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於康熙末年

龍騰世紀 第四百二十六章 財匱 (下) 文 / 雁九

    第四百二十六章財匱

    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

    在訓斥了一番後,康熙就擺擺手,讓幾位阿哥跪安了。殿裡除了康熙,只剩下魏珠一個。他侍立在門口,看著康熙陰鬱的臉色,身子輕輕地往門柱便靠了靠,想要將自己的身影隱藏起來。

    萬歲主子原先最得用的內侍,乾清宮首領太監梁九功就是因貪婪索賄被革職拘押的,如今皇子阿哥身邊的內侍也這般不老實,怨不得萬歲主子惱。魏珠眼觀鼻、鼻觀心,心裡暗暗嘀咕著。

    康熙身為一國之君,怎麼會將幾個內侍家奴放在心上?他扶著額頭,歎了口氣,心裡想得卻是已經空了的國庫。

    隨著拉藏汗的折子,康熙也曉得策妄阿喇布坦想要染指**的野心始終未滅。他先迎娶拉藏汗之姊為妻,如今又將他的女兒嫁給拉藏汗長子噶爾丹丹衷,並且將女婿留在准葛爾,隨時找機會進藏。

    說起這個策妄阿喇布坦,康熙的心中就覺得膩歪。

    蒙古分為三大部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漠南蒙古就是以科爾沁為首的內蒙古,漠北是以喀爾喀為首的外蒙古,漠西則是遊牧在天山一帶的新疆蒙古。

    漠南蒙古諸部是朝廷的今藩,早已歸屬朝廷多年;漠北蒙古諸部則向來對朝廷表示恭順,漠西蒙古卻從未表示歸順之心。

    在噶爾丹統治漠西蒙古時,准葛爾進攻相鄰的喀爾喀部,使得北部邊防不穩,這才有康熙的三次御駕親征。

    策妄阿喇布坦是噶爾丹的親侄子,康熙二十七年從噶爾丹手下分裂出來。

    待到噶爾丹敗亡後,策妄阿喇布坦回到准葛爾,收攏了噶爾丹餘部,登上准葛爾汗王之位。

    朝廷這邊一直使用懷柔之策,但是策妄阿喇布坦對朝廷卻不甚領情,這些年各種小動作不斷。

    朝廷這邊之所以一再忍讓,就是因他們的領地太過遙遠,不能輕易出兵征討。

    只是朝廷雖然想要邊疆太平,策妄阿喇布坦卻不必這樣想。他推崇黃教,恭敬**喇嘛,還曾假借「護法」之名,想要插手**事務,被康熙下旨申飭過幾次。

    瞧著他這般費心籌謀,想是剛要效仿固始汗以「護教」為名,入藏為藏王。

    康熙雖是曉得他的狼子野心,但是也沒法子,因為國庫裡沒銀子,無法輕動兵戈。

    康熙之所以同意拉藏汗廢六世**倉央嘉措,另立伊西嘉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倉央嘉措同策妄阿喇布坦有所往來,並且關係較好。

    國庫沒有出兵之資,這使得康熙很頭疼。雖說這幾年戶部追繳的庫銀有不少,但是因年景不好,減免了不少個省份的錢糧賦稅,國庫仍是入不敷出。

    錢糧是國家大事,有什麼開源節流之法,康熙沉吟著……

    *

    為錢糧費心的,除了康熙之外,還有李衛。

    他那日在街上,被干都帶人毒打,打時還沒什麼,回到住處後,卻也有些不對勁。等請來大夫瞧時,卻是傷筋動骨,正經要調理些日子……

    這因這個緣故,他還沒有去曹府道謝。

    出入一次順天府,李衛求官之心越發迫切。這小老百姓的日子沒發子活,這一丁點兒風吹草動,就能引得雞飛狗跳。

    雖然他身上捐了個監生,但是在徐州鄉下濛濛鄉里鄉親還成,這在京城,頂戴鋪大街的地方,實不算個啥。

    既不能走科舉之路,那想做官,只能繼續捐了。

    只是如今這世道,想要捐官的人多,缺兒卻是有限的,有點僧多粥少的意思。

    想要個虛名,用來減免錢糧,出入方便的,那並不難。萬兩的候補知縣,幾萬兩的候補知州,尋對路了,這都是明碼標價的。

    偏生李衛不要這虛的,他三十來歲,正是盛年,可不是就想要尋點事兒做。

    吃了一次官司,李衛對買賣經營也有些怕了,早已經打發管家將生意收了,鋪子賣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李衛是機靈人,也算是瞧出來了,在京城這旗權貴滿街走的地方,想要賺幾個銀錢實不容易。

    鋪面賣得快,並沒有得多少銀錢,加上先前的積蓄都拋費得差不多了,所以李衛就覺得手中有些緊巴。

    他已經打發人回徐州,給李老太爺去信,商議著是不是賣些地,買個實缺。

    如今,徐州那邊還沒回來信兒,但是李衛卻是有些坐不住。

    今天天好啊,他的傷勢也差不離了。屋子裡有些悶熱,李衛使勁搖了半天扇子也不頂用,便想著出去透透氣。

    他尋思是先去曹府道謝,還是等過些日子老家送來銀錢了,準備份厚禮再過去。

    一時之間,他心下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雖說援手之恩當謝,但是對方的門第實太高了些,他都不曉得該準備什麼禮合適,怕輕慢了不能表示自己的謝意,也怕被人當成鄉下土包子瞧不起。

    剛到院子裡,李衛便聽到門環響,便揚了揚下巴,讓小廝去開門。

    來的卻是個熟人,正是李衛原來鋪子隔壁店的黃掌櫃。

    黃掌櫃的臉上也見了汗,手裡還提溜著東西,見了李衛,忙點頭道:「哎喲,李爺,可算是找到您了!」

    李衛心裡不由冷笑,龜孫降的,他不是傻子,自是曉得讓他吃官司的不過這幾家鋪子罷了。

    只是這般追到他的住處來,卻不曉得何意?他似笑非笑,歪著個腦袋,看著黃掌櫃道:「這日頭是打西邊升了,大掌櫃怎麼有空光臨寒舍?」

    那黃掌櫃本就比李衛矮上一頭,這點頭哈腰間,顯得更矮了,堆笑道:「這不是大龍沖了龍王廟,過去小的不曉得李爺是曹額駙的朋友,所以兩下裡有些個誤會。我們伯爵府同曹府是往來至交,最近親厚的。您是不曉得,我們二爺將小的好一頓臭罵,讓小的來給李爺請罪,省得兩家有了嫌隙。李爺您卻是賣了鋪面,換了住處,這小的尋了一個月,總算是尋著您了!」

    李衛卻是有些聽愣了,就算是沒啥問,但是既是想混官場的,對於那些爵位品級也心中有數。伯爵啊,那可是超品,比督撫尚書的地位還要高上許多。

    誰會想到,他隔壁這不顯山、不露水的產業,背後就是個伯爵府呢。

    想到這些,李衛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不由得覺得一陣後怕。在順天府衙門他可還死抗來著,這要是沒有曹顒出面說項,自己這條小命能不能的保也是回事兒。

    黃掌櫃說明來意後,將手中的提溜的各色表禮遞給李家小廝,同時從袖子裡拿了個銀封,雙手遞上,道:「因鬧出誤會,讓李爺受驚了,這是小的賠罪,請李爺務必要收下!」說著,也不等李衛吱聲,已經將銀封塞進李衛手裡。

    李衛只覺得如在夢中,等醒過神來,眼前已經沒人了。他趕緊快走幾步出門,黃掌櫃已經帶著人過胡同口了。

    李衛使勁拍了拍腦門,訕訕道:「這叫咋兒話說的!」

    低頭拆了銀封,看到幾張銀錢,看完上面的數額,他卻是曉得這可不能收。

    五百兩銀票,憑啥一個堂堂伯爵府打發人巴巴地尋了一個人,給你送來五百兩,人家知道他李衛是哪根蔥啊,還不是瞧在曹府的面子。

    那位曹大人年輕啊,弱冠之年就是太僕寺卿,往後封侯拜相……想到這裡,李衛想起個好東西,那就是一件「馬上封侯」的和田白玉擺件,當初花費了九百兩銀子淘換的。

    原是打算以後跑官用的,收在盒子裡,擱在東屋炕櫃裡。

    心裡想著,他便急忙打發小廝去取了來,又低頭瞧了瞧自己個兒,穿著也算是得體,便騎了馬往曹府去。

    他卻是不想想,就算曹顒沒有隨扈,這大中午的也沒到落衙的時候。

    溜溜躂達地,騎了小半個時辰,李衛到了曹府,遞了名帖,求見曹顒。

    曹顒走前,還真記掛著李衛來著,特意跟門房交代過,要是李衛或者王夢旭登門,要好生招待,請莊先生出來應酬。

    因此,門房這邊很是熱絡地將李衛引到偏廳,卻沒有去請莊先生,而是直接使人往二門傳話,請曹頌去了。原來,莊先生早上出去了,現下還沒有回府。

    都說宰相門房七品官,李衛在京城這兩年,也跟著同鄉去過幾位京官的府邸,誰家的門房不是趾高氣揚,像曹家這樣,待他這般熱絡的卻是不多。

    李衛不由覺得有些受寵若驚,卻是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好了。聽著門房的意思,曹大人這是跟著皇帝老爺去熱河避暑了,家裡現在有他兄弟在,嗯,就是這使人去請的「二爺」了。

    李衛還在瞎琢磨,曹頌已經大步流星地進了偏廳。他穿著外出的衣裳,收拾得也算是精神幹練,進了屋子上下打量了李衛兩眼。

    李衛見來人穿著不俗,看年歲又不大,猜著可能就是曹大人的兄弟,便站起身來。

    見其高高壯壯,盡顯武人雄姿,曹頌的心裡不由地生出幾分好感,道:「你就是李衛?我聽哥哥提起過你,敢不畏權貴,當街攔馬車,實是真漢子!」

    這一番誇,卻是使得李衛有些個不好意思,笑了兩聲,躬身道:「在下李衛見過二爺!「

    曹頌回禮,請李衛坐了,又叫小廝送茶上來。

    那日街上之事,曹頌已經聽哥哥說了,自是曉得其中凶險。要是覺羅氏同靜惠真被劫回到董鄂府,還不曉得會有什麼下場。

    這樣想著,他對李衛越發多了幾分好感,抱拳道:「那日李兄援手之人,是舍下表親,是應當好好謝過李兄才是。」說著,起身,便要給李衛作揖。

    李衛忙側身避開,道:「哎,二爺,您快請起,您這是折煞我李衛,不過是趕巧罷了。就算沒有李衛,也會有其他看不過眼的爺們出來。」

    曹頌本就不耐煩這赳赳的說話,見李衛說話也一句的,一句俗的,便也不再跟他客套,笑著說道:「那啥,這虛頭巴腦的話,我就不說了。李大哥看著夠勇猛,曹頌我最敬重好漢,往後找個機會,李大哥還要指導指導我拳腳才好。」

    李衛見他面容微黑,身體結實,頗有勇武之風,道:「難不成二爺也喜歡舞刀弄槍?」

    曹頌點點頭,道:「正是,如今在家裡,預備參加今科的武舉。」

    李衛聽了,不由生出幾分羨慕。早年他也曾打過武舉的主意,但是騎射、步射這些不算什麼,那篇策論卻是攔路虎一般。

    他雖然自幼家裡也給請著先生,但是在功課上,卻是個石頭腦袋。十來年下來,也不過是「三字經」、「百家姓」這些啟蒙東西。

    羨慕歸羨慕,卻是正事兒要緊,李衛想著,將方纔擱在小几上的錦盒捧了,放在曹頌旁邊,道:「二爺,曹大人的援手之恩,在下很是感激,這些只是在下的一點謝意,煩請二爺幫李衛轉送。」

    曹頌並不知李衛之前被順天府羈押之事,還當時為了上月大街上那次,忙擺擺手,道:「李大哥無需客氣,方纔我說了,那天馬車裡的人是捨表親,就算李大哥當時不在,哥哥也不會袖手旁觀。何須為此道謝,這實在客氣了!」

    李衛放完錦盒,又將方纔黃掌櫃送的錢封擱在上面,道:「二爺誤會,不是因那個,先前在下有點小麻煩,往衙門裡吃了兩天牢飯,還是曹大人的面子,將在下保了出來。」

    曹頌是打小稱霸江寧城的,到了京城,同兆佳府那邊的幾個表兄弟也沒少干打架鬥毆的事。不過是大家大了,曉得分寸,沒出大紕漏罷了。

    如今見李衛這副凶悍的模樣,曹頌問道:「李大哥這是與人動拳頭了?聽李大哥的口音,像是兩淮的,指定裡衙門裡的差役見大哥是外地人口音,誠心刁難了。衙門裡的那些,都是狗眼看人低的主兒。」

    李衛是性情好爽之人,不愛那些個扭扭捏捏的。

    雖說因查**被封了鋪面、人被抓了有些丟臉,但是他還是三言兩語將前情說了,然後指了指那銀封道:「伯爵府那邊將在下當成曹大人的故交,很是給臉面,也特意使人賠情。只是,這卻是有曹大人的人情在裡面,在下已經承惠太大,可不好佔這個便宜。」

    李衛說得坦然,曹頌也就是聽過就算,並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聽到對方是伯爵府時,點點頭,自言自語道:「原來是他家啊,何須如此,倒顯得生分。沒看到出來,永勝行事倒是越來越有派兒。」

    嘴裡說著,曹頌心裡卻是暗罵自己沒出息,也是二十來歲的人了,卻是什麼也不能幫上家裡。

    雖說曉得了前因後果,但是這些東西,曹頌也不好收,便笑著說道:「李大哥,甭管如何,就算要謝,也得等哥哥回來才顯得誠心不是?這些東西先拿回去,等哥哥打熱河回來再送也不遲!」

    李衛是專程致謝來的,怎麼肯收了東西走?兩個大男人,又不好撕巴,說了幾句,曹頌便也只能由他。

    李衛既達成目的,也不多留,起身告辭。正好曹頌今日也是有事要出去,時間不多,便沒有多挽留,送到大門口。

    錦盒沒封著,曹頌打開看了,見是個玉石擺件,拿出來瞅了兩眼,便放回盒子裡。這個東西,曹家可不缺,各房擺的不說,庫房裡也有很多。

    看著那銀封,曹頌遲疑了一下,終是打了開來。見總共有五百兩的銀票,他臉上立時添了不少喜色。

    早先,他的零花除了月例銀子,二十兩以下還可在賬房支取。去打二月裡分灶,二房的開銷都有兆佳氏把持,曹頌也沒臉再去賬房支銀子。他曉得哥哥不會在意這個,但是也不願意嫂子因此心裡有芥蒂。

    玉蜻她們幾個已經回到府裡,雖說玉蜻那邊也有曹頌的一些私房銀子,但是到了遇到正經事時,卻是有些嫌不夠了。偏巧哥哥又不在,也不好跟嫂子開口,他心裡正著急。

    雖說這筆錢,等哥哥回來,少不得要使人還了完顏家,或者是置辦了差不多的回禮,但是曹頌還是決定拿來應應急。

    曹頌出了府,騎馬到了前門,挑了家最大的藥鋪,買了好大一包東西。什麼老參、燕窩、冰片什麼的,花費了將近百兩銀子。

    墨書捧著滿懷的東西,低頭看了看,直咋舌,道:「二爺,這滋補之物,也不是米糧,咋還能十斤斤的買?這要是補大發了,可咋辦?」

    曹頌見他拿著費勁,將上邊的兩包自己個兒拿了。

    他出門,原是有兩個長隨的,只是今天他有要事,不想讓人曉得。因此,他便尋了個由子,將兩個長隨打發走,身邊只帶了墨書一個出來。

    主僕兩個,帶著大包小包上馬,沒有回曹府,而是往方家胡同去了。

    這邊胡同裡有處舊宅子,是覺羅氏昔日的陪嫁房產,一個有些破舊的二進小院。

    原是覺羅氏身邊容養的老嬤嬤一家住,那老嬤嬤前些年已經過身了,這邊只剩下兒子、媳婦、小孫女,已經放出籍來,並沒有在董鄂府當差。

    那嬤嬤的兒子叫常貴,三十來歲,同媳婦成親十多年,只有一個姑娘,因是臘月裡生的,小名就叫臘月兒,今年十三。

    見老主人來了,這一家三口讓出後院正房,搬到前院來。除了覺羅氏同靜惠外,住進來的還有沈嬤嬤一家同靜惠的丫鬟春兒。

    噶禮家產,除了覺羅氏名下這宅子,已經全部入官,家人也要官賣。曹顒打發管家,將沈嬤嬤同春兒的手續給辦了,因曉得沈嬤嬤還有兒子媳婦在那頭,也一併花錢買下。

    結果這邊的宅子,上上下下的就住了十多口。

    沈嬤嬤在覺羅氏身邊侍候,她媳婦還有常貴家的在廚房,春兒同臘月在靜惠身邊侍候,沈嬤嬤的兒子同常貴兩個就是看家、護院、加上門房、採買什麼都算是了。

    雖說收拾起來,這邊宅子也有些過日子的模樣,但是自打端午節開始,這邊卻是不太平了。

    這京城習俗,各大宅門的採買,有時候並不是支付現銀,多是記賬,逢「三節」,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時上來結賬。

    噶禮家被抄家,籍沒,這外頭的債務可是沒清。

    雖說老太太兒孫都沒了,晚景廷可憐的,但是也沒幾個人同情。要是這老人家不捉夭,怎麼會把家給敗了?

    頭一回告狀,斷送了兒子的頂戴;再一回告狀,卻是兒子、媳婦、孫子都送了命。

    虎毒不食子,對待自家骨肉能這般,這老太太有什麼可同情的?

    再說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就算是兒孫都沒了,老太太也是董鄂家的人,哪兒是那麼好賴賬的……

    於是,自打端午節後,什麼綢緞鋪啊,肉鋪啊、果子鋪,各自打發收賬的上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