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蒼穹

第一卷 帝國殘陽 第39章 聯邦國體 文 / 天空之承

    在最後一個蘇聯步兵團撤離德國之前。沒有多少人真心覺得蘇聯決策者會向佔領區民眾的公投結果和來自西方世界的政治壓力屈服。但這一切還是令人驚訝地發生了。遵照公投後的正式撤軍聲明。數量多達一百七十餘萬的蘇聯軍隊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分批撤走。至此。蘇軍在這兩個國家境內僅有數萬部隊停留在邊境和各大城市等候防務交接——蘇方堅持向德國和匈牙利合法政府的合法軍隊移交防務。可由於德國和匈牙利的現任政府在全民公投中遭到遺棄。它們對於重新組建軍隊、從蘇軍手中接過防務毫無興趣。甚至有意處處拖延。而蘇聯又拒絕承認來自北歐的帝第39章

    聯邦國體**隊是德國的合法武裝。且以戰爭通牒相要挾。迫使帝國軍隊從德國西北部撤回到他們佔領下的丹麥諸島。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對德國、匈牙利軍事佔領的徹底終結勢必要等到兩國政治選舉結束之後。

    主要部隊撤走了。餘下的蘇聯軍隊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維持各地治安。結果。德國和匈牙利的許多地區都出現了惡劣的搶劫、暴亂事件。礙於條約和聲明限制。西方盟**隊不得越過邊界協助安防。眼看無數同胞獻出了寶貴生命、無數同胞甘冒危險才爭取來的勝利果實受到了威脅。德國和匈牙利的各界人士群情高漲。在德國。雨果.霍斯特領導的復興黨在選舉進行之前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特殊時期的「特殊救國」重任。他們利用分佈各地的機構人員組織非武裝的治安部隊。而國防軍和防衛軍時期均擔任高級職務的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元帥也站了出來。他呼籲每一位退役軍人都加入到維持地方秩序的行列中來。由於德國本土軍隊的組織架構已不復存在。各級軍官大都回到第39章

    聯邦國體故鄉謀生。而馮.魏克斯元帥的號召又沒有明確概念。許多曾在德**隊服役的人員都加入到了復興黨率先組建的治安部隊當中。對於任何一個有意角逐國家權力的政治派別而言。這都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末路政府」令人憤怒的拖沓效率使得原定於7月份舉行的政治選舉一再推遲。而在主力部隊撤軍之後。蘇聯高層也得以堂而皇之地推卸責任。時間漸漸耗盡了民眾的耐心。7月底。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爆發了**。憤怒的民眾衝擊總理政府辦公地。甚至發生了平民毆打官員事件。緊張的局勢使得重兵屯於邊境的蘇聯政府蠢蠢欲動;8月初。德國民眾在復興黨的組織下舉行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大遊行。四十多萬民眾從勃蘭登堡等地向首都柏林彙集。海潮般的遊行隊伍讓傀儡政府的官員們嚇破了膽。首腦和部長們紛紛乘車出逃。遊行隊伍沒有動用暴力便佔領了新總理府和國會大樓。借此機會。復興黨領袖雨果.霍斯特和軍人代表馮.魏克斯聯合發出呼籲。請求國際社會支持德國民眾組建短期臨時政府。代替失去功能的現政府組織政治選舉並在選舉結束之前維持給地治安。一些駐留在德國的國際觀察員也積極呼應。很快。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大造輿論。蜷縮於德國西北角的帝國軍隊雖然按兵不動。但常規武器無法擊落的碟形飛行器頻繁侵入蘇聯領空。令莫斯科、列寧格勒等主要城市的氣氛重新緊張起來。而在防空飛彈連續試射失敗之後。蘇聯政府通過外交渠道提出了一項新的建議:鑒於德國和匈牙利兩國中央政府在民眾牴觸下無法履行正常職責。為免危險分子趁亂奪取政權。兩國宜以地方選舉產生邦州議會和政府。再由邦州聯合產生中央政府。而且。這兩個國家永遠不得出現一個黨派在議會和內閣佔據超過六成席位的情況。否則必須重新選舉。

    對於出現過獨裁**並由此走上軍事侵略道路的德國而言。杜絕黨派專權的約束還可以理解。但「邦州聯合產生中央政府」這一條就很有內涵了。就匈牙利這樣一個面積和人口相對較少的中小國家而言。由地方再中央與直接全民普選差別不大。而在德國。不同的邦州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尤其是經歷了二戰及盟國、蘇聯佔領時期的變遷。一些東部邦州的民眾更多接受了**思想。而在西部和北部邦州。傾向於西式民主的人比率更高。而南部邦州則是舊第三帝國思維保留較多之地。因此。出於保持政治集權和國家凝聚力的考慮。復興黨聯合多黨派發出了反對聲明。然而德國曾經的強勢和自由帝國的存在令西方盟國頗有顧慮。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他們在德國未來政體形式這個問題上同蘇聯人不謀而合。兩者的聯合聲明也迫使德國和匈牙利國民接受並非本願的命運抉擇。

    只要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不論何種政治選舉形式都無妨最終的勝利。林恩和支持者們帶著勇敢的樂觀登上了這決賽擂台。按照蘇聯佔領時期的區域劃分。此時的德國共有22個邦州和地區。在面積最小、人口最集中的不萊梅、漢堡、薩爾和柏林。選舉在8月中旬即得以完成。德意志復興黨在這四個區域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不萊梅和漢堡可謂大獲全勝。復興黨員不僅佔據了地方議會的多數席位。更拿下了議長和地方行政首腦等要職。具備一定武裝的地方警察部隊也隨之以閃電般的速度在不萊梅和漢堡建立起來;在薩爾。復興黨與盟國勢力支持的基督教聯盟分享權力並達成聯合協議;在柏林。復興黨獲得了超過百分之四十的選票。基督教聯盟、德共各佔四分之一。復興黨與基督教聯盟的合作也順利拿下了地方議會的主導權。

    如果其他各邦州的選舉結果都如同柏林等地。復興黨只需要與基督教聯盟合作便能夠合情合理合法地獲得對國家政權的主導。然而接下來的形勢卻有些出乎意料。在薩克森。復興黨和德共的支持者在選舉中發生暴力衝突。這使得勢均力敵的第一次選舉宣告作廢。在隨後舉行的第二次選舉中。德共一舉奪得近七成選票;在法蘭克福、科特布斯和德累斯頓三個地區。德共獲得的選票都佔有明顯優勢……

    從前冷眼旁觀美國大選。林恩對競選者因獲某州勝利而欣喜若狂感到不屑。如今自己身處當事人的位置。終於能夠深切體會那種跌宕起伏的感受。每當地圖上有一個邦州被塗上紅色。他亦會為憤怒、質疑的情緒所困擾。以至於連續好多天失眠多夢。對於一個生理年齡25歲、心理年齡再加兩歲的年輕人而言。在德國這樣一個擁有六千萬人口的國家角逐最高領袖之位。儼然是一項過於沉重的任務。即便以歐洲最偉大的君主、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經歷相比較。他的閱歷跟經驗也顯得過於單薄了。唯一值得誇耀的是。他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好幾十年的見識。如果能夠將這些見識妥善利用並轉化成準確的戰略預見性。必然能夠成為一位非常出色的領導者。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復興黨勝;下薩克森。復興黨勝;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基督教聯盟勝;萊茵蘭-普法爾美茨。復興黨和自由民主黨攜手登頂;巴登-符騰堡。復興黨和基督教聯盟並駕齊驅;巴伐利亞。復興黨勝……經過最漫長的一個月等待。各邦州地區的議會選擇在盟國、蘇聯以及其他國際觀察員的聯合監督下逐一揭曉。就相對數量而言。得到自由帝國鼎力支持並在反蘇民眾中積澱充足人氣的德意1,志復興黨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他們在9個邦州擁有說一不二的發言權。在7個邦州與基督教聯盟、社會民主黨等黨派以政治合作的形式分享權力。理論上已經獲得了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總體決策權。只不過與其他黨派的政治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們在國會和內閣的優勢。令人既意外又擔憂的是。此前掌控傀儡政權的德共在6個邦州地區的議會中佔據多數。這意味著已有相當數量的德國民眾在政治信仰上「皈依」**……

    地方選舉既已完成。按照美國政體模式。支持者居多的競選者即獲得勝出。然而盟國和蘇聯的默契協議注定要將這場政治角逐玩得更加複雜一些——早先由全民普選產生的國會議員如今按照各邦州人口比例從地方議會議員中推選。而且國會議員總數達到500人之多。較第二帝國時期增加了足足四分之一。許多地方議會中的小黨派也得以選派代表進入國會。而每一位國會議員投票權的份量遭到稀釋。想要獲得過半和三分之二多數的難度隨之增加。外力影響投票結果的機會也相應增加了。至1949年的9月9日。鬧哄哄的德國政治選舉終於在各方角力下走到了關鍵點。國會議員們的投票將決定新一任國家總統和內閣總理。按照盟國和蘇聯聯手給新德國定下的「譜」。總統和總理永遠不得由一人兼任。而且兩者將拆分國家權力——相互制衡。(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