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論政
「沈愛卿,今天還有力氣陪朕上一次早朝嗎?」一夜下來,趙哲幾乎全程陪同。此時的他,依舊是有些神采奕奕。但看沈逸君等人,卻是已經疲憊不堪了。
沈逸君忙不迭抖著一身肥肉,跪拜而下。滿臉肅然道:「微臣這條命,早就已經給皇上了。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鍋也絕不會皺半下眉頭。何況只是區區早朝乎?」
「好,好。」雖然沈逸君說的話誇張了些,但也讓趙哲頗感欣慰。
……
一個時辰後,泡了個熱水澡。又用過早膳後的趙哲出現在了乾清宮龍椅前。而殿下,已經站滿了各路武大臣。小多子上前一步,嘹聲喝道:「皇上駕到~」
「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趙哲揮了揮手,隨意的坐在了龍椅上。拿起了提神安腦的參茶,慢悠悠的喝了一口。這人參,可是蔡孤煙非要讓他帶回來的極品野山參。雖說宮中這些東西自來不缺。但這卻是煙兒的一番體貼心意,又說希望趙哲能在喝到這參茶之時,就想到她。果然,這小女人還是有些腦筋的。至少趙哲在喝上一口時,腦海裡就忍不住浮現蔡孤煙的音容。
待得他又慢騰騰的放下茶杯後。沈逸君側身向前半步,躬身道:「皇上,微臣有些數據,想要告知一下諸位同僚。」
趙哲點頭之後,沈逸君便從袖口中取出了那份整理出來的數據報表。咳嗽了兩聲,用極為簡潔的話,將一項一項的數據精準的報出。
一開始群臣還有些不太習慣,蓋因平常說話也好,寫奏折也罷。都會有許多的形容詞,修飾詞。一份洋洋千字的長篇大論,往往不會牽扯到多少實質性的內容。哪怕是在奏折之上,也多會出現許多模稜兩可的話。這也算得上是一種為官之道,進可攻,退可守。不太會將話說得太死。
但隨著他對每一項數據都簡單的介紹一遍,又重新報了一遍後。眾人的腦海中,基本上有了很清晰的概念。大多數朝臣,國家大抵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地,都會有些概念。但要細緻到,國家多少稅收,是從農民身上出來的。而每個農戶人口,一年最終平均收穫有多少。這在今天以前,哪怕是戶部尚書沈逸君,也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數據。
而能站到這個位置上的朝臣,哪怕是武官,也不可能是個頭腦簡單,簡單算術也不會的人。根據沈逸君的數據,略一盤算,各自心中都有了底。若是數據屬實的話,恐怕天下絕大多數的農戶人家,日子過得不會太舒坦。
「這些,昨晚一夜沈愛卿與翰林院的人大致已經核對數遍了。應當真實可信,即便是採集的原始數據不一定會十分精確。但大致已經能體現出,如今這種結果,是不太健康的。」趙哲閉著眼睛,似乎是在閉目養神中,頓了一下又道:「即便是在平常年份,老百姓的日子也是過得極為淒苦。一旦發生點兒什麼天災**,眾愛卿就可想而知了。去歲長江流域的水災,中原地區的旱災。就是讓平常也只能勉強過日子的農戶們,絕了生存之路。才鋌而走險的暴亂造反。眾愛卿可有異議?」
「皇上,老臣同意皇上的觀點。」嚴彧踏前一步,彎腰恭聲道:「天下農戶,乃是最安分守己之輩。若非到了生活絕無奔頭之時,是絕然不可能冒險造反的。沈大人列出的詳盡數據,老臣也是揣摩了一下。動亂的根源,事實上並非在於天災。而是因為農戶的收益太低,無法存下餘糧。一旦發生一些意外之事,怕是立即青黃不接。如今出兵平亂,僅有治標只效,無治本之能。老臣以為,當盡快解決農戶收益過低問題,才能使我大趙江山日漸穩固。」
緊接著,又有不少大臣附議。這是明擺著的事情。若是天下百姓能夠吃飽飯,不會挨餓受凍的。想暴動造反的人,都煽動不了人。
「皇上,微臣提議,當減少朝廷對農戶徵稅的比例。如今十抽三的比例,當減少到十抽二。這樣百姓多多少少日子能好過些。」說這話的,是內閣的一名大士何鴻慶。
此人四十餘歲,白面有須,賣相挺不錯。趙哲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雖然個人認為他的提議不見得有多好。但至少,他是在動腦筋如何增加農戶收益了。趙哲自己也認為,如何解決農戶收入問題,是拾掇這破爛江山必須走的一步,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一步。
農戶收益過低,遲早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哪天,又突然爆炸了。只有農戶安居樂業了,大趙江山才會穩固。否則,搞一切東西都是鏡花水月一場空。畢竟,一億人口是農戶啊,這是一股什麼樣的龐大而可怕的力量。
果然,何鴻慶此提議一出。立即就有人出言反對道:「何大士此言差矣,我朝大部分稅收來自農戶,若僅是十抽二,每年將會少掉將近三千萬貫左右的稅收。這又如何是好?」
何鴻慶白臉一紅,當即惱怒的反駁道:「席大士當真是無知無畏。如今聖上政治開明,當會減少無數貪污**以及浪費。哪怕是減少三千萬,一億也足以朝廷運作了。更何況,與其每年花很多錢去鎮壓暴民。還不如把那筆錢省下還給農戶。也好安他們之心。君難道不知,苛政猛於虎也。」
席永泰,席大士已經五十餘歲。雙眸炯炯,有些不屑道:「何大士真是思維狹隘,席某依舊認為,減少稅收比例並非長久良策。更何況,那三千萬若是分攤到每一位農戶頭上,不過區區三百錢。這連治標都談不上,又何來治本?」頓了一下,轉而又對趙哲躬身道:「皇上,微臣有些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席愛卿若有好的提議,自然當講。」趙哲神色淡然的看著他。
席永泰諾了一聲,遂清了清嗓音道:「微臣認為,農戶收益過低,並不僅僅是徵稅之故。在我大趙帝國建朝以來,農戶稅收基本維持在十抽三左右。但為何,之前農戶的日子過得安安穩穩?而如今,農戶卻是日子愈發淒苦?其實道理很簡單,在建朝之初,太祖重新分配了土地。幾乎每戶農家,都會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只需納稅,無需交租。而隨著數百年的時間推衍,有錢有權者又開始悄無聲息的逐漸收購或強行兼併土地。而此風在最近百年越演越烈,以至於越來越多的農戶,只能依附於地主,成為佃戶。所獲收成,倒有一半落入了地主手中。而剩餘一半,只夠勉強餬口而已。微臣以為,權貴階層兼併土地,才是罪魁禍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