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會議之後是軍事會議,任務有三:第一,整編東北國防軍戰鬥序列;第二,決定東北國防軍採用的武器裝備,以利兵工廠生產;第三,擬建東北陸軍大學、海軍大學、空軍大學。主要目的卻是針對袁世凱最新下達陸軍的整編命令的。
1912年年末,袁世凱以大總統名義發佈命令:「惟自客歲軍興以來,各省軍隊或沿襲舊稱,或便宜編製,殊於統一軍政之旨不相符合。應即通行各省凡沿用鎮、協、標、隊名稱之軍隊,查照新有軍隊名稱一律更改,籍免紛歧。」改鎮為師的編制及名稱如下:前清編製(官稱):鎮(統制)、協(統領)、標(統帶)、巡防營(管帶)、隊(隊官)分別對應改為新訂編製(官稱):師(師長)、旅(旅長)、團(團長)、營(營長)、連(連長)。隨後在公佈的《陸軍平時編製條例》,對陸軍部隊的基幹單位——師一級的編制進行了調整。按此條例,陸軍每師步軍二旅,騎、炮兵各一團,工、輜各一營編成。其中步兵每旅轄二團,每團以四連編成之三營,並機關鎗一連組成;騎兵團分為甲乙兩種,甲種四連編成,乙種三連編成,視駐地之情形而定;炮兵團以三連編成之三營組成,各連均為六尊;工兵營及輜重營均由三連編成;機關鎗連的士兵不另徵集,而由所屬團內士兵輪流教練。
其中對騎兵和炮兵的編制也有所革新,清末新軍中鎮下的馬隊標是一標三營,一營四隊,每隊是二排四棚的小編製,全標編製人數1117人。民國元年末組織第一騎兵旅,旅長陳文運(日本士官生)參考國外騎兵編製的變化,建議在騎兵團下取消營級,團直轄連,騎兵連改為轄四個排的大連,得到採納。改制後的師屬騎兵團轄三至四個騎兵連,五六百人;騎兵旅下的騎兵團轄五個騎兵連和一個機槍連,九百餘人。編製的約化提高了作戰效率,同時數目的減少也與當時國內外騎兵作用的減小有密切關係;炮兵和其他兵種的編制也略有變化,雖然定制師屬炮兵團是由兩營野炮和一營山炮組成,但實際情況並不劃一。由於部隊數目的急劇擴張,重武器採購和裝備的速度難以跟上,通常是弄到什麼裝備什麼。
最後,陸軍部下令命令各鎮-協-標-營-隊-排-棚更名師-旅-團-營-連-排-班,從此全**隊番號統一。在民國初年,中央番號的師的成分大致如下:從清朝軍隊沿革遺留下來的有北洋六鎮和第二十師、二十三師,東北巡防營升編的第二十七、二十八師,此外還有原南京政府保留下來的幾個師,如第八師、十四師、十九師等。
照此算來,徐天寶東北一系實際上得到的番號只有二十師、二十三師、二十七師、二十八師四個師的番號,比當初要的十個師的番號少了一半多。袁世凱一看陸軍部上報的文件,心裡便罵陸軍部那幫人不曉事。如今天下除了自己和孫文之外,就數東北的徐天寶勢力最大,如今他還是收復蒙疆的功臣,要是只給他四個師的番號,那東北還不炸了鍋?不過也不能真的就給徐天寶十個師的番號,老袁看著那一堆堆番號,許久,便計上心來,眼珠一轉,做了如下批示:
原來的陸軍二十鎮改編為陸軍第二十師,張紹曾任師長,范國章任參謀長。駐紮黑龍江;原來的陸軍二十三鎮改編為陸軍第二十三師,孟恩遠任師長,高士儐任參謀長,駐紮奉天;原來東北軍左路巡防營升編為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張作霖,但張作霖已死,由吳俊升接替,孫烈臣任參謀長,抓扎吉林;原來的東北右路巡防營,升編為陸軍第二十八師,師長馮麟閣,汲金純任參謀長,駐紮新民。另外,袁世凱又給了徐天寶六個混成旅的番號,如此一來,算是給足了徐天寶十個部隊番號。
公文一到瀋陽,徐天寶頓時火冒三丈,這摻沙子,大換血也太明顯了吧?張紹曾和吳俊升是自己的人,一個被調到吉林,一個被調到黑龍江。孟恩遠和自己沒什麼交情,馮麟閣算是自己的對頭,卻安排在瀋陽和新民,這擺明了把刀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徐天寶豈能任你老袁宰割?
於是,徐天寶緊急部署,自行擬定了一個番號編製表,繞過陸軍部,直接報道老袁那裡。由於徐天寶還不打算這麼快和老袁翻臉,所以徐天寶也沒有堅持再要十個師的番號,而是要了七個師,六個混成旅共十三個番號。
番號編製如下
東北國防軍第一師——陸軍部20師,師長郭松齡,參謀長范國章,駐紮庫倫
東北國防軍第二師——陸軍部23師,師長孟恩遠,參謀長鹿鍾麟,駐紮呼倫貝爾
東北國防軍第三師——陸軍部27師,師長吳俊升,參謀長李鳴鐘,駐紮黑龍江
東北國防軍第四師——陸軍部28師,師長商震,參謀長宋哲元,駐紮吉林
東北國防軍第五師——陸軍部29師,師長張之江,參謀長劉郁芬,駐紮熱河
東北國防軍第六師——陸軍部30師,師長李景林,參謀長姜登選,駐紮遼寧
東北國防軍第七師——陸軍部31師,師長陶成章,參謀長李燮和,駐紮上海高昌廟
東北國防軍第一獨立旅——陸軍部第17混成旅,旅長馬占山,駐山海關
東北國防軍第二獨立旅——陸軍部第18混成旅,旅長壽慶,駐紮延邊
東北國防軍第三獨立旅——陸軍部第19混成旅,旅長伍祥禎,駐紮金州
東北國防軍第四獨立旅——陸軍部第20混成旅,旅長潘矩楹,駐紮齊齊哈爾
東北國防軍第五獨立旅——陸軍部第21混成旅,旅長馬龍潭,駐紮新民
東北國防軍第六獨立旅——陸軍部第22混成旅,旅長馮玉祥,駐紮哈爾濱
其中,東北國防軍第一、三、五師為齊裝滿員的整編師,其餘二、四、六師軍官全部滿額,士兵缺額百分之五十;國防軍獨立旅第一、三、五旅為整編旅,其餘二、四、六旅軍官滿額,士兵缺額百分之五十。
步兵所使用武器步槍為熱河兵工廠、瀋陽兵工廠製造的1913式步槍(原熱河造改進型,仿m1903),配三稜錐型刺刀。
手槍分為兩種,士兵任然使用毛瑟手槍(快慢機),少尉以上軍官使用勃朗寧m1911(馬牌擼子)
重機槍使用哈奇開斯改進型的1913式重機槍,只是在槍身前安裝了護板保護機槍手,槍身下安裝了兩個鋼輪便於運輸。
輕機槍方面則選用了1913式輕機槍(仿前蘇聯德普轉盤機槍,這款機槍結構簡單,全槍只有65個零件,製造工藝要求不高,學徒工都能生產,因此適合大量生產,而且槍的機構動作可靠。雖然重量略重,而且射速也無法和同時期的mg42想比,但是在眼下這個時代,歐洲列強對重機槍和衝鋒鎗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條件下,以及足夠用了,更別提連輕機槍是何物都不知道的中**閥軍隊了。當然,徐天寶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利用這些物美價廉又皮實耐用的機槍為軍隊裡培養一批機槍手,等將來他們能夠適應更先進的機槍操作。)
衝鋒鎗方面則放棄了結構略微複雜的mp04,採用了結構更為簡單的1913式衝鋒鎗(仿司登式衝鋒鎗,不過改進了結構,大大降低了走火的可能)。
火炮方面,最小口徑的是新式裝備——迫擊炮,60mm口徑,射程最大1400米。每個連裝備3門
步兵炮採用1913式70mm口徑輕型步兵炮(仿小鬼子的92步兵炮),野炮、山炮的口徑則從155mm到75mm不等,主要是仿製德國、法國和美國的。
其中部分武器其實在1912年以前就已經生產列裝,只是徐天寶打算在1913年的時候實行大換裝,所以全部統一命名為191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