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電影院里,我們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經驗。在你聚精會神的靜坐著看電影的時候,會忽然覺得身下坐著的椅子顫動起來,動得很勻,不至于把你從座位里掀出去,動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顛搖入睡,顫動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覺得他討厭。大概是輕微地震罷?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顫動了。在你剛收起心來繼續看電影的時候,顫動又來了。如果下決心尋找震源,不久就可以發現,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撐上,繃足了勁,利用腿筋的彈性,很优游的在那里發抖。如果這拘攣性的動作是由于羊癲瘋一類的病症的暴發,我們要原諒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樣子也不像是神經衰弱,他的動作是能收能發的,時作對歇,指揮如意。若說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兩排座客不得安生,卻也不然。全是陌生人無仇無恨,我們站在被害人的立場上看,這种變態行為只有一种解釋,那便是他的意志過于集中,忘記旁邊還有別人,換言之,便是“旁若無人”的態度。 “旁若無人”的精神表現在日常行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則欠,体倦則伸。”但是在稠人廣眾之中,張開血盆巨口,作吃人狀,把口里的獠牙顯露出來,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樣子就不免嚇人。有人打哈欠還帶音樂的,其聲嗚嗚然,如吹號角,如鳴警報,如猿啼,如鶴唳,音容并茂,禮記,“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禮,但亦以“君子”為限,平民豈可援引,對人伸胳臂張嘴,縱不嚇人,至少令人覺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鄰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歸來必令我聞知。清晨有三聲噴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气充沛,根据那聲音之響我揣測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紙捻,那聲音撞擊在臉盆之上有金石聲!隨后是大排場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猶如骨鯁在喉,又似蒼蠅下咽。再隨后是三餐的飽膈,一串串的咯聲,像是下水道不甚暢通的樣子。可惜隔著牆沒能看見他剔牙,否則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鑽探工程,場面也不會太小。 這一切“旁若無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發事件,經常令人困惱的乃是高聲談話。在喊救命的時候,聲音當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腳底下,但是普通的談話似乎可以令人听見為度,而無需一定要力竭聲嘶的去振聾發聵。生理學告訴我們,發音的器官是很复雜的,說話一分鐘要有九百個動作,有一百塊筋肉在弛張,但是大多數人似乎還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長一個擴大器。有個外國人疑心我們國人的耳鼓生得异樣,那層膜許是特別厚,非扯著脖子喊不能听見,所以說話總是像打架。這批評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國人會嚷的本領,是誰也不能否認的。電影場里電燈初滅的時候,總有几聲“噯喲,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戲院里,演員像是演啞劇,大鑼大鼓之聲依稀可聞,主要的聲音是觀眾鼎沸,令人感覺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館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廟會,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難免沒有響皮底的大皮靴毫無慚愧的在你門前踱來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聲前來侵扰。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以動物而論,獅吼,狼嗥,虎嘯,驢鳴,犬吠,即是小如促織蚯蚓,聲音都不算小,都不會像人似的有時候也會低聲說話。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說話愈不以聲大見長。群居的習慣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無人”的幻覺。我們以農立國,鄉間地曠人稀,畎畝阡陌之間,低聲說一句“早安”是不濟事的,必得扯長了脖子喊一聲“你吃過飯啦?”可怪的是,在人煙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嚨還是不能縮小。更可异的是,紙驢嗓,破鑼嗓,喇叭嗓,公雞嗓,并不被一般的認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還公然的說,聲音洪亮者主貴! 叔本華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他們的刺毛開始互相擊刺,于是不得不分散開。可是寒冷又把他們驅在一起,于是同樣的事故又發生了。最后,經過几番的聚散。他們發現最好是彼此保持相當的距离。同樣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豬聚在一起,只是他們本性中的帶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厭惡。他們最后發現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個距离,便是那一套禮貌;凡違犯禮貌者便要受嚴詞警告——用英語來說——請保持相當距离。用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當的滿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遠遠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辦法。我們只是希望人形的豪豬時常的提醒自己: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人形的豪豬既不止我一個,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斂一下,不必像孔雀開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盡量的伸張。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