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相傳几百年下來的北京,而今改了北平,已失去那"首善之區"四個字的尊稱。但是這里留下許多偉大的建筑,和很久的文化成績,依然值得留戀。尤其是气候之佳,是別的都市花錢所買不到的。這里不象塞外那樣苦寒,也不象江南那樣苦熱,三百六十日,除了少數日子刮風刮土而外,都是晴朗的天气。論到下雨,街道泥泞,房屋霉濕,日久不能出門一步,是南方人最苦惱的一件事。北平人遇到下雨,倒是一喜。這就因為一二十天遇不到一場雨,一雨之后,馬上就晴,云淨天空,塵土不揚,滿城的空气,格外新鮮。北平人家,和南方人是反比例,屋子盡管小,院子必定大,"天井"二字,是不通用的。因為家家院子大,就到處有樹木。你在雨霽之后,到西山去向下一看舊京,樓台宮闕,都半藏半隱,夾在綠樹叢里,就覺得北方下雨是可歡迎的了。南方怕雨,又最怕的是黃梅天气。由舊歷四月初以至五月中,几乎天天是雨。可是北平呢,依然是天晴,而且這邊的溫度低,那個時候,剛剛是海棠開后,楊柳濃時,正是黃金時代。不喜游歷的人,此時也未免要看看三海,上上公園了。因為如此,別處的人,都等到四月里,北平各處的樹木綠遍了,然后前來游覽。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很會游歷的青年,他由上海到北京游歷來了。 這是北京未改北平的前三年,約摸是四月的下旬,他住在一個很精致的上房里。那屋子是朱漆漆的,一帶走廊,四根紅柱落地;走廊外,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平空架上了一架紫藤花,那花象絨球一般,一串一串,在嫩黃的葉叢里下垂著。階上沿走廊擺了許多盆夾竹桃,那花也開的是成團的擁在枝上。這位青年樊家樹,靠住了一根紅柱,眼看著架上的紫藤花,被風吹得擺動起來,把站在花上的蜜蜂,甩了開去,又飛轉來,很是有趣。他手上拿了一本打開而又卷起來的書,卻背了手放在身后。院子里靜沉沉的,只有蜜蜂翅膀震動的聲音,嗡嗡直響。太陽穿過紫藤花架,滿地起了花紋,風吹來,滿地花紋移動,卻有一种清香,沾人衣袂。家樹覺得很适意,老是站了不動。 這時,過來一個听差,對他道:“表少爺,今天是禮拜,怎樣你一個人在家里?”家樹道:“北京的名胜,我都玩遍了。你家大爺、大奶奶昨天下午就要我到西山去,我是前天去過的,不愿去,所以留下來了。劉福,你能不能帶我到什么地方去玩?”劉福笑道:“我們大爺要去西山,是有規矩的,禮拜六下午去,禮拜一早上回來。這一次你不去,下次他還是邀你。這是外國人這樣辦的,不懂我們大爺也怎么學上了。其實,到了禮拜六禮拜日,戲園子里名角儿露了,電影院也換妻子,正是好玩。”家樹道:“我們在上海租界上住慣了那洋房子,覺得沒有中國房子雅致。這樣好的院子,你瞧,紅窗戶配著白紗窗,對著這滿架的花,象圖畫一樣,在家里看看書也不坏。”劉福道:“我知道表少爺是愛玩風景的。天橋有個水心亭,倒可以去去。”家樹道:“天橋不是下等社會聚合的地方嗎?”劉福道:“不,那里四圍是水,中間有花有亭子,還有很漂亮的女孩子在那里清唱。”家樹道:“我怎樣從沒听到說有這樣一個地方?”劉福笑道:“我決不能冤你。那里也有花棚,也有樹木,我就愛去。”家樹听他說得這樣好,便道:在家里也很無聊,你給我雇一輛車,我馬上就去。現在去,還來得及嗎?”劉福道:“來得及。那里有茶館,有飯館,渴了餓了,都有地方休息。”說時,他走出大門,給樊家樹雇了一輛人力車,就讓他一人上天橋去。 樊家樹平常出去游覽,都是這里的主人翁表兄陶伯和相伴,到底有些拘束,今天自己能自由自在的去游玩一番,比較的痛快,也就不嫌寂寞,坐著車子直向天橋而去。到了那里,車子停住,四圍亂轟轟地,全是些梆子胡琴及鑼鼓之聲。在自己面前,一路就是三四家木板支的街樓,樓面前挂了許多紅紙牌,上面用金字或黑字標著,什么"狗肉缸","娃娃生",又是什么"水仙花小牡丹合演《鋸沙鍋》"。給了車錢,走過去一看,門樓邊牽牽連連,擺了許多攤子。就以自己面前而論,一個大片頭獨輪車,車板上堆了許多黑塊,都有飯碗來大小,成千成百的蒼蠅,只在那里亂飛。黑塊中放了二把雪白的刀,車邊站著一個人,拿了黑塊,提刀在一塊木板上一頓亂切,切了許多紫色的薄片,將一小張污爛舊報紙托著給人。大概是賣醬牛肉或熟驢肉的了。又一個攤子,是平地放了一口大鐵鍋,鍋里有許多漆黑綿長一條條的東西,活象是剝了鱗的死蛇,盤滿在鍋里。一股又腥又臭的气味,在鍋里直騰出來。原來那是北方人喜歡吃的煮羊腸子。家樹皺了一皺眉頭,轉過身去一看,卻是几條土巷,巷子兩邊,全是蘆棚。前面兩條巷,遠遠望見,蘆棚里挂了許多紅紅綠綠的衣服,大概那是最出名的估衣街了。這邊一個小巷,來來往往的人极多。巷口上,就是在灰地上擺了一堆的舊鞋子。也有几處是零貨攤,滿地是煤油燈,洋瓷盆,銅鐵器。由此過去,南邊是蘆棚店,北方一條大寬溝,溝里一起黑泥漿,流著藍色的水,臭气熏人。家樹一想:水心亭既然有花木之胜,當然不在這里。又回轉身來,走上大街,去問一個警察。警察告訴他,由此往南,路西便是水心亭。 原來北京城是個四四方方的地方,街巷都是由北而南,由東而西,人家的住房,也是四方的四合院。所以到此的人,無論老少,都知道四方,談起來不論上下左右,只論東西南北。當下家樹听了警察的話,向前直走,將許多蘆棚地攤走完,便是一起曠野之地。馬路的西邊有一道水溝,雖然不清,倒也不臭。在水溝那邊,稀稀的有几棵丈來長的柳樹。再由溝這邊到溝那邊,不能過去。南北兩頭,有兩架平板木橋,橋頭上有個小蘆棚子,那里擺了一張小桌,兩個警察守住。過去的人,都在橋這邊掏四個銅子,買一張小紅紙進去。這樣子,就是買票了。家樹到了此地,不能不去看看,也就掏了四個子買票過橋。到了橋那邊,平地上挖了一些水坑,里面种了水芋之屬,并沒有花園。過了水坑,有五六處大蘆棚,里面倒有不少的茶座。一個棚子里都有一台雜耍。所幸在座的人,還是些中上等的分子,不作气味。穿過這些蘆棚,又過一道水溝,這里倒有一所淺塘,里面新出了些荷葉。荷塘那邊有一起木屋,屋外斜生著四五棵綠樹,樹下一個倭瓜架子,牽著一些瓜豆蔓子。那木屋是用藍漆漆的,垂著兩副湘帘,順了風,遠遠的就听到一陣管弦絲竹之聲。心想,這地方多少還有點意思,且過去看看。 家樹順著一條路走去,那木屋向南敞開,對了先農壇一帶紅牆,一叢古柏,屋子里擺了几十副座頭,正北有一座矮台,上面正有七八個花枝招展的大鼓娘,在那里坐著,依次唱大鼓書。家樹本想坐下休息片刻,無奈所有的座位人都滿了,于是折轉身复走回來。所謂"水心亭",不過如此。這种風景,似乎也不值得留戀。先是由東邊進來的,這且由西邊出去——一過去卻見一排都是茶棚。穿過茶棚,人聲喧嚷,遠遠一看,有唱大鼓書的,有賣解的,有摔跤的,有弄口技的,有說相聲的。左一個布棚,外面圍住一圈人;右一個木棚,圍住一圈人。這倒是真正的下等社會俱樂部。北方一個土墩,圍了一圈人,笑聲最烈。家樹走上前一看,只見一根竹竿子,挑了一塊破藍布,髒得象小孩子用的尿布一般。藍布下一張小桌子,有三四個小孩子圍著打鑼鼓拉胡琴。藍布一掀,出來一個四十多歲的黑漢子,穿一件半截灰布長衫,攔腰虛束了一根草繩,頭上戴了一個煙卷紙盒子制的帽子,嘴上也挂了一挂黑胡須,其實不過四五十根馬尾。他走到桌子邊一瞪眼,看的人就叫好,他一伸手摘下胡子道:“我還沒唱,怎么樣就好得起來?胡琴赶來了,我來不及說話。”說著馬上挂起胡子又唱起來。大家看見,自是一陣笑。 家樹在這里站著看了好一會子,覺得有些乏,回頭一看,有一家茶館,倒還干淨,就踏了進去,找個座位坐下。那柱子上貼了一張紅紙條,上面大書一行字:“每位水錢一枚。”家樹覺得很便宜,是有生以來所不曾經過的茶館了。走過來一個伙計,送一把白瓷壺在桌上,問道:“先生帶了葉子沒有?”家樹答:“沒有。”伙計道:“給你沏錢四百一包的吧!香片?龍井?”這北京人喝茶葉,不是論分兩,乃是論包的。一包茶葉,大概有一錢重。平常是論几個銅子一包,又簡稱几百一包。一百就是一個銅板。茶不分名目,泡過的茶葉,加上茉莉花,名為"香片"。不曾泡過,不加花的,統名之為"龍井"。家樹雖然是浙江人,來此多日,很知道這層原故。當時答應了"龍井"兩個字,因道:“你們水錢只要一個銅子,怎樣倒花四個銅子買茶葉給人喝?”伙計笑道:“你是南邊人,不明白。你自己帶葉子來,我們只要一枚。你要是吃我們的茶葉,我們還只收一個子儿水錢,那就非賣老娘不可了。”家樹听他這話,笑道:“要是客人都帶葉子來,你們全只收一個子儿水錢,豈不要大賠錢?”伙計听了,將手向后方院子里一指,笑道:“你瞧!我們這儿是不靠賣水的。” 家樹向后院看去,那里有兩個木架子,插著許多樣武器,胡亂擺了一些石墩石鎖,還有一副千斤擔。院子里另外有重屋子,有一群人在那里品茗閒談。屋子門上,寫了一副橫額貼在那里,乃是"以武會友"。就在這個時候,有人走了出來,取架子上的武器,在院子里練練。家樹知道了,這是一般武術家的俱樂部。家樹在學校里,本有一個武術教員教練武術,向來對此感到有些趣味,現在遇到這樣的俱樂部,有不少的武術可以參觀,很是歡喜,索性將座位挪了一挪,靠近后院的扶欄。先是看見有几個壯年人在院子里,練了一會儿刀棍,最后走出來一個五十上下的老者,身上穿了一件紫花布汗衫,橫腰系了一根大板帶,板帶上挂了煙荷包小褡褳,下面是青布褲,裹腿布系靠了膝蓋,遠遠的就一摸胳膊,精神抖擻。走近來,見他長長的臉,一個高鼻子,嘴上只微微留几根須。他一走到院子里,將袖子一陣卷,先站穩了腳步,一手提著一只石鎖,顛了几顛,然后向空中一舉,舉起來之后,望下一落,一落之后,又望上一舉。看那石鎖,大概有七八十斤一只,兩只就一百几十斤。這向上一舉,還不怎樣出破,只見他雙手向下一落,右手又向上一起,那石鎖飛了出去,直沖過屋脊。家樹看見,先自一惊,不料那石鎖剛過屋脊,照著那老人的頭頂,直落下來,老人腳步動也不曾一動,只把頭微微向左一起,那石鎖齊齊穩穩落在他右肩上。同時,他把左手的石鎖拋出,也把左肩來承住。家樹看了,不由暗地稱破。看那老人,倒行若無事,輕輕的將兩只石鎖向地下一扔。在場的一班少年,于是吆喝了一陣,還有兩個叫好的。老人見人家稱贊他,只是微微一笑。 這時,有一個壯年漢子,坐在那千斤擔的木杠上笑道:大叔,今天你很高興,玩一玩大家伙吧。著給我瞧瞧。”那漢子果然一轉身雙手拿了木杠,將千斤擔拿起,慢慢提起,平齊了雙肩,咬著牙,臉就紅了。他赶緊彎腰,將擔子放下,笑道:“今天乏了,更是不成。”老人道:瞧我的吧。一頓,反著手向上一舉,平了下頦,又頓了一頓,兩手伸直,高舉過頂。這擔子兩頭是兩個大石盤,仿佛象兩片石磨,木杠有茶杯來粗細,插在石盤的中心。一個石磨,至少也有二百斤重,加上安在木杠的兩頭,更是吃力。這一舉起來,總有五六百斤气力,才可以對付。家樹不由自主的拍著桌子叫了一聲"好!” 那老人听到這邊的叫好聲,放下千斤擔,看看家樹,見他穿了一件藍湖縐夾袍,在大襟上挂了一個自來水筆的筆插。白淨的面孔,架了一副玳瑁邊圓框眼鏡,頭上的頭發雖然分齊,卻又卷起有些蓬亂,這分明是個貴族式的大學生,何以會到此地來?不免又看家樹兩眼。家樹以為人家是要招呼他,就站起來笑臉相迎。那老人笑道:“先生,你也愛這個嗎?”家樹笑道:“愛是愛,可沒有這种力气。這個千斤擔,虧你舉得起。貴庚過了五十嗎?”那老人微笑道:“五十几?——望來生了!”家樹道:“這樣說過六十了。六十歲的人,有這樣大力气,真是少見!貴姓是……"那人說是姓關。家樹便斟了一杯茶,和他坐下來談話,才知道他名關壽峰,是山東人,在京以作外科大夫為生。便問家樹姓名,怎樣會到這种茶館里來?家樹告訴了他姓名,又道:“家住在杭州。因為要到北京來考大學,現在補習功課。住在東四三條胡同表兄家里。”壽峰道:“樊先生,這很巧,我們還是街坊啦!我也住在那胡同里,你是多少號門牌?”家樹道:“我表兄姓陶。”壽峰道:是那紅門陶宅嗎?那是大宅門啦,听說他們老爺太太都在外洋。”家樹道:“是,那是我舅舅。他是一個總領事,帶我舅母去了。我的表兄陶伯和,現在也在外交部有差事。不過家里還可過,也不算什么大宅門。你府上在哪里?”壽峰哈哈大笑道:“我們這种人家,哪里去談'府上'啦?我住的地方,就是個大雜院。你是南方人,大概不明白什么叫大雜院。這就是說一家院子里,住上十几家人家,做什么的都有。你想,這樣的地方,哪里安得上'府上'兩個字?”家樹道,"那也不要緊,人品高低,并不分在住的房子上。我也很喜歡談武術的,既然同住在一個胡同,過一天一定過去奉看大叔。” 壽峰听他這樣稱呼,站了起來,伸著手將頭發一頓亂搔,然后抱著拳連拱几下,說道:“我的先生,你是怎樣稱呼啊?我真不敢當。你要是不嫌棄,哪一天我就去拜訪你去。”又道:說到練把式,你要愛听,那有的是……道:“可千万別這樣稱呼。”家樹道:“你老人家不過少几個錢,不能穿好的,吃好的,辦不起大事,難道為了窮,把年歲都丟了不成?我今年只二十歲。你老人家有六十多歲,大我四十歲,跟著你老人家同行叫一句大叔,那不算客气。”壽峰將桌子一拍,回頭對在座喝茶的人道:“這位先生爽快,我沒有看見過這樣的少爺們。”家樹也覺著這老頭子很爽直,又和他談了一陣,因已日落西山,就給了茶錢回家。 到了陶家,那個听差劉福進來伺候茶水,便問道:“表少爺,水心亭好不好?”家樹道:“水心享倒也罷了,不過我在小茶館里認識了一個練武的老人家談得很好。我想和他學點本事,也許他明后天要來見我。”劉福道:“唉!表少爺,你初到此地來,不懂這里的情形。天橋這地方,九流三教,什么樣子的人都有,怎樣和他們談起交情來了?”家樹道:“那要什么緊!天橋那地方,我看雖是下等社會人多,不能說那里就沒有好人,這老頭子人极爽快,說話很懂情理。”劉福微笑道:“走江湖的人,有個不會說話的嗎?”家樹道:“你沒有看見那人,你哪里知道那人的好坏?我知道,你們一定要看見坐汽車帶馬弁的,那才是好人。”劉福不敢多事辯駁,只得笑著去了。 到了次日上午,這里的主人陶伯和夫婦,已經由西山回來。陶伯和在上房休息了一會,赶著上衙門。陶太太又因為上午有個約會,出門去了。家樹一個人在家里,也覺得很是無聊,心想既然約會了那個老頭子要去看看他,不如就趁今天無事,了卻這一句話,管他是好是坏,總不可失信于他,免得他說我瞧不起人。昨天關壽峰也曾說到,他家就住在這胡同東口,一個破門樓子里,門口有兩棵槐樹,是很容易找的。于是隨身帶了些零碎錢,出門而去。 走到胡同東口,果然有這樣一個所在。他知道北京的規矩,無論人家大門是否開著,先要敲門才能進去的。因為門上并沒有什么鐵環之類,只啪啪的將門敲了兩下。這時出來一個姑娘,約莫有十八九歲,挽了辮子在后面梳著一字橫髻,前面只有一些很短的劉海,一張圓圓的臉儿,穿了一身的青布衣服,襯著手臉倒還白淨,頭發上拖了一根紅線,手上拿了一塊白十字布,走將出來。她見家樹穿得這樣華麗,便問道:“你找誰?這里是大雜院,不是住宅。”家樹道:“我知道是大雜院。我是來找一個姓關的,不知道在家沒有?”那姑娘對家樹渾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我就姓關,你先生姓樊嗎?”家樹道:“對极了。那關大叔……"姑娘連忙接住道:是我父親。他昨天晚上一回來就提起了。現在家里,請進來坐。”說著便在前面引導,引到一所南屋子門口就叫道:“爸爸快來,那位樊先生來了。”壽峰一推門出來了,連連拱手道:哎喲!這還了得,實在沒有地方可坐。的,我昨天已經說了,大家不要拘形跡。”關壽峰听了,便只好將客向里引。 家樹一看屋子里面,正中供了一幅畫的關羽神像,一張舊神桌,擺了一副洋鐵五供,壁上隨挂弓箭刀棍,還有兩張獾子皮。下邊一路壁上,挂了許多一束一束的干藥草,還有兩個干葫蘆。靠西又一張四方舊木桌,擺了許多碗罐,下面緊靠放了一個泥爐子。靠東邊陳設了一張舖位,被褥雖是布的,卻還洁淨。東邊一間房,挂了一個紅布門帘子,那紅色也半成灰色了。這樣子,父女二人,就是這兩間屋了。壽峰讓家樹坐在舖上,姑娘就進屋去捧了一把茶壺出來。笑道:真是不巧,爐子滅了,到對過小茶館里找水去。不必費事了。一口?”家樹道:“不是那樣說,我們交朋友,并不在乎吃喝,只要彼此相處得來,喝茶不喝茶,那是沒有關系的。不客气一句話,要找吃找喝,我不會到這大雜院里來了。沒有水,就不必張羅了。”壽峰道:“也好,就不必張羅了。” 這樣一來,那姑娘捧了一把茶壺,倒弄得進退兩難。她究竟覺得人家來了,一杯茶水都沒有,太不成話,還是到小茶館里沏了一壺水來了。找了一陣子,找出一只茶杯,一只小飯碗,斟了茶放在桌上。然后輕輕的對家樹道:“請喝茶!”自進那西邊屋里去了。壽峰笑道:“這茶可不必喝了。我們這里,不但沒有自來水,連甜井水都沒有的。這是苦井的水,可帶些咸味。”姑娘就在屋子里答道:“不,這是在胡同口上茶館里起來的,是自來水呢。”壽峰笑道:“是自來水也不成。我們這茶葉太坏呢!” 當他們說話的時候,家樹已經捧起茶杯喝了一口,笑道:人要到哪里說哪里話,遇到喝咸水的時候,自然要喝咸水。在喝甜水的時候,練習練習咸水也好。象關大叔是沒有遇到机會罷了,若是早生五十年,這樣大的本領,不要說作官,就是到鏢局里走鏢,也可顧全衣食。象我們后生,一點能力沒有,靠著祖上留下几個錢,就是穿好的,吃好的,也沒有大叔靠了本事,喝一碗咸水的心安。”說到這里,只听見噗通一下響,壽峰伸開大手掌,只在桌上一拍,把桌上的茶碗都濺倒了。昂頭一笑道:“痛快死我了。我的小兄弟!我沒遇到人說我說得這樣中肯的。秀姑!你把我那錢口袋拿來,我要請這位樊先生去喝兩盅,攀這么一個好朋友。”姑娘在屋子里答應了一聲,便拿出一個藍布小口袋來,笑道:“你可別請人家樊先生上那山東二葷舖,我這里今天接來作活的一塊錢,你也帶了去。”壽峰笑道:“樊先生你听,連我閨女都愿意請你,你千万別客气。”家樹笑道:“好,我就叨扰了。” 當下關壽峰將錢口袋向身上一揣,就引家樹出門而去。走到胡同口,有一家小店,是很窄小的門面,進門是煤灶,煤灶上放了一口大鍋,熱气騰騰,一望里面,象一條黑巷。壽峰向里一指道:“這是山東人開的二葷舖,只賣一點面條饅頭的,我閨女怕我請你上這儿哩。”家樹點了頭笑笑。 上了大街,壽峰找了一家四川小飯館,二人一同進去。落座之后,壽峰先道:“先來一斤花雕。”又對家樹道:“南方菜我不懂,請你要。多了吃不下,也不必,可是少了不夠吃。為客气,心里不痛快,也沒意思。”家樹因這人平常是豪爽的,果然就照他的話辦。一會酒菜上來,各人面前放著一只小酒杯,壽峰道:“樊先生,你會喝不會喝?會喝,敬你三大杯。不會喝敬你一杯。可是要說實話。”家樹道:“三大杯可以奉陪。”壽峰道:“好,大家盡量喝。我要客气,是個老混帳。”家樹笑著,陪他先喝了三大杯。 老頭子喝了几杯酒,一高興,就無話不談。他自道年壯的時候,在口外當了十几年的胡匪,因為被官兵追剿,婦人和兩個儿子都殺死了。自己只帶得這個女儿秀姑,逃到北京來,洗手不干,專做好人。自己當年做強盜,未曾殺過一個人,還落個家敗人亡。殺人的事,更是不能干,所以在北京改做外科醫生,做救人的事,以補自己的過。秀姑是兩歲到北京來的,現在有二十一歲。自己做好人也二十年了。好在他們喝酒的時候,不是上座之際,樓上無人,讓壽峰談了一個痛快。話談完了,他那一張臉成了家里供的關神像了。 家樹道:“關大叔,你不是說喝醉為止嗎?我快醉了,你怎么樣?”壽峰突然站起來,身子晃了兩晃,兩手按住桌子笑道:“三斤了,該醉了。喝酒本來只應夠量就好,若是喝了酒又去亂吐,那是作孽了,什么意思。得!我們回去,有錢下次再喝。”當時伙計一算帳,壽峰掏出口袋里錢,還多京錢十吊(注:銅元一百枚),都倒在桌上,算了伙計的小費了。家樹陪他下了樓,在街上要給他雇車。壽峰將胳膊一揚,笑道:小兄弟!你以為我醉了?笑話! 從這天气,家樹和他常有往來,又請他喝過几回酒,并且買了些布匹送秀姑做衣服。只是一層,家樹常去看壽峰,壽峰并不來看他。其中三天的光景,家樹和他不曾見面,再去看他時,父女兩個已經搬走了。問那院子里的鄰居,他們都說:“不知道。他姑娘說是要回山東去。”家樹本以為這老人是風塵中不可多得的人物,現在忽然隱去,尤其是可怪,心里倒戀戀不舍。 有一天,天气很好,又沒有風沙,家樹就到天橋那家老茶館里去探關壽峰的蹤跡。据茶館里說,有一天到這里坐了一會,只是唉聲歎气,以后就不見他來了。家樹听說,心里更是破怪,慢慢的走出茶館,順著這小茶館門口的雜耍場走去。由這里向南走便是先農壇的外壇。四月里天气,壇里的蘆葦,長有一尺來高。一起青郁之色,直抵那遠處城牆。青蘆里面,畫出几條黃色大界線,那正是由外壇而去的。壇內兩條大路,路的那邊,橫三右四的有些古柏。古柏中間,直立著一座伸入半空的鐘塔。在那鐘塔下面,有一起敞地,零零碎碎,有些人作了几堆,在那里團聚。家樹一見,就慢慢的也走了過去。 走到那里看時,也是些雜耍。南邊鐘塔的台基上,坐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抱著一把三弦子在那里彈。看他是黃黝黝的小面孔,又長滿了一腮短樁胡子,加上濃眉毛深眼眶,那樣子是髒得厲害,身上穿的黑布夾袍,反而顯出一條一條的焦黃之色。因為如此,他盡管抱著三弦彈,卻沒有一個人過去听的。家樹見他很著急的樣子,那只按弦的左手,上起下落,忙個不了,調子倒是很入耳。心想彈得這樣好,沒有人理會,實在替他叫屈。不免走上前去,看他如何。那人彈了一會,不見有人向前,就把三弦放下,歎了一口气道:“這個年頭儿……"話還沒有往下講,家樹過意不去,在身上掏一把銅子給他,笑道:“我給你開開張吧。”那人接了錢,放出苦笑來,對家樹道:“先生!你真是好人。不瞞你說,天天不是這樣,我有個侄女儿今天還沒來……"說到這里,他將右掌平伸,比著眉毛,向遠處一看道:“來了,來了!先生你別走,你听她唱一段儿,准不會錯。” 說話時,來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面孔略尖,卻是白里泛出紅來,顯得清秀,梳著复發,長期眉邊,由稀稀的發网里,露出白皮膚來。身上穿的舊藍竹布長衫,倒也干淨齊整。手上提著面小鼓,和一個竹條鼓架子。她走近前對那人道:“二叔,開張了沒有?”那人將嘴向家樹一努道:“不是這位先生給我兩吊錢,就算一個子儿也沒有撈著。”那姑娘對家樹微笑著點了點頭,她一面支起鼓架子,把鼓放在上面,一面卻不住的向家樹渾身上下打量。看她面上,不免有惊破之色。以為這种地方,何以有這种人前來光顧。那個彈三弦子的,在身邊的一個藍布袋里抽出兩根鼓棍,一副拍板,交給那姑娘。姑娘接了鼓棍,還未曾打鼓一下,早就有七八個人圍將上來觀看。家樹要看這姑娘,究竟唱得怎樣?也就站著沒有動。 一會儿功夫,那姑娘打起鼓板來。那個彈三弦子的先將三弦子彈了一個過門,然后站了起來笑道:“我這位姑娘,是初學的几套書,唱得不好,大家包涵一點。我們這是湊付勁儿,諸位就請在草地上台階上坐坐吧。現在先讓她唱一段《黛玉悲秋》。這是《紅樓夢》上的故事,不敢說好,姑娘唱著,倒是對勁。”說畢,他又坐在石階上彈起三弦子來。這姑娘重复打起鼓板,她那一雙眼睛,不知不覺之間,就在家樹身上溜了几回。——剛才家樹一見她,先就猜她是個聰明女郎。雖然十分寒素,自有一种清媚態度,可以引動看的人。現在她不住的用目光溜過來,似乎她也知道自己怜惜她的意思,就更不愿走。四周有一二十個听書的,果然分在草地和台階上坐下。家樹究竟不好意思坐,看見身邊有一棵歪倒樹干的古柏,就踏了一只腳在上面,手撐著腦袋,看了那姑娘唱。 當下這個彈三弦子的便伴著姑娘唱起來,因為先得了家樹兩吊錢,這時更是努力。那三弦子一個字一個字,彈得十分凄楚。那姑娘垂下了她的目光,慢慢的向下唱。其中有兩句是清清冷冷的瀟湘院,一陣陣的西風吹動了綠紗窗。孤孤單單的林姑娘,她在窗下暗心想,有誰知道女儿家這時候的心腸?”她唱到末了一句,拖了很長的尾音,目光卻在那深深的睫毛里又向家樹一轉。家樹先還不曾料到這姑娘對自己有什么意思,現在由她這一句唱上看來,好象對自己說話一般,不由得心里一動。 這种大鼓詞,本來是通俗的,那姑娘唱得既然婉轉,加上那三弦子,音調又彈得凄楚,四圍听的人,都低了頭,一聲不響的向下听去。唱完之后,有几個人卻站起來扑著身上的土,搭訕著走開去,那彈三弦子的,連忙放下樂器,在台階上拿了一個小柳條盤子分向大家要錢。有給一個大子的,有給二個子的,收完之后,也不過十多個子儿。他因為家樹站得遠一點,剛才又給了兩吊錢,原不好意思過來再要,現在將柳條盤子一搖,覺得錢太少,又遙遙對著他一笑,跟著也就走上前來。家樹知道他是來要錢的,于是伸手就在身上去一掏。不料身上的零錢,都已花光,只有几塊整的洋錢,人家既然來要錢,不給又不好意思,就毫不躊躇的拿了一塊現洋,向柳條盤子里一拋,銀元落在銅板上,"當"的打了一響。那彈三弦子的,見家樹這樣慷慨,喜出望外,忘其所以的把柳條盤交到左手,蹲了一蹲,垂著右手,就和家樹請了一個安。 這時,那個姑娘也露出十分詫异的樣子,手扶了鼓架,目不轉睛的只向家樹望著。家樹出這一塊錢,原不是示惠,現在姑娘這樣看自己,一定是誤會了,倒不好意思再看。那彈三弦子的,把一起落腮胡樁子几乎要笑得豎起來,只管向家樹道謝。他拿了錢去,姑娘卻迎上前一步,側眼珠看了家樹,低低的和彈三弦子的說了几句。他連點了几下頭,卻問家樹道:“你貴姓?”家樹道:“我姓樊。”家樹答這話時,看那姑娘已背轉身去收那鼓板,似乎不好意思,而且听書的人還未散開,自己丟了一塊錢,已經夠人注意的了,再加以和他們談話,更不好。說完這句話,就走開了。 由這鐘塔到外壇大門,大概有一里之遙,家樹就緩緩的踱著走去。快要到外壇門的時候,忽然有人在后叫道:“樊先生!”家樹回頭看,卻是一個大胖子中年婦人追上前來,抬起一只胳膊,遙遙的只管在日影里招手。家樹并不認識她,不知道她何以知道自己姓樊?心里好生破怪,就停住了腳,看她說些什么。要知道她是誰,下回交代。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