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烏雲形如厚重幕布遮天蔽日,狂風掀起大浪,暴雨傾盆而下,特隆姆瑟港那些系靠在碼頭旁的船隻在無助的飄搖,城區裡看不到幾個行人,彷彿所有的活動都因為惡劣天氣而停止了,只有古樸的建築與石子路面在默默承受著雨水的沖刷。此時在特隆姆瑟港口東北方的工廠區,一根根粗大的煙囪卻還在向外噴塗著灰黑色的煙塵,山間迴盪著隆隆的機器轟鳴與單調清脆的金屬沖壓聲,在那些工廠周邊的崗亭裡,身披雨衣的「治安志願者」仍睜大雙眼警惕地注視著周圍……
在特隆姆瑟目前規模最大的維斯特鑄造工廠,以中年人居多的工作人員正熟練地操控著生產流水線。這家工廠名義上屬於瑞士匹菲爾公司與數名獨立出資人合作經營的企業,主營金屬回收、冶煉和鑄造。談及匹菲爾,人們的第一反應大都是「厄利孔-匹菲爾」,這個赫赫有名的軍工企業在歐美機炮領域的市場表現就如同瑞典福博斯在高射炮行業無可匹敵的優勢,重燃的戰火使得這些頂級軍火製造商又煥發了新生。福博斯1946年第二季度的訂單就超過了1945年全年規模,而獲得注資的厄利孔-匹菲爾不僅未雨綢繆地擴大了經營規模,還憑藉著雷達-機炮一體裝置贏得了先機。採用小型火控雷達的20毫米四聯裝自行防空
艦載防空武器一經推出樣品就拿到了法國陸軍的訂單,英國和美國也不甘落後,而為了防止蘇聯人通過其他途徑獲得這種極具威力的近程防空武器,美國海軍高價買斷了其生產技術和生產線。這意味著瑞士企業在完成法國陸軍頭20套訂單後就得把生產許可連同生產線一同轉交給美國海軍,由美國企業完成法國陸軍後30套訂單,厄利孔-匹菲爾停止這類型武器的生產並不意味著財路的斷絕,恰恰相反,他們重新將精力轉會到自己最擅長的機炮領域,在機載雷達與機關炮的結合上加快研發進程。[]
基於匹菲爾集團與厄利孔公司的合作關係,維斯特鑄造工廠與這家著名瑞士軍火企業只算是不打照面的遠親,而厄利孔-匹菲爾收購「提爾皮茨」號殘骸的項目可就非同尋常了,不僅挪威官方派遣了常駐監督員,就連美國和英**方的督察員也定期前來視察。按照瑞士企業與挪威政府簽訂的協議,「提爾皮茨」號上的發電機組將用於在特隆姆瑟郡地方設立發電廠,而拆解回爐的金屬材料也將分別製成紀念幣和船舶模型,冶煉鑄造工作自然交給了就近設立的維斯特。在1946年4月,第一批紀念幣送到奧斯陸公開發行,利用廢舊鋼鐵製造的船舶模型首先供應了挪威政府以及美英政府的官方收藏,爾後開始接受外部訂單。總的來說,「提爾皮茨」號的名氣使得這筆買賣頗受熱捧,英國、法國、瑞士還有美國、阿根廷、智利都有批量訂購,就連盟軍佔領下的德國也有許多人想方設法弄一套紀念幣或幾隻艦船模型。不就,東西方陣營之間爆發了戰爭,這使得挪威西北部的航運受到極大的影響,優質煤炭輸入量一度銳減,工廠能源不足造成許多訂單都被迫延後,所幸的是,強大的西方盟國海軍很快控制了從北海到挪威海東部的遼闊海域,挪威政府亦謹慎地採取了武裝中立,從法國和德國啟航的運煤船沿著挪威海岸線北上,為挪威北部的這些新興工廠提供了維持必須的燃料。
豆大的雨點打在高高的廠房窗戶上啪啪作響,燥熱的車間裡站著一群平日裡少見的身影,他們一個個腰桿筆直、下顎微抬,雖然沒有穿軍服,但嚴肅刻板的表情、剛毅堅韌的眼神以及高傲驕縱的氣勢簡直就是德意志軍人的標誌。他們耐心而期待地望著成品流水線,以往通過傳送帶輸出的是圓形紀念幣或者成套的艦船模型,這一次卻是一些看起來像是鑰匙的東西,它們初現在燈光下顯得暗淡無光,經過最後一道拋光程序頓時變得金光閃閃,其造型是一隻向左側頭的雄鷹展開翅膀矗立在環形橡葉圍繞的萬字符徽標之上。
這正是第三帝國的國徽,「納粹鷹」。
從墊著絨布的托盤裡拾起一枚約一指長、三指寬,已經沒有多餘溫度的鷹徽,林恩端詳片刻,它做工精緻,背面刻著「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
一個元首」。這鷹輝雖沒有黃金白銀的質地與價值,卻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帝國的情報聯絡人員們將用它們來「喚醒」那些隱藏在世界各地的「沉睡者」——他們都是在戰爭結束前為了避免被盟軍俘獲而出逃的第三帝**人、政客以及與政權有密切關係之人,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是通過類似雅利安方舟計劃的行動借助官方力量連人帶物進行隱遁,有些是獲得當權者默許才離開德國乃至歐洲的,還有一些則是純粹謀求生路的個人行徑。名為「喚醒」,實為「提醒」,意在讓這些人明確德意志帝國並未消亡,這個民族和國家的真正主宰者不是盟軍支持下籌建起來的德國傀儡政府,而是一群凝聚了不屈精神和戰鬥意志的黑暗靈魂。
或許在外人眼中,他們都是魔鬼,來自地獄的魔鬼。
在天氣更為酷熱的歐洲大陸,新一輪擴軍行動也隨著戰事的延續而展開。拋開正以每個月30至40萬人的速度跨海而來的美國大兵,站在西方同盟國陣營中的英國、法國、波蘭都動用預備役或徵募新兵彌補損失、擴編隊伍。得到美國大額資金以及物資援助的法國最為積極,他們以本土軍和部分殖民軍組建了第3集團軍,以北非殖民部隊組建了法國第1遠征軍並進入西亞準備與英軍一道向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阿塞拜疆進攻,至此法國一躍而成為參戰總兵員居於第二位的同盟國家,而這也與他們幾百年來努力鞏固和維繫的歐洲第一大國地位相匹配。同樣依靠來自美國的援助,英國組建了陸軍第5軍,但由於他們在南線的作戰行動中損失了4萬多人,等到這個軍抵達歐洲大陸,英軍對陸上戰場的貢獻也僅僅是和南線戰役前大致持平。意圖回到歐洲大國行列的波蘭依然堅定的站在西方盟軍陣營之中,他們宣佈組建了波蘭陸軍第7和第8軍,這些當然不是騎著戰馬、手持長矛的古董部隊,他們大量裝備了作為戰爭賠償劃歸波蘭的德制武器,從步兵武器。榴彈炮、要塞炮到重型坦克,這些部隊除了沒有佩戴德制鋼盔、穿德軍制服,乍一眼看去簡直就是一支東拼西湊的德國兵團,由於同期波蘭陸軍還有不少部隊裝備了美制武器,再加上波蘭本國製造的槍械和火炮,1946年的波蘭軍隊儼然成為裝備最複雜的政府武裝力量。
論人口資源,西方五國加在一起對蘇聯還是具有優勢的,但經過了夢魘般的南線戰事,西方盟國在戰場上的形勢可就非常不妙了。大半國土被蘇軍佔領的羅馬尼亞終於發生了軍事政變,隨之成立的蘇維埃政權完全投入了蘇聯的懷抱,這也使得蘇聯和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南斯拉夫連成一片。雙方之間儘管在治國政策和思想觀念上存在出入,將西方陣營視為最大敵人的總體立場還是保持一致的。9月11日,南斯拉夫向西方諸國宣戰,直接威脅到盟軍側翼的匈牙利、奧地利和意大利,連同佔據羅馬尼亞、烏克蘭、白俄羅斯的蘇聯軍隊對盟軍形成了弧形壓制。面對空前威脅,盟軍不得不向奧地利、匈牙利以及斯洛伐克地區增派作戰部隊,二戰末期加入盟國陣營的意大利也因為政治壓力而宣佈參戰,2個意大利集團軍以驚人的速度組建起來。紙面上,歐洲盟軍在9月這短短一個月就獲得了一百二十餘萬生力軍,但法國和波蘭軍隊需要時間進行訓練,40萬意大利軍人雖然都是參加過二戰的老手,可他們極度缺乏裝備,大到飛機坦克、小到手槍刺刀,現有裝備僅能夠裝備一半部隊,這也意味著至少在十餘萬噸美**援抵達意大利之前,兩個意大利集團軍能守住意大利和南斯拉夫邊境就不錯了,別想指望他們還能夠給正面戰場上的盟軍減輕壓力。
戰爭形勢不容樂觀,亦是受到蘇聯方面以德國戰俘組建戰鬥部隊這一消息的刺激,盟軍高層終於也打開了他們的「潘多拉之盒」——從關押在英國、法國以及德國本土戰俘營裡的百餘萬德**事人員中挑選出思想、身體以及素質合乎標準的組建德國防衛軍和奧地利防衛軍。雖然這三大標準旨在選用那些相對較為可靠的前德國國防軍人員,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思想」這一條是難以界定的,身體健康、精神正常的前國防軍人員成為了盟**官選人的主要條件。由於二戰結束後,德國向美英盟軍繳交的武器裝備除留作試驗以及暫時歸入本**隊使用的那一少部分,多數都被銷毀拆卸,老舊的毛瑟步槍在1945年寒冬用於取暖,機槍、大炮以及坦克部件回爐冶煉,倉庫裡的存貨只夠裝備5萬人,許多兵工廠的機器設備被蘇聯人整套運回國內,可盟軍將領們一口氣就選了10萬名前德軍人員,列入備用名單者多達30萬人,加起來足以組建一個集團軍。無奈之下,美軍只好緊急從國內運來二戰時期的戰備庫存,數以萬計的春田步槍、馬克沁水冷重機槍、舊式迫擊炮和榴彈炮使得盟軍序列中的德國和奧地利步兵成了跟波蘭軍隊恰好相互顛倒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