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出賣信紙


  以L君病《燕知草》之多感触而少滑稽也,使我想起L當年賣信紙的故事。他亦后悔其失言乎?而目次排定,此文亦弦上之箭矣。
  舊夢可笑的很多,卻不知怎的,總喜歡挑有感傷味的去寫,真是不很長進的習气。難道你感傷了他便肅然,一頑皮將使人不敬嗎?我想,我是不至于,至少我也要這般說。——無非是感傷的材料,在憶中較突兀而已。
  我有一种舊版新印的信箋,大家一商量,大可出賣,而且莫妙于沿門叫賣。(門當作街,叫當作兜,自注。)其時正當十一年四五月間,我們六人湊了八股,共大洋三元小洋六角,這都是有帳可考的。實行沿門叫賣的——照例小的吃虧,便是頂小的L了。
  “爭利者于市,”城站距我們最近。“我們城站去!”紙旗上寫著出賣信紙的標語,(標語當作招牌,自注。)紅筆藍筆渲爛可觀。我們便前呼后擁地包圍L同志而去。
  行行去去,去去行行,到了!到了!在生疏詫异的三三五五的看客面前,簡直有點儿窘呢。但一不做,二不休,縮頭縮頸何為哉?赶緊賣罷!把旗子插好,歇在迎賓茶樓下。我們都走開,遠遠地瞧著,且看生意如何。
  雖明明有個賣者,但誰來買呢?穿短衫的L,末必像個小販,此其一;信紙几疊單薄可怜,不容易使人為之眼紅,此其二;L非但不亮著喉嚨連唱帶喊,“信紙賣得真正強,十個銅鈿買一張”之類,反而瑟縮有溜煙之勢,此其三。還有第四,一個銅板一張紙,實頭勿強。(強价賤也,自注。)沒人來買,卻偏有人來看,有的還用閒言閒語同L兜搭,這實在欠佳,于是乎大減价。本來一個銅板一張的,現在減了价,改為三個銅板兩張!
  以為又是“黃落戲哉”,孰知竟不然,大減价之成績實斐然。(黃落戲,蓋徒勞之意,自注。)有一戴眼鏡少年,約二十左右,挖出三個銅板來,買了兩張紙,似乎滿意,揚長而去。雖繼起無人,來者尚欠絡繹,然本店總算開了張。“我們大家轉去”。
  妙哉L,一個銅板一張的,一減而為三個銅板兩張,這种破天荒的大減价,如開明,如北新,如亞東的老板們其知之否耶?若登門求教,我知L殆必不吝金玉也。
  生意興隆,忙中有錯,把兩兩三三做了換巢的鸞鳳,該信紙公司的掌柜固是奇人,然細思細想殆不如彼少年顧客之尤奇也。豈彼听得減价之言,便已欣然色喜,不問青紅,不管皂白,便搶著去買惟恐失之呢?還是真以為三個子儿兩,比一個子儿一個便宜得多呢?夫天下之大真無奇不有!外史氏曰:“何奇之有焉!君不見于返城頭巷三號時,大家笑得不可仰,而L把三個銅板笑嘻嘻地拿了出來,則其人其事亦思過半矣。”
  后來听L說,他們的貴老師,其時恰好在迎賓茶樓上吃新泡的“龍井上明前”。
  L自此拋荒故業,徘徊于城站的少年大概已望眼欲穿矣,于無人處低吟曰:“悠悠便宜貨,一去何時來。”
  兩張以外的信紙陸續寫了信寄出去;据經理報告,本利均有著,關門亦大吉。(十三年夏在西湖又做生意一次,出賣甘蔗汁,其結果,游客們以為是一班雅人在那邊品茗,都不敢親近,望望然去之,自注。)

  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北京。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