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爭霸之異軍突起

正文 第三章 震驚 文 / 藍色寶劍

    對於一般人來說,中國的航海技術似乎一直被西方所領先。但對於從小就喜歡航海的李健來說,真實的情況恰好與之相反,直到明末之前,中國的航海不論是航行技術還是造船技術都是遙遙領先與世界的。其中關鍵性的技術更是在漢代便已經趨於成熟。只是可惜的是,由於歷史年代太過久遠,後世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文獻和墓葬品來進行推測!而今天,李健馬上就能親眼看到漢代的造船工場,這讓李健又怎麼能不興奮呢?

    李家的船場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專門用來生產各種內河所用的船隻,而另一部分才是用來生產海船的地方。對於內河船隻並不怎麼感興趣的李健在忠伯的介紹下,匆匆的看過之後,便由人領著,直奔打造海船的船台而來。

    五六十噸,這個重量的海船如果放在千年之後,也許算不得什麼,但如果是在漢代的船台上看見同時建造的四艘這種等級的船,就足夠讓一個現代人震撼了!而當李健由人領著來到李家打造海船的船台的時候,所看見的正是這樣一種場面!只見江邊的一片窪地上,正有五艘載重量在五六十噸的海船正在打造中,其中有一艘已經接近完工,正在安裝桅桿,只等桅桿裝好之後,再塗上最後一層漆料便可揚帆下海了!李健不顧忠伯的勸阻,圍著這艘海船上上下下的轉了個遍以後,終於對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在李健眼前的這艘即將完工的海船使用的仍舊是平底船體,雖然在海上的抗浪性有所不足,但精密的作工和堅固的船體在一定程度上使這個問題得到了彌補。而船尾巨大的船舵就讓李健非常興奮了。舵桿以十字形結構固定,從船尾斜伸入船後方,舵桿頂端有一洞孔,用以安裝舵把,轉動舵把可使舵面連軸轉動,可以自如地調節船隻行進的方向。雖然舵葉面舵面呈不規則的四方形,而不是李健所熟悉的大體上呈四方形的舵葉,但無論是整體的形狀還是功能已經和後世的舵基本上相差無幾,這對於航向操作來說,確實是一項巨大的進步!而船內的設計則更是讓李健興奮不已,和歐洲一通到底的船內結構不同的是,在漢代時,中國便已經掌握了成熟的橫隔艙技術,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水密艙。這不僅保證了船體良好的漂浮,使船體不會輕易下沉,為搶救贏得時間。更主要的是,在沒有龍骨技術的情況下,這些橫向的橫樑無疑對整個船體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讓海船更加堅固!而最讓李健驚訝的是,正在安裝的桅桿。

    由於明清以來的禁海政策,使得中國數千年積累下來的造船技術在不道五百年的時間裡迅速退化,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甚至已經不能在本土製造四桅的大船,至於像寶船那樣安裝九根桅桿,更是成了傳說中的事情。可是眼前這艘漢代的海船雖然沒有完全製造完畢,但從甲板上預留的空洞來看,這是艘將要安裝四根桅桿的海船。而且四跟桅桿的位置顯然並不是像西方那樣,沿一條直線縱向佈置,而是呈左右交錯的方式進行排列,這讓李健頗有些不解!

    「忠伯,這桅桿為什麼要左右交錯的進行排列啊?沿直線縱向排列不好嗎?」李健從來就不是一個不懂裝懂的人,既然自己不明白,而眼下又有精通此道的忠伯和船場主事在這裡,李健自然是要問個明白!

    「呵呵,要是說起操帆,別看老奴歲數大了,但也不輸給年輕小伙子,但要說到造船,還是讓陳主事跟家主好好解釋一下吧!」忠伯聽了李健的問話之後,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船場的陳主事拉到跟前,讓他來進行解說。這個姓陳的船場主事,見忠伯讓他前來解釋,趕忙上前行了一禮之後解釋道:「回家主,這大船行至海上,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如果碰上逆風,而桅桿又是沿一條條直線排列的話,那船可就動不了了。而這桅桿如果是左右交錯的排列,即便是在海上遇到逆風,只要船帆的角度合適,船隻就可以繼續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速度向前行駛了!」

    「厲害啊!對了,中國的四角平衡帆,是可以在桅桿上來回轉動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只能在一個方向上固定展開!因此才有了『船使八面風』的說法。如此一來,再配合上這種獨特的桅桿佈局,只要不是和逆風完全處於一條直線上,就都可以利用不同位置的不同朝向的帆面,形成最有利的夾角,以此來保證船隻的速度。真是太厲害了!」聽了陳主事的解釋,李健簡直對中國老祖宗的這些發明創造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渾然不覺自己現在也是嘴裡的「老祖宗」中的一員!

    從船上下來,回到了陳主事辦工房間裡,李健一邊喝著茶水,一邊向陳主事問道:「陳主事,這幾艘海船算不算是大船?有沒有比它們更大的海船?咱們李家能造嗎?」

    見是家主發問,陳主事那裡還敢坐著回話。剛要站起來,就見李健擺了擺手示意自己坐下回話就好。待重新坐好之後,陳主事才小心翼翼的說道:「要說起這幾艘船,在海船裡面也已經算是大船了,現在海面上經常跑動的海船基本上都是這種船,各家雖然都有一點自己的小特點,但整體上卻是相差不大。至於說比這大的不是沒有,不過船越大,成本就越大。這些年由於海上也不太平,多數的海商都已經不敢再跑太遠的航線,所以這種海船因為成本低廉便成了大家的海運主力。雖然裝的貨物要少些,但路程近,多跑幾趟也就回來了。」說到這裡,陳主事稍微停頓了一下,清了清喉嚨繼續說道:「要說咱們這一帶最大的海船就要屬海龍船了,上面不算水手,一次就能裝700人,和近一萬五千石貨物(大約是200噸貨物)。而且行駛平穩,不懼風浪,遠洋的航線上,多數都是這種海船!不過這種船的造價也高,不是尋常的海商人家所能夠承受得起的。就是咱們李家,當年也只有五艘這樣的海船,多數還是這種家主今天看到的船隻。」(此種船隻的數據引自《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100項重大發明簡介第六十一項:平衡四角帆!而根據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漢代一石=27斤。)

    相對於一般對航海沒什麼興趣的人來說,李健並不是不知道中國古代航海的成就,但當親耳聽到陳主事的在番話的時候,仍舊是被驚呆了!「700人,將近一萬五千石也就是200噸的貨物!這是什麼概念?如果有十艘這樣的海船,應用到軍事上的話,就可以一次性投放7000人到敵人防備空虛的大後方,再加上其他船隻,一次將過萬的軍隊投放到任何靠海的地方平不是一件太過麻煩的事情,不管是誰也是防不住的啊!而如果應用到民事上,200噸的象牙、珍珠、各種寶石!要知道緬甸的寶石產量可是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多啊!天啊,我已經不敢再想下去了!」聽了陳主事的介紹,自己又在心裡默算了幾遍之後,李健發現,如果根據自己所掌握的那點關於世界各地特產的知識,再配上十艘這樣的海船,只要一趟,就可以讓自己成為整個大漢數一數二的大富豪!

    「難怪當初那些西方人可以冒著那麼大的風險穿越半個地球來東方購買瓷器和絲綢呢!原來只是知道而已,今天換成自己體驗一把才知道這確實是人力所不能阻擋的誘惑啊!」被自己算出來的結論嚇得不輕的李健,藉著喝水的機會,好好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問道:「陳主事,我們李家能不能打造這種可以裝700人的大海船,需要多長的時間?船上要多少水手?」

    「回家主,船上需要水手八十人,而打造這種船不是問題,但時間上就比較長了,算起來怎麼也要有一年多的時間才可以造好!」說到這裡,一旁的忠伯插嘴說道:「至於水手家主不用擔心,那些船老大還有熟練的水手都還在咱們李家做事,只要家主吩咐,人手絕對不成問題!」忠伯見李健自從到了船場便東問西問,顯得對航海極其的感興趣,心裡也是高興不已,現在又聽到李健乾脆問題打造海船的事來,顯然是有了重新進行遠洋貿易的心思,怎能不鼓勵?只是考慮到李健今年畢竟還只有十四歲,於是又開口勸道:「家主,雖然水手船長都不成問題,但俗話說蛇無頭不行,您看是不是等您行了冠禮之後,再考慮遠洋的事情?眼下還是先把李家在內地的事情瞭解清楚了更合適一些?」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