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祭舅氏墓下文


  月日甥某,謹致祭于安巢舅氏之墓下而吊之曰:自公之卒,衡不涉杭州之土,七年于茲矣。下窆之日,不得助執紼,時祭之辰,不得荐苹藻,丁卯之夏,止于上海;然自信其未敢斯須去怀也,明發之初,昏黃之下,輒念吳山而有失,憶圣湖而興悲焉。今歲以省右台先塋,始展拜于舅氏之墓道,地在龍井煙霞洞之間,蓋昔年侍公游賞地也。此誰氏之墓耶?而衡孑然憑吊于其下,豈始念所及哉!“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撫今追昔,誠有如羊曇之過西州者。昔年車達城站,距舅家咫尺耳,每虛擬一和煦溫厚之夢境,今日湖山無恙,坊市依稀,自顧此身,已為煢煢之客矣。裘葛頻更,不履斯土,以不能胜情,故畏之者切。封樹肅肅,高壟峨峨,其有知也耶?幽明一軌,非夙心乎,衡固不敢遽信也;其無知也耶?神人道殊,不亦已乎,衡又不忍終默也。然則如之何而可?然則如之何而可哉!知公之不我听而言之,是不智也;知公之不我听而遂不言之,是不仁也。仁智之間,豈無先后;雖然,區區之誠,夫何足以通神明,衡宁不能自反哉,是以彌可痛已。記曰:“至親無文。”抑猶有進者,傳載荀息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為信矣。”當深愛其言,愿以之事公矣。靈而有知,必鑒之矣;靈而無知,則固衡之愚也。哀哉!

                            一九三三年二月。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