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代的印象中,正面一方的援軍出場總是要伴隨慷慨激昂的樂曲聲、急促的馬蹄聲亦或聲勢浩蕩的吶喊,長大後覺得這僅僅是藝術渲染,直到有一天站在了戰場上,林恩才意識到援軍抵達在心理上產生的鼓舞效果相當於一首澎湃進行曲的多倍放大,逆境中尤為如此。在北歐的冰原中,精銳的夜戰部隊久攻蘇軍營地不下,內心的焦躁情緒隨時間的流逝而滋生,忽見一支以步兵為主並獲得坦克掩護的部隊從西面殺出,勢不可擋地攻佔了那片由蘇軍步兵據險而守的山巖區域,林恩恨不得大喝一聲「好」。
就單兵素質和戰鬥力而言,前身為「吸血鬼」突擊隊的帝國近衛軍夜戰營顯然更為出色,實戰也一再證明,他們是夜間越界突襲、野外伏擊、城市巷戰的好手,而德國的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的長處在於他們對常規作戰的投入。經過了常年戰爭的磨礪,他們不同規模的進攻、防守以及細化的運動戰、防禦戰、殲滅戰、突破戰鬥有著較為專業的理解與把握,且更擅長利用裝甲車輛、火炮等主戰武器。在這場聲勢浩大的絕地反擊中,陸兵部隊投入的人數更多,對於傷亡損失的憂慮也相應小於夜戰部隊——這些都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從之前觀察戰場的雪丘後面站起身來,林恩以樂觀的心態看著陸兵將士們連續摧垮兩股蘇軍人員在外圍構築的臨時陣地,朝著蘇軍營地的原始所在地衝去,見其中一名軍官正帶著他的戰鬥人員從前方不遠處經過,他問道:「嘿,夥計,你們是三營的吧?是哪個連的?」
「冰豌豆」作戰服的外領配有相應的軍銜標識,圖案樣式與原武裝黨衛軍的大同小異,當那名軍官轉過身來時,林恩很容易認出他那陸兵中尉軍銜,想必對方也在同一時間意識到自己的將軍職務。
這人畢恭畢敬地上前回答道:「我們是三營一連的,一連二排,長官!有何指示?」
作為大本營戰略參謀官,林恩只有決策建議權而沒有實際指揮權,作為臨時的夜戰部隊長官,他的權限也僅在夜戰營三個步戰連、一個裝甲連以及營直屬炮兵連有效,正常情況下不得越界指揮其他部隊,所以這裡「指示」談不上,他繼而問道:「你們連有一位舒澤少尉對吧!」
那名軍官連忙答道:「是的,長官,他作為三排的副官隨部隊留守峽灣東岸,以防蘇聯人越過峽灣反向撤離。需要幫您聯絡他嗎?」
此次作戰行動夜戰營擔當中路突擊隊,處於滿編狀態的陸兵第一團傾力出擊負責兩翼,三營奉命佔領峽灣東岸從而完成左翼的全包抄,那也是舒澤少尉所在的營。這位林恩初抵基地進入軍校學習時的室友剛開始時總是對他冷嘲熱諷,快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嘲笑者仍是少尉軍銜,被嘲笑的「莽夫」卻平步青雲的邁入高層行列。儘管如此,林恩此時無反諷或炫耀的心理,只是想瞭解一下舊識的狀況,如果有可能的話,做點以德報怨的事情,也算是對自己品性的一種修煉。
「不,不用了,謝謝你!中尉!你們忙去吧,我也該走了!」
道完這些並與對方相互敬禮,林恩轉身對沃夫魯姆和弗朗茨說:「最後十公里,我們加把勁,一口氣走到底!」
戰事近戰之順,兩人信心飽滿、無有不從,而當他們這三人組成的純機動指揮部抵達海岸時,那裡的主要戰鬥已經先一步結束了。在陸兵第一團第三營的直接支援和潛艇部隊的炮火策應下,夜戰營主力一鼓作氣攻下了蘇軍近岸處的宿營地和物資儲運地,擊斃和俘獲蘇軍官兵一百多人。事實上,先目睹己方艦隊的慘敗景象,後遭到進攻方的遠程火力侵襲,又獲悉主營淪陷、部隊崩潰,這裡的蘇軍人員根本無心戀戰,最終的抵抗也顯得有些勉強,他們所做的積極舉動便是將運抵海岸的武器、彈藥、食品等各種作戰物資就地銷毀,除了遍地灰燼,他們只留給對方屍體、傷兵和鬥志全無的俘虜。
望著硝煙四起的戰場,望著滿目狼藉的海面,林恩對手下們大發感慨:「戰後的第一場戰鬥,我們打贏了,希望這是一個美好的開端,一個撬動歷史軌跡的支點。」一小時後,帝國近衛軍官兵們經過校對的手錶上顯示讀數為十點三刻,第三架也是當晚最後一架蘇軍遠程偵察機被起飛攔截的me262噴氣戰鬥機擊落。幾乎同一時間,蘇軍登陸部隊在挪威北部登陸區域所建立的有座營地不論堅守或遺棄,皆悉數被傾力投入進攻的帝國近衛軍佔領,主要戰鬥基本結束,只有最後兩百多名蘇軍官兵在為通往東北方的突圍之路而拚搏,然而寶貴的時機因為對方空降兵和快速滑雪部隊構築的層層阻擊而消耗殆盡,封堵在他們前方的敵人越來越多,那些安裝有先進夜視器材的坦克、裝甲車更組成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鋼鐵屏障。在集體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蘇軍指揮官做出了一個令戰鬥結束時間向後延遲了不少的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試圖從正面穿過的戰鬥分隊均在半個小時內遭到殲滅,部分繞路迂迴者一半主動、一半被動地進入了北方的險山叢林區域。在這裡他們遭到的不僅是對方空降兵小分隊的狙殺,還有敵人夜戰部隊的可怕追獵和自然環境的考驗,一多半人都在戰鬥和行進過程中損失掉了,但仍有人利用嚴寒和夜晚的條件隱藏起來。為此在午夜過後,進攻一方不得不調動超過兩個連的兵力在那一帶展開拉網式的搜索,直到臨近天亮前,最後的搜查行動才宣告暫結。
次日凌晨6時,天剛放亮,三架蘇軍偵察機在一整隊拉爾-7型戰鬥機的保護下越過邊境進入挪威北部領空,巧合的是,挪威軍方的一架偵察機也在同一個早晨進入這片極寒的荒蕪之地,呈現在飛行員們眼前的是極為奇異的景象:雪地裡到處是錯綜複雜的印跡,卻很少看到有明顯的彈坑、碎塊以及人員車輛殘骸,彷彿這一夜的喧鬧只是一場狂暴颶風所為。海面上漂浮著大塊的油漬和碎片,很難藉此看出受難船隻的數量、身份,找不到倖存者,也極少看到落水者的屍骸——只有在距離岸邊較遠的海面才能偶爾發現那麼一兩具。
與蘇聯人的震撼相比,挪威偵察機落寞而膽怯的身影顯露出這個國家在大國政治上的謹慎和恐懼,它匆匆掠過這片區域,把未發現地面人員蹤跡和十數架蘇軍飛機越界活動的情形報告給了軍隊指揮部,再由軍隊高層呈報政府首腦和國王。顧忌到情況的特殊性,挪威高層決定採取較為穩妥的外交手段,一方面與蘇聯展開直接對話,要求他們解釋這一舉動並停止侵犯挪威王國獨立主權的一切行為,另一方面,挪威政府亦秘密召集了美國和英國駐奧斯陸大使,希望以外交斡旋為主、軍事壓力為輔的方式解決這場讓人感到莫名的矛盾衝突。然而與此前蘇軍派出艦隊進入挪威海域進而實施登陸的事態發展如出一轍,這一消息走漏的速度超出了挪威官方的控制,中午之前,瑞典電台就對外公佈了挪威軍隊一夜之間殲滅了蘇軍登陸部隊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而美國人一早從廣播中聽到的新聞則是蘇聯軍隊全面入侵挪威,結果在冰原中遭到了蘇芬戰爭式的尖銳反擊,導致登陸軍隊傷亡慘重,蘇聯人一怒之下竟大規模動用化學武器,造成大面積的污染以及局勢惡化。在英國,人們擔心的是第二支更為龐大的蘇聯登陸船隊已經從摩爾曼斯克《》的消息,而另一支航行在波羅的海的蘇聯船隊也被指認為搭載了大量作戰部隊和武器裝備,他們將仿照德軍1940年佔領挪威的路線在奧斯陸等港口強行登陸,從而獲得一塊至關重要的戰略踏板。
和以往不同的是,蘇聯政府終於放棄了一貫保持沉默的做法,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受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等人組成的最高決集團隊委託,匆匆將美國、英國和挪威的駐莫斯科大使召集到一塊,出人意料的承認了蘇聯派遣軍隊在挪威北部登陸的事實,並宣稱這是針對第三帝國殘餘份子的特殊行動,絕沒有干涉挪威內政、侵犯王國主權的敵意,並向三國大使通報了前夜發生的惡劣情況——46艘艦船、3架飛機以及2563名蘇聯海軍官兵一夜之間失去了音訊,直至此時也仍沒有一點兒消息,而昨晚蘇聯北部和西北部的無線電通訊全部受到嚴重的干擾。蘇聯方面完全有理由判斷這是第三帝國殘餘人員主導的戰爭時間,蘇聯已經決定派遣更多軍隊登陸挪威,以期徹底消滅第三帝國殘餘人員對全世界的威脅——有理由認為他們正抓緊研發原子彈這一超級武器。為此,蘇聯誠摯邀請美英和挪威派遣軍事觀察員隨同行動,通過俘獲對方人員、繳獲對方作戰裝備物資以及發掘他們的藏身之所,最終必然使得蒙蔽世人的真相大白天下。蘇聯政府煞費苦心的「表白」原本是高度機密的外交事件,但他們顯然低估了第三帝國殘餘份子在挪威的部署,潛伏在挪威政府的內應很快通過挪威駐蘇大使與本國的聯絡通道獲悉這一情況,連同會面中美英大使的態度一併報告給了「避難所」基地的戰略決策者們。此時基地上下還沉浸在全殲蘇軍登陸部隊的喜悅當中,經過統計,蘇軍陣亡1933人,被俘474人,就單純的數字計算應有156名蘇軍官兵失蹤或逃跑,但考慮到潛艇突襲可能導致許多蘇軍海員來不及棄船就被殘骸吞沒,有一百多人處於控制之外是可以接受的,但天黑後仍應派遣搜查部隊前往北部山林進行後續清理,並向東北部的險惡冰原派遣巡邏部隊。此戰除了擊斃和俘獲大量蘇軍人員,還繳獲了一大批槍械裝備,蘇制迫擊炮用途固然不大,可幾輛遭到損傷的t-34
85修復後增加了後續戰鬥的戰術靈活性,那些被俘獲的蘇軍人員所穿戴的軍服亦然。只是這些在林恩看來都是小細節、小算盤,在元首親臨的戰略會議上,他提出了一個令大多數在場者感到十分震驚的建議,而這個建議一旦順勢實施,又將給動盪局勢初現的世界帶來更加強烈的衝擊。為此,林恩將這一計劃起名為「約櫃。」其用意不言自明。
1946年4月10日,帝國元首正式批准了「約櫃計劃。」並任命林恩為行動總指揮官,授權其調動基地武裝力量和各種物資儲備的能力,必要時可以先實施、後報告。
有了元首的授權和基地總司令的支持,林恩開始大展拳腳。短短一周之內,「約櫃」計劃所需要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集聚起來,為了配合這一關鍵性的計劃,就連在南美暫避的運輸潛艇也被動員起來,它們用最快的速度從南美的秘密基地運來了最新一批經過提煉的濃縮鈾以及成噸的烈性炸藥。基地內,勤務人員從軍械庫裡搬運出列為戰略儲備的魚雷並進行戰前的檢修調整,各艘之前參加了海戰的潛艇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保養維修,以期盡快獲得理想的戰鬥狀態。也就在這一天,從挪威方面傳來的最新消息顯示,儘管美英政府並不信任蘇聯人的解釋,但在以武力相向之前,他們甘願冒險一次,派遣軍事觀察員以及艦艇前往挪威北部海域參加蘇聯軍隊的第二次登陸行動。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位於蘇聯北部的摩爾曼斯克港和波羅的海南部的加裡寧格勒(柯尼斯堡)成為兩處最忙碌的港口,大量的蘇聯艦船在這裡集結,大批作戰部隊以及作戰裝備登船待命,挪威政府亦臨時向蘇聯和美英開放北部領空,只要天氣允許,蘇聯飛機每天從臨近機場起飛在挪威北部巡航,並且試探性地進行了一些看起來漫無目的的轟炸,從英國起飛的美英飛機也頻頻光臨此地進行偵查拍照。軍事行動的整備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各國的後院卻熱鬧不已,外交會議上一再強調的保密根本無從實現,輿論攻勢最為氾濫的美國甚至通過國會啟用了無線電管製法案,並勒令各報刊不得肆意散播具有鼓動性、破壞性的消息,這在20世紀40年代還是行得通的,然而他們就算可以堵住美國媒體的口,也無法阻止位於其他國家的大功率電台播送具有爆炸性效應的新聞。諸如納粹再現實為蘇聯陰謀、蘇聯增兵挪威意圖西歐、美英艦隊整裝待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明日、邪惡蘇聯大舉入侵等等抨擊蘇聯的報道在西方世界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使得人們恐蘇情緒愈發強烈,在英格蘭、在美國東海岸乃至在盟軍佔領下的西德,各地陸續爆發了不同形式的遊行,抗議蘇聯出兵挪威,西班牙媒體亦撰文宣稱第三帝國殘餘人員在戰爭結束後便各自逃散,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殘留武裝集團,更不至於一口氣幹掉兩團規模的蘇聯軍隊,在挪威北部所發生的一切不過是莫斯科方面自導自演、旨在合理吞併挪威領土的惡作劇。
1946年4月24日,挪威北部海域,一支由六十餘艘艦船組成的艦隊浩浩蕩蕩駛向大半月之前的戰場,這支艦隊不僅凝聚了蘇聯北方艦隊最強大的驅逐艦隊,還有多艘獵潛艦、潛艇和掃雷艇隨行,搭載作戰人員的船隻數量雖然不多,卻多是噸位較大、航速較快的遠洋船隻。在特意選擇的晴朗日子裡,水上飛機和遠程巡邏機始終在艦隊周邊盤旋,機組成員神情警惕地注視著海面,而在靠近目標區域時,他們遇上了另一支艦隊,分別懸掛聖喬治海軍旗和星條旗的兩艘驅逐艦,而在雷達可以偵測到的範圍內,還有一支規模頗大的美英聯合艦隊在遠處靜待,其陣容包括英國本土艦隊旗艦「喬治五世」號、戰列艦「約克公爵」號以及航空母艦「光輝」號、「勝利」號這些耀眼的艦名,而美國海軍從駐紮在歐洲海域的艦隊選派出新建成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萊特」號、「奧裡斯坎尼」號和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匹茨堡」號,這支聯合艦隊還擁有多艘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毫不誇張的說,只要得到明確的作戰指令,這支美英聯合艦隊有把握在幾個小時內將對面的蘇聯艦隊一艘不拉地送入海底。
稍晚半天時間,從波羅的海方向駛來的第二支蘇聯艦隊北上抵達挪威海域,儘管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擁有頗具傳奇經歷的「甘古特」號戰列艦,但這艘能夠提供對岸火力支援的戰艦卻沒有參與此次遠征,擔當旗艦的是一艘在美英艦隊跟前無足輕重的巡洋艦,另有一大把老掉牙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保護著在海上顛簸多日的運兵船準備投入接下來的登陸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