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宋仕途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八十九章上眼藥 文 / 孤心書生

.    沈歡安排天子等人的第仁行程就是遊覽海州城,讓他們看一看新城是怎麼煉成的,見識見識天下第一州的風範。

    因為人太多,全部一起走的話太過惹人注目,如果百姓圍觀的話估計達不到觀察的效果。因此沈歡把眾人分成了三批次。

    第一批就是官家及侍衛,由沈歡引領;第二批就是司馬光及一干隨臣。由蘇軾帶領;第三批則是王安石等變法干將,由范一農帶著。

    這個分法很明顯,特別是王安石等人與官家分開,由沈歡陪同天子,當然是打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目的,與官家近距離溝通,而且又沒人在旁邊搞破壞,要做什麼就事半功倍了。

    另外引領王安石等人的也只有范一農,除去沈歡,還有一個蘇軾夠資格,問題是蘇軾的性子不如范一農溫和,如果走著走著與王實石一方幹起架來,那就令人很無語了。

    這個分法除了王安石等人不大滿意外,天子與司馬光都是點頭贊同。司馬光就不必說了,還一個勁地誇沈歡考慮周到,至於打什麼主意。看看旁邊的王安石一副冷眼的模樣就知道了。

    至於天子趙殞,那是舉雙手雙腳贊同。好不容易能擺脫眾位大臣的跟隨,自由一點,方便一點,還不高興得要死,豈有反對的道理!

    這天一大早,大家就分頭行事,一直到平午才回到住處。

    可以說,行程比較圓滿。

    司馬光見著了海州的繁華與成績。終於放寬了心。不再擔心沈歡等人誇大其辭犯下欺君之罪。

    而且有這海州的功績在手,對於提拔沈歡上位就更有伊心了。

    王安石等人倒是有點吃驚,海州井井有條的秩序令他們感到了壓力。一州之地。三四年時間即繁華直逼京城,他們雖然有所耳聞,今日親見,驚得嘴巴都可以吞下雞蛋。不過另一方面就是堅定了王安石變法的決心,在他眼裡,海州有此規模還是變法的效果。雖然說沈歡的法令與他的不大對付,然而卻也是變的結果!至於呂惠卿等人,心思就複雜得多了,一路沉默,話也不多。

    另一個最滿意的就是趙殞,一路興致勃勃,看東看西,問這問那,最後直歎不虛此行。海州功績實打實就在眼前,他也打消了對沈歡的懷疑,心想果然是能臣,三四年可以造出一個天下第一州來,如果給他更多的地方,豈不是,,

    趙穎又是激動又是彷徨,勾起了沈歡昔年的好處來。

    ,,

    七月初七。

    七夕。

    一大早,天子等人做客海州大學。

    這次招待的主人是歐陽修,他不辭辛勞,愣是以老邁之軀帶著官家遊覽了海州大學上千畝之地。一路引見介紹。

    海州大學是新奇的,執行的模式與所教的科目,都與眾不同。歐陽修說它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大宋百姓能學有所長,就算考不上科舉。也能有一技之長,不至於窮困潦倒。

    這話正中天子的心思。

    大宋朝的一大弊端就是冗官。或者說,科舉取士太多。雖然說自治平二年開始,科舉固定是三年一考。然而每科取士三百多,幾十年下來。就是幾萬人。

    老趙家為了收買天下讀書人的人心,一旦考取,即領俸祿。官員職位是有定數的,然而僧多粥少,大宋朝依然著一大幫子什麼事都不幹的進士領著朝廷的錢財!冗官造成的覓費是壓在天子心頭的一大石頭,撇都撇不開。他也沒有魄力說那些沒有官職的人不再領錢,否則施行了上百年的制度就會崩潰,隨之而來的肯定是讀書人的離心,以及漫天的洶湧怨言。

    這一點,就算王安石也不敢碰觸,只敢改革考試制度罷了。

    讀書人沒有別的本事,科舉是他們的最大出路,沒有科舉他們會餓死也說不定,因此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湧到科舉考場上。

    現在海州大學別出機杼,教科舉,教算術,教記帳,教冶煉,教建築。教工匠,都是讓人有一技之長的科目。而且大多很實用。學成出來。去哪都能謀一份生計。

    讀書人也是聰明人,他們也知道幾十萬的學子能科舉考中的三年也就那麼幾百人,如果有得選擇,他們也不會擠在一條獨木橋上一雜道走到黑,只不過以前是迫於生計罷了。因為除了科考,他們學到的東西不足讓他們在社會上成活。現在好了,海州大學設立眾多實用的科目,一旦學成,工作的機會更大。除了天資聰穎一心混跡官場的學子,更多學生特別是農商子弟選擇專攻其他科目。

    為天下讀書人另謀一條出路,一來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二來安撫住那些沒有高中的讀書人,一舉兩得,實在是一個很妙的法子!

    趙殞大力讚揚了歐陽修等人。稱讚海州大學走出了一條新路,是大宋各處書院的模範。為了引導更多學生去學其他技藝,趙殞沒有選擇科舉院的地方反而跑到工匠院處當著眾多學子的面做了一番激勵的演講。

    直到歐陽修的介紹,眾多學子才知道大不引久午來到了海州,而且就在他們眼前,頓時群情洶湧。耐

    趙穎等人此行並沒有大肆宣揚,雖然也不隱蔽,但是海州大部分百姓並不知道天子已經駕臨海州。

    趙殞的演講很短促,但很成功,說什麼讓他們努力鑽研學有所成,寥察幾句就可以讓眾多學子銘記一輩子了。

    直到趙穎離開海州大學,眾多學子還沉浸在天子駕臨的震撼與榮先,之中!

    晚上回到海州舊城,天子微服與民同樂,參與了民間七夕祭天的氛圍。這一晚,他睡覺都笑醒幾次。

    七月十一。

    沈歡與天子一行人集現在海州東海縣海濱。

    這次作為陪同嚮導的則是郭逸。

    早上遊覽的是海邊長達十里的大壩。水泥構建,一階接著一階,由下而上,就像上天梯一般;由上而下,萬里海面,一望無垠,著實令人震撼。

    壩旁綠樹成蔭,花草茂盛,海風吹來,鬢與水氣齊舞,花草與樹葉同飛,又是一副唯美的寫意圖。

    趙穎是第一次見到大海,長那麼大一直窩在深宮的他第一次給大海的寬闊與壯觀震撼住了,張大著嘴。許久說不出話來。

    旭日斜映,一望無際的海水就像一面大得足以容納天地的鏡子,散出萬丈光芒,波浪粼粼,泛著白光耀花了人眼。

    浪聲溫詣,轟隆作響,令人的心胸一下子開闊了許多,也舒服了許多。

    在大壩,在海邊,趙顧流連忘返。

    下午參觀十里鹽場的時候,有資格進入的就寥察幾人。趙殞、司馬光、王安石、弗修、沈歡、郭逸、蘇軾。不過七個人罷了。

    經過這幾年的展,海鹽的曬鹽場蜿蜒幾里,有海沙,有水泥地,正處七月,夏日炎炎,到處都是白花花的粗鹽。

    看到這些鹽,幾人眼冒精光。就像見著了黃金白銀。其實也與黃金白銀差不多,雖然說經過三四年的展,鹽曬得更多,然而為了不衝擊大宋其他煮鹽場地,出的鹽更多是出海,賣到遼國、高麗、交趾、南洋,回來的當然是數不盡的黃金白銀!

    這個時代鹽就是財富,這個鹽場用日進斗金來形容都不為過。海州每年四五百萬貫的收入,有大半就是它的貢獻,這還是為了保密需要不敢隨意擴建的結果。

    為了保密,當年鹽場出來的時候。朝廷中知道這一件事的也就趙殞與司馬光,後來因為需要。又告之王安石與三司使韓綺。至如今,負責保護鹽場的則是郭逸的海軍。就地圍了起來;而負責海貿的則是

    軾。

    據蘇軾說,等海軍再擴建,在南邊圈一塊地,屆時順便又建起一個這般大的鹽場,收入估計會更多。

    趙穎聽得眉開眼笑,說豈不是要翻一倍?

    蘇軾這才解釋說沒那麼多,因為還得考慮到市場原因,一旦出鹽更多。價格也會更低。當然,如果開闢更多的市場,多一倍也不希奇。

    眾人大為吃驚,特別是王安石與韓繹,甚至有點沮喪,他們在朝廷忙裡忙外,一年也不過多增了一兩千萬貫,人家隨便搞一個鹽場一年就差不多上千萬,天理何存?

    難道這就是沈歡所說的,明創造更利於創造財富?

    一時間,眾人心思繁複起來。

    七月十二。

    巡視海軍。

    這次參與巡視的人更少了,由郭逢帶著。趙顧、司馬光、沈歡三人尾隨,王安石等人讓趙殞找了個借口打出去。

    海軍,寄托了趙殞北伐燕雲的希望,在沒有成功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畢竟是一個三司財政外的產物。他再信任王安石,也怕他身邊的人多嘴洩露出去。

    郭逡的為主持人就不必多說了。沈歡是提議人,奏章當時由司馬光呈上,當然沒有隱瞞的必要。

    海軍的基地在東海縣南邊的一個港灣。陸地方圓十多里都讓郭逸圈了起來,重兵把守,不放一個閒雜人等進來。

    港灣很大,一眼看去,數百船隻停靠在海上,有靜止的,也開動的。士卒刮練的吶喊聲沖天而去。

    一大早,迎著旭日,趙殞一行人站在高坡上,看著雄偉壯觀的船隊。他的胸膛震盪得厲害,胸中就像有一口氣要奔騰宣洩而出。

    「聯的海軍呀!」趙穎激動得臉色漲紅,喃喃地念叨著,「聯的海軍呀!」

    司馬光聞言卻有點皺眉,說實在的。他不大願意天子動不動就動刀動槍,雖然說收復燕雲是他們君臣祖輩的理想,然而現在大宋財政雖然比前幾年要有所好轉,可一旦動起兵戈一呃,沒這個錢動兵戈。

    三軍一旦開動,錢糧兵馬,那個耗費非常驚人,動輒就要幾百上千!

    作為宰相,司馬光情知朝廷的財政狀況不允許主動起戰鬥因此他說不上喜歡不喜歡這個海軍,不過當年他在朝堂受大擠壓,沈歡呈上這個投天子所好的奏章,又一再向他保證不需要國

    想了想,司馬光轉頭看向郭跡。道:「郭將軍,這等兵卒可有一戰之力?」

    郭逡呵呵說道:「相公也在陝西做過地方官,想來也通曉一些兵陣之事。五萬兵卒。無論放到哪,都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司馬光更不悅了,他本希望郭逡說力量不足,也好打消官家那膨脹的信心,沒想到卻是得到相反的結果。

    果然,趙殞聞言頓時眼睛一亮,道:「郭將軍。你之前不是跟聯說海軍力量還不足以作戰嗎?」

    郭透答道:「陛下,臣說的是船隻不夠,無法迅從海上登陸。如果單說兵員的力量,臣敢說,這五萬兵卒的戰鬥力不下五萬精銳禁軍。這三四年來臣日夜操練!還總結了一些在西北戰陣的經驗,如果五萬對五萬,臣敢說決不輸於西北的禁軍!」

    「好好!很好!」趙殞大為驚喜。大宋軍隊差不多上百萬人,蔡而大半都是廂軍,平日幾乎不練小與烏合之眾差不多。

    能戰的也就三十多萬禁軍,現在聽到郭逡不聲不響給他增添了五萬禁軍的力量,怎能不歡喜?

    司馬光卻大為擔憂了,朝廷一直奉行的都是強幹弱枝的策略,除了西北與北邊,地方上還沒有哪股禁軍過五萬的力量。現在突兀地在東邊出現,領軍之人是武將,還秘密存在不受樞密院管轄,作為文臣。沒理由不憂慮。

    他擔憂地看向沈歡,這海軍是他鼓搗出來的,有什麼問題應該由他解決,否則一旦芒不妙之事,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

    沈歡倒是沒有這個憂慮,不過看見司馬光的眼色,稍為沉吟就明白過來,不由呵呵笑道:「陛下,我等當時設立海軍,可不是要打造一個禁軍出來呀!我等要的是能在海上作戰的力量,現在大家都看到海貿的利益,日後與外人打交道,難免摩擦,屆時就需要海軍出馬了!」

    趙穎卻是不以為然:「那是以後的事,海外太遠,眼前要解決的是黨項人與契丹人!黨項就不用說。與海軍沒關係。契丹嘛,他們也有地方靠近大海。沈知州,難道你忘了,你當年上的奏章裡頭可是說由海上登陸幾萬大軍,出其不意襲擊燕雲,這才是我等設立海軍的目的。不是嗎」

    沈歡大為苦笑,當年為了說服天子。這才投其所好扯上北伐燕雲的借口,郭逡也以這個為目標練兵卒,五萬所謂海軍,能熟悉海船之陣在海上作戰的竟然只有區區一萬之數。其餘四萬,在船上只有吶喊助威的份,其他什麼都幫不上忙,說出去還真是諷刺。

    把海軍大部分練成了海軍陸戰隊,大有自己搬磚頭砸自己腳板子的意思,沈歡大是無奈苦笑。

    他只能強調說:「海軍海軍,根本還在海上。郭將軍,這點你不要本末倒置呀!」

    郭逡點頭說道:「郭某曉得。這不是還要仰仗沈大人造出更多的海船麼?以現在的船隻,要想讓這四五萬人迅登陸北方,要分成兩三批,這根本就是在找死!」

    沈歡問道:「大概還需要多少船隻?」

    郭逡沉吟說道:「大小小船各兩百,這是最少的。如果能讓大船達到三百,那就再好不過了。過個兩三年,再添兩三萬兵卒,網好夠用!」

    沈歡點頭說道:「行,沈某問過了。三年時間能給你陸續造出來。」

    「不行!」這次卻是趙殞跳出來反對。沈歡愣住了,不解地看著天子。

    趙穎怒道:「三年太久,聯等不及了。沈子賢,聯給你兩年時間。你一定要讓海州按照郭將軍的要求造出這些船來!」

    「這,」沈歡大是為難。

    「怎麼?做不到?」趙殞頓時冷下臉來。

    沈歡無奈向司馬光求救。

    司馬光硬沈歡安排天子等人的第仁行程就是遊覽海州城,讓他們看一看新城是怎麼煉成的,見識見識天下第一州的風範。

    因為人太多,全部一起走的話太過惹人注目,如果百姓圍觀的話估計達不到觀察的效果。因此沈歡把眾人分成了三批次。

    第一批就是官家及侍衛,由沈歡引領;第二批就是司馬光及一干隨臣。由蘇軾帶領;第三批則是王安石等變法干將,由范一農帶著。

    這個分法很明顯,特別是王安石等人與官家分開,由沈歡陪同天子,當然是打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目的,與官家近距離溝通,而且又沒人在旁邊搞破壞,要做什麼就事半功倍了。

    另外引領王安石等人的也只有范一農,除去沈歡,還有一個蘇軾夠資格,問題是蘇軾的性子不如范一農溫和,如果走著走著與王實石一方幹起架來,那就令人很無語了。

    這個分法除了王安石等人不大滿意外,天子與司馬光都是點頭贊同。司馬光就不必說了,還一個勁地誇沈歡考慮周到,至於打什麼主意。看看旁邊的王安石一副冷眼的模樣就知道了。

    至於天子趙殞,那是舉雙手雙腳贊同。好不容易能擺脫眾位大臣的跟隨,自由一點,方便一點,還不高興得要死,豈有反對的道理!

    這天一大早,大家就分頭行事,一直到平午才回到住處。

    可以說,行程比較圓滿。

    司馬光見著了海州的繁華與成績。終於放寬了心。不再擔心沈歡等人誇大其辭犯下欺君之罪。

    而且有這海州的功績在手,對於提拔沈歡上位就更有伊心了。

    王安石等人倒是有點吃驚,海州井井有條的秩序令他們感到了壓力。一州之地。三四年時間即繁華直逼京城,他們雖然有所耳聞,今日親見,驚得嘴巴都可以吞下雞蛋。不過另一方面就是堅定了王安石變法的決心,在他眼裡,海州有此規模還是變法的效果。雖然說沈歡的法令與他的不大對付,然而卻也是變的結果!至於呂惠卿等人,心思就複雜得多了,一路沉默,話也不多。

    另一個最滿意的就是趙殞,一路興致勃勃,看東看西,問這問那,最後直歎不虛此行。海州功績實打實就在眼前,他也打消了對沈歡的懷疑,心想果然是能臣,三四年可以造出一個天下第一州來,如果給他更多的地方,豈不是,,

    趙穎又是激動又是彷徨,勾起了沈歡昔年的好處來。

    ,,

    七月初七。

    七夕。

    一大早,天子等人做客海州大學。

    這次招待的主人是歐陽修,他不辭辛勞,愣是以老邁之軀帶著官家遊覽了海州大學上千畝之地。一路引見介紹。

    海州大學是新奇的,執行的模式與所教的科目,都與眾不同。歐陽修說它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大宋百姓能學有所長,就算考不上科舉。也能有一技之長,不至於窮困潦倒。

    這話正中天子的心思。

    大宋朝的一大弊端就是冗官。或者說,科舉取士太多。雖然說自治平二年開始,科舉固定是三年一考。然而每科取士三百多,幾十年下來。就是幾萬人。

    老趙家為了收買天下讀書人的人心,一旦考取,即領俸祿。官員職位是有定數的,然而僧多粥少,大宋朝依然著一大幫子什麼事都不幹的進士領著朝廷的錢財!冗官造成的覓費是壓在天子心頭的一大石頭,撇都撇不開。他也沒有魄力說那些沒有官職的人不再領錢,否則施行了上百年的制度就會崩潰,隨之而來的肯定是讀書人的離心,以及漫天的洶湧怨言。

    這一點,就算王安石也不敢碰觸,只敢改革考試制度罷了。

    讀書人沒有別的本事,科舉是他們的最大出路,沒有科舉他們會餓死也說不定,因此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湧到科舉考場上。

    現在海州大學別出機杼,教科舉,教算術,教記帳,教冶煉,教建築。教工匠,都是讓人有一技之長的科目。而且大多很實用。學成出來。去哪都能謀一份生計。

    讀書人也是聰明人,他們也知道幾十萬的學子能科舉考中的三年也就那麼幾百人,如果有得選擇,他們也不會擠在一條獨木橋上一雜道走到黑,只不過以前是迫於生計罷了。因為除了科考,他們學到的東西不足讓他們在社會上成活。現在好了,海州大學設立眾多實用的科目,一旦學成,工作的機會更大。除了天資聰穎一心混跡官場的學子,更多學生特別是農商子弟選擇專攻其他科目。

    為天下讀書人另謀一條出路,一來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二來安撫住那些沒有高中的讀書人,一舉兩得,實在是一個很妙的法子!

    趙殞大力讚揚了歐陽修等人。稱讚海州大學走出了一條新路,是大宋各處書院的模範。為了引導更多學生去學其他技藝,趙殞沒有選擇科舉院的地方反而跑到工匠院處當著眾多學子的面做了一番激勵的演講。

    直到歐陽修的介紹,眾多學子才知道大不引久午來到了海州,而且就在他們眼前,頓時群情洶湧。耐

    趙穎等人此行並沒有大肆宣揚,雖然也不隱蔽,但是海州大部分百姓並不知道天子已經駕臨海州。

    趙殞的演講很短促,但很成功,說什麼讓他們努力鑽研學有所成,寥察幾句就可以讓眾多學子銘記一輩子了。

    直到趙穎離開海州大學,眾多學子還沉浸在天子駕臨的震撼與榮先,之中!

    晚上回到海州舊城,天子微服與民同樂,參與了民間七夕祭天的氛圍。這一晚,他睡覺都笑醒幾次。

    七月十一。

    沈歡與天子一行人集現在海州東海縣海濱。

    這次作為陪同嚮導的則是郭逸。

    早上遊覽的是海邊長達十里的大壩。水泥構建,一階接著一階,由下而上,就像上天梯一般;由上而下,萬里海面,一望無垠,著實令人震撼。

    壩旁綠樹成蔭,花草茂盛,海風吹來,鬢與水氣齊舞,花草與樹葉同飛,又是一副唯美的寫意圖。

    趙穎是第一次見到大海,長那麼大一直窩在深宮的他第一次給大海的寬闊與壯觀震撼住了,張大著嘴。許久說不出話來。

    旭日斜映,一望無際的海水就像一面大得足以容納天地的鏡子,散出萬丈光芒,波浪粼粼,泛著白光耀花了人眼。

    浪聲溫詣,轟隆作響,令人的心胸一下子開闊了許多,也舒服了許多。

    在大壩,在海邊,趙顧流連忘返。

    下午參觀十里鹽場的時候,有資格進入的就寥察幾人。趙殞、司馬光、王安石、弗修、沈歡、郭逸、蘇軾。不過七個人罷了。

    經過這幾年的展,海鹽的曬鹽場蜿蜒幾里,有海沙,有水泥地,正處七月,夏日炎炎,到處都是白花花的粗鹽。

    看到這些鹽,幾人眼冒精光。就像見著了黃金白銀。其實也與黃金白銀差不多,雖然說經過三四年的展,鹽曬得更多,然而為了不衝擊大宋其他煮鹽場地,出的鹽更多是出海,賣到遼國、高麗、交趾、南洋,回來的當然是數不盡的黃金白銀!

    這個時代鹽就是財富,這個鹽場用日進斗金來形容都不為過。海州每年四五百萬貫的收入,有大半就是它的貢獻,這還是為了保密需要不敢隨意擴建的結果。

    為了保密,當年鹽場出來的時候。朝廷中知道這一件事的也就趙殞與司馬光,後來因為需要。又告之王安石與三司使韓綺。至如今,負責保護鹽場的則是郭逸的海軍。就地圍了起來;而負責海貿的則是

    軾。

    據蘇軾說,等海軍再擴建,在南邊圈一塊地,屆時順便又建起一個這般大的鹽場,收入估計會更多。

    趙穎聽得眉開眼笑,說豈不是要翻一倍?

    蘇軾這才解釋說沒那麼多,因為還得考慮到市場原因,一旦出鹽更多。價格也會更低。當然,如果開闢更多的市場,多一倍也不希奇。

    眾人大為吃驚,特別是王安石與韓繹,甚至有點沮喪,他們在朝廷忙裡忙外,一年也不過多增了一兩千萬貫,人家隨便搞一個鹽場一年就差不多上千萬,天理何存?

    難道這就是沈歡所說的,明創造更利於創造財富?

    一時間,眾人心思繁複起來。

    七月十二。

    巡視海軍。

    這次參與巡視的人更少了,由郭逢帶著。趙顧、司馬光、沈歡三人尾隨,王安石等人讓趙殞找了個借口打出去。

    海軍,寄托了趙殞北伐燕雲的希望,在沒有成功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畢竟是一個三司財政外的產物。他再信任王安石,也怕他身邊的人多嘴洩露出去。

    郭逡的為主持人就不必多說了。沈歡是提議人,奏章當時由司馬光呈上,當然沒有隱瞞的必要。

    海軍的基地在東海縣南邊的一個港灣。陸地方圓十多里都讓郭逸圈了起來,重兵把守,不放一個閒雜人等進來。

    港灣很大,一眼看去,數百船隻停靠在海上,有靜止的,也開動的。士卒刮練的吶喊聲沖天而去。

    一大早,迎著旭日,趙殞一行人站在高坡上,看著雄偉壯觀的船隊。他的胸膛震盪得厲害,胸中就像有一口氣要奔騰宣洩而出。

    「聯的海軍呀!」趙穎激動得臉色漲紅,喃喃地念叨著,「聯的海軍呀!」

    司馬光聞言卻有點皺眉,說實在的。他不大願意天子動不動就動刀動槍,雖然說收復燕雲是他們君臣祖輩的理想,然而現在大宋財政雖然比前幾年要有所好轉,可一旦動起兵戈一呃,沒這個錢動兵戈。

    三軍一旦開動,錢糧兵馬,那個耗費非常驚人,動輒就要幾百上千!

    作為宰相,司馬光情知朝廷的財政狀況不允許主動起戰鬥因此他說不上喜歡不喜歡這個海軍,不過當年他在朝堂受大擠壓,沈歡呈上這個投天子所好的奏章,又一再向他保證不需要國

    想了想,司馬光轉頭看向郭跡。道:「郭將軍,這等兵卒可有一戰之力?」

    郭逡呵呵說道:「相公也在陝西做過地方官,想來也通曉一些兵陣之事。五萬兵卒。無論放到哪,都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司馬光更不悅了,他本希望郭逡說力量不足,也好打消官家那膨脹的信心,沒想到卻是得到相反的結果。

    果然,趙殞聞言頓時眼睛一亮,道:「郭將軍。你之前不是跟聯說海軍力量還不足以作戰嗎?」

    郭透答道:「陛下,臣說的是船隻不夠,無法迅從海上登陸。如果單說兵員的力量,臣敢說,這五萬兵卒的戰鬥力不下五萬精銳禁軍。這三四年來臣日夜操練!還總結了一些在西北戰陣的經驗,如果五萬對五萬,臣敢說決不輸於西北的禁軍!」

    「好好!很好!」趙殞大為驚喜。大宋軍隊差不多上百萬人,蔡而大半都是廂軍,平日幾乎不練小與烏合之眾差不多。

    能戰的也就三十多萬禁軍,現在聽到郭逡不聲不響給他增添了五萬禁軍的力量,怎能不歡喜?

    司馬光卻大為擔憂了,朝廷一直奉行的都是強幹弱枝的策略,除了西北與北邊,地方上還沒有哪股禁軍過五萬的力量。現在突兀地在東邊出現,領軍之人是武將,還秘密存在不受樞密院管轄,作為文臣。沒理由不憂慮。

    他擔憂地看向沈歡,這海軍是他鼓搗出來的,有什麼問題應該由他解決,否則一旦芒不妙之事,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

    沈歡倒是沒有這個憂慮,不過看見司馬光的眼色,稍為沉吟就明白過來,不由呵呵笑道:「陛下,我等當時設立海軍,可不是要打造一個禁軍出來呀!我等要的是能在海上作戰的力量,現在大家都看到海貿的利益,日後與外人打交道,難免摩擦,屆時就需要海軍出馬了!」

    趙穎卻是不以為然:「那是以後的事,海外太遠,眼前要解決的是黨項人與契丹人!黨項就不用說。與海軍沒關係。契丹嘛,他們也有地方靠近大海。沈知州,難道你忘了,你當年上的奏章裡頭可是說由海上登陸幾萬大軍,出其不意襲擊燕雲,這才是我等設立海軍的目的。不是嗎」

    沈歡大為苦笑,當年為了說服天子。這才投其所好扯上北伐燕雲的借口,郭逡也以這個為目標練兵卒,五萬所謂海軍,能熟悉海船之陣在海上作戰的竟然只有區區一萬之數。其餘四萬,在船上只有吶喊助威的份,其他什麼都幫不上忙,說出去還真是諷刺。

    把海軍大部分練成了海軍陸戰隊,大有自己搬磚頭砸自己腳板子的意思,沈歡大是無奈苦笑。

    他只能強調說:「海軍海軍,根本還在海上。郭將軍,這點你不要本末倒置呀!」

    郭逡點頭說道:「郭某曉得。這不是還要仰仗沈大人造出更多的海船麼?以現在的船隻,要想讓這四五萬人迅登陸北方,要分成兩三批,這根本就是在找死!」

    沈歡問道:「大概還需要多少船隻?」

    郭逡沉吟說道:「大小小船各兩百,這是最少的。如果能讓大船達到三百,那就再好不過了。過個兩三年,再添兩三萬兵卒,網好夠用!」

    沈歡點頭說道:「行,沈某問過了。三年時間能給你陸續造出來。」

    「不行!」這次卻是趙殞跳出來反對。沈歡愣住了,不解地看著天子。

    趙穎怒道:「三年太久,聯等不及了。沈子賢,聯給你兩年時間。你一定要讓海州按照郭將軍的要求造出這些船來!」

    「這,」沈歡大是為難。

    「怎麼?做不到?」趙殞頓時冷下臉來。

    沈歡無奈向司馬光求救。

    司馬光硬著頭皮說道:「陛下。欲則不達,您看」

    趙殞問道:「子賢,聯知道你一向有辦法。你說,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沈歡只好說道:「陛下,造船是需要錢的。如果按您的要求,每年要多花一百萬貫錢呢!」

    趙幕立刻說道:「行。聯讓你海州每年賦稅少上繳一百萬貫。如何?」

    沈歡與司馬光都嚇了一跳,大感為難。天子說少一百萬貫那是沒問題,問題是現在海州賦稅每年給朝廷三百萬貫,如果以後每年只給兩百萬貫,怎麼向其他大臣解釋?一解釋。海軍就要暴露;不想解釋,那就要確保海州明年能多增加一百萬貫的收入!

    趙穎見狀要無賴了:「聯不管,你一定要做到!」

    沈歡翻了翻白眼,最後眼珠一轉,嘿然笑道:「陛下,也不是沒有辦法。蘇子瞻是海關總使,如果能統籌揮海關的作用,別說一百萬貫。兩百萬貫臣也能拿得出來!」

    「真的?」趙顧疑問。

    沈歡說道:「臣豈敢欺君。」

    趙殞瞥了一眼沈歡,道:「你要什麼條件?」

    沈歡知道是給別人上眼藥的時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