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備考:《庄子》与《文選》(施蟄存)




   上個月《大晚報》的編輯寄了一張印著表格的郵片來,要我填注兩項:(一)目下在讀什么書,(二)要介紹給青年的書。
  在第二項中,我寫著:《庄子》,《文選》,并且附加了一句注腳:“為青年文學修養之助。”
  今天看見《自由談》上丰之余先生的《感舊》一文,不覺有點神經過敏起來,以為丰先生這篇文章是為我而作的了。
  但是現在我并不想對于丰先生有什么辯難,我只想趁此机會替自己作一個解釋。
  第一,我應當說明我為什么希望青年人讀《庄子》和《文選》。近數年來,我的生活,從國文教師轉到編雜志,与青年人的文章接触的机會實在太多了。我總感覺到這些青年人的文章太拙直,字匯太少,所以在《大晚報》編輯寄來的狹狹的行格里推荐了這兩部書。我以為從這兩部書中可以參悟一點做文章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擴大一點字匯(雖然其中有許多字是已死了的)。但是我當然并不希望青年人都去做《庄子》,《文選》一類的“古文”。
  第二,我應當說明我只是希望有志于文學的青年能夠讀一讀這兩部書。我以為每一個文學者必須要有所借助于他上代的文學,我不懂得“新文學”和“舊文學”這中間究竟是以何者為分界的。在文學上,我以為“舊瓶裝新酒”与“新瓶裝舊酒”這譬喻是不對的。倘若我們把一個人的文學修養比之為酒,那么我們可以這樣說:酒瓶的新舊沒有關系,但這酒必須是釀造出來的。
  我勸文學青年讀《庄子》与《文選》,目的在要他們“釀造”,倘若《大晚報》編輯寄來的表格再寬闊一點的話,我是想再多寫几部書進去的。
  這里,我們不妨舉魯迅先生來說,像魯迅先生那樣的新文學家,似乎可以算是十足的新瓶了。但是他的酒呢?純粹的白蘭地嗎?我就不能相信。沒有經過古文學的修養,魯迅先生的新文章決不會寫到現在那樣好。所以,我敢說:在魯迅先生那樣的瓶子里,也免不了有許多五加皮或紹興老酒的成分。
  至于丰之余先生以為寫篆字,填詞,用自刻印板的信封,都是不出身于學校,或國學專家們的事情,我以為這也有點武斷。這些其實只是個人的事情,如果寫篆字的人,不以篆字寫信,如果填詞的人做了官不以詞取士,如果用自刻印板信封的人不勉強別人也去刻一個專用信封,那也無須丰先生口誅筆伐地去認為“謬种”和“妖孽”了。
  新文學家中,也有玩木刻,考究版本,收羅藏書票,以駢体文為白話書信作序,甚至寫字台上陳列了小擺設的,照丰先生的意見說來,難道他們是“要以‘今雅’立足于天地之間”嗎?我想他們也未必有此企圖。
  臨了,我希望丰先生那篇文章并不是為我而作的。十月八日,《自由談》。
       
  〔1〕 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三年十月十五日《申報·自由談》。〔2〕 施蟄存 江蘇松江人,作家。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曾主編《現代》雜志。
  〔3〕 庄子死后被劈棺的故事,見明代馮夢龍輯《警世通言》第二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大意說:庄子死后不久,他的妻子田氏便再嫁楚國王孫;成婚時,王孫突然心痛,他的仆人說要吃人的腦髓才會好,于是田氏便拿斧頭去劈棺,想取庄子的腦髓;不料棺蓋剛劈開,庄子便從棺內歎一口气坐了起來。
  〔4〕 《烈女傳》 漢代劉向著有《列女傳》,內分“貞順”、“節義”等七類。這里可能即指此書。
  〔5〕 “第三种人” 參看本卷第25頁注〔10〕。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