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古人并不純厚




  翁隼

  老輩往往說:古人比今人純厚,心好,壽長。我先前也有些相信,現在這信仰可是動搖了。達賴啦嘛總該比平常人心好,雖然“不幸短命死矣”,〔2〕但廣州開的耆英會〔3〕,卻明明收集過一大批壽翁壽媼,活了一百零六歲的老太太還能穿針,有照片為證。

  古今的心的好坏,較為難以比較,只好求教于詩文。古之詩人,是有名的“溫柔敦厚”的,而有的竟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4〕你看夠多么惡毒?更奇怪的是孔子“校閱”之后,竟沒有刪,還說什么“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5〕哩,好像圣人也并不以為可惡。

  還有現存的最通行的《文選》〔6〕,听說如果青年作家要丰富語匯,或描寫建筑,是總得看它的,但我們倘一調查里面的作家,卻至少有一半不得好死,當然,就因為心不好。經昭明太子一挑選,固然好像變成語匯祖師了,但在那時,恐怕還有個人的主張,偏激的文字。否則,這人是不傳的,試翻唐以前的史上的文苑傳,大抵是稟承意旨,草檄作頌的人,然而那些作者的文章,流傳至今者偏偏少得很。

  由此看來,翻印整部的古書,也就不無危險了。近來偶爾看見一部石印的《平齋文集》〔1〕,作者,宋人也,不可謂之不古,但其詩就不可為訓。如詠《狐鼠》云:“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論天有眼,但管地無皮……。”又詠《荊公〔8〕》云:“養就禍胎身始去,依然鐘阜向人青”。那指斥當路的口气,就為今人所看不慣。“八大家”〔9〕中的歐陽修〔10〕,是不能算作偏激的文學家的罷,然而那《讀李翱文》中卻有云:“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它人使皆不得憂,可歎也夫!”也就悻悻得很。

  但是,經后人一番選擇,卻就純厚起來了。后人能使古人純厚,則比古人更為純厚也可見。清朝曾有欽定的《唐宋文醇》和《唐宋詩醇》〔11〕,便是由皇帝將古人做得純厚的好標本,不久也許會有人翻印,以“挽狂瀾于既倒”〔12〕的。四月十五日。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上海《中華日報·動向》。

  〔2〕達賴啦嘛這里指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去世的達賴喇嘛第十三世阿旺羅桑土丹嘉措(1876—1933)。“不幸短命死矣”,語見《論語·雍也》,是孔丘惋惜門徒顏淵早死的話。〔3〕廣州開的耆英會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五日,國民党政府廣州市長劉紀文為紀念新建市署落成,舉行耆英會;到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二百余人,其中有据說一百○六歲的張蘇氏,尚能穿針,她表演穿針的照片曾刊在三月十九日《申報·圖畫特刊》第二號。〔4〕“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語見《尚書·湯誓》。時日,原指夏桀。

  〔5〕“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丘的話,語見《論語·為政》。

  〔6〕《文選》參看本卷第326頁注〔9〕。一九三三年九月,施蟄存曾向青年推荐《文選》,說讀了“可以擴大一點字匯”,可以從中采用描寫“宮室建筑”等的詞語。

  〔7〕《平齋文集》宋代洪咨夔著,共三十二卷。洪字舜俞,浙江於潛(今并入臨安)人,嘉定二年(1209)中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石印的本子指一九三四年商務印書館影印的《四部叢刊續編》本。

  〔8〕荊公即王安石。他官至宰相,封荊國公,故稱王荊公。禍胎,指王安石曾經重用后來轉而排斥王安石的呂惠卿等人。鐘阜,指南京鐘山,王安石晚年退居鐘山半山堂。

  〔9〕“八大家”即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個散文名家,明代茅坤曾選輯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因有此稱。〔10〕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有《歐陽文忠集》。《讀李翱文》,見《歐陽文忠集》卷七十三。李翱(772—841),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唐代文學家。

  〔11〕《唐宋文醇》清代乾隆三年(1738)“御定”,五十八卷,包括唐宋八大家及李翱、孫樵等十人的文章。《唐宋詩醇》,乾隆十五年(1750)“御定”,四十七卷,包括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宋代蘇軾、陸游等六人的詩作。

  〔12〕“挽狂瀾于既倒”語出唐代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