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裝甲集群對決(上)
西安,軍委大樓。
毛主席正瞇著眼睛閱讀電報,電報是岳維漢和陳紹寬聯名發來的,向毛主席和黨中央匯報了中國海軍總隊正式成軍的喜訊。
旁邊的朱老總頗為感慨地道:「老毛,中國海軍又重生了!」
「是啊。」毛主席點了點頭,幽幽說道,「自從大明朝滅亡,滿清韃子入關以來,中國就始終奉行閉關鎖國的戰略,根本不重視水師的建設,後來迫於西方列強的槍炮威脅,雖說也搞了洋務運動,也建起了北洋水師,不過那只不過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罷了,甲午海戰一仗就被日本人打回了原形哪!」
滿清王朝的北洋水師雖然號稱當時亞洲的最強海軍,不過所有的軍艦和軍火都是從西方列強手中購買的,並不是本國工業強盛起來後的自然產物,因此在與日本這個新興的工業國家較量時,立刻便輸得一塌糊塗,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級數的。
朱老總深以為然道:「咱們『共產』黨人可不能學滿清韃子啊。」
「不會的,老總多慮了。」周公正好拿著一封電報進來,當下搖手說道,「主席老總,岳鄧衛剛剛又來電了,請示中央是否可以在台北、上海兩地分別建造艦船修理廠?按岳鄧衛的設想,艦船修理只是幌子,真正目標是要建成能夠製造大型船艦的造船廠!」
朱老總聞言頓時兩眼一亮,毛主席卻若有所思地問道:「岳鄧衛有沒有說,他們想建造多大規模的造船廠?」
「十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周公揚了揚手中電報,又道,「不過,那是長遠目標!」
「好,有這眼光和信心就好!」毛主席欣然點頭道,「馬上給岳鄧衛回電,中央同意他們在台北、上海建造艦船修理廠,不過,資金、設備還有技術人員得自籌自決,中央既沒有一分錢給他們,也沒有一台機器,一個技術工人給他們。」
「好的,我這就去回電。」周公放下電報又轉身走了。
朱老總當即向毛主席招手道:「來,老毛,眼下全國的形勢可是一片大好啊!」
說罷,朱老總又手指地圖道:「南洋日軍已經徹底被困在印支半島還有呂宋、爪哇等島嶼上動彈不得,華中日軍只剩下不到十萬人縮在南京附近苟延殘喘,在華北,70多萬日軍已經被一野200多萬大軍分割包括在北平、天津、濟南等大中城市,關外日軍又被200萬俄軍死死牽制在遠東,短時間不可能南下呀……」
「我看快了。」毛主席卻擺了擺手,不無擔憂地說道,「德國雖然不怎麼關心亞洲的戰事,卻也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戰敗,不出意外的話,短期內,德國必會配合日本向俄國施壓,關外日軍南下的期限怕是不遠了,四野得加緊了。」
說此一頓,毛主席又道:「不過,我相信岳鄧衛心裡有數。」
「嗯。」朱老總點了點頭,肅然道,「只要長城國防鏈能夠建立起來,就再不懼關外日軍南下了!」
仰光,四野司令部。
鄧公緩步走進岳維漢的辦公室,旋即又揚了揚手中電報向岳維漢說道:「忠恕,中央回電了,同意我們在台北還有上海興建艦船修理廠,不過資金、設備還有技術人員得咱們自己想辦法,中央現在就是想幫也幫不上啊。」
對於四野來說,資金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儘管眼下要用錢的地方很多,辦學需要用錢,養兵需要用錢,打仗需要用錢,搞科研更是個噬金無度的黑洞,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眼下緬甸的工業已經極具規模,再加上大量的中國人湧入緬甸避難或者淘金,現在緬甸各大城市的服務業已經頗具規模了。
在緬甸,現在光是服務業的稅收就是一筆很大的收入,再加上向盟軍販賣軍火以及榮德生老先生、陳嘉庚先生的慘淡經營,倒也能夠勉強支撐,至少到現在為止,榮德生老先生和陳嘉庚先生還從未因為財政困難而來找過岳維漢。
技術工人問題也應該不大,完全可以從西方大量招募失業工人。
只有設備是個無法逾越的難題,美國人只是向中國人移交了軍艦,卻沒有向中國援助修理廠或者造船廠的設備以及技術工人,再加上羅斯福這死瘸子原本就已經開始戒備中國,現在就更不可能這麼做了,所以一切還得靠自己。
岳維漢沉吟片刻後道:「老鄧,拆新加坡的設備!」
新加坡是英國經營多年的「東方凡爾登」,不僅修建了堅固的陸地要塞工事,更修建了大型海軍港口,附近也修建了造船廠,日軍佔領新加坡之後,將絕大部份設備拆除運回了國內,卻還是留下了不少設備,以修理聯合艦隊的艦船。
**光復新加坡後,這些設備的歸屬就成了問題。
英國人很囂張,聲稱整個新加坡的主權都毫無爭議地歸屬於英國,因此這些設備自然而然也是英國的,可中國人卻絕不承認這點,中國人認為新加坡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是**的戰利品,跟英國人已經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直到目前為止,雙方還在為新加坡的主權歸屬無休無止地扯皮。
因此鄧公有些擔心地道:「忠恕,這麼做會不會引發外交糾紛?」
「管不了那麼多了。」岳維漢擺了擺手,冷然道,「英國人若是不服,就讓他們把皇家海軍開進馬六甲海峽試試?至於美國人,現在已經被巴爾幹半島的戰事攪得焦頭爛額,不可能再顧及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從個人作風上說,岳維漢無疑是徹頭徹尾的鷹派!
不過,現在的中國完全有強硬的資本,現在的中國,不但已經不需要盟友的援助,甚至還可以反過來援助盟友了,既便是海軍的幾十艘艦船,那也是中國用劃時代的軍事科技從美國人手中換來的,這叫等價交換,並沒有占美國人的便宜。
鄧公點了點頭,說道:「這樣的話,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不。」岳維漢卻搖頭說道,「海軍建設任重而道遠,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就憑新加坡拆下的以及日軍在台北遺留的這麼點設備,我們甚至連上百噸的運輸艇都造不出,更不要說上千噸的驅逐艦以及上萬噸的航空母艦了!」
說此一頓,岳維漢忽又說道:「不過,倒也不是沒有捷徑可走!」
鄧公心頭一動,若有所思道:「你是說,等日本戰敗了,全面吸收消化日本的造船工業以及產業工人?」
岳維漢忍不住向鄧公豎起了大拇指,偉人就是偉人啊!
岳維漢的確是這麼想的,中國現在已經有了海軍,儘管規模還不大,但用來對付日本的海岸警備隊卻已經是綽綽有餘了,這種情形下,岳維漢就不希望美國海軍再介入中日之間的戰爭了,將來日本戰敗,駐軍東瀛島也就沒有美國人什麼事了。
這樣一來,中國就可以全面接收日本的工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船業!
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的建軍重心就始終是海軍,其造船工業極為發達,既便是相較於美、英等國也是不遑多讓,只是受制於人口和資源,日本的造船業才顯得縮手縮腳,根本無法發揮出全部的製造實力。
假如能夠全面接收日本的造船工業,中國的造船業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崛起!
有了強大的造船業做基礎,再有豐富的資源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做後盾,中國海軍想不強大都難,也許等不到歐洲戰事結束,一支強大的中國海軍就已經在西太平洋上游弋了。
不過,這些都是幾年之後的事情,現在最要緊的還是盡快光復天津、北平,建立長城國防鏈,當下岳維漢又轉問旁邊正在地圖上忙碌的黃傑道:「參謀長,km-32型武裝直升機的生產線還要多久才能建成?」
「應該快了。」黃傑頭也不抬地道,「那邊回復說,最多半個月就能投產了!」
此時的武裝直升機,委實沒什麼技術含量,除了一個鋼板焊制的機艙,其實就只剩下一台大功率發動機以及傳動機構了,不過美國人也沒吃什麼虧,能拿幾十艘老舊到快要退役的軍艦換來這麼一個可以說是越超時代的新概念武器,絕對超值了!
「告訴他們,再快點!」岳維漢不由分說道,「7天之內必須建成!」
岳維漢急著km-32型武裝直升機投產,是因為第3集團軍在華北遇上麻煩了。
早在5天前,第33師就已經光復了塘沽。
然而,就在第33師向天津推進的途中,卻遭遇了日軍裝甲集群的逆襲,經過一番激烈的坦克決戰,第33師寡不敵眾吃了點小虧,被迫退守塘沽,由於上海距離華北太遠,空軍在與日軍航空兵的較量中也沒佔著什麼便宜。
第3集團軍遂即修改了作戰計劃,決定首先奪取青島。
不過,作為進攻天津、北平的跳板,塘沽是絕不能放棄的,因此劉毅一方面下令第33師死守塘沽,一邊又嚴令第31師迅速佔領青島,可31師對青島的進攻同樣不順,華北日軍的火力配置可比華中日軍強太多了,不是那麼容易打垮的。
青島,太平角。
第31師登陸第一梯隊的93團勉強在太平角至燕兒島一線的灘涂上站穩了腳跟,不過在向縱深推進時卻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甚至還投入裝甲集群發動了兩次反擊,好在93團還有空軍的火力支援,經過一番激戰都給頂回去了。
從清晨激戰至下午兩點,93團竟被壓制在太平角的灘涂上始終無法前進半步。
這可急壞了31師師長李玉龍,93團遲遲打不開局面,工兵團就上不了岸,工兵團上不了岸,坦克團和炮兵團就上不了岸,因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並沒有換裝能夠搭載中型坦克的lcm3型登陸艇,而只有排水量不到30噸的lcm2型登陸艇。
因此,如果沒有工兵的輔助,除非是水陸兩棲坦克,否則不可能強行搶灘。
這樣一來,步兵就只能得到空軍的火力支援,再這樣拖下去,局面只會越來越不利,等到天一黑、空軍再撤出戰場,麻煩就大了,到時候日軍再調集裝甲集群打個反擊,93團已經上岸的2000多官兵就只能被趕進海裡喂鯊魚了。
「格老子滴!」好半晌後,李玉龍才咬牙切齒地道,「強行搶灘吧!」
「啥,強行搶灘!?」參謀長廖耀庭震驚至極地道,「師座,m4中型坦克戰鬥全重足有33噸多,可lcm2型登陸艇的滿載排水量只有26噸,若是在陸地上,小馬拉大車或者還能試試,可這是在海上,怎麼搶灘啊?沉了咋辦啊?」
「拆掉登陸艇上的機槍、保護裝甲以及一切不必要的輔助設備!」李玉龍咬了咬牙,沉聲說道,「再讓工兵給登陸艇捆上足夠多的汽油桶,總之,一定要想辦法確保能夠將坦克送上灘頭陣地,狗日的小鬼子,老子要他們好看!」
「是。」見李玉龍決心已定,廖耀庭頓時領命去了。
很快,美軍運輸艦以及驅逐艦上的中國工兵就忙碌了起來,先將登陸艇左右側板、操縱室的裝甲保護鋼板以及艇首的兩挺重機槍拆除,在m4坦克登上登陸艇後,又將足有數噸重的登陸梯板也給拆了下來,等到搶上灘頭之後再行安裝回去,以供m4坦克下艇。
最後,中國工兵又將一隻隻汽油桶用鋼索在lcm2型登陸艇上固定好。
中國工兵的效率非常高,不到四十分鐘,所有一切就都已經搞定了,旋即十餘艘運大型運輸艦的艦艏緩緩打開,一艘艘搭載了m4中型坦克的lcm2型登陸艇被推下了海水,看到lcm2型運輸艇吃力地駛向了海灘,李玉龍終於長長地舒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