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組緗先生有七八年沒寫小說了。《鴨嘴澇》1的寫成,不但令我個人高興,就是全文藝界也都感到欣慰吧。書名起得不好。“鴨嘴”太老實了。“澇”,誰知道是啥東西! 書,可是,寫得真好! 組緗先生最會寫大場面。他會把同一事件下的許許多多人(例如大家看對台戲、或打群架……),都一一描寫出來;以形容,以口气,以服裝,描寫出每個人的個性,及對此同一事件的看法——把這些不同的看法匯攏,便見出那社會的經濟,文化的形態來。在《鴨嘴澇》中,他仍用此手法。他叫我們看到不少活生生的人,也看見一個活的社會。 在他所描寫的那些人中,他把力量都放在鴨嘴澇的鄉人身上;因為不詳寫這些人,則鴨嘴澇之為鴨嘴澇便不會顯明了。對外來的人,他沒用同等的力气去寫;有的只一筆帶過,不便累贅。因此,人物中有重有輕,未能個個出色。可是,對一部不很長的小說,或者也只好這么辦,否則賓主不分,大家擠在一處,誰也動彈不得矣。 書中關于抗戰的理論与見解,都很平常。但是這點平平無奇的議論正好同鄉民們的知識水准配合,也就顯著不太泛泛。我真希望組緗先生能把鴨嘴澇居民的禮教与生活力量寫得更深厚強烈一些,或者到然而一大轉的時候——由怕戰爭到敢抗戰,——才顯著更自然而有力。 在文字方面,他极努力于利用口語。雖然他感到多少的苦痛与困難,雖然自己還不滿意,可是已經給我以最大的欣悅。專從文字上說,已足使我愛不釋手!詞匯,聲調,歇后語,諺語,都使我念了一遍,再念一遍。借著這些有魔力的活生生的話語,我不單看到,而且听到鴨嘴澇的人們怎樣不安,不服气,与不肯投降。組緗先生教鄉民自己發出那最大的變動与期望。 書的末尾似乎弱了一些,可是我知道鴨嘴澇還有下回分解,我渴望他赶快把后半再寫出來。 載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時事新報》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