,起義已經失敗了,後來許光達一路追趕隊伍,在寧都追上了起義部隊的後衛二十五師,被二十五師的師長任命為七十五團三營的一個排長,而這個任命許光達為紅二十五師一個排長的師長就是周士第,也就是說,許光達司令員當排長的時候,周士第司令員就是師長了,而他這個排長還是周士第任命的,在老首長面前許司令員的話當然要少一些了。
不過,許司令員見李勇這小子主動過來問他也是笑著說:「怎麼?周司令和揚司令的底細你都知道,不會我這點底細你也知道吧?」
李勇心說,嘿,您的底細我更知道,新中國的裝甲兵司令,四顆金星的大將軍,誰不知道誰白活,但這些話只能是想想,嘴上卻說到:「我聽王司令員說起過您,您是搞裝甲兵出身的。」
李勇這麼說是為了打消一些人的懷疑,你一個小旅長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吧,而王司令員也確實在平時提起過許光達司令,這就為李勇找了一個理由,大家就會想了,對呀,獨立旅是王鬍子的寶貝部隊,還曾經是二縱隊的直屬隊,這個小旅長平時老在王司令跟前轉悠,知道的當然要比別人多了。
李勇這麼一問,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倆人身上了,許司令員只好笑著說:「今天你們獨立旅是主人,我這個當客人的只簡單說一點。」
「坦克做為一種新型兵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出現在戰場上,在一些軍事強國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軍兵種,由於它具有高速的運動能力,猛烈的火力和堅強的裝甲防守能力,成為了現代戰爭中機動性最大,突擊力最強的一支地面戰鬥力量,我們解放軍的裝甲兵還很弱小,不過,我們以後一定會強大起來的,一定。」
許光達司令員最後說到一定的時候,語氣斬釘截鐵,李勇暗中挑大拇指,不愧是上過黃埔軍校,又到蘇聯啃過黑麵包的儒將,對裝甲部隊非常理解,確實厲害,確實厲害呀。
許光達司令員哈哈一笑:「李勇同志,我只說這麼多,下面該你了,越多越好。」
李勇也是豁出去了,說就說:「部隊的技術兵器越多,需要的後勤保障壓力就越大,每一個細節做不到,反應到戰場上都會死人的,一場戰鬥的勝利是與戰前細緻的準備工作分不開的,其中補給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地方,每一個戰士他所能攜帶的物資都是有限的,比如說我們旅吧,每次戰鬥打響前,單兵所帶的乾糧和彈藥是三天的備份,三天以後就要靠輜重部隊去給補給了,而輜重部隊能帶多少物資就又是一個大問題了,我們旅每一個營都有一個輜重排,而旅裡設輜重營,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戰鬥打響後能充分的保證一線戰鬥部隊的供應,我們的做法是,單兵帶自身三天的備份,營裡的輜重排帶三天的備份,而旅裡的輜重營再帶三天的備份,所以說,我們這個旅的持續攻擊能力是九個晝夜,也就是說,仗打到九天以後,不管輸贏我們都得撤下去,否則就是彈盡糧絕被動挨打了。」
李勇今天的話有點多,說的還有點偏題,帶首長們參觀來就是參觀嗎,怎麼到後來搞到好像是要給首長們上課了,但李勇已經顧忌不了這些,逮著這個機會不容易,多說幾句對部隊有好處,這麼說其實也是很有針對性的。
朝鮮戰場上,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也是每次戰鬥帶三天的糧食和彈藥,後勤部門再準備出三天的備份,持續能力是六天,靠我們的戰士們勒緊褲腰帶和從敵人身搶回來的物資還能再堅持一天,也就是說,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每次戰鬥的持續攻擊能力最多只有七天,七天以後就沒有辦法再打下去了,後來我們部隊的這個規律被美軍第十八集團軍的指揮官李奇微發覺了,這個美國將軍把志願軍的這個規律稱之為『禮拜攻勢』。
這個美國將軍很敏銳地察覺到了志願軍的缺點或者叫軟肋,那就是缺少打現代化戰爭的後勤支持,他採取的辦法或者叫對策針對性非常強,李奇微要求美軍的地面部隊每天只能撤退三十公里,因為三十公里是志願軍地面部隊靠徒步攻擊的體力極限,再多就衝不上去了。
所以美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每次與我軍一接觸就坐在汽車上撤退,撤退的距離是三十公里,而且是連撤七天,七天以後志願軍的糧食和彈藥耗盡了,這個時候再組織部隊反擊,李奇微管這個戰術叫『磁性戰術』或者『彈性戰術』。
總算是又碼出一章了,但明天肯定是沒了,大家感覺還行就給來點推薦票,最後跟大家探討一下坦克的問題。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投入的坦克部隊有,戰車一團,戰車二團,裝甲炮兵團等,共計有坦克裝甲車輛二百五十餘輛,型號有,美式的m3a3、m4、m5a1,蘇式的t26,日式的95,整個淮海戰役,解放軍共繳獲坦克裝甲車輛215輛,所以說,在中國戰場上是有美式的m4坦克的,謝謝大家。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