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不久以前看了兩張富有教育意昧的電影,《新生》与《漁家女》(后者或許不能歸人教育片一欄,可是從某一觀點看來,它對于中國人的教育心理方面是有相當貢獻的)。受訓之余,不免將我的一點心得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新生》描寫農村的純洁怎樣為都市的罪惡所站污——一個沒有時間性的現象。七八年前的《三個摩登女性》与《人道》也采取了同樣的題材,也像《新生》一般地用了上城讀書的農家子為代表。中國電影最近的趨勢似乎是重新發掘一九三几年間流行的故事。這未嘗不是有益的。因為一九三几年間是一個智力活躍的時代,雖然它有太多的偏見与小心眼儿;雖然它的單調的洋八股有點討人厭。那种緊張,毛躁的心情已經過去,可是它所采取的文藝与電影材料,值得留的還是留了下來。 《新生》的目的在“發揚教育精神,指導青年迷津”(引用廣告),可是群眾對于這教育是否感到興趣,制片人似乎很抱怀疑,因此不得不妥協一下,將“迷津”夸張起來,將“指導”一節竭力的簡單化。這也不能怪他們——這种態度是有所本的。美國的教會有一支叫做“复興派”(Revivalists),做禮拜后每每舉行公開的仟侮,長篇大論敘述過往的罪惡。發起人把自己描寫成凶徒与淫棍,越坏越動听,烘云托月,襯出今日的善良,得救后的快樂。在美國的窮鄉僻壤,沒有大腿戲可看的地方,村民唯一的娛樂便是這些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仟侮。 《新生》沒有做得到有聲有色這一點。它缺乏真實性,一部分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并非電影公司不肯花錢,而是戲里把貨幣价值計算得不大准确的緣故。父母給了儿子六百元買書,不肖的儿子用這六百元賃了一所美輪美免的大廈,雇了女佣,不斷地請客,應酬女朋友。一個唯利是圖的交際花愿意嫁路他,如果他能再籌到二千元的巨款。即使以十年前的生活程度為標准,這筆帳也還使人糊涂。 男主角回心向善了,可是“善”在哪里?《新生》設法回答這問題——一個勇敢而略有點慌亂的嘗試。至少它比它的姐妹作切實得多——從前的影片往往只給你一种虛無縹渺的自新的感覺,仿佛年初一早上賭的咒,發的愿心似的。《新生》介紹了那最合理想的現代少女(王丹風演),她和男主角做朋友純為交換知識。他想再進一步的時候,她拒絕了他的愛,因為這年頭儿不是談情說愛的時候。畢業之后她到內地去教書,成為一個美麗悅目的教務主任,頭發上扎一個大蝴蝶結。受了她的影響,男主角加入了一個開發邊疆的旅行團,墾荒去了。他做這件事,并沒有預先考慮過,光是由于一時的沖動,待意的撞撮,近于逃避主義。如果他在此地犯了罪,為什么他不能在此地贖罪呢?在我們近周的環境里,一個身強力壯,具有相當知識的年輕人竟會無事可做么?一定要叫他走到“遼遠的,遼遠的地方”,是很不合實際的建議。 《新生》另提出了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大眾的初步教育,是否比少數人的高等教育更為重要,更為迫切?男主角的父親拒絕幫助一個鄰居的孩子進小學,因為他的錢要留著給他自己的孩子人大學。然而他的不成器的孩子辜負了他的一片苦心,他受了刺激,便毀家興學,造福全村的儿童。在這里,劇作者隱約地對于我們的最高學府表示不滿,可是他所攻擊的僅限于大學四周的混雜腐敗有傳染性的環境。 在《漁家女》里面找尋教育的真謗,我們走的是死胡同,因為《漁家女》的英雄是個美術專門生,西洋美術在中國始終是有錢人消閒的玩藝儿。差不多所有的職業畫家畫的都是傳統的中國畫。《漁家女》的英雄一開頭便得罪了觀眾(如果這觀眾是有點常識的話),因為他不知天高地厚,滿以為畫兩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岸的裸体女人便可以掙錢養家了。 《漁家女》的創造人多半從來沒看見過一個游泳著的魚——除了在金魚缸里——但是他用稀有的括淨的風格敘說他的故事,還有些神來之筆,在有意無意間點染出中國人的脾气,譬如說,漁家女向美術家道歉,她配不上他,他便激楚地回答:“我不喜歡受過教育的女人。”可是,他雖然對大自然的女儿充滿了盧騷式的景仰,他不由自主地要教她認字。他不能抵抗這誘惑。以往的中國學者有過這樣一個普遍的嗜好:教姨太太讀書。其實,教太太也未嘗不可,如果太太生得美麗,但是這一類的風流蘊藉的勾當往往要到暮年的時候,退休以后,才有這閒心,收個“紅袖添香”的女弟子以娛晚景,太大顯然是不合格了。 從前的士子很少有机會教授女學生,因此袁隨園1為人极度艷羡,因此鄭康成2窮极無聊只得把自己家里的丫頭權充門牆桃李。現在情形不同了,可是几千年的情操上的習慣。 -------- 1袁隨園,即袁枚,清代詩人。田園是他晚年居住的庭院,故自號田園老人。 2鄭康成,即鄭玄,東漢經學家,字康成。 畢竟一時很難更改,到處我們可以找到遺跡。女人也必須受教育,中國人對于這一點表示同意了,然而他們宁愿自己教育自己的太太,直接地或是間接地。在通俗的小說里,一個男子如果送一個窮女孩子上學堂,那就等于下了聘了,即使他堅決地聲明他不過是成全她的志向,因為她是個可造之材。報上的征婚廣告里每每有“愿助學費”的句子。 “漁家女”的戀人樂意教她書,所以“漁家女”之受教育完全是為了她的先生的享受。而美術專門生所受的教育又于他毫無好處。他同爸爸吵翻了,出來謀獨立,失敗了,幸而有一個鐘情于他的闊小姐加以援手,隨后這闊小姐就詭計多端破坏他同“漁家女”的感情。在最后的一剎那,收買靈魂的女魔終于天良發現,一對戀人遂得團圓,美術家用闊小姐贈他的錢雇了花馬車迎接他的新娘。悲劇變為喜劇,關鍵全在一個闊小姐的不甚可靠的良心——《漁家女》因而成為更深一層的悲劇了。 (收入《流言》,1944年12月中國科學公司初版)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