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風與劉筠越談越是投機,不知不覺的,兩個人竟然感覺不到年齡的差距了。
尤風講到開心處,便是和劉筠一陣開心的大笑,講到動情處,便和劉筠一起悲惋慨歎。
尤風對劉筠說起了這圍棋的起源,道:
圍棋起源於醒獅國,史料能夠找到的根據是『堯舜以棋教子』,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圍棋含天地萬物運行之理,應該是與盤古開天闢地同時產生,太極陰陽理論是圍棋的根本,『氣』感是圍棋的基礎。
考古家曾經在中州城附近的鴛鴦池出上的原始社會末期的陶罐,不少繪有黑色,紅色甚至彩色的條紋圖案,線條均勻.縱橫交錯,格子齊整,形狀很像現在的圍棋盤,但縱橫線條只有十至十二道,而不像現在是十九道,考古學家諷稱之為棋盤紋圖案,這個可能就是圍棋產生之初的棋盤雛形。
到後來出土的文物中,又有很多縱橫十五道的棋盤和古代的圍棋黑白子。從出土棋盤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線的發展過程看,圍棋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某一天裡突然創造出的奇跡,而是經過了由簡單到複雜,棋子由少到多,著法由單一到多樣的發展變化過程,時間跨越數千年,集聚了無數圍棋愛好者的智慧和經驗,逐漸被改進,被豐富,最後形成今天這種規模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圍棋的創造者,就是醒獅國廣大的勞動人民。
由於戰事頻繁,軍事學知識漸漸積累起來。下圍棋和軍事上的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有幾分相似。戰爭的需要勢必加速圍棋的發展,兩漢時己有人把圍棋當作兵法相似,《隋書?經籍志》還有棋譜收入兵書。回顧歷史,從《左傳》,《論語》,《孟子》等書中,很容易瞭解到圍棋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廣為流行,甚至出現了諸侯列國都知道的圍棋高手。眾所周知,那個時候,醒獅國和西域各國還沒有交往,直至西漢時方有張騫出使西域,醒獅國才和中亞細亞諸國有了文化交流。而那時,圍棋在醒獅國已經有了很久的歷史了。最早的時候,弈是專指圍棋的,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弈,圍棋也,從丌,亦聲。」丌的古文字為兩人舉手握棋對局的象形。弈即圍棋,還可以在《論語》。《左傳》謂之弈,自關而東,齊魯之間皆謂之弈。可見,西漢年間,弈已成了圍棋的別稱,仍然稱弈的,只有北方部分地區,到了東漢,圍棋已在書面語中普遍使用,比如馬融著的《圍棋賦》,李尤寫的《圍棋銘》等。圍棋在發展演變過程中,除了『弈』和『圍棋』,還有許多有趣的名稱。晉朝時,有人稱圍棋為『坐隱』和『手談』。不過到最後,還是這概括了圍棋著法的『圍』字保存了下來。
琴、棋、書、畫是醒獅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釋、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藝術,融貫於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在琴、棋、書、畫之中,又以圍棋最為特別,他不僅具有其它藝術門類的許多共性,諸如抒發意境、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生慧增智等等,而且還與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國安邦等相關聯,因此,它是一門綜合性文化藝術。
2:漢前至漢
(1):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圍棋已成為一種遊戲在社會上流行。春秋戰國的文獻上,屢次出現圍棋的記載。
(2):西漢時期
到了西漢時期,圍棋傳便全國,但由於統治者不重視圍棋,輿論也不看好,圍棋發展緩慢。
(3):東漢時期
到東漢時期,圍棋的發展出現了良好的開端。出現了班固(〈弈旨〉)、李尤(〈圍棋銘〉)、黃憲(〈機論〉)、馬融(〈圍棋賦〉)等一批圍棋理論的奠基者,使圍棋逐漸為士大夫所重視。東漢王朝的滅亡後,我國歷史進入了動盪時期,文化思想活躍起來,圍棋活動發展迅猛。
3:魏晉時期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吳兩國盛行圍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為代表,曹操圍棋水平也是可以和高手相媲美。東吳圍棋風靡一時,名手輩出,也就出現了對局的記錄,這就是圍棋史上有名的"吳圖"
(2):西晉時期
西晉時期,圍棋全面興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好弈,為圍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棋風昌盛,逐步理論化,出現了王導、王恬、江彪等弈壇高手。此階段最出名的品棋專家是范汪,曾與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晉弈風的迅速發展(《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4: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南朝圍棋的黃金時代實際上僅僅出現在宋、齊、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梁武帝在位時期為最盛,並具有九大標誌:
(1)南朝帝王儘管棋藝高低懸殊,但他們比魏晉帝王更熱衷、更著力地倡導圍棋;
(2)圍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動的興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標誌著棋品制度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3)圍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個性與風格;
(5)圍棋專著的問世在數量上超過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義棋書"的社會風尚;
(7)南朝士人的圍棋活動和棋品等級,特為當代史家載入史冊;
(8)出現了南北棋藝雙向交流的局面;
(9)圍棋文化向周邊國家輻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西湖國和大狼國。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傳統將娛樂之好規範在飲宴、琴書、射御之間,認為博弈有廢事、賭博之嫌,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展。
5: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統一,恢復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展。因此隋朝的弈壇一片沉悶。但此時十九道棋盤已確定了主導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盤。
(2):唐朝
初唐時,圍棋活動由宮廷發起向民間傳播,使對弈不僅僅是士族壟斷的活動。盛唐時期,唐玄宗大力倡導圍棋,創立了翰林棋待詔(待命供奉內廷的人)制度,這是我國圍棋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標誌。盛唐國手以王積薪成就最大。圍棋步入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6:五代
(1):五代時期
唐朝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週五個朝代,人稱五代。戰火不斷,圍棋水準大大下降。
(2):十國時期
十國時期,處於割據階段,各國圍棋水準不同,雖有佼佼者,但終因勢小而不成氣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吳越的錢氏家族。
7:宋
(1):宋代
宋太宗親自創製棋勢,還搜羅了大批圍棋高手養於宮廷。使宋代一開始就從高——起步,進入昌盛階段。到宋哲宗時期,職業國手十分活躍,職業圍棋迎來了有一次發展高潮。這時出現了國手劉仲甫。他是我國棋史上繼盛唐王積薪之後的又一個界標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時期,宮廷弈壇的女弈發展呈現高潮。南宋亦重圍棋,但因嬉誤政,朝廷**。至晚宋時期,圍棋活動最值得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為主體,最傑出的人物當屬劉克莊。
8:遼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國圍棋的衰退時期,但是元代圍棋的普及程度卻不遜於南宋,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戲弈相當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導下,朝弈曾盛極一時。
元代圍棋發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經〉一書的編纂問世。〈玄玄棋經〉是江西廬陵圍棋高手嚴德甫於晏天章合作的傑出成果。〈玄玄棋經〉堪稱是我國古代綜合型棋藝著作的光輝典範。
9: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文弈之風衰退。但宮廷棋壇卻呈現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傳是下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樂年間,棋類運動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發展軌道。永、宣時期的有記載的高手如:錢允升、唐理、張應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圍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其特點是職業圍棋出現了良好興盛勢頭,並出現了歷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會。代表人物:趙涓、趙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間以李東陽、楊一清為代表的士大夫圍棋之風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階層的圍棋熱潮,而且也開動了明代後期名公巨卿紛紛游揚弈道的全新格局。他們還直接促成了明中葉圍棋流派的形成。京師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動的必然結果。我國士大夫圍棋實際形成了京派和蘇派兩大陣營,共同開創了弈壇的振興局面。以古越文化為先肇的徽州,其弈壇在明形成新安派(亦稱徽州派),其開代祖師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壇最負盛名的當屬過百齡。過百齡以創新的著法,結束了舊式套路的時代,為圍棋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圍棋呈現群雄爭霸局面,出現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懶寧、周東侯、汪漢年、黃龍士。康熙初黃龍士成名之後,弈壇傑出人物是黃龍士和徐星友,人稱"黃徐時代"。
圍棋繼"黃徐時代"之後,便進入了四大家時代。四大家活躍與康熙後期至乾隆年間,從技術上說,醒獅國圍棋已經攀登上了座子時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定庵)四大家在醒獅國圍棋史上享有無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創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棋藝高峰,兩人並稱為"棋聖"。
小說網(|com|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