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天龍群芳之不老傳說

第1卷 第104章 街頭被困 文 / 雁歸來

    第104章街頭被困

    吳崖子與李偉見面以後,說起了今天蔡京在雨花樓的反常表現。

    李偉顯然極為瞭解蔡京的為人,他冷哼了一聲說道:「三弟猜的不錯,蔡京老賊只怕很快就要造反了,所以他才會對三弟不斷示好,我太瞭解這老賊了,以他斬盡殺絕的性格,他是絕不會放過三弟的,那老賊越是對三弟示好越是下決心要除掉三弟,自從我從遼國回來之後,蔡老賊也變得不怎麼信任我了,但我還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上猜出了一些,我看現在蔡老賊汴梁城中最忌憚的人就是三弟了,三弟只帶一千人便把遼國給搞了個天翻地覆,這已經引起了蔡京的疑忌,我看蔡京現在已經把三弟當成了他叛亂的最大的敵人了,所以他會不顧一切的毀了三弟的,哎,三弟以前在遼國也是太過鋒芒畢露,所以才會引起蔡老賊的警覺的。」

    吳崖子聽了倒不怎麼吃驚,因為他對蔡京的叛亂早有心理準備,但蔡京手下並無出類拔萃的高手,所以自己也不用怕他,不過他暗想蔡老賊把自己當成了最大的敵人實在是有些失策了,他最大的敵人應該是韓世忠才是。

    只要韓世忠得到蔡京叛亂的消息,不出十天他就可以調動鎮守北疆的禁軍騎兵回來勤王,那時蔡京就算再狡猾,必然也難逃公道,不過如果蔡老賊殺死韓世忠的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吳崖子繼續問道:「我看蔡老賊現在已經開始暗中安排如何奪權了,所以他才把韓世忠從北疆調回來,以牽制北疆的禁軍騎兵,他會不會派人暗殺掉韓將軍,以除掉他的心腹大患呢。」

    李偉有些不屑的說道:「蔡老賊自然是想將你與韓將軍一起除掉了,但他卻知道韓將軍在汴梁城內的將軍府裡有數千家將,一個不好,反而會韓將軍的家將反噬,所以蔡老賊暫時是不敢動韓將軍的,我看他把韓將軍從北疆調回來,只要是為了防止韓將軍日後派兵回來勤王,所以他才出此下策,蔡老賊在沒有作反之前,是不敢動韓將軍的,不過也說不定他會把暗殺韓將軍與攻打皇宮的計劃一起發動。」

    吳崖子失聲叫道:「蔡老賊難道要攻打皇宮嗎。」

    李偉點點頭說道:「不錯,現在蔡老賊最信任的是一群來自江南的死士,那些人均來自江南的林族,他們大部分均出自南少林門下,其中更是不乏高手,另有一個叫林寬的人更是文武全才,我看他就算與完顏阿骨打相比嗎,也差不了多少,蔡老賊有很多瞞著我的事情都交給他去做,這段時間林族的那群死士隱藏在城外一個據點正在做最後的安排,而且他們已經搞到了皇宮的詳細地圖,所以我才猜測蔡老賊有攻打皇宮的用意。」

    聽李偉說起江南的林族,吳崖子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想起方芳的未婚夫林幕天來,不知這些人與方芳的未婚夫林幕天是什麼關係,不過他們既然都是林族的人,應該也是相互認識的。

    如果林寬當真有完顏阿骨打一般的身手的話,只怕自己都收拾不下他,想到這裡,吳崖子更是暗自頭疼。

    現在江南方族的人對林族是竭力拉攏,但令人卻沒有想到林族反而會與汴梁的蔡京搞了在一起,不過林族與蔡京的聯合方族的人應該是不知情的,由此類推的話,方族與林族以方芳為紐帶的聯姻的基礎並不牢固。

    如果林幕天只是想利用而不是真的喜歡方芳的話,那方芳以後就會面對著極為悲慘的命運,因為蔡京才是江南林族的幕後老闆,如果蔡京看上方芳的話,只要他稍有暗示,說不定林幕天立即就會把方芳轉贈給蔡京那老賊的。

    江南的林族有了蔡京的支持,說不定會不在把方族的人放在眼裡,因為有了蔡京的支持,林族大可利用蔡京的支持取代方族在江南的地位,那時方族與林族勢必會徹底反目,而方芳也勢必會成為林族與方族鬥爭的犧牲品了,那是自己絕不允許發生的事情,所以自己怎麼也要制止蔡京的叛亂,就當自己這一切為了方芳做的吧。

    接著吳崖子把自己今天在雨花樓向高衙內與童貫示好的事情說了出來,李偉聽了點點頭說道:「三弟這一手玩的漂亮極了,雖然高衙內與童貫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如果我們不把他們拉到我們這一邊的話,只怕根本就扳不倒蔡京那老東西,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蔡京本身就是權臣出身,他如果造反成功的話,他也是決不允許向他這樣的人繼續存在的,以免使他辛苦得到的江山化為了流水,所以只要蔡京造反成功,高俅與童貫這樣的權臣便會首當其衝的成為蔡京攻擊的首要目標,高俅與童貫也不是蠢人,他們自然知道這一點,使用他們是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蔡京謀反成功的,尤其是高俅父子,他們一向與西夏關係密切,如果蔡京得了勢,是絕不會放過他們父子的,因此高俅父子是絕不會站在蔡京一方的,只要我們利用他們的矛盾,先挑動四大奸臣內鬥上一場,我們到時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了。」

    聽李偉怎麼一說,吳崖子頓時大感興趣,如果自己能夠使些手段,叫四大奸臣狗咬狗的話,那應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呀,最好四大奸臣都在鬥爭中同歸於盡,那樣宋國說不定可以擺脫了亡國的厄運了。

    於是吳崖子笑道:「這好辦,明天一早我就四處宣傳蔡京要造反,而且他造反成功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光高俅父子與童貫家的所有男人,然後搶走他們的所有女人任意凌辱,如果高俅與童貫不想家破人亡的話,他們就該聯起手來對付蔡京,那樣我們就可以看一場狗咬狗的好戲了。」

    李偉聽了暗自叫妙,不過他想起吳崖子人微言輕,就算他四處宣傳此事,只怕別人也不會當回事,如果這話從朝廷重臣口中說出來就不一樣了。

    李偉建議道:「我看這話最好從御史王大人口中說出來效果會更好,而且御史的職責之一就是監督朝中大臣如何奉公執法,所以有王大人宣揚此事那是最好也不過了,不過這樣一來,蔡京那老賊擔心陰謀敗漏,他只怕會提前作反,如果蔡京作反的話,他是不會放過三弟與韓將軍的,所以三弟一定要做好應對蔡老賊反擊的準備。」

    吳崖子立即表示同意了他的提議,以王剛與自己的交情,只要自己求他做這件事情,他一定不會推辭的,而且王剛一向嫉恨四大奸臣狼狽為奸陷害忠良,現在有機會陷害蔡京,又可趁機削弱高俅,高衙內,童貫等人的力量,站在王剛的立場上,何樂而不為呢。

    接著吳崖子又與李偉商量了一下下一步行動的細節,並將如何預防蔡京作亂的事情談論了一番,兩人這才分手。

    吳崖子與李偉分別後,他便朝自己的驛館走去,還沒有回到自己的住處,吳崖子突然感到有些心驚肉跳,彷彿有很重要的事情要發生一般。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地上的樹葉無風而動,顯然是街頭的殺氣衝擊樹葉,才造成如此可怕的後果,看來又有可怕的死士要伏擊自己了。

    於是吳崖子放慢了腳步,並警惕的朝四周望去,這時一聲口哨聲響起,幾十名勁裝大漢不知從那條巷子中流水一般湧了出來,並把吳崖子圍在了核心。

    吳崖子被那群黑衣人圍在核心,他不僅猜測起這些人的來歷來,現在最想殺自己的便是蔡老賊了,但是蔡老賊當務之急是要篡位,就算他要動手,他的第一個目標一定是躲在紫禁城內的昏君趙佶,所以他不會做如此打草驚蛇的事情的。

    剩下的就算高衙內與童貫了,現在軍方與自己的關係大幅改善,又有韓世忠這樣的軍方重臣維護自己,就算高衙內再霸道也不敢輕易對付自己。

    剩下的就只有禁軍步兵元帥童貫了,禁軍騎兵與步兵不合已經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所以童貫極有可能不顧韓世忠的臉面對付自己,兼之他又嫉恨自己與如琴公主的曖昧關係,所以這些人極有可能是童貫派來對付自己的。

    就在那十幾名勁裝大漢不斷縮小包圍圈的時候,吳崖子突然說道:「童貫為什麼不親自來對付我,而是派你們這些人前來送死呢。」

    聽到這話,對方領頭的那人身子微微一震,只看那人如此反應,吳崖子便知道自己猜對了,這些人果然是童貫派來的,如果自己剛才猜錯了的話,他們亦不會露出如此驚駭的表情來了。

    為首一人悶哼一聲說道:「死送的是你小子才對,我看今天你小子除非肋生雙翼,不然休想活著離開這裡。」

    吳崖子見他不反駁自己,這更堅定了自己剛才的猜測,現在已經是下半夜了,就算是值班的更夫都已經睡下了,所以絕沒有人主意到這些人對自己的圍攻的。

    看來這一次只能靠自己的能力脫身了,吳崖子突然掏出小巧的連弩弓,接著一陣箭雨朝對面射去,由於那些人離吳崖子極近,這更顯示出弩弓巨大的殺傷力。

    對方在毫無防備之下,頓時有三四個人被射到在地,這時對方的包圍圈頓時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吳崖子一縱身朝自己的驛館奔去,同時他心中暗叫僥倖,今天他與張巖松赴宴之時,為了應付蔡京的威脅,便在身上藏了多架連珠弩,在吳崖子回到驛館之後,他為了快一點見到李偉,所以也沒有把身上的連珠弩卸下來便去匆匆見李偉了,這個無意的舉動反而救了自己的性命。

    吳崖子剛才觀察那些人的身形步法,雖然那些人都算不上一流高手,但他們聯起手來的話,只怕完顏阿骨打那樣的厲害角色也無法應付他們的圍攻,好在自己使用弩弓出其不意的射傷射死了對方好幾個人,又大大削弱了對方的力量,要不然自己今天真的難以離開這裡。

    雖然對方死了好幾個人,但他們見到吳崖子狂奔之後,依然迅速的朝著吳崖子的背影追去,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便又有兩名大漢追了上來。

    吳崖子再次發動弩弓射向追向自己的那兩名大漢,但由於他們之間距離較遠,兼之對方又有了防備之心,這使得這十幾枚勁箭並沒有射中那兩名大漢。

    可是這麼一阻,剩下的七八人又追了上來,其中一人悲憤的對另一人說道:「大哥,這廝殺了我們四名兄弟。」

    為首的一人冷然道:「我們只要幹掉這小子,便算為死去的兄弟復仇了。」

    接著一人揮動長刀朝吳崖子頭頂劈了過來,吳崖子迅速抽出軟劍,然後凝起內氣,刀劍相碰之間,那名黑衣大漢被吳崖子的軟劍反震之力劈了一個跟頭,顯然那人的內力遠不如吳崖子。

    就在那名大漢倒地的一瞬間,又有五六人架起兵器,朝吳崖子身上招呼了過去,吳崖子見自己又被那群人給纏住了,而且自己手中的連珠弩也已經發射光了,看來今天少不了與這些不要命的死士來一場惡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