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1903

中華再起 387三戰鄂木斯克 文 / 小柯

    話說伏龍芝帶著古比雪夫和鐵木辛哥向北退入了希瓦汗國的境內,他們又故伎重演,聯合當地的赤貧百姓推翻了希瓦汗國的阿布德?阿拉汗的統治,希瓦汗國滅亡,紅俄隨後在其領土上建立花剌子模共和國。

    隨後,紅俄在俄國實行的那套戰時**政策又被搬到了希瓦。頒布餘糧收集製法令,強制徵收農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實行實物配給制,食物與商品集中計劃配給。所有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實施國有化,小工業企業則實行監督。國家經營所有的外貿活動。對工人採取嚴格的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全國實施成年人勞動義務制,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伏龍芝又把大批大批希瓦的舊貴族和富人拉到郊外槍斃,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人,此舉使得本來就對俄國統治不滿的希瓦人更加仇視俄國人。

    但是伏龍芝在希瓦一帶沒能高興幾天,鄂木斯克的失守使得中亞的紅俄軍後方收到極大的威脅,因此,紅俄革命委員會下令伏龍芝立刻率領中亞的紅俄軍北上,不惜一切代價收復鄂木斯克。伏龍芝眼看好不容易在希瓦汗國境內扶植起了紅色政權,卻不得不很快放棄。

    徐天寶立刻派出陸征祥、曹汝霖前往中亞,聯絡當地的實力派人物。中國以中亞解放者自居,向當地的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和土庫曼人許下諾言,將幫助他們擺脫紅俄的奴役,建立獨立的國家。當然,中國已經實際佔領的土地比如布哈拉、撒馬爾罕、阿拉木圖、比什凱克等,是不會拿出來給他們分配了,剩下的土地分別由哈薩克汗國、吉爾吉斯汗國、烏茲別克汗國、塔吉克汗國、和土庫曼汗國瓜分。同時,中國還與中亞五國在中國新疆省省會迪化簽署了《中哈合作備忘錄》、《中塔合作備忘錄》、《中吉合作備忘錄》、《中烏合作備忘錄》以及《中土合作備忘錄》等一系列條約,通過這些條約,成了這些國家獨立之後,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接受中國專員的指導和輔助,政治成為了中國的附屬國、經濟上成為中國工業原料的供應地和工業品的市場、軍事上成為了中國的同盟軍。

    對於中國在中亞的大手筆,英國人對此極為不滿,雖然此舉大大削弱了紅俄在中亞的控制力,但是卻有違英國一貫奉行的均勢政策。可有鑒於中國尊總並保存了英國在中亞的經濟利益,以及原本他們扶植的土庫曼人吾勒孜*賽亦德也倒向中國,成了土庫曼汗國的國王,所以鞭長莫及的英國人也有些無可奈何。

    伏龍芝的十五萬紅俄軍在向撤退,並試圖收復鄂木斯克的途中,不斷遭到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和塔吉克人騎兵的騷擾。一開始這些臨時武裝起來的民兵只敢襲擊一些落單的紅俄兵。後來發展到敢於攻擊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的小股部隊。最後,在一天夜裡,數千人的騎兵襲擊了紅俄的輜重隊。這些人攪得伏龍芝不得安寧,伏龍芝便派出鐵木辛哥率領的紅色哥薩克與之周旋。自己則率領主要由步兵組成的主力部隊繼續北上鄂木斯克。哥薩克固然驍勇善戰,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和塔吉克人也是馬背上長大的。幾番交戰之後,鐵木辛哥的紅色哥薩克損失不小。

    經過艱難的急行軍,伏龍芝終於率領他的部隊走出了哈薩克草原,進入了西伯利亞。天依然陰著,遠方傳來「轟隆隆」的滾雷聲,一場暴風雨正在接近這裡,雖然腳下的土地早就變得泥濘不堪,但是氣象卻並不會憐憫那些在泥濘中掙扎的軍人。雖然身上的軍裝已是邋遢不堪,但是紅俄軍們根本不可能調換乾淨些的衣服,原因很簡略,這幾天不是陰天就是雨天,洗了衣服也不可能幹,而舊衣服比軍人們身上現在穿著的這身軍裝還要邋遢。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補給,沒有那麼多趕緊的衣服給他們替換。

    因為西伯利亞大鐵路從鄂木斯克經過,從這裡往西可前往鳥拉爾地區,往東可前往貝加爾地區,也因此成為西西伯利亞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無論是誰,只要把持了鄂木斯克,就等於是把持住了歐洲與亞洲交通的樞紐,因此鄂木斯克的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現在把持鄂木斯克的是俄羅斯帝國沙皇政府的部隊,實際上這裡也是沙皇部隊的西部前線司令部所在地,沙皇政府的科爾尼洛夫中將就在這裡坐鎮指揮。

    為了守衛鄂木斯克,沙皇政府決定在這裡加強防禦力量,增派援軍,謝苗諾夫、鄧尼金和捷克軍團紛紛來到鄂木斯克。科爾尼洛夫將全部戰區劃分為幾個防區,由各軍團分片防守。作為鄂木斯克戰鬥的參與者,白俄軍的友軍,中國國防軍也分到了防區,就在城市西邊十五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區,而國防軍的指揮部也設在這片丘陵地區的最東邊。這裡除了先期參與炮擊鄂木斯克的鄒作華部,還有薛岳部,他們統一由熟悉俄國情況的張宗昌指揮,番號國防軍第一獨立師。

    國防軍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來了一批賣給白俄軍的武器裝備,其中就有十五輛裝甲車。張宗昌偷偷地留下了三輛,按照他的說法,紅俄軍打仗不要命,若是真受不住鄂木斯克,這幾輛裝甲車可以幫著自己和鄒作華、薛岳逃命。

    在鄂木斯克外圍,平坦的平原上到處都可以看見蜘蛛網一般密集的戰壕和機槍掩體,而且與歐洲西線一樣,戰壕裡也通常積滿了雨水,「戰壕腳」是這裡的常見職業病。科爾尼洛夫還在鄂木斯克的鐵路上佈置了鐵甲列車,這些鐵甲列車外罩鐵板,每一節都配有至少四架機槍,有的車廂裡還配有輕型步兵炮。再往外,還有一片很大的雷區。科爾尼洛夫很自信的表示,如果紅俄攻打鄂木斯克,這裡就將變成第二個凡爾登。

    很快,檢驗科爾尼洛夫的時刻就到了。在震天動地的「烏拉」聲中,紅俄軍的士兵們們發起了衝鋒。而與此同時,陣地也遭到了紅俄軍炮兵的猛烈轟擊,這些剛剛從圖拉兵工廠出廠的大炮把無數「革命」的炮彈送到白俄軍的身邊,一時間鄂木斯克外圍整個陣地到處都是爆炸聲,泥漿與泥土被炸飛上半空,硝煙瀰漫在所有的戰壕與掩體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