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附錄〕梁啟超年表

 
年代 時事 事跡及主要著作 其他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上距太平天國起義軍失敗已九年,捻軍失敗亦達五年。
 ·曾國藩于上年二月死于南京。
 ·設鐵路局。
 ·第二批赴美留學幼童出國。
 ·中國人自辦之日報《昭文新報》創刊于漢口。
農歷正月十六日出生  
1877年(清光緒三年丁丑) ·英人拜耳發明電話。
 ·馬建忠留法歸國,上書李鴻章,謂歐洲各國之強,不僅是般堅炮利,亦与政治法律有關。
 ·郭嵩燾致函李鴻章:請赶辦鐵路、電報。
·五歲,開始讀書。 王國維十月廿九日出生。
1883年(清光緒九年癸未) ·法國強迫越南簽訂"順化條約",法軍并向中國進攻。
 ·醇親王奕□与曾紀譯奏請興建津沽鐵路。
十一歲。  
1884年(清光緒十年甲申) ·中國下詔与法國宣戰。
 ·新疆設省。
 ·美國愿貸款五百万鎊援華修鐵路,拒之。
十二歲,補博士弟子員。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丁亥) ·光緒帝親政。
 ·川滇電線架成。
 ·總理衙門陳准出洋考察辦法,又上奏出洋游歷章程。
肄業于學海堂。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己丑) ·御史余聯奏陳修鐵路之害甚大。又御史屠守仁、侍御洪浪品、學士許會澧等均請停建鐵路。
 ·張之洞調湖廣總督。
十七歲,鄉試中式。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庚寅) ·北洋艦隊至新加坡馬尼拉等地訪問。
 ·《天方夜譚》漢澤本問世。
 ·唐山鐵道工程學院成立。
入京師。旋下第歸,与陳千秋往謁康有為。
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又著《大同書》,最為梁啟超等人所崇拜。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辛卯) ·創設江南水師學堂。
 ·頤和園修竣,工程費用動用海軍款仍不夠,再由出使經費墊支。
十九歲,就讀万木草堂,并于是年結婚。  
1894年(清光緒二十甲午) ·慈禧太后六十壽典需款,李鴻章奉命暫停建山海關外鐵路,以路款作慶典用。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陳富國強兵之道。
 ·八月一日中日宣戰。
至京師与譚嗣同、夏曾佑等人交。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 ·中日之戰,中國戰敗,北洋海軍覆沒,簽訂《馬關條約》。
 ·康有為聯合在京舉人上書請變法,即"公車上書"事件。
 ·孫中山成立興中會。
二十三歲,在京從康有為奔走。強學會成立,被任為書記。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 ·京漢鐵路舖軌。
至上海,与汪康年創辦《時務報》,在報上發表《變法通議》。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開始辦郵政。
 ·德國強占膠州灣。
二十五歲,到長沙主持時務學堂講席。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
·戊戌政變,譚嗣同、林旭、楊銳、康廣仁、劉光第、楊深秀六人被害,史稱"六君子"。 二十六歲,乘日本兵艦逃亡。十月,在日本創刊《清議報》。 康有為在英國人保護下逃往香港,然后再至日本。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 ·俄國設立關東州。
 ·王懿榮發現安陽出土之甲骨文。
游夏威夷島。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興起。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
一度由日本回上海,旋赴南洋。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
·清政府与侵略國簽訂《辛丑和約》。
 ·李鴻章死。
仍在日本。王國維赴日求學。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 ·清政府許可滿漢通婚。
 ·章炳麟在東京發起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
三十歲在日本創《新民叢報》,鼓吹君主立憲,并倡言"破坏主義"。
 是年出版《飲冰室文集》,其《三十自述》一文,備述前些之各种活動。
梁啟超在政治上學術上俱与康有為產生分歧,梁所寫《保教非所以尊孔論》一文出,表示了与康不同的觀點。
年代 時事 事跡及主要著作 其他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上海《蘇報》案發生,章炳麟、鄒容入獄。
 ·留日學生組織拒俄義勇隊。
三十一歲,游美洲,著《新大陸游記》。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同盟會在東京正式成立,孫中山為總理,黃興任庶務。總理不在時,由庶務代行其職權。
 ·清政府正式下令廢除科舉制度。
 ·十一月,同盟會机關刊物《民報》在東京創刊。
三十三歲,著《開明專制論》,堅持君主立憲,与革命党相對峙。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民報》舉行創刊周年紀念會,孫中山系統闡述三民主義思想。
 ·萍醴起義失敗。
三十四歲,在日本。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日俄密約訂立,分割我東北為兩大勢力范圍。
 ·秋瑾響應起義,殉難。
 ·日本驅逐孫中山出境。
 ·章炳麟、陶成章等攻擊孫中山。
三十五歲,在日本。因与同盟會机關報《民報》筆戰不利,謀妥協,黃興不許。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慈禧太后及光緒皇帝相繼死,醇親王攝政。
 ·光复會安慶起義失敗。
 ·黃興發動欽廉起義。
三十六歲,著《中國古代幣材考》。  
1910年(清宣統二年庚戌) ·汪精衛謀炸攝政王被捕。
 ·京師大學堂開辦并成立資政院。
創辦《國風報》。  
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 ·三月廿九日廣州起義,失敗。
 ·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不久,各省響應。南北和議開始。
 ·各省代表在南京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仍在日本。  
1912年(民國元年壬子) ·南京政府接受黃興建議: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元。
 ·清帝宣布退位。
 ·孫中山讓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拒絕南下,在北京就任。
 ·同明會改組為國民党。
四十歲,從日本回國,結束十四年的流亡生活。
 袁世凱以司法次長相召,未就。
 
1913年(民國二年癸丑)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
 ·黃興、李烈鈞等組織討袁軍。
 ·袁世凱向五國銀行團進行"善后大借款",并下令解散國民党。
受任袁工凱統治下的北京政府司法總長,從此由政治家變而為實際政治家。  
1914年(民國三年甲寅) ·政府公布新約法,并成立參政院。
 ·歐洲大戰爆發。
 ·章士劍創辦《甲寅》。
任幣制局總裁。
 遭遇困難,始知袁世凱不可合作,發表《吾今后所以報國者》一文,表示愿從事學術,放棄政治。
 
1915年(民國四年乙卯) ·袁世凱為實現帝制,接受日本無理要求"二十一條"。
 ·楊度等成立"籌安會"。
 ·十二月袁世凱稱帝,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蔡鍔在云南組護國軍,出兵討袁。
四十三歲,發表《异哉所謂國体問題者》,与袁世凱決裂,并間道至云南參加護國之役。  
1916年(民國五年丙辰) ·三月,袁世凱下令撤銷帝制,仍稱大總統。六月,袁世凱死。
 ·陳其美在上海被刺。
 ·黃興病死上海。
 ·蔡鍔病死日本。
四十四歲,出版《盾鼻集》。  
1917年(民國六年丁巳) ·黎元洪繼袁世凱為總統,与總理段祺瑞不和。
 ·張勳帶兵入京,名為調停黎、段之間的矛盾,實則擁宣統皇帝复辟。
 ·八月,中國對德奧宣戰。
 ·十月革命成功。
四十五歲,反對复辟,并參加段祺瑞的馬厂誓師討伐張勳之役,事后出任段內閣敗政總長。 張勳复辟,以康有為出力最多。至此康、梁乃徹底分家。
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 ·歐戰結束,巴黎和會開始。
 ·羅振玉從日本回國。
 ·徐世昌任總統。
四十六歲,于年底赴歐洲考察,著《歐游心影錄》。  
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北京發生。 四十七歲,出版《飲冰室叢著》。  
1920年(民國九年庚申) ·直、皖軍閥之戰。
 ·繆荃孫卒。
·任公四十八歲著《翻譯文學与佛典》、《清代學術概論》等論著。  
1921年(民國十年卒酉) ·中國共產党成立。
 ·廣東成立新政府。
 ·北伐軍一度奪回武昌。
四十九歲,著《墨子學案》。  
1922年(民國十一年壬戊) ·奉直軍閥之戰。
 ·黎元洪复任大總統。
 ·沈曾植死。
五十歲,著《陶淵明》、《大乘起信論考》。  
1923年(民國十二年癸亥) ·孫中山于廣州設大元帥府,自任大元帥。
 ·曹錕賄選為大總統。
著《戴東原先生傳》、《人生与哲學》、《國學入門書要目》。
王國維充溥儀南書房行走。
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 ·江浙軍閥之戰。
 ·奉直軍閥再戰。
 ·段棋瑞為臨時執政。
 ·馮玉祥率兵入京。
五十二歲,著《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  
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丑) ·孫中山病卒于北京。
 ·上海日本紗厂槍殺工人顧正紅,激起廣大人民憤怒,掀起了群眾反帝愛國運動。史家稱為"五卅事件"。
 ·溥儀避居天津。
第四次編訂《飲冰室文集》出版。 胡适荐王國維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1926年(民國十五年丙寅) ·國民革命軍北伐。
 ·五十四歲,入清華國學研究院任導師。
   
1927年(民國十六年丁卯) ·國民政府成立于南京。
 ·國共分裂。
 ·八一南昌起義。
·陰歷五月王國維自沉頤和園昆明湖,梁由天津赶至北京料理喪事。 康有為死于青島。
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   著《辛稼軒年譜》,未竟。  
1929年(民國十八年己巳)   ·一月十九日卒于北京,年五十七。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