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中國現代圣經〔2〕——迎頭經曰:“我們……要迎頭赶上去,不要向后跟著。” 傳〔3〕曰:追赶總只有向后跟著,普通是無所謂迎頭追赶的,然而圣經決不會錯,更不會不通,何況這個年頭一切都是反常的呢。所以赶上偏偏說迎頭,向后跟著,那就說不行! 現在通行的說法是:“日軍所至,抵抗隨之”,至于收复失地与否,那么,當然“既非軍事專家,詳細計畫,不得而知”。〔4〕不錯呀,“日軍所至,抵抗隨之”,這不是迎頭赶上是什么!日軍一到,迎頭而“赶”:日軍到沈陽,迎頭赶上北平;日軍到閘北,迎頭赶上真茹;日軍到山海關,迎頭赶上塘沽;日軍到承德,迎頭赶上古北口……以前有過行都洛陽,現在有了陪都西安,將來還有“漢族發源地”昆侖山——西方极樂世界。至于收复失地云云,則雖非軍事專家亦得而知焉,于經有之,曰“不要向后跟著”也。證之已往的上海戰事,每到日軍退守租界的時候,就要“嚴飭所部切勿越界一步”〔5〕。這樣,所謂迎頭赶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見于經典而且證諸實驗的真理了。右傳之一章。 傳又曰:迎頭赶和勿后跟,還有第二种的微言大義——報載熱河實況曰:“義軍〔6〕皆极勇敢,認扰亂及殺戮日軍為興奮之事……唯張作相〔7〕接收義軍之消息發表后,張作相既不親往撫慰,熱湯又停止供給義軍汽油,運輸中斷,義軍大都失望,甚至有認替張作相立功為無謂者。”“日軍既至凌源,其時張作相已不在,吾人聞訊出走,熱湯扣車運物已成目擊之事實,證以日軍從未派飛机至承德轟炸……可知承德實為妥協之放棄。”(張慧沖〔8〕君在上海東北難民救濟會席上所談。)雖然据張慧沖君所說,“享名最盛之義軍領袖,其忠勇之精神,未能悉如吾人之意想”,然而義軍的兵士的确是极勇敢的小百姓。正因為這些小百姓不懂得圣經,所以也不知道迎頭式的策略。于是小百姓自己,就自然要碰見迎頭的抵抗了:熱湯放棄承德之后,北平軍委分會下令“固守古北口,如義軍有欲入口者,即開槍迎擊之”。這是說,我的“抵抗”只是隨日軍之所至,你要換個樣子去抵抗,我就抵抗你;何況我的退后是預先約好了的,你既不肯妥協,那就只有“不要你向后跟著”而要把你“迎頭赶上”梁山了。右傳之二章。 詩云:“惶惶”大軍,迎頭而奔,“嗤嗤”小民,勿向后跟!賦〔9〕也。 三月十四日。 這篇文章被檢查員所指摘,經過改正,這才能在十九日的報上登出來了。 原文是這樣的—— 第三段“現在通行的說法”至“當然既”,原文為“民國廿二年春×三月某日〔10〕,當局談話曰:‘日軍所至,抵抗隨之……至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須視軍事進展如何而定,余’。”又“不得而知”下有注云:(《申報》三月十二日第三張)。 第五段“報載熱河……”上有“民國廿二年春×三月”九字。 三月十九夜記。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九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干。 〔2〕中國現代圣經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迎頭赶上去”等語,見該書《民族主義》第六講,原文為:“我們要學外國,是要迎頭赶上去,不要向后跟著他。譬如學科學,迎頭赶上去,便可以減少兩百多年的光陰。” 〔3〕傳這里是指闡釋經義的文字。 〔4〕“日軍所至”等語,見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申報》載國民党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答記者問:“我無論如何抵抗到底。日軍所至,抵抗隨之”;“至于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須視軍事進展如何而定,余非軍事專家,詳細計划,不得而知。” 〔5〕“嚴飭所部切勿越界一步”一二八上海戰事后,國民党政府為向日本侵略者乞降求和,曾同意侵入中國國土的日軍暫撤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嚴飭”中國軍隊不得越界前進。〔6〕義軍指“九一八”后活動在東北三省、熱河一帶的抗日義勇軍。 〔7〕張作相(1887—1949)遼宁義縣人,九一八事變時任吉林省政府主席、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 〔8〕張慧沖(1898—1962)廣東中山人,魔術、電影演員。曾于一九三三年初赴熱河前線拍攝義勇軍抗日紀錄影片。這里引用的是他自熱河回上海后于三月十一日的談話,載三月十二日《申報》。〔9〕賦《詩經》的表現手法之一,据唐代孔穎達《毛詩注疏》解釋,是“直陳其事”的意思。 〔10〕春×三月某日這里的“×”,是從《春秋》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套來的。据《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解釋:“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這里用“×三月”,含有諷刺國民党法西斯獨裁統治的意味。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