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顛覆西遊之我是牛魔王

第一卷 第三百零二章 :公務出國的最後一站 文 / 第三根肋骨

    第三百零二章:公務出國的最後一站

    唐僧聞得鄧坤叫停,嚇得心裡咯登一聲,轉過頭去,攝嚅道:「國師有何指教?」豬八戒和沙僧兩個也不敢邁步,牽著白馬,舉著擔挑,回首來等鄧坤發話。唯獨那小悟明神色安詳,仍是一副無喜無悲的模樣,只拿一雙大眼睛望定鄧坤。

    鄧坤笑道:「聖僧與天蓬、捲簾二位上山即可,我那兄弟齊天大聖卻只送到此處為止了。」

    唐僧聞言大驚,下意識眼望孫悟空,果然見他笑嘻嘻站在一邊,毫無動身之意。唐僧腦子一片糊塗,問道:「這……這是怎的說?」

    鄧坤笑道:「或許聖僧未知,我這兄弟當年答應了阿彌陀佛聖人,要護送你到達靈山,如今已然履約,此時不退,更待何時?」唐僧一怔,只不知如何答話,卻聽那小悟明突然奶聲奶氣開口道:「大聖,雖然有約在前,但現下若肯上山,只消片刻,你便可得成正果,亦坐蓮台,身居高位,得脫沉淪三界,不復妖身。何故功虧一簣?」

    眾人聞言,都是相顧愕然,這番話頗有揚佛貶妖之意,要是換個人說出來,眾妖王少不得要教訓一頓,但從悟明這個四歲小童口裡說出,神情又是天真誠懇無比,眾妖王竟然生不出嗔怒之心。鄧坤也未曾想到這悟明小小年紀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言語,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卻不做聲,心道:「我倒是未曾看走眼,這小子的確有慧根。不過你縱然聰穎,畢竟年幼,不明大勢,要想憑著這一兩句話說動孫悟空,卻是癡心妄想。」

    果然孫悟空聽在耳裡,嘿嘿冷笑,不為所動。悟明歎了一口氣,自對唐僧道:「父親,看來大聖心意已決,我等也無謂強求,還是自去罷。」上前拖了唐僧的手,向西營門而去,豬八戒和沙僧連忙跟上。唐僧嗟歎不已,但也無法,回首數次,終於去了。

    望著悟明那小小的背影越去越遠,胡支祁忍不住讚道:「這小子甚是了得。」

    孫悟空點頭道:「諸位哥哥不知,他自出生以來,頗具法性,所看的經文過目不忘,即可倒背如流,而且處變不驚,偶發一言,深得禪宗三昧,全不像是四歲童蒙所言,倒似是修行了數十年的高僧一般。小弟一路看在眼裡,也常常驚歎。這小子長大了,必然了不得。」

    鄧坤點頭道:「就我所見,此言非虛。」頓了一頓,面露微笑,似自語道:「我本想滅了佛門,孰知又降下來這等人物,難道是佛門的氣數未盡?」

    眾兄弟聽見,不禁變色。蛟魔王試探著問道:「既然大哥有此顧慮,不如我趕上前去,將他打殺了,一了百了。如何?」

    鄧坤啞然失笑道:「豈有此理?以我等今時今日的身份,怎能對小童下此殺手?此子乃是我親手接生,與我本身也有因果,決不可貿然行事。」眼望眾人一圈,續道:「各位兄弟放心,這小童就算再有能為,也挽不回佛門眼下的頹勢。充其量者,不過是保住佛教的一絲血脈,不教折損淨盡罷了。」眾人聞說,覺得不差,當下又歡笑起來。鄧坤又道:「今日十三弟歸來,我等兄弟又聚了頭,且入帳內,用些酒飯,坐等那唐僧取經如何?」眾兄弟轟然叫好,孫悟空卸了西行重擔,自然也是滿身輕鬆。眾人便入中軍帳內,一邊飲酒,一邊等待。

    卻說唐僧出了轅門,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里,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裡寬闊,四無人跡。唐僧心驚道:「大聖,這路來得差了,敢莫錯走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楫,如何可渡?」叫過半晌,更無一人回答,唐僧詫異回頭,卻見孫悟空不在身後,這才醒悟他不曾跟來,面露苦色,望向豬八戒與沙僧道:「如此怎好?」

    豬八戒和沙僧兩個草包見了這等險地,俱都咂舌,哪有什麼主意?那小悟明卻左右觀看,見有一座橋,邊有一匾,匾上有「凌雲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說道:「父親,不差!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想來是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

    唐僧師徒又近前看時,見那獨木橋極窄極細,又是無比濕滑,只能容一人可過,下面就是滔滔流水,一個失足就是屍骨無存。唐僧心驚膽戰道:「悟明,這橋不是人走的,我們別尋路徑去來。」豬八戒怕死,連忙也道:「娃娃你不要說胡話。哪個敢走?水面又寬,波浪又湧,獨獨一根木頭,又細又滑,怎生動腳?我還是駕風霧過去罷了。」

    悟明道:「此地怕是不允駕風霧哩。也罷,橫豎到了這裡,怎的也走走看。」不再多言,撇脫了唐僧手,步子一跨,便就上了橋。他這一動極為迅速,唐僧一時不防,來不及阻止,反應過來時,悟明已經踏在橋上走出十來步遠。唐僧嚇得魂飛魄散,顫聲叫道:「悟明,快快回來,莫送了性命。」畢竟是父子情深,顧不得懼怕,也上了獨木橋,想要把悟明拉回來。不料一踏上橋,卻覺這獨木橋看似險峻,其實站在上面極為穩當,心下一寬,便朝悟明追去,悟明身小,唐僧步大,走出去五六丈遠,唐僧追上,一把拉住悟明肩膀,道:「悟明,不可涉險,速隨我回去。」

    悟明卻笑道:「父親既然已經上橋,何不索性走到彼岸去?」

    兩人正在橋上說話時,只見一個大浪沖天而起,就往兩人所站之處拍去。瞧那猛惡聲勢,估摸著大浪過後,橋面上多半沒了人影,唐僧父子早被捲下河去了。岸上的豬八戒和沙僧見狀大驚失色,大叫道:「師父,小心!」話音未落,那浪頭已經拍下,頓時唐僧父子二人的身形都隱在了水波中。豬八戒和沙僧心裡大聲叫苦,下一秒卻皆呆住。

    只見那浪峰來得急,去得急,眨眼間便越過了獨木橋,續往下游湧去,橋上居然又現出唐僧父子身形來,竟爾未被衝去,不但如此,連身上衣衫都不曾濕了半點。唐僧顯然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愣在當場,良久才問道:「這個是怎麼回事?」

    悟明笑道:「佛法無邊。」

    唐僧幡然省悟,轉頭向豬八戒和沙僧招呼道:「悟能、悟淨,此橋可渡,都上來。」豬八戒和沙僧見了眼前情形,心下也猜到了數分,當下一個牽了白馬,一個挑了行李,均上了橋,果然是穩當非常,縱有風浪也不得翻。不一時,四人前腳後腳過了橋,這時見到上游處隨波留下來一大一小兩個死屍,隨波逐流往下游而去,唐僧大驚,細看面目,原來是自己和悟明,更是驚悚。悟明卻向著那死屍合十,口中喧念佛號,復抬頭道:「恭喜父親,如今父親與孩兒皆洗淨了六六塵,脫了凡胎矣!」

    這裡本來有另外一個分教。原著中本來唐僧不敢過橋,乃是接引歸真佛撐了一艘無底船來渡他。但鄧坤穿越以來,將劇情改得面目全非。那接引歸真佛早在火焰山上身殞,還是鄧坤親手打殺的。不料即便如此,唐僧仍然可以脫凡入仙,到此不得不讚一句冥冥中自有天意也!唐僧聽見悟明之言,登時大悟,自然腳步輕捷,步上靈山,早見那雷音古剎,直至山門之外。那廂有四大金剛迎住道:「聖僧來耶?」唐僧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答畢就欲進門,金剛道:「聖僧少待,容稟過再進。」那金剛著一個轉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唐僧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唐僧到時,急至大雄殿下,報與藥師王佛說:「唐朝聖僧到於寶山取經來了。」

    藥師王佛聞言,未露喜色,反而長歎一聲道:「為了等這一天,不知折損了多少門人。」叫道放入,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藥師王佛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復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藥師王佛一一看了,還遞與唐僧。唐僧牴晙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只因燃燈身殞,如來叛教,原來的三世佛只剩下藥師王佛一人,不得不把如來的座位接了過來,開口道:「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譭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想了想,叫倒:「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唐僧一聽,眼淚都快流了出來。整整十個年頭哇!真經終於到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