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里在北洋風評不錯,此時自然沒有關於蔣百里拿日本軍校第一名獲賜佩刀的謠言,實際上他成績也就算是沒有落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地位根本不可能與陸軍大學相比,作為士官學校的學生更不可能接受天皇親自接見。最重要的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日本本國學生與留學生成績是分開來的,並沒有共同計算。
即便如此,進過正規日本軍校學習而且正常畢業,至少在學歷上蔣百里還是幹的不錯。所以原本北洋是想讓蔣百里當保定軍校校長的,但是袁世凱需要一個精通日本情況的親信武官,就把蔣百里給調去了當大總統的侍從武官。
鄭文傑知道蔣百里比較自傲,加上他自己私下與人民黨勾結,自然有些心虛,在這等大事上他還是想表現的更積極些。如果萬一蔣百里向人透露出自己曾經向蔣百里請教當下局面的事情,對鄭文傑很有利。所以鄭文傑誠懇的說道:「百里,你乃是我北洋軍中的豪傑,素來被大家稱讚。到了此時還請你給哥哥我指條明路,好歹上面問起的時候,別讓哥哥我什麼都答不上來才好。」
蔣百里覺得此話很是對胃口,不過他還是想稍稍矜持一下,畢竟他是袁世凱的侍從武官,每天都跟隨袁世凱,在同輩中也是很不相同的。「鄭兄,這等事你自然有高見,何必來找我詢問。」
對這樣的矜持心態,鄭文傑見得多了,北洋中大多數都是這等貨色。他連忙低聲笑道:「百里,你個性清高,當年大公子壞事前請客喝酒你是從來不去的,後來大公子果然壞了事。不過此事乃是我北洋的大事,我作為情報處的人,知道百里你查過些關於糧食的事情。現在糧食乃是北洋頭等大事,百里你還是關心這些要點。所以哥哥我是真心求兄弟你了。哥哥我雖然也能想出來些法子,不過都是有些頭沒尾的法子,無法縱觀戰局。百里你軍校出身,學業極佳,自然有完整的思路出來。還望你千萬給哥哥我說說。」
見鄭文傑對自己如此瞭解,蔣百里心中有些訝異,不過鄭文傑說的都是蔣百里覺得挺滿意的事情。無論是先看出袁克定要壞事,還是看出北洋糧食要遇到重大問題,蔣百里都算是抓住了關鍵。而鄭文傑把身段放的如此之低,蔣百里也覺得有必要給鄭文傑些幫助。
「鄭兄,卻不知道陸軍部裡面到底有什麼大概想法麼?」蔣百里先問道。
鄭文傑答道:「這……,百里自然是知道人民黨一度以馬匪的名義攻入河北,滿清立刻土崩瓦解。現在陸軍部還是覺得確保戰線不能出紕漏。從濟南到邯鄲,北洋須得先保住戰線才行。」
「戰線不能有缺口自然是不錯,可就我所知,人民黨在和咱們北洋打仗的時候沒有戰線。他們就是那麼幾個要點,邯鄲、青島、濟寧、安陽。咱們與其拘泥一條戰線,還不如與人民黨對攻。人民黨正在圍攻邯鄲,我們何不採取圍魏救趙之計?」
鄭文傑聽了這個計策,忍不住拍手讚道:「妙啊!」
眼下的戰局與歷史上「圍魏救趙」的局面幾乎完全一致,當年魏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齊國並沒有直接派兵去解邯鄲之圍,而是突然出兵奇襲若是能兵出黃河威逼人民黨重鎮開封,不僅北洋的邯鄲集團之圍立刻得到了緩解,北洋軍甚至可以對人民黨北上的部隊實施反包圍。到時候人民黨不得不匆忙回兵南下,北洋軍就可一路追殺。在如此戰略局面下,全殲人民黨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百里果然大才!」鄭文傑連忙稱讚道。
「卻還有一點。」蔣百里接著說道,「當年齊國也不是立刻起兵進攻開封,而是先去攻擊襄陵,也就是臨汾。讓魏國以為齊軍只是要進攻臨汾要地,以牽動魏軍的兵力。所以才放鬆了對開封的防禦。我們現在若是要用圍魏救趙之計,就得找到這個襄陵才行。」
「妙!」鄭文傑讀兵書不多,原本他以為圍魏救趙是簡單的直接進攻魏國首都大梁,逼迫魏軍回兵,沒想到其中還有這些彎彎繞。所以鄭文傑收起了心裡頭那點小看的意思,開始更進一步的向蔣百里請教起來。
蔣百里把圍魏救趙之計詳細教給鄭文傑,花了一個多小時。可陸軍部的會議還是沒有開完,眼瞅著天色已晚,到底是繼續等下去,還是就這麼回去。蔣百里覺得頗為為難。
鄭文傑笑道:「百里,我管情報處,這情報方面還是我們先得到消息的。不妨這樣,你今天先回去,明天一早再來。我那時候先與王大人與段大人說了此事,你再去找他們的話,想來他們會見你。即便是不見你,他們也會把此事交代下去。你看如何?」
鄭文傑肯如此出力,蔣百里自然是求之不得,「那就有勞鄭兄啦!」
第二天蔣百里一早就到了總統辦公廳,還沒有動身去陸軍部,卻接到袁世凱的命令,「準備開軍事會議。」
與會的都是北洋高級官員,文官們尚且不錯,武將們大多數眼睛發紅,看來昨天晚上只怕沒有休息好。會議室中大型軍事地圖上,明顯標出了交戰雙方的攻防形勢。在黃河以北,雲集了大大小小十幾支軍隊。北洋軍以北京為核心排下兵力,最前線的邯鄲、邢台、德州、濟南等城市駐紮著數量龐大的軍隊。與之相對的,人民黨自南向北,主攻方向是邯鄲與濟南。與戰前北洋計劃的主動進攻河南計劃相比,人民黨明顯處於進攻姿態。
先由王士珍簡單介紹了戰局,袁世凱就冷冷的問道:「就我所知,不少人對人民黨的飛機畏之如虎,幾架飛機往下面扔了些炸彈,各部隊就能走不動。小小的炸彈能比大炮還兇猛不成?」
蔣百里一聽袁世凱的話,這才明白袁世凱為什麼要對外**事觀察團在人民黨空襲中傷亡慘重的事情實施禁言。他心裡面立刻就覺得不安起來,雖然鄭文傑滿口應承會告知對陸軍部這大員們,關於禁言的事情。可鄭文傑到底有沒有這麼做,那就是天知道的事情。
段祺瑞開口了,「大總統,行軍途中突然遭到這猛烈的轟炸,士兵們嚇得夠嗆,軍官們也是驚魂未定。我們現在沒有武器能夠夠得著人民黨的飛機,若是一味讓官兵們冒著轟炸前進,只怕會讓軍心不穩。」
聽到段祺瑞並沒有拿外**事觀察團的事情作為借口,蔣百里稍稍鬆了口氣。
「哼!」袁世凱冷笑一聲,卻沒有說話。
見袁世凱極為不滿,段祺瑞也神情嚴肅的答道:「當下的要點是盡快與人民黨接敵,擊破他們。屬下覺得不妨使用圍魏救趙之計。」
蔣百里吃了一驚,這是他與鄭文傑所談的事情,難道鄭文傑就把這策劃連夜告訴了陸軍部的人麼?
段祺瑞根本不管蔣百里這個侍從武官的神情變化,他繼續說道:「派一支部隊繞到人民黨背後進攻安陽,截斷人民黨的後路。待得人民黨回軍之時,我們在邯鄲與邢台的大軍一路追殺,當可重創人民黨。」
段祺瑞剛說完,曹錕就起來說話:「大總統,臣的看法和段大帥不同。人民黨在河南還有軍隊,我們就算是抄了安陽,人民黨在邯鄲的兵力卻不為所動,而是派遣其他部隊北上。到時候咱們不僅僅包圍不了人民黨,派去安陽的部隊反倒會遭到人民黨的包圍。這太冒險了,臣覺得不如就地固守,等人民黨攻城時消耗大量的兵力,士氣也很低落的時候再動手打。畢竟邯鄲是大城市,吳佩孚將軍也是名將,可不會那麼容易讓人民黨打下邯鄲來的。」
蔣百里看得出,這爭論絕非現在才有的,曹錕反對段祺瑞計劃的時候,段祺瑞雖然臉色難看,卻沒有吃驚的表情。
曹錕卻沒有到此為止,他繼續說道:「若是我軍要用圍魏救趙,那還不如讓陝西的軍隊與江南的軍隊同時發動進攻。人民黨的主力都在河北,距離江南有數千里的道路。陝西部隊攻打陝縣,只要能夠拿下陝縣就能進攻洛陽。若是能夠得手,人民黨河南的部隊必然去洛陽防禦,在那時候人民黨的兵力沒有河南的支持,再出兵進攻安陽才是萬全之策。其實這兩路裡面有一路得手,人民黨只怕就會退兵了。這豈不是比冒大險直接進攻安陽來的好麼?」
聽曹錕說到這裡,吳佩孚幾乎要大怒了,他帶著強烈的嘲笑語氣說道:「遠水不解近渴,若是按照曹將軍的意思,那我們還不如請英國立刻出戰,派軍艦攻打武漢。陳克據說就在武漢,那不比什麼都強。」
這話裡面強烈的嘲諷意味再明白不過,不過曹錕外號「曹三傻子」,對段祺瑞的嘲諷完全沒有惱怒的反應,只見曹錕撓了撓後腦勺,「若是能說動英國人出兵那可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若是武漢打起來了,人民黨是定然要撤軍的。」
沒等段祺瑞憤怒的反駁,袁世凱已經忍不住喝道:「夠了!」
段祺瑞是憤憤不平,曹錕則是一臉裝傻充愣,兩人互相別開了臉。
袁世凱也已經沒有心思去教訓兩人了,教訓他們又有何用?當下大敵當前,若是不肯撤了兩人的職務,袁世凱還得依靠這兩人統御各自的部隊。彷彿完全沒看到方纔的爭端一樣,袁世凱說道:「既然人民黨已經送上門來,我們就不妨和他們決戰吧。我聽說人民黨在河北的將領叫做柴慶國,以前在山東從咱們北洋手下逃出條性命。現在他手下有30萬人,咱們不妨就看看這柴慶國這次對上咱們北洋軍百萬人,能否還逃出性命來。」
聽袁世凱的意思居然是要出動所有兵力在河北與人民黨決戰,所有部隊指揮官神色都嚴肅起來。這些日子他們也沒有閒著,作戰計劃倒是制定了一個又一個。不過這些計劃都有些問題,那就是其他派系的部隊無一例外的承擔著出力不討好的任務,而本派系的部隊至少在軍事計劃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任務。所以每個派系的頭子都想讓自己的軍事計劃得以通過,而且明確反對別人的軍事計劃。
現在袁世凱看樣子要親自指揮戰爭,所有的軍頭都不再吭聲了。大家可以反對其他督軍,但是大家都不敢去反對袁世凱。
正在此時,王士珍開口了,「出兵之前有件事只怕需要先做。最近河北很多地方糧鋪居然不出售糧食,百姓若是連糧食都買不到,民心定然大亂。所以得有人出來解決此事。」
與會的眾人大概都聽說過此事,見王士珍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提出這個問題,不少人覺得有些意外。王士珍繼續說道:「此事背後只怕牽連的有人,若是其他大員們來辦此事不甚方便。我推薦大總統的二公子袁克文來督辦此事。」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變了臉色。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因為傻乎乎的招人刺殺陳克,被迫出國去了。而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也就順理成章的接替了袁克定的地位。現在王士珍建議袁克文出來督辦此事,倒不算是壞選擇。所有人都會認為袁克文代表的是袁世凱的態度,若是真的想解決市面上的糧食問題,還真的需要袁克文這樣的人才行。
但是袁克文卻是不少人心裡面實實在在的一根小刺。
果然,王士珍接著說道:「二公子出來查這糧食的事情,總得帶人,不妨就讓他帶著模範團來辦此事吧。」
幾乎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更加難看起來,王士珍還真的是「內不避親」!袁克文以及模範團就是北洋諸將心中的那根刺。
北洋新軍當年是袁世凱一手拉起的,而就在袁克定壞了事被逼出國之後,袁世凱卻開始讓他的二兒子袁克文開始編練一支「模範團」新軍。這個倒不是袁世凱突然間異想天開的結果,袁克文一直想模仿德國皇帝的禁衛軍編制一支軍隊,這支軍隊主要是招收貴族以及軍官子弟。德皇這麼做的目的不外乎更緊密的構築利益集團。北洋高級將領們倒是很容易理解這點,可袁克定想這麼做的目的就讓北洋諸將們感到不能接受了。德國皇家禁衛軍是拱衛皇帝,現在袁世凱還不是皇帝,袁克定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袁克文所領的這支「模範團」新軍,段祺瑞為首的這幫人是冷眼視之的。倒是支持袁世凱稱帝的這幫人大力支持。
王士珍對這種事情從來不發表觀點,對待這支「模範團」新軍也沒有特別的優待。可在這個關鍵時刻提出讓「模範團」新軍來辦糧食的事情,諸將們感到很不能接受,卻還真的找不出更加合適的人選。到現在為止,「模範團」新軍代表的還真的是袁世凱個人的態度。
所有人都看向袁世凱,而袁世凱只是沉默了片刻就答道:「就按照聘卿的意思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