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看虹錄


一個人二十四點鐘內生命的一种形式

沈從文

第一節

  晚上十一點鐘。
  半點鐘前我從另外一個地方歸來,在离家不多遠處,經過一個老式牌樓,見月光清瑩,十分感動,因此在牌樓下站了那么一忽儿。那里大白天是個熱鬧菜市,夜中顯得空闊而靜寂。空闊似乎擴張了我的感情,寂靜卻把壓縮在一堆時間中那個無形無質的“感情”變成為一种有分量的東西。忽聞嗅到梅花清香,引我向“空虛”凝眸。慢慢的走向那個“空虛”,于是我便進到了一個小小的庭院,一間素朴的房子中,傍近一個火爐旁。在那個素朴小小房子中,正散溢梅花芳馥。
  像是一個年夜,遠近有各种火炮聲在寒气中爆響。在絕對單獨中,我開始閱讀一本奇書。我謹謹慎慎翻開那本書的第一頁,有個題詞,寫得明明白白:
  “神在我們生命里。”

第二節

  爐火始熾,房中溫暖如春天,使人想脫去一件較厚衣服,換上另外一件較薄的。橘紅色燈罩下的燈光,把小房中的牆壁、地毯和一些触目可見的事事物物,全鍍上一种与世隔絕的顏色,釀滿一种与世隔絕的空气。
  近窗邊朱紅漆條桌上,一個秋葉形建瓷碟子里,放了個小小的黃色檸檬,因此空气中還有些檸檬辛香。
  窗帘已下垂,淺棕色的窗帘上繪有粉彩花馬,仿佛奔躍于房中人眼下。客人來到這個地方,已完全陷入于一种离奇的孤寂境界。不過只那么一會儿,這境界即從客人心上消失了。原來主人不知何時輕輕悄悄走入房中,火爐對面大鏡中,現出一個人影子。白臉長眉,微笑中帶來了些春天的噓息。發鬢邊蓬蓬松松,几朵小藍花聚成一小簇,貼在有式樣的白耳后,儼若向人招手,“瞧,這個地位多得体,多美妙!”
  手指長而柔,插入發際時,那張微笑的臉便略微傾側,起始破坏了客人印象另一個寂靜。
  “真對不起,害你等得多悶損!”
  “不。我一點不。房中很暖和,很靜,對于我,真正是一种享受!”
  微笑的臉消失了。火爐邊椅子經輕輕的移動,在銀紅緞子坐墊上睡著的一只白鼻白爪小黑貓儿,不能再享受爐邊的溫暖,跳下了地,伸個懶腰,表示被驅逐的不合理,難同意慢慢的走開了。
  案桌上小方鐘達達響著,短針尖在八字上。晚上八點鐘。
  客人繼續游目四矚,重新看到窗帘上那個裝飾用的一群小花馬,用各种姿勢馳騁。
  “你這房里真暖和,簡直是一個小溫室。”
  “你覺得熱嗎?衣穿得太厚。我打開一會儿窗子。”
  客人本意只是贊美房中溫暖舒适,并未嫌太熱,這時節見推開窗子,不好意思作聲。
  窗外正飄降輕雪。窗開后,一片寒气和沙沙聲從窗口涌入。窗子重新關上了。
  “我也覺得熱起來了。換件衣服去。”
  主人离開房中一會儿。
  重新看那個窗帘上的花馬。仿佛這些東西在奔躍,因為重新在單獨中。梅花很香。
  主人換了件綠羅夾衫,顯得瘦了點。
  “穿得太薄了,不怕冷嗎?招涼可麻煩。藥總是苦的,縱加上些糖,甜得不自然。”
  “不冷的!這衣夠厚了。還是七年前縫好,秋天從箱底里翻出,以為穿不得,想送給人。想想看,送誰?自己試穿穿看罷,末后還是送給了自己。”側面向爐取暖,一雙小小手伸出作向火姿勢,風度异常优美。還來不及稱贊,手已縮回翻翻衣角,“這個夾衣,還是我自己縫的!我歡喜這种軟條子羅,重重的,有個分量。”
  “是的,這個對于你特別相宜。材料分量重,和身体活潑輕盈對比,恰到好處。”要說的完全都溶解在一個微笑里了。
  主人明白,只報以微笑。
  衣角向上翻轉時,纖弱的雙腿,被鼠灰色薄薄絲襪子裹著,如一棵美麗的小白楊樹,如一對光光的球杖,——不,恰如一雙理想的腿。這是一條路,由此導人想象走近天堂。天堂中景象素朴而离奇,一片青草,芊綿綠蕪,寂靜無聲。
  什么話也不說,于是用目光輕輕撫著那個微凸的踝骨,斂小的足脛,半圓的膝蓋,……一切都生長得恰到好處,看來令人异常舒服,而又稍稍紛亂。
  仿佛已感覺到這种目光和遐想行旅的輕微褻瀆,因此一面便把衣角放下,緊緊的裹著膝部,輕的吁了一口气。“你瞧我襪子好不好?顏色不大好,材料好。”瘦的手在衣下摸著那襪子,似乎還接著說,“材料好,裹在腳上,腳也好看多了,是不是?”
  “天气一熱,你們就省事多了。”意思倒是“熱天你不穿襪子,更好看。”
  衣角复揚起一些,“天熱真省事。”意思卻在回答,“大家都說我腳好看,那里有什么好看。”
  “天熱小姐們鞋子也簡單。”(腳踵腳趾通好看。)
  “年年換樣子,費錢!”(你歡喜嗎?)
  “任何國家一年把錢用到頂愚蠢各种事情上去,總是万万千千的花。年青女孩子一年換兩种皮鞋樣子,費得了多少事!”
  (只要好看,怕什么費錢?一個皮鞋工厂的技師,對于人類幸福的貢獻,并不比一個EE厂的技師不如!”)
  “這個問題太深了,不是我能說話的。我倒像個野孩子,一到海邊,就只想腳踢沙子玩。”(我不怕人看,不怕人吻,可是得看地方來。)
  “今年新式浴衣肯定又和去年不同。”(你裸体比別的女人更好看。)
  這种無聲音的言語,彼此之間都似乎能夠從所說及的話領會得出,意思毫無錯誤。到這時節,主人笑笑,沉默了。一個聰明的女人的羞怯,照例是貞節与情欲的混合。微笑与沉默,便包含了獎勵和趨避的兩种成分。
  主人輕輕的將腳尖舉舉,(你有多少傻想頭,我全知道!
  可是傻得并不十分討人厭。)
  腳又稍稍向里移,如已被吻過后有所逃避。(夠了,為什么老是這么傻。)
  “你想不出你走路時美到什么程度。不拘在什么地方,都代表快樂和健康。”可是客人開口說的卻是“你喜歡爬山,還是在海灘邊散步?”
  “我當然歡喜海,它可以解放我,也可以滿足你。”主人說的只是“海邊好玩得多。潮水退后沙上濕濕的,冷冷的,光著腳走去,無拘無束,极有意思。”
  “我喜歡在沙子里發現那些美麗的蚌殼,美麗真是一种古怪東西。”(因為美,令人崇拜,見之低頭。發現美接近美不僅僅使人愉快,并且使人嚴肅,因為儼然与神對面!)
  “對于你,這世界有多少古怪東西!”(你說笑話,你崇拜,低頭,不過是想起罷了。你并不當真會為我低頭的。你就是個古怪東西,想想許多不端重的事,卻從不做過一件失禮貌的事,很會保護你自己。)
  “是的,我看到的都是別人疏忽了的,知道的好像都不是‘真’的,居多且不同別人一樣的。這可說是一种‘悲劇’。”
  (譬如說,你需要我那么有禮貌的接待你嗎?就我知道的說來,你是獎勵我做一點別的事情的。)
  “近來寫了多少詩?”(語气中稍微有點嘲諷,你成天寫詩,熱情消失在文字里去了,所以活下來就完全同一個正經紳士一樣的過日子。)
  “我在寫小說。情感荒唐而夸飾,文字艷佚而不庄。寫一個荒唐而又浪漫的故事,獨自在大雪中獵鹿,簡直是奇跡,居然就捉住了一只鹿。正好像一篇童話,因為只有小孩子相信這是可能的一件真實事情,且將超越真實和虛飾這類名詞,去欣賞故事中所提及的一切,分享那個故事中人物的悲歡心境。”(你看它就會明白。你生命并不缺少童話一般荒唐美麗的愛好,以及去接受生活中這种變故的准備。你無妨看看,不過也得小心!”)
  主人好像完全理解客人那個意思,因此帶著微笑說,“你故事寫成了,是不是?讓我看看好。讓我從你故事上測驗一下我的童心。我自己還不知道是否尚有童心!”
  客人說:“是的,我也想用你對于這個作品的態度和感想,測驗一下我對于人性的理解能力。平時我對于這种能力總覺得怀疑,可是許多人卻稱贊我這一點,我還缺少自信。”
  主人因此低下頭,(一朵白合花的低垂。)來閱讀那個“荒唐”故事。在起始閱讀前,似乎還擔心客人的沉悶,所以間不久又抬起頭瞥客人一眼。眼中有春天的風和夏天的云,也好受,也好看。客人于是說,“不要看我,看那個故事吧。不許無理由生气著惱。”
  “我看你寫的故事,要慢慢的看。”
  “是的,這是一個故事,要慢慢的看,才看得懂。”
  “你意思是說,因為故事寫得太深——還是我為人太笨?”
  “都不是。我意思是文字寫得太晦,和一般習慣不大相合。
  你知道,大凡一种和習慣不大相合的思想行為,有時還被人看成十分危險,會出亂子的!”
  “好,我試一試看,能不能從這個作品發現一點什么。”
  于是主人靜靜的把那個故事看下去。客人也靜靜的看下去——看那個窗帘上的花馬。馬似乎奔躍于廣漠無際一片青蕪中消失了。
  客人覺得需要那么一种對話,來填補時間上的空虛。
  ……太美麗了。一個長得美麗的人,照例不大想得到由于這點美觀,引起人多少惆悵,也給人多少快樂!
  ……真的嗎。你在說笑話罷了。你那么呆呆的看著我腳,是什么意思?你表面老實,心中放肆。我知道你另外一時,曾經用目光吻過我的一身,但是你說的卻是“馬畫得很有趣味,好像要各處跑去。”跑去的是你的心!如今又正在作這种行旅的溫習。說起這事時我為你有點羞慚,然而我并不怕什么。我早知道你不會做出什么真正嚇人的行為。你能夠做的就只是這种漫游,仿佛第一個旅行家進到了另外一個种族宗教大廟里,無目的的游覽,因此而彼,帶著一點惶恐敬佩之忱,因為你同時還有犯罪不淨感在心上占絕大勢力。
  ……是的,你猜想的毫無錯誤。我要吻你的腳趾和腳掌,膝和腿,以及你那個說來害羞的地方。我要停頓在你一身這里或那里。你應當懂得我的期望,如何誠實,如何不自私。
  ……我什么都懂,只不懂你為什么只那么想,不那么作。
  房中只兩人,院外寂靜,惟聞微雪飄窗。間或有松樹上積雪下墮,聲音也很輕。客人仿佛听到彼此的話語,其實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心跳。
  爐火已漸熾。
  主人一面閱讀故事,一面把腳尖微触地板,好像在指示客人,“請從這里開始。我不怕你。你不管如何胡鬧也不怕你。
  我知道你要做些什么事,有多少傻處,慌慌張張處。”
  主人發柔而黑,頸白如削玉刻脂,眉眼斌媚迎人,頰邊帶有一小小圓渦,胸部微凸,衣也許稍微厚了一點。
  目光吻著發間,發光如髹,柔如絲綢。吻著白額,秀眼微閉。吻著頰,一种不知名的芳香中人欲醉。吻著頸部,似乎吸取了一個小小紅印。吻著胸脯,左邊右邊,衣的确稍厚了一點。因此說道:
  “EE,你那么近著爐子,不熱嗎?”
  “我不怕熱,我怕怜!”說著頭也不抬,咕咕的笑起來。
  “我是個貓儿,一只好看不喜動的暹羅貓,一到火爐邊就不大想走動。平日一個人常整天坐在這里,什么也不想,也不做。”
  說時又咕咕的笑著。
  “文章看到什么地方?”
  “我看到那只鹿站在那個風雪所不及的孤獨高岩上,眼睛光光的望著另一方,自以為十分安全,想不到那個打獵的人,已經慢慢地向它走去。那獵人滿以為伸一手就可捉住它那只瘦瘦的后腳,他還閉了一只眼睛去欣賞那鹿腳上的茸毛,正像十分從容。你描寫得簡直可笑,想象不真。美麗,可不真實。”
  “請你看下去!看完后再批評。”
  看下去,笑容逐漸收斂了。他知道她已看到另一個篇章。
  描寫那母鹿身体另外一部分時,那溫柔獸物如何近于一個人。
  那母鹿因新的愛情從目光中流出的溫柔,更寫得如何生動而富有人性。
  她把那几頁文章擱到膝蓋上,輕輕吁了一口气。好像腳上的一只襪子已被客人用文字解去,白足如霜。好像听到客人低聲的說,“你不以為褻瀆,我喜歡看它,你不生气,我還將用嘴唇去吻它。我還要沿那個白楊路行去,到我應當到的地方歇憩。我要到那個有蔭蔽處,轉彎抹角處,小小井泉邊,茂草芊綿,适宜白羊放牧處。總之,我將一切照那個獵人行徑作去,雖然有點傻,有點痴,我還是要作去。”
  她感覺地位不大妥當,赶忙把腳并攏一點,衣角拉下一點。不敢再把那個故事看下去,因此裝著怕冷,伸手向火。但在非意識情形中,卻拉開了火爐門,投了三塊煤,用那個白銅火鉗攪了一下爐中熾燃燒的炭火。“火是應當充分燃燒的!
  我就喜歡熱。”
  “看完了?”
  搖搖頭。頭隨即低下了,相互之間都覺得有點生疏而新的情感,起始混入生命中,使得人有些微恐怖。
  第二回搖搖頭時,用意已与第一回完全不同。不在把“否認”和“承認”相混,卻表示唯恐窗外有人。事實上窗外別無所有,惟輕雪降落而已。
  客人走近窗邊,把窗帘拉開一小角,拂去了窗上的蒙霧,向外張望,但見一片皓白,單純素淨。窗帘垂下時,“一片白,把一切都遮蓋了,消失了。象征……上帝!”
  房中爐火旁其時也就同樣有一片白,單純而素淨,象征道德的极致。
  “說你的故事好。且說說你真的怎么捉那只鹿罷。”
  “好,我們好好烤火,來說那個故事……我當時傍近了它,天知道我的心是個什么情形。我手指撫摸到它那腳上光滑的皮毛,我想,我是用手捉住了一只活生生的鹿,還是用生命中最纖細的神經捉住了一個美的印象?亟想知道,可決不許我知道。我想起古人形容女人手美如荄荑,如春蔥,如玉筍,形容寒儉或富貴,總之可笑。不見過鹿瑩瑩如濕的眼光中所表示的母性溫柔的人,一定希奇我為什么吻那個生物眼睛那么久,更覺得荒唐,自然是我用嘴去輕輕的接触那個美麗生物的四肢,且順著背脊一直吻到它那微瘦而圓的尾邊。我在那個地方發現一些微妙之漩渦,仿佛詩人說的藏吻的窩巢。它的頰上,臉頰上,都被覆上纖細的毫毛。它的頸那么有式樣,它的腰那么小,都是我從前夢想不到的。尤其夢想不到,是它哺小鹿的那一對奶子,那么柔軟,那么美。那鹿在我身邊竟絲毫無逃脫意思,它不惊,不懼。似乎完全知道我對于它的善意,一句話不必說就知道。倒是我反而有點惶恐不安,有點不知如何是好。我望著他的眼睛:我們怎么辦?我要從它溫柔目光中取得回答,好像听到它說:“這一切由你。”“不,不,一點不是。它一定想逃脫,遠遠的走去,因為自由,這是它應有的一點自由。”
  “是的,他想逃走,可是并不走去。因為一离開那個洞穴,全是一片雪,天气真冷。而且……逃脫与危險感覺大有關系,目前有什么危險可言?……”
  “你怎么知道它不想逃脫,如果這只鹿是聰明的,它一定要走去。”
  “是的,它那么想過了。其所以那么想,就為的是它自以為這才像聰明,才像一只聰明的鹿應有的打算。可是我若像它那么作,那我就是傻子了,我覺得我說的話它不大懂,就用手和嘴唇去作補充解釋,撫慰它,安靜它。凡是我能做到的我都去做。到后,我摸摸它的心,就知道我們已熟悉了,這自然是一种奇跡,因為我起始听到它輕輕的歎息——一只鹿,為了理解愛而歎息,你不相信嗎?”
  “不會有的事!”
  “是的,要照你那么說話,決不會有。因為那是一只鹿!
  至于一個人呢,比如說——唉,上帝,不說好了。我話已經說得太多了!”
  相互沉默了一會儿。
  “不熱嗎?我知道你衣還穿得太多。”客人問時隨即為作了些事。也想起了些事,什么都近于抽象。
  不是詩人說的就是瘋子說的。
  “詩和火同樣使生命會燃燒起來的。燃燒后,便將只剩下一個藍焰的影子,一堆灰。”
  二十分鐘后客人低聲的詢問,“覺得冷嗎?披上你那個……”并從一堆絲質物中,把那個細鼠灰披肩放到肩上去,“窗帘上那個圖案古怪,我總覺得它在動。”事實上,他已覺得窗帘上花馬完全沉靜了。
  主人一面攪動爐火,一面輕輕的說,“我想起那只鹿,先前一時怎么不逃走?真是命運。”說的話有點近于解嘲,因為事情已經成為過去了。
  沉默繼續占領這個有橘紅色燈光和熊熊爐火的房間。
  第二天,主人獨自坐在那個火爐邊讀一個信。
  EE:我好像還是在做夢,身心都虛飄飄的。還依然吻到你的眼睛和你的心。在那個夢境里,你是一切,而我卻有了你,展露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個單純的肉体,竟是一片光輝,一把花,一朵云。一切文字在此都失去了他的性能,因為詩歌本來只能作為次一等生命青春的裝飾。白色本身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你已經超乎這個道德名辭以上。
  所羅門王雅哥說:“我的妹子,我的鴿子,你臍圓如杯,永遠不缺少調和的酒。”我第一次沾唇,并不擔心醉倒。
  葡萄園的果子成熟時,飽滿而壯實,正象征生命待贈与,待擴張。不采摘它也會慢慢枯萎。
  我歡喜精美的瓷器,溫潤而瑩洁。我昨天所見到的,實強過我二十年來所見名瓷万千。
  我喜歡看那幅元人素景,小阜平岡間有秀草叢生,作三角形,整齊而細柔,縈迴迂徐,如云如絲,為我一生所僅見風景幽秀地方。我樂意終此一生,在這個處所隱居。
  我仿佛還見過一個雕刻,材料非銅非玉,但覺珍貴華麗,希有少見。那雕刻品腿瘦而長,小腹微凸,隨即下斂,一把极合理想之線,從兩股接榫處展開,直到腳踝。式樣完整處,如一古代希腊精美藝術的仿制品。藝術品應有雕刻家的生命与尊貴情感,在我面前那一個仿制物,依据可看到神的意志与庄嚴的情感。
  這藝術品的形色神奇處,也令人不敢相信。某一部分微帶一片青漬,某一部分有兩粒小小黑痣,某一部分并有若干美妙之漩渦,仿佛可從這些地方見出上帝手藝之巧。這些漩渦隱現于手足關節間,和臉頰頸肩与腰以下,真如詩人所謂“藏熱吻的小杯”。在這些地方,不特使人只想用嘴唇輕輕的去接触,還幻想把自己整個生命都收藏到里邊去。
  白合花頸弱而秀,你的頸肩和它十分相似。長頸托著那個美麗頭顱微向后仰。燈光照到那個白白的額部時,正如一朵白合花欲開未開。我手指發抖,不敢攀折,為的是我從這個花中見到了神。微笑時你是開放的白合花,有生命在活躍流動。你沉默,在沉默中更見出高貴。你長眉微蹙,無所自主時,在輕顰薄媚中所增加的鮮艷,恰恰如淺碧色白合花帶上一個小小黃蕊,一片小墨斑。……
  這一切又只像是一個抽象。

第三節

  這個記錄看到后來,我眼睛眩瞀了。這本書成為一片藍色火焰,在空虛中消失了。我不知什么時候离開了那個“房間”,重新站到這個老式牌樓下。保留在我生命中,似乎就只是那么一片藍焰。保留到另外一個什么地方,應當是小小的一撮灰。一朵枯干的梅花,在想象的時間下失去了色和香的生命殘余。我只記得那本書上第一句話:神在我們生命里。
  我已經回到了住處。
  晚上十一點半,菜油燈一片黃光舖在黑色台面上,散在小小的房間中。試游目四矚,這里那里只是書,兩千年前人寫的,一万里外人寫的,自己寫的,不相識同時人寫的;一個灰色小耗子在書堆旁燈光所不及處走來走去。那分從容處,正表示它也是個生物,可是和這些生命堆積,卻全不相干。使我想起許多讀書人,十年二十年在書旁走過,或坐在一個教堂邊讀書講書情形。我不禁自言自語的說,“唉,上帝,我活下來還應當讀多少書,寫多少書?”
  我需要稍稍休息,不知怎么樣一來就可得到休息。
  我似乎很累,然而卻依然活在一种有繼續性的荒唐境界里。
  燈頭上結了一朵小花,在火焰中開放的花朵。我心想,“到火息時,這花才會謝落,正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我的心也似乎如焚如燒,不知道的是什么事情。
  梅花香味雖已失去,尚想從這种香味所現出的境界搜尋一下,希望發現一點什么,好像這一切既然存在,我也值得好好存在。于是在一個“過去”影子里,我發現了一片黃和一點干枯焦黑的東西,它代表的是他人“生命”另一种形式,或者不過只是自己另一种“夢”的形式,都無關系。我靜靜的從這些干枯焦黑的殘余,向虛空深處看,便見到另一個人在悅樂中瘋狂中的种种行為。也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如何反映在他人悅樂瘋狂中,和愛憎取予之際的徘徊游移中。
  仿佛有一線陽光印在牆壁上。仿佛有青春的心在跳躍。仿佛一切都重新得到了位置和意義。
  我推測另外必然還有一本書,記載的是在微陽涼秋間,一個女人對于自己美麗精致的肉体,烏黑柔軟的毛發,薄薄嘴唇上一點紅,白白丰頰間一縷香,配上手足頸肩素淨与明潤,還有那一种從瑩然如淚的目光中流出的溫柔歌呼。肢体如融時愛与怨無可奈何的對立,感到眩目的惊奇。唉,多美好神奇的生命,都消失在陽光中,遺忘在時間后!一切不見了,消失了,試去追尋時,剩余的同樣是一點干枯焦黑東西,這是從自己鬢發間取下的一朵花,還是從路旁拾來的一點紙?說不清楚。
  試來追究“生命”意義時,我重新看到一堆名詞,情欲和愛,怨和恨,取和予,上帝和魔鬼,人和人,湊巧和相左。
  過半點鐘后,一切名詞又都失了它的位置和意義。
  到天明前五點鐘左右,我已把一切“過去”和“當前”的經驗与抽象,都完全打散,再無從追究分析它的存在意義了,我從不用自己對于生命所理解的方式,凝結成為語言与形象,創造一個生命和靈魂新的范本,我腦子在旋轉,為保留在印象中的造形,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完整造形,重新瘋狂起來。
  到末了,“我”便消失在“故事”里了。在桌上稿本內,已寫成了五千字。我知道這小東西寄到另外一處去,別人便把它當成“小說”,從故事中推究真偽。對于我呢,生命的殘余,夢的殘余而已。
  我面對著這個記載,熱愛那個“抽象”,向虛空凝眸來耗費這個時間。一种极端困惑的固執,以及這种固執的延長,算是我体會到“生存”唯一事情,此外一切“知識”与“事實”,都無助于當前,我完全活在一种觀念中,并非活在實際世界中。我似乎在用抽象虐待自己肉体和靈魂,雖痛苦同時也是享受。時間便從生命中流過去了,什么都不留下而過去了。
  試輕輕拉開房門時,天已大明,一片過去熟悉的清晨陽光,隨即進到了房里,斜斜的照射在舊牆上。書架前几個緬式金漆盒子,在微陽光影中,反映出一种神奇光彩。一切都似乎极新。但想起“日光之下無新事”,真是又愁又喜。我等待那個“夜”所能帶來的一切。梅花的香,和在這种淡淡香气中給我的一份离奇教育。
  居然又到了晚上十點鐘。月光清瑩,樓廊間滿是月光。因此把門打開,放月光進到房中來。
  似乎有個人隨同月光輕輕的進到房中,站在我身后邊,“為什么這樣自苦?究竟算什么?”
  我勉強笑,眼睛濕了,并不回過頭去,“我在寫青鳳,聊齋上那個青鳳,要她在我筆下复活。”
  從一個輕輕的歎息聲中,我才覺得已過二十四點鐘,還不曾吃過一杯水。

                    三十年七月作,三十二年三月重寫

             (原刊《新文學》第一卷第1期1943年7月15日桂林出版)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