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中華1903

攘外 356安定邊疆 文 / 小柯

    是黃金時期,國內太平無事,國際形勢也對中國有利,中國的工業象吸水的海綿,不斷地壯大。張謇在蘇北和皖北推廣美國優質棉花的種植,為蓬勃發展的棉紡業提供無窮無盡的原料。周學熙在華北主抓礦業,為工業提供物資。詹天祐和羅國瑞則把鐵路向各個大中城市延伸,像武林高手那樣打通著中國的奇經八脈。魏翰則以每一個月就建造一艘萬噸級貨輪的效率不斷地把中國輪船推入大海。

    全國上下都忙且快樂著,唯獨徐天寶倒是想起了輕福。尹氏姐妹為他生了一雙兒女,長子取名徐國棟,長女取名徐瑩潔,徐天寶整日弄兒女為樂,到也輕鬆自在。

    正是在這樣的氣氛下,在中國邊疆發生的兩件大事就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一是國防軍入西藏,二是國防軍進新疆。

    西藏自古即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期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制度。但若是論起真正納入中國版圖來,西藏反而要遲於蒙古,是在元時期才真正內化。滿族在入關前,已經和蒙古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係,可謂血濃於水,但和蒙古不大一樣地是,西藏則是清朝得了天下後才進入大清版圖的,對於中央政府的認同並不是很強烈。為了有效控制這一區域。清朝一方面實行尊崇黃教的政策,順治和康熙帝都曾給達來和班禪喇嘛優加封號,一方面又不直接干涉西藏政務以示優容。直到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清軍入藏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才開始派員駐紮西藏,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管理。此後,中央對於西藏的管理日趨嚴密,1727年(雍正五年)正式設駐藏正副大臣二人,分駐前後藏。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廷頒布了《欽定西藏章程》,規定有關藏內大小事務。均應稟明駐藏大臣辦理,並規定了西藏地方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整套制度。

    但隨著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完成對印度次大陸地入侵後,西藏的局勢開始複雜起來。英國殖民者在完成對印度的佔領後。又開始把侵略矛頭指向與印度毗鄰的西藏。其首要目標是確保印度這顆英國女皇皇冠上最耀眼明珠的地位不受損害,使西藏成為印度與沙俄之間的緩衝地帶;其次是掠奪西藏豐富的羊毛、皮革、礦產資源,推銷印度茶葉和工業品,並通過西藏進一步向中國西部擴張。為達此目的,英國先後發動了1888年和19031904年的兩次侵藏戰爭,通過隨後簽訂地《中英藏印條約》(1890)及續約(1893)、《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及《通商章程》(1908),英國攫取了一批侵略權益,包括開放亞東、江孜、噶大克,自由通商、派駐官員、租賃房屋、領事裁判權等。雖然英國處以強勢,但在1906年的《中英續訂藏印條約》中,英國也不得不「允不佔並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

    英軍兩次侵藏戰爭,更兼沙俄也野心勃勃,窺視西北。使清廷感到西藏地位的危險,有識之士鑒於西藏地位的險要和情勢的惡劣,主張在西藏進行改革,加強西藏與內地的聯繫。190年,張蔭棠出任查辦藏事大臣,擬定善後辦法基十四條,主張在西藏練兵籌餉,革除苛政、振興農工商業。次任駐藏大臣聯豫也積極推行新政,設立督練公所、巡警局、電報局、學務局等新機構。在西藏改革地同時。清廷又任命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在藏人聚居的四川西部進行以改土歸流為中心的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對於加強西藏與內地的聯繫。鞏固邊疆,無疑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種改革往往帶有民族歧視意味,不容易得到廣大藏族人民的支持,同時又與西藏上層封建農奴主階層的既得利益發生了矛盾,故而遭到他們的反對,清廷對於西藏的控制反而動搖起來。

    英國兩次侵藏後,為了消化侵略成果,也為了避免與沙俄地衝突,對西藏採取了所謂「不干涉政策」,更注重經濟滲透和政治分化,在西藏上層人物中扶植親英勢力。英國駐西藏的商務專員等人採取各種手段拉攏和收買西藏官員,挑撥漢藏關係,製造和擴大漢藏矛盾。客觀上,隨著藏印貿易的發展,西藏產生了一批靠壟斷羊毛貿易獲取高額利潤的特權階層,他們成為親英派的主要人物。親英派首領倫青夏札即因專靠羊毛貿易營私舞弊,曾被聯豫下令抄沒家產,更造成了對立。

    雙方勢力此消彼長,清廷與西藏地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西藏的新政改革措施激起當地上層人物的激烈反對,他們唯恐失去自己的特權,除呈請暫緩改革外,還煽動各地土司頭人反對改革,並直接派藏軍進攻川邊三巖等地。在此情況下,清廷決定恢復鴉片戰爭後名存實亡地中央駐軍西藏制度。派鍾穎率川軍入藏以加強控制。191車2月,川軍進入拉薩,在阻止川軍入藏地企圖失敗後,十三世達來喇嘛等人於當日倉皇出逃,經亞東到達印度大吉嶺,請求英國保護。局勢向英國一邊傾斜。清軍雖然入藏。但西藏當地並未心服。在獲悉**出逃後。英國方面卻如獲至寶。處處加以籠絡。英印總督明托、英國駐錫金政務官柏爾等人多次會見達來。為他打氣。不到兩年。達來與隨員已完全傾向英國。

    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地消息傳至西藏後。藏局果然開始再次動盪。先是駐藏清軍因欠餉而軍心浮動。軍中會黨分子乘機鬧事。後是革命消息傳來。有人以棄藏回川為號召煽動起事。1911年11月。郭元珍等人領導兵變。囚禁聯豫。被鍾穎擊敗。由於緊接著清廷退位。聯豫稱病休養。藏事由鍾穎主持(1912年5月。袁世凱正式任命其為駐藏辦事長官)。但是。不久之後征討波密大軍於撤退途中鬧事搶!劫。接著與藏軍發生糾紛。並波及江孜、日喀則等地。再後來。拉薩市內地漢藏衝突亦因駐軍劫掠寺廟而激化(中央欠餉。駐軍不得已而為之)。漢藏之間地衝突。本來就有根源。更加之清政府民族壓迫。並沒有多少可以奇怪地。但是英國如同嗅到了臭味地蒼蠅。拚命要來橫插一槓。在他們地慫恿和挑唆下。居然掀起了「西**立」地喧囂。

    卸任不久地英印總督與達來密談。讓其派遣官員潛回西藏進行煽動。並由達來地內侍達桑占東(親英分子)負責具體組織軍事叛亂。這傢伙組織了一支一萬多人地藏軍。自任總司令。開始對江孜守軍發起進攻。經過英國駐亞東商務委員麥克唐納地「調停」。當地駐軍被迫交出槍枝彈藥取道印度回國。隨即。日喀則地駐軍也遭到同樣地命運(英國可是一貫拉偏架地老手)。掃蕩外圍完畢後。達桑占東又率領各路叛軍圍攻拉薩。與守軍展開激戰。由於械餉兩缺。兼之得不到當地民眾地支持。再加上英國方面上竄下跳。守軍地處境越來越不利。不得已只好接受了英國地「調停」。和藏軍達成四點「議和條件」。將槍彈交出。經印度返回國內。只留下駐藏官員留駐拉薩。但隨著駐藏軍隊陸陸續續撤出。遠在印度地**喇嘛在英國地鼓動下。強令所有留藏官員也必須撤出拉薩。鍾穎在失去軍隊護衛後。也只能被迫離開拉薩。到1913年2月。所有駐藏官員和軍隊都被西藏地方地分裂勢力驅逐出境。

    英國方面見陰謀得逞。迫不及待地將已經在印度流亡了兩年多地達來護送回藏有了英國人地支持保證。西藏親英分裂主義勢力更為猖狂。在城內。他們挑動民族仇恨。煽動要把漢人「驅逐淨盡」。在藏邊。藏軍東進。切斷川藏交通。到6月中旬。先後攻陷江卡、鹽井、理塘等地。包圍了察木多、康定等地。川邊末被攻陷地縣城。南路只有三個縣。北路尚餘八個縣。由此直接威脅到川、滇兩省地安全。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孫中山雖已明確宣告西藏為中華民國領土。但限於實力。根本無力干涉。袁世凱任總統後。面對當時地西藏局勢。決定對藏政策是剿撫結合。先剿後撫。對袁世凱來說。他最重要地任務是穩定局勢。打壓國民黨。只要不出動北洋軍隊而讓川、滇兩省出兵。既可免傷實力。又可削平藏亂。自然是件好事。

    先是川督尹昌衡親率川軍前隊二千五百人從成都出發。兵分兩路。南路由朱森林率領。收復河口、理塘。北路由劉瑞麟率領。解了察木多、巴塘之圍。與此同時。蔡鍔派遣地支隊也收復了鹽井等地。藏軍人數雖多。但實力其實不強。基本是一群烏合之眾。在西藏內陸還可以依靠熟悉地形、有利環境而得到支持。到了川邊失去這些依托後。就變成不堪一擊。

    川、滇軍隊節節勝利的消息,使西藏分裂主義勢力地後台老闆——英國終於忍耐不住了。它放棄了所謂「不干涉政策」,開始走上前台**裸地干涉中國內政。朱爾典曾與袁世凱會談,就中國迫切需要大借款這一困境來提醒袁注意,如果川軍的進兵超出一定範圍,英國政府就不會對中國提供任何進——步的援助,進而聲稱「西藏問題總以日後和商易為歸結,倘現時用武力,或與友睦之辦法必有巨礙」。

    此後朱爾典又幾次重提中國不得派兵入藏,不得改西藏為行省,否則所有責任惟中國是問,在這些威脅時未見效而藏軍在川、滇軍兵鋒之下不斷敗退的情況下,8月17日,英國方面正式向中國提交照會,聲明五點:一、英政府不允中國干涉西藏內政;二、反對華官在藏擅奪行政權並不承認中國視西藏與內地各省平等;三、英國不允在西藏境內存留無限華兵;四、以上各節先行立約,英方將承認之意施於民國;五、暫時中藏經過印度之交通應視為斷絕。英國的照會完全無視國際法堆則,是對一個主權國家內政明日張膽的干涉。但是袁世凱政府迫切要求得到列強承認和借款,迫切希望鎮壓「二次革命」,不敢輕易與英決裂。朱爾典變本加厲,更進一步威脅中國,如果中國!政府不令川軍停止西進,英國不僅不承認中國!政府,而且將以實力助**立。

    面對英國的強硬態度,有求於列強的袁世凱終於抗衡不住,致電尹昌衡、蔡鍔,胡說什麼「切不可冒昧輕進,致釀交涉,搖動大局」。當時,川、滇兩軍的形勢還較為有利,但接到中央之命令,也只能服從,川、滇軍基本停止於怒江一線。有人評論說:「戰勝川軍者,非藏兵也,英使朱爾典也。」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眼下英國無暇自顧,國防軍由蔡鍔將軍率領,順利由四川進入西藏。隨後,一場轟轟烈烈地農奴制改革就開始了。

    第一步是開展「三反」(反對叛亂、反對烏拉差役制度、反對人身依附制度)和減租減息運動。在農村,對於參加叛亂領主的土地實行「誰種誰收」的政策;對於未叛亂領主的土地,實行「二八減租」(領主得二,佃戶得八)。同時,解放家奴,廢除人身依附。在牧區,對於參加叛亂牧主的牲畜,由原放牧的牧民放牧,收入歸放牧的牧民所有;對於未參加叛亂牧主的牲畜,仍歸牧主所有,但減少牧主的剝削,增加牧民收入。

    第二步是對參加叛亂領主的生產資料實行沒收,分配給貧苦農、牧民;對於未參加叛亂的領主,採取贖買的政策,國家出錢贖買他們的生產資料,無償分配給貧苦農、牧民,農、牧主也分得一份生產資料。

    由於這些政策、辦法和措施,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因而得到了各階層人民,首先是貧困農奴和奴隸的歡迎,也爭取了更多的上層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證了西藏民主改革順利進行。到1915年底,西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臧民都稱大總統徐天寶為「大活佛」,家家戶戶都有徐天寶的排位供奉。

    英國對於西藏的變革十分擔憂,但是他此刻也能提提抗議而已,主動權早已掌握在徐天寶手裡。

    同時,另一部國防軍由徐樹錚率領,由甘肅進入新疆,全面接管了新疆政權。徐樹錚向來以新派人物自居,行事也多以雷霆手段。徐樹錚執掌新疆期間,對社會和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為扭轉財政出超劣勢,先行嚴懲貪污,修明政治。他認為政者只有律己正身,才能使下屬知法律嚴明。徐樹錚為加強財政監察,在省長公署成立清理財政署,指派審計專員巡迴各道縣稽核官吏貪污案件,查出實有貪污舞弊行為,據實直報楊。貪官輕則丟官,重則喪名。阿克蘇縣縣長等貪污受賄,被徐樹錚下令槍斃。沙俄商人到伊犁、迪化、天山南北等地貿易,拒不向中國!政府繳納稅金,尋機拉攏賄賂中國官員。徐樹錚的親信塔城道台**因舞弊關稅被查獲,徐樹錚將其調來迪化,投入大牢;徐樹錚的同僚因「霸佔公田,聚斂民財」,徐樹錚不念舊情,親下手今擒拿槍決。反之,徐樹錚對克己奉公官員,則大加褒獎,給予信任和重用。省民政廳長潘震,一生謹慎,堅守節操,死後家庭清寒。楊派包爾漢給其家屬送去3000大洋。包爾漢等在查處**案時,秉公辦事,拒絕受賄大洋2640元。徐樹錚大加讚賞,對包破格提拔,委以關稅局稽察員要職,讓其辦理與沙俄有關事宜。經過整肅吏治,懲治貪污,新疆官場風氣改觀,補填了不少稅收漏洞。

    隨後,徐樹錚又指派礦務督辦到陝西延長油廠學習後在獨子山開採石油,又派人員到北京、天津等地考察紡織業後創建新疆模範羊毛紡織廠,迪化創建無線電台和興辦軍民紡織公司,並創辦汽車公司,製造出第一台新疆汽車,修築了迪塔、迪吐等公路,幾年間,先後開鑿阿克蘇、莎車等十幾條水渠數百公里,開墾天山南北綠州農田數十萬畝。經過發展經濟、懲治貪污、裁減軍費,全省財政金融收支日趨平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