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赤色黎明

正文 91 最期(二) 文 / 緋紅之月

    「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吧?」1936年統制派的頭子永田鐵山已經是陸軍中將,正式邁入了曰本軍部高層領域,他與岡村寧次正在商量著下一步的行動.幾年下來,統制派的理論是越來越「完善」了。當然,如果北一輝看了永田鐵山對曰本的規劃,只怕會冷笑一聲。那是一份抄襲了「成功國家」也就是說歐美與中國成功經驗的計劃,還大量抄襲了北一輝的主張。

    歸納起來,除了沒有土改之外,永田鐵山計劃建立一個有點「類似」中國的新曰本。之所以說是類似,因為這個計劃中曰本的基層組織很爛很爛。儘管推行的速度不快,官僚階層也本能在實施抵制,中國基層中人大的作用也在逐漸凸顯出來。人民的問責權力正在起起伏伏的推行著。曰本方面的基層就完全是軍管,按照軍隊那樣森嚴的制度把民間給管理起來。理論上十分嚴密,實際上軍部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

    永田鐵山的主張與北一輝最大的相同之處,就是要建立起國家對命脈型經濟的國有化,同時國家直接領導重要經濟政策,同時對不怎麼重要的經濟領域實施准入制度。這本來就是北一輝的主張,而且是北一輝極力遊說高橋是清實施的政策。這些都被永田鐵山系統的吸收進了統制派的計劃裡面。

    統制派還對新聞業實施嚴厲管制,對教育界全面管制,並且要取締曰本絕大部分政黨,以軍部領導的各種社會組織來替代。

    這種抄襲出來的內容在曰本並不是沒有市場,高橋是清也認識到了曰本需要更有力的「統制」起來,所以他要解決黑幫勢力,強化治安。與統制派不同的是,高橋是清希望官僚階層能做到統治者的地位。

    北一輝則希望人民明煮專政,曰本的勞動者聯合起來,以蘇維埃的模式來構架未來曰本。

    軍部自然是希望軍部能夠成為曰本說一不二的領導勢力。三方的衝突非常深刻,但是三方構架未來曰本的構架從表面上看倒是頗有一致的地方。

    「下面的人已經快等不及了。」岡村寧次答道。中國因素在曰本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巨大成功。台灣戰役之後,曰本軍部終於承認曰本比中國落後,隨即加大了對中國的研究。土改以及平等什麼的在曰本人看來是最討厭的東西。拋棄了這些之後,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做法給曰本軍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威壓英國,對荷蘭動手,開疆拓土的消息給曰本軍部的影響之大難以形容,一戰後曰本也得到了幾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嶼,那幾千公里之外的小島也就是彰顯一下曰本的榮光,實際意義很有限。中國通過戰爭輕易的奪取了足有曰本現在國土面積那麼大的領土,以及那些土地下面豐富的石油資源,令曰本軍部口水流了三尺長。

    如果曰本當年也南下的話……,這種想像讓曰本軍部的少壯派們感到自己胸腔裡面彷彿塞了二十五隻小老鼠。如果當時曰本沒有實施愚蠢的大陸政策,而是在佔據優勢的時候與中國聯手,那麼整個亞洲還有誰是中曰的對手?

    年輕軍人們的懊惱讓本已經熊熊燃燒的怒火更加旺盛,甲午戰爭之前,整個曰本為了戰勝中國而團結一致,天皇都捐錢。戰勝中國之後那些財閥、政客、亂黨們開始分裂曰本,讓本可以選擇正確道路的曰本失去了機會。現在該到清算這些人的時候了。

    「現在需要解決的是五個人」永田鐵山中將拿出了他最終確定的名單,「高橋是清、西園寺公望、齋籐實、牧野伸顯、鈴木貫太郎。」

    這五個人要麼是政黨政治的堅定支持者,要麼是被認為勾結英美的代表人物,都是曰本舊勢力的代表人物。這五個人都是支持高橋是清的「平衡預算」的支持者。曰本實施的貨幣寬鬆到了1937年就到了再不改變方向就要出大事的階段。「平衡預算」就是要全面削減軍隊來減少公共開支。永田鐵山與這五個人並無私人仇恨,他甚至對這五個人中至少三個人頗有敬意,認為不是萬不得已,也不會要著五個人為曰本「犧牲」。特別是要高橋是清的財政能力是陸軍部並不具備的,但是高橋是清卻能讓軍部被迫接受「執行緊縮財政政策誰也不能例外」的要求。這就是高橋是清必須死的原因。

    「解決了他們之後,就該輪到皇道派與北一輝。」永田鐵山接著對岡村寧次說道。對這些人,永田鐵山就沒有絲毫的遺憾了,這幫勢力才是統制派的真正對手,是絕對不可能放過的對象。

    「北一輝好像已經察覺了什麼。」岡村寧次答道。岡村寧次在政治上沒有永田鐵山的精明,但是在具體事情上絕不遜色。即便堅定的支持永田鐵山,岡村寧次還是不太能接受永田鐵山那「黃種人與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最後大決戰」的設想。岡村寧次甚至認為這個設想本身過於冒險,就人民黨當下下的表現來看,中國很可能會滿足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如果中國沒有如永田鐵山所預料的那樣與英國全面開戰,曰本就根本沒有跟著中國一起投入戰爭,並且獲取利益的可能姓。

    永田鐵山輕蔑的哼了一聲,「北一輝控制不了皇道派,只要我們把高橋是清要削減陸軍的消息放出去,自然有人會跳出來。他們要殺其他人無所謂,只要能夠除掉這五個人就夠了。」

    既然永田這麼肯定,岡村寧次就只能服從命令了。在搞宣傳戰上,岡村寧次的確有幾把刷子。他很清楚,除非是人民黨這樣的怪物,有章瑜與李潤石這種人物主導中國宣傳部,中國政斧才敢放心大膽的說實話。曰本根本不可能這麼做,在政治宣傳上,是不能把事情給徹底理順的。一定要亂麻般把所有問題給攪和在一起。面對根本找不到頭緒的現狀,那些血氣方剛的人就會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應對方法。也就是曰本維新時代的特色行動「天誅」。

    皇道派們一直主張殺光財閥與高官,幹掉政黨政治,由天皇親政,實施讀才。得知了高橋是清「等人」要裁減軍隊,這幫人起來鬧不稀奇,不起來鬧只能證明岡村寧次在宣傳上的工作干的不夠出色。

    所以中國代表李潤石與伍翔宇一起抵達曰本之後,很快就得知曰本開始流傳起很多的「風言風語」。

    既然完成了曰本的工作之後就要一起去蘭芳地區工作,李潤石與伍翔宇都帶了厚厚的文件,這是與蘭芳有關的情報。這兩位人民黨中極有前途的少壯派們都堅信並且實踐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特別是李潤石,他是個格外不愛用好壞對錯來對事物作評價的人。做前期功課是兩人不約而同選擇的事情。

    但是中國駐曰大使把一些曰本最新情報提供給李潤石之後,李潤石看著看著就皺起了眉頭。伍翔宇發現了李潤石的異狀,他拿起了文件看了片刻,眉頭也皺了起來。

    駐曰大使知道這兩位同志的職務,一位是當過外交部長的半個政治局常委,一位是國務院副總理,讓他們如此重視的情報自然有其特別的地方。大使忍不住問道:「這裡面有什麼問題?」

    李潤石答道:「曰本的派系鬥爭到了一個什麼程度?」

    曰本派系鬥爭從來非常激烈,激烈到中國駐曰大使都麻木的感覺。這些情報中提到的是再常見不過的各種鬥爭口號。大概就是攻擊有人是勾結英美的賣國賊,有人是財閥的走狗,有人是引發政黨混亂政治,褻瀆普選制度的大混蛋。中國向曰本提供機床的事情作為一切的引子也被重點提及。

    人民黨裡面講過利益集團,實際上人民黨自己也知道在中國已經開始形成利益集團。封建制度中權力分封在工業時代有了新的變化,新的利益集團開始出現。利益集團的潛規則並不看重官員私德,按照傳統的權力模式,官員是否效忠集權轉化為是否效忠上司,自己的利益能否與各個領域的小集團保持一致,這才是工業化時代官員更重要的品質。

    雖然這話很可能不能當作笑話來看,但是黨內大部分同志都認為,陳克在這些相當負面的思想領域有著導師級別的能力,這也是人民黨內部嚴格紀律的原動力之一。例如銀行業的同志就非常支持對外國開戰。對荷蘭的勝利再次敲開了中國銀行業在東南亞金融上的大門,銀行業上下就只差公開高呼陳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了。

    李潤石與伍翔宇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但是人民黨中央的力量全面壓倒了利益集團,而且利益集團本身也沒有形成自行其是的能力,所以陳克也頂多是打打預防針的水平。然而曰本最新的情報中卻不是人民黨那種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而是完全的對人不對事。所有宣傳的目的都是在塑造敵人,指出敵人。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找到並且指出敵人,接下來就是要打擊消滅敵人,即便是沒有聽過上面話的人,也會很本能的如此行動。而且這些在曰本散播的傳言中,更是在煽動這些情緒。把一切都歸罪於那麼幾個人。如果這是在中國,這幾個人就已經基本可以確定要完蛋。雖然不太瞭解曰本的情況,李潤石與伍翔宇都感覺到一場激烈的鬥爭已經迫在眉睫。

    這幾個被「點名」的傢伙,還都是曰本位高權重的傢伙,製造對他們不利的言論實際上用處不大。靠謾罵絕對幹不掉這些人,那麼別有用心的這麼煽動,背後一定會有更深刻的目的。曰本現在暗殺成風,例如內閣文教大臣犬養毅就是被公開刺殺的。

    1934年的時候,海軍少壯軍人襲擊首相官邸、警視廳、內大臣牧野伸顯邸宅、三菱銀行、政友會總部以及東京周圍變電所。政變失敗,首相高橋是清等人倒是沒有遇刺,而犬養毅這位文教大臣卻不幸遇害。因為犬養毅堅持實施文官政治,要求陸軍大臣與海軍大臣不需要非得是軍人,而且內閣可以指派而不是軍部推薦的方式。並且要求裁軍。這下可激怒了軍部的少壯派人員。曰本經濟不景氣,窮苦的民眾想得到更好的生活,就只能參加能夠「頓頓吃白米飯」的海軍,或者考上軍校才行。

    堂堂文教大臣被殺,殺害犬養毅的冷血兇手遭到以軍法起訴,但是,在審判前,一份由三十五萬人以鮮血署名的請願書被送到法庭,請願書是由全曰本各地的同情兇手的民眾發起簽署,請求法庭從寬發落。在審判過程中,兇手們反而利用法庭作為宣傳舞台,「弘揚」他們一片對天皇的赤誠與耿耿忠心,激起大眾更多的同情心,呼籲改革政斧與經濟。除了請願書之外,法庭還收到另一份求情書,是由十一位新潟縣的年輕人寄來的。他們請求代替十一位軍官一死,並同時附上十一根手指表示他們的衷意。

    軍方如此猖狂,從政的噤若寒蟬或立場轉換,而民間也竟然同情刺客,紛紛請願,加上真正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