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外星代理人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投二 文 / 燕飛

    各位風投大佬們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今天果然是來對了!還真是趕上大買賣了。

    按照剛才蔡思強的講解,a公司的這個導航儀產品功能方面實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地方了,功能即便還說不上完美無缺,但是比起現有市場上面的產品,絕對是有鶴立雞群的感覺。

    只是僅僅有a開出來這個導航儀樣品,原來大家還覺得差了點什麼,現蔡思強把收購tt公司的這個底牌揭開後。

    大家立刻就明白原來a公司已經完全想到,自己導航儀方面還欠缺生產製造的工程經驗以及銷售服務渠道、品牌等方面,不過a公司既然提出了收購計劃,證明這個方面已經考慮得比較成熟了。

    如果真能夠按計劃將tt這個業界前三名的老牌導航儀製造商收購下來,a公司等於將這方面的短板就完全補上了。

    座大佬有研究過導航儀產業的,當然知道tt這倆年的日子不好過,各個對手的擠壓下,市場萎縮得比較厲害,營收節節敗退,股價已經基本到了谷底。按照市場分析人士的說法,tt好的結局就是被收購。

    tt現依靠地理優勢和先入優勢,歐洲市場還勉強維持住了老大的位置,美國市場已經一塌糊塗,從原來的老二位置退縮到三甲之外,現苦苦支撐下來,估計也是期待有一個比較靠譜的收購計劃。

    a公司的這一群年輕人,看起來青春痘都還沒有褪光,但是做事卻是非常老道,能夠將目標對準tt,顯然對於整個導航儀產業瞭解得也比較透徹,能夠將導航儀整個產業鏈條想得如此清晰,直接切要害,了不起,真是後生可畏啊。

    這群風投大佬按照敬佩之餘,又暗生警惕,看這架勢,這群年輕人可是一點都不好忽悠,看來今天這個開價可不低。

    「各位財神爺,今天將大家請來,就是為了這個收購計劃,坦率地講,以我們a公司現的現金儲備來說,尚不足收購tt。」蔡思強微笑道。「因此,需要向各位財神爺化緣來完成這項收購工作。」蔡思強開著玩笑道。

    「蔡總,情況呢,我們基本上都瞭解了,如果是按照剛才你講產品來說,我個人覺得收購tt這個計劃可行性很高,我們凱雷投資非常有興趣加入到這個計劃來,只是,不知道這個項目究竟準備投入多少?」凱雷投資集團的高級副總裁周琛問道。

    「整個收購計劃我們預計耗資將達到十億美元左右,其包括控股權收購費用5億美元,以及收購後產能整合和渠道整合、品牌推廣等費用5億美元。按照我們的預測,預計收購完成後第一年,導航儀業務這塊公司的全球營收可以達到20億到25億美元,第二年實現30億至35億美元,第三年實現40億到50億美元。

    我們期望導航儀業務終能夠實現大約每年一億美元營收規模。」

    十億美元?

    四個風投大佬一聽這個報價,心快速計算了一下後,感覺這個數額還是比較靠譜。

    收購公司大概花掉5、6億美元取得控股權,後期運營推廣留出3、4億美元,整合費用預計再花去1億美元,這個資金量基本可以應付。

    配合a剛才演示的那個傑出產品,如果說打造一個導航儀世界第一品牌,這個還有點誇張,但是將這個產品做起來,能夠成一定氣候那是相當靠譜的。

    導航儀這個市場雖然現非常混亂,但是如果仔細細分的話,其實高端市場還是非常有機會的,混亂無序集千元以下,這個激烈搏殺的紅海市場,不但廠家眾多,山寨產品林立,還要不斷承受來自手機內置導航的衝擊。

    而3千元以上高端產品市場上就好多了,畢竟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就那麼幾家,所以競爭相對有序,基本上各有基本盤維持著,這幾個廠家也不至於做殺雞取卵的事情。

    從這幾年汽車銷售量來看,高端汽車銷售量巨大,以寶馬、奔馳、奧迪三大高端豪華車品牌銷量來說,連續幾年突破400萬輛,其僅國市場銷售量一年就突破了一萬輛。

    而從全球汽車銷售量來說,這幾年全球銷售均突破7000萬輛,據專業機構預測僅僅是導航儀銷售的潛市場容量每年超過200億美元,而高端產品的市場總容量如果按照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份額估算,估計高達50億美元到60億美元。

    加上地圖服務等附屬業務,市場容量還會擴大三成左右。如果未來能夠整合進去移動網絡信息服務,整個市場就加可觀了。

    所以導航儀這個細分市場,還是有可為之處。

    這些信息各位風投大佬腦海一閃而過,感覺a公司這個收購計劃大致靠譜,以領先的技術加上tt現的品牌、渠道,導航儀市場衝擊一下,重為tt奪回世界第一的寶座,應該是有希望的。

    想到目前世界第一的garin現市值超過十億美元,而被a併購後的tt,很有可能短短幾年間再次擊敗garin回到第一的寶座,那麼屆時tt的市值相信也會重回原來的價位,取代garin的地位,這樣單單只計算這一塊,十億美元投資的增值就可能超過八、倍。

    顯然,僅僅從這個方面來看,這已經是一筆相當不錯的買賣。何況a本身還具有那麼多的賣點。

    「你們的這個計劃看起來是很不錯,產品從樣品演示來看也很有優勢,但是a本身還很年輕,我很好奇你們準備怎麼來操作這個國際併購?還有,購併後的管理團隊方面是怎麼考慮的?」idg席合夥人劉程遠問道,不愧是老牌風投人,這個問題問得那才是叫一針見血。直接命a公司現大的軟肋之一。

    被人擊軟肋,蔡思強卻毫無愧色,「劉先生這個問題也是今天我邀請大家前來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老實說我們這個方面沒有優勢,但是座各位都是投資界的大腕、前輩,具備豐富的資產運作經驗,非常期望各位前輩能夠給我們一些寶貴的建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蔡思強倒是非常光棍,直接坦陳事實,從專家這裡取經。這個坦率的態讓四位風投大佬情不自禁地笑了。

    劉程遠也感覺自己這一拳好像打了空氣一般,可是卻毫不介懷,能夠看清楚自己優缺點的團隊,他遇到的風投推演實太少,因此加值得信賴。

    很少有創業團隊認為自己的商業計劃、管理團隊有缺陷,通常,遇到這種自信到盲目自戀的創業團隊,劉程遠通常都是一笑而遠避之。

    同傻子比智商,那是二貨;同樣,同自戀狂談生意,那是自找失敗。

    蔡思強既然能夠看清楚自己的缺點,卻能夠找對人,那麼這個缺點就不再是缺點了。

    而資本運作,的確是風投們擅長的業務之一,蔡思強找上他們那真是找對人了。能夠借腦借到這個地步,蔡思強也算是將風投們的資源利用到極致了。

    好,這下大家真沒有什麼問題了,有產品、有計劃、有資金,人才好像也可以找到,剩下的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十億美元究竟值得了多少股份?

    一定限內,錢的數量對於風投來說真不是什麼問題,幾萬美元、幾千萬美元的投,與幾億美元的投其實對於他們來說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他們需要關心的是這部分錢用來幹什麼,使用是否合理?自己這筆買賣收益有多少?

    「好,其他方面我沒有什麼問題了,現我們來談談這十億美元值多少a的股份?」凱雷投資的周琛率先提出了這個大家現關心的問題。「談完這個問題後,我們四個再談談這個聯合投資的出資比例。」

    趙建武和董鋒一邊一直沒有說話,自始至終都是冷靜旁觀,看到蔡思強逐漸說服這些風投大佬下定決心來投資這個項目,心對於蔡思強開出的十億美元雖然有疑問,但是也以為這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談判把戲。

    哪裡知道到了現,這些風投大佬對於這個獅子大開口居然毫無異義,開始直接談起這些錢值多少股份的問題來。

    意外,趙建武和董鋒真的感覺太意外了。倆人這才知道商業運作方面,自己與蔡思強差距究竟有多大。

    但是這些東西既然自己搞不懂,就由蔡思強去操作好了,說起來,蔡思強才是公司的二老闆,如果他都不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自己還怕什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