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保衛咸陽之堅守不退
為了加強主城的防禦體系,解放軍一八一師在城外設置了數個外圍陣地,以高大的城牆為依托,背對城牆,拚死一戰,而馬家軍要想拿下咸陽就必須先攻下解放軍的外圍陣地,所以在城外多個陣地上攻守雙方都竭盡全力,場面慘烈無比。
突如其來的大批耕牛把解放軍前沿陣地埋設的地雷完全破壞,士兵又以牛群為掩護,腳跟腳衝了上來。
八十二軍的舉措多少讓戰士們有些措手不及,不得不說馬家軍指揮官弄出來的這一手還是很高明的,解放軍不但埋設的地雷沒有發揮效力,連射擊出來的子彈也被亂跑亂串的耕牛擋住了一大部分,這就讓速度很快的騎兵有機會衝到了近處,而到近處就是你死我活的白刃搏鬥了。
白刃戰是最殘酷的一種戰法,也是馬家軍和解放軍都比較喜歡的一種打法,接戰雙方都打出了真火,馬家軍依仗人數上的優勢一批一批向上湧,而解放軍的陣地那能輕易放棄,每一個小陣地都數次易手,馬家軍剛剛攻佔就被解放軍的後備部隊反擊下去。
解放軍在打陣地防禦戰的時候,最少也要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當預備隊,這是經過多年艱苦戰鬥磨練出來的好習慣,也是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教訓,所以別看城外的部隊不多,但每個陣地都多少有那麼一點預備力量,這就讓本來很殘酷的戰鬥越發激烈,兩軍陣亡士兵的屍體鋪滿了咸陽城外。
馬家軍騎兵的特點是速度快,士兵的戰鬥意志頑強,攻勢作戰的時候很瘋狂,缺點是武器裝備太差,對城市攻堅沒有經驗,所以馬家軍很喜歡打近戰,這其實也和當年的老八路和紅軍有些像,裝備不行沒有辦法逼的,不衝到近處騎兵的馬刀就發揮不出威力,而一但讓這樣的敵人衝到了跟前就很危險了。
解放軍放在城內的部隊借助城牆的優勢,居高臨下用火力支援城外的陣地,密集的彈雨讓馬家軍衝鋒的士兵傷亡慘重,死屍一片連著一片,這就是有城牆作為依托的優勢,可以和地面部隊形成交叉火力。
馬家軍的八十二軍與別的部隊不同,這支部隊因為馬繼援這個軍閥接替
人的原因而多配置了一個重炮兵營,而這個重炮兵部隊在城市攻堅作戰中就發揮了明顯比騎兵大的多的戰鬥力。
連續幾次攻擊被打了回去,衝擊的部隊不但沒有取得什麼效果反而傷亡嚴重,現場的情況讓馬繼援怒火中燒,這傢伙指著咸陽的城牆命令手下的炮兵部隊,用盡一切手段也要把解放軍的陣地炸平,然後把騎兵改成步兵,對咸陽發起決死攻擊。
馬繼援這是要拼老命了,八十二軍這個重炮營的規模比普通的營級部隊大了很多,大大小小各種口徑的火炮足足有好幾十門,這些家底是馬步芳為了自己的寶貝兒子能建立威望而特意從蔣介石手裡要來的,想當年為了這個重炮兵部隊青馬軍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蔣介石對西北二馬的軍隊一貫以來的政策是又打又拉,既要借重他們統治西北地區,也要防止他們的勢力過於龐大,所以對二馬軍隊的武器裝備管理十分嚴格,沒有極為特殊的情況是不對他們進行補給的,馬家軍所需要的一切都要他們自己解決。
馬步芳很想讓大兒子馬繼援接自己的班,但接替也要有個先提條件,那就是馬繼援必須在青馬軍的部隊裡建立起一定的威望,以後才不至於磕手拌腳,馬步芳也很明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
這就是也不富裕的馬家軍八十二軍裡比別的二馬部隊多出來這麼一支重炮兵的原因。
猛烈的炮火把解放軍一八一師的陣地炸的千窗百孔,臨時用幾個小時構築起來的陣地不可能有大量的防炮洞,這還是因為王青山的偵察小分隊把敵人拖住了幾個小時的功勞,否則根本就來不及挖什麼防禦工事了。
面對敵人的炮彈怎麼辦?沒有辦法,撤又不能撤,就只好硬挺了,炮擊過後又是瘋狂的衝鋒,馬家軍士兵手裡的馬刀迎著陽關閃閃發光,士兵喊著殺聲向上衝。
馬步芳這個土軍閥的部隊也很有特點,每次打仗的時候都想辦法把對手的氣勢壓下去,先從心理上戰勝對手,所以衝鋒的時候要求士兵必須喊出來,聲音越大越好,用馬步芳的話來說就是,打不死也要把對手嚇死。
但一次很顯然他們想錯了,解放軍不但沒有被喊著殺聲的馬家軍嚇唬住,反而被激起了滿腔的怒火,戰士們紛紛罵道:「嗎的,敢和我們解放軍玩這一套,這跟魯班門前耍斧子有什麼兩樣?純粹是找死。」
戰士們從被炮彈炸塌的工事裡爬起來,檢查傷亡,檢查武器彈藥,嚴陣以待,準備對付敵人的下一次進攻。
西北二馬的軍隊打仗的時候敢拚命,這是他們的長處,但話說回來還得看和誰比,和國民黨別的部隊比這是他們的長處,跟解放軍比就不是他們才長處了,一八一師是解放軍的老骨頭部隊,頑強的戰鬥意志一直以來都是這支部隊的傳家寶,他們敢於面對任何凶殘的敵人,敢於把任何來犯之敵踩在腳底下,跟這樣的軍隊比狠勁,馬家軍還不是對手。
陣地上的戰士們用手裡所能掌握的一切武器和敵人拚命,每個陣地還有一個人就絕不放棄,以至於馬家軍要要想佔領咸陽城外一個小陣地也要把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戰鬥從中午打到晚上,在國民黨八十二軍的瘋狂進攻下,一八一師設在城外的陣地大部分丟失,陣地上的一八一師官兵全部陣亡。
臨到天黑的時候,城外掌握在一八一師手裡的只有一個吳家堡陣地了,負責對這個小陣地進行防禦的是一八一師某部三連的一個加強排,部隊的指揮員是這個連的指導員鄭國峻。
在城外依托簡陋的工事進行防禦作戰,誰都知道這是個玩命的活計,很有可能這就是光榮的時候。
敵人要想攻擊咸陽的主陣地就必須先拿下外圍的小陣地,所以在外面要比在主陣地上危險的多,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既然都知道危險,誰還來守這個陣地?讓誰去守?
三連的辦法是用一個戰鬥力最強的排為骨幹,然後再加強給一部分在全連表現最好的黨員,由連指導員鄭國峻帶隊,對這個陣地進行防禦作戰。
戰爭時期的政治工作人員十分了不起,他們不但要給戰士們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還要和連長一樣指揮戰鬥,關鍵的時候還要兼任突擊隊或者尖刀部隊的隊長。
解放軍的部隊這麼做的理由是,最危險的任務讓黨員來幹,最有可能犧牲的任務讓黨員去做,怕死別入黨。
一支部隊的政治工作人員就是這支部隊的靈魂,特別是在早期的紅軍時期,部隊裡的最高指揮員不是什麼師旅長,而是政委或者叫黨代表,他們才是部隊裡的最高首長,也是陣亡概率最高的一部分人。
(宛南事件前,新四軍的軍長是葉挺,但實際上的掌權者是黨代表項英,而項英的軍事指揮才能是沒法跟葉挺比的,這也是新四軍選擇了錯誤突圍路線的一個重要原因,篇外話,不多說了)
突擊隊或者尖刀部隊還有一個叫法是敢死隊,連級部隊突擊的時候指導員帶突擊隊,營級部隊突擊的時候教導員帶突擊隊,這在解放軍的部隊是個很常見的現象,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做法,所以基層的政工人員在戰鬥中的傷亡比例很大,幾乎每一次戰鬥都有他們負傷或者犧牲。
(解放以後逐漸過渡到由副連長或者副營長帶突擊隊,副連長或者副營長在戰時就是天生的敢死隊長,這都是後話。)
一個加強排五十多人,帶了五挺捷克式和大量的衝鋒鎗,為了給他們增加火力,臨出發前連長又把全連僅有的一挺馬克沁加強給了他們。
激烈的戰鬥從早上干到晚上,面對著敵人潮水一樣的進攻,指導員鄭國峻帶領全排戰士堅守不退,到天黑的時候已經打退了馬家軍的九次進攻,每一挺機槍的槍管子全部打紅,做為排裡最重要火力的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的五箱子彈打光了四箱,死屍和死馬在他們陣地前從三十米一直延伸到二百米開外,還沒死透傷兵的哎嚎聲揪心裂肺。
指導員鄭國峻大聲呼喊著他的戰士們:「同志們,節約彈藥,看準了再開火,把手榴彈全拿出來,上去兩個戰鬥小組,趁天黑把手榴彈從前沿五十米以外多埋設幾個,老子不相信他們馬家軍還有那麼多的牛來幫他們進攻。」
戰士們則是笑嘻嘻的回答他:「指導員,把手榴彈當成地雷埋起來到沒什麼,我想從死牛身上割點肉回來行不行啊?咱們晚上飯還沒吃了。」
鄭國峻:「只要把手榴彈埋好了你幹啥都行,不過,你小子就是弄回來死牛肉也只能生吃,點火不行,敵人有炮兵,注意火力掩護,上。」
以上篇幅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一軍一八一師戰鬥英雄,某部三連指導員鄭國峻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