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南安王 城陽王 章武王 樂陵王 安定王 南安王楨,皇興二年封,加征南大將軍、中都大官,尋遷內都大官。高祖即位,除涼州鎮都大將。尋以綏撫有能,加都督西戎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領護西域校尉、儀同三司、涼州刺史。徵為內都大官,出為使持節、侍中、本將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楨性忠謹,事母以孝聞,賜帛千匹以褒之。 征赴講武,高祖引見于皇信堂,戒之曰:“翁孝行著于私庭,令問彰于邦國,每欽忠懿,思一言展,故因講武,遠征赴闕。仰戀仁慈,情在未已。但長安鎮年饑民儉,理須綏撫,不容久留,翁今還州,其勤隱恤,無令境內有饑餒之民。翁既國之懿親,終無貧賤之慮。所宜慎者,略有三事:一者,恃親驕矜,違禮僭度;二者,傲慢貪奢,不恤政事;三者,飲酒游逸,不擇交友。三者不去,患禍將生;但能慎此,足以全身遠害,光國榮家,終始之德成矣。”而楨不能遵奉,后乃聚斂肆情。文明太后、高祖并臨皇信堂,引見王公。太后令曰:“汝陰王天賜、南安王楨不順法度,黷貨聚斂,依犯論坐,將至不測。卿等為當存親以毀令,為欲滅親以明法?”群臣咸以二王托体先皇,宜蒙矜恕。太后不答。高祖乃詔曰:“南安王楨以懿戚之貴,作鎮關右,不能洁己奉公,助宣皇度,方肆貪欲,殖貨私庭,放縱奸囚,壅絕訴訟,貨遺諸使,邀求虛稱。二三之狀,皆犯刑書。昔魏武翦發以齊眾,叔向戮弟以明法,克己忍親,以率天下。夫豈不怀,有為而然耳。今者所犯,事重疇日,循古推刑,實在難恕。皇太后天慈寬篤,恩矜國屬,每一尋惟高宗孔怀之近,發言哽塞,悲慟于怀;且以南安王孝養之名,聞于內外,特一原恕,削除封爵,以庶人歸第,禁錮終身。” 后高祖南伐,楨從至洛,及議遷都,首從大計,高祖甚悅。楨母劉太妃薨,高祖親幸臨慰。及葬,贈布帛彩五百段。又以楨議定遷都,复封南安王,食邑一千戶。出為鎮北大將軍、相州刺史。高祖餞楨于華林都亭。詔曰:“從祖南安,既之蕃任,將曠違千里,豫怀惘戀。然今者之集,雖曰分歧,實為曲宴,并可賦詩申意。射者可以觀德,不能賦詩者,可听射也。當使武士彎弓,文人下筆。”高祖送楨于階下,流涕而別。 太和二十五年五月至鄴,入治日,暴風大雨,凍死者十數人。楨又以旱祈雨于群神。鄴城有石虎廟,人奉祀之。楨告虎神像云:“三日不雨,當加鞭罰。”請雨不驗,遂鞭像一百。是月疽發背,薨。謚曰惠,贈帛一千匹。及葬,又賜帛千匹,遣黃門郎監護喪事。及恆州刺史穆泰謀反,楨知而不告,雖薨,猶追奪爵封,國除。有五子。 子英,字虎兒。性識聰敏,博聞強記,便弓馬,解吹笛,微曉醫術。高祖時,為平北將軍、武川鎮都大將、假魏公。未几,遷都督梁益宁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都大將、梁州刺史。 高祖南伐,為梁漢別道都將。后大駕臨鐘离,詔英率眾備寇境上。英以大駕親動,勢傾東南,漢中有可乘之會,表求進討。高祖許之。師次沮水,蕭鸞將蕭懿遣將尹紹祖、梁季群等領眾二万,徼山立柵,分為數處,居高視下,隔水為營。英乃謀曰:“彼帥賤民慢,莫能相服,眾而無上,罔知适從。若選精卒,并攻一營,彼不相救,我克必矣。若克一軍,四營自拔。”于是簡兵三面騰上,果不相救。既破一處,四營俱潰,生擒梁季群,斬三千余級,俘七百人。鸞白馬戍將其夜逃潰。乘胜長驅,將逼南鄭,漢川之民,以為神也,相率歸附。梁州民李天干等詣英降,待以國士之禮。天干等家在南鄭之西,請師迎接,英遣迎之。蕭懿聞而遣將姜脩率眾追襲,逮夜交戰,頗有殺傷。脩后屢敗,复更請軍。懿遣眾赴之,迎者告急。英率騎一千,倍道赴救。未至,賊已退還。英恐其入城,別遣統軍元拔以隨其后,英徼其前,合擊之,盡俘其眾。懿續遣軍,英不虞賊至,且眾力已疲,軍少人懼,咸欲奔走。英乃緩騎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賊,東西指麾,狀似處分,然后整列而前。賊謂有伏兵。俄然賊退,乘勢追殄,遂圍南鄭。禁止三軍,一無所犯,遠近皆供租運。 先是,英未至也,蕭懿遣軍主范洁領三千余人伐獠。洁聞大軍圍城,欲還救援。英遣統軍李平敵、李鐵騎等收合巴西、晉壽土人,以斷其路。洁以死決戰,遂敗平敵之軍。英候其稍近,以奇兵掩之,盡皆擒獲。攻圍九十余日,戰無不克。被敕班師。英于是先遣老弱,身勒精卒留后,遣使与懿告別。懿以為詐也,英還一日,猶閉門不開。二日之后,懿乃遣將追英。英親自殿后,与士卒下馬交戰,賊眾莫敢逼之。四日四夜,然后賊退,全軍而還。會山氐并反,斷英歸路。英勒眾奮擊,且戰且行,為流矢所中,軍人莫有知者。以功遷安南大將軍,賜爵廣武伯。在仇池六載,甚有威惠之稱。父憂,解任。 高祖討漢陽,起英為左衛將軍,加前將軍,尋遷大宗正,又轉尚書,仍本將軍,鎮荊州。蕭寶卷將陳顯達等寇荊州,英連戰失利。車駕至南陽,免英官爵。世宗即位,行徐州,還复尚書、廣武伯。蕭寶卷遣將軍陳伯之寇淮南,司徒、彭城王勰鎮壽春,以英為鎮南將軍,率眾討之。英未至,賊已引退。勰還,詔英行揚州。 后英還京師,上表曰:“臣聞取亂侮亡,有國之常道;陳師鞠旅,因机而致發。竊以區區寶卷,罔顧天常,憑恃山河,敢抗中國。今妖逆數亡,驕縱日甚,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淫刑以逞,虐害無辜。其雍州刺史蕭衍東伐秣陵,掃土興兵,順流而下,唯有孤城,更無重衛。此則皇天授我之日,曠載一逢之秋,事易走丸,理同拾芥,此而不乘,將欲何待?臣乞躬率步騎三万,直指沔陰,据襄陽之城,斷黑水之路。昏虐君臣,自相魚肉。我居上流,威震遐邇,長驅南出,進拔江陵。其路既近,不盈五百,則三楚之地,一朝可收;岷蜀之道,自成斷絕。又命揚徐二州,聲言俱舉,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游釜內。士治之師再興,孫皓之縛重至,齊文軌而大同,混天地而為一。伏惟陛下暫辟旒纊,少垂听覽,獨決圣心,無取疑議。此期脫爽,并吞未日。”事寢不報。英又奏曰:“臣聞乘虛討弱,事在速舉;因危攻昧,徼捷可期。今寶卷亂常,骨肉相賊,蕃戍鼎立,莫知所歸。義陽孤絕,密邇天境,外靡糧援之期,內無兵儲之固。此乃臨焚之鳥,不可去薪;授首之寇,何容緩斧。若此行有果,則江右之地,斯為經略之基;如脫否也,非直后舉難圖,亦或居安生疾。今豫州刺史司馬悅已戒嚴垂邁,而東豫州刺史田益宗方擬守三關,請遣軍司為之節度。”世宗遣直寢羊靈引為軍司。以軍功拜吏部尚書,以前后軍功進爵常山侯。 英奏:“謹案學令:諸州郡學生,三年一校所通經數,因正使列之,然后遣使就郡練考。臣伏惟圣明,崇道顯成均之風,蘊義光膠序之美,是以太學之館久置于下國,四門之教方构于京瀍。計習訓淹年,听受累紀,然俊造之流應問于魏闕,不革之輩宜返于齊民,使就郡練考,核其最殿。頃以皇都遷构,江揚未一,故鄉校之訓,弗遑正試。致使薰蕕之質,均誨學庭;蘭蕭之体,等教文肆。今外宰京官,銓考向訖,求遣四門博士明通五經者,道別校練,依令黜陟。”詔曰:“學業墮廢,為日已久,非一使能勸,比當別敕。” 尋詔英使持節、假鎮南將軍、都督征義陽諸軍事,率眾南討。蕭衍司州刺史蔡道恭聞英將至,遣其驍騎將軍楊由率城外居民三千余家,于城西南十里賢首山即岭為三柵,作表里之勢。英勒諸軍圍賢首壘,焚其柵門。楊由乃驅水牛,從營而出,繼之以兵。軍人避牛,師遂退下。尋分兵圍守。其夜,柵民任馬駒斬由以降。三軍館谷,降民安堵。蕭衍遣其平西將軍曹景宗、后將軍王僧炳等率步騎三万來救義陽。僧炳統眾二万据鑿峴,景宗率一万繼后。英遣冠軍將軍元逞、揚烈將軍曹文敬進据樊城以抗之。英部勒將士,掎角討之,大破僧炳軍,俘斬四千余人。英又于士雅山結壘,与景宗相抗,分遣諸統,伏于四山,示之以弱。衍將馬仙玭率眾万余,來掩英營。英命諸軍偽北誘之,既至平地,統軍傅永等三軍擊之,賊便奔退。進擊潰之,斬首二千三百級,斬賊羽林監軍鄧終年。仙玭又率一万余人,重來決戰。英勒諸將,隨便分擊,又破之,复斬賊將陳秀之。統軍王買奴別破東岭之陣,斬首五百。道恭憂死,驍騎將軍、行州事蔡靈恩复憑窮城,短兵日接。景宗、仙玭知城將拔,盡銳決戰,一日三交,皆大敗而返。靈恩勢窘,遂降。三關戍聞之,亦棄城而走。詔曰:“知賊城已下,复克三關,展威辟境,聲略宣振,公私稱泰,良以欣然。將軍淵規內斷,忠謨外舉,受律揚旌,克申廟算,雖方叔之制蠻荊,召虎之掃淮浦,匹茲蔑如也。新州初附,宜廣經略,想善加檢督,必令周固,有所委付,然后凱旋耳。”初,高祖之平漢陽,英有戰功,許复其封,反為顯達所敗,遂寢。是役也,世宗大悅,乃复之,改封中山王,食邑一千戶。遣大使、鴻臚少卿睦延吉持節就拜。英送蔡靈恩及衍尚書郎蔡僧勰,前軍將軍、義陽太守馮道要,游擊將軍鮑怀慎,天門太守王承伯,平北府司馬宗象,平北府諮議參軍伏粲,給事中、宁朔將軍蔡道基,中兵參軍龐脩等數十人。詔曰:“會平江南,此等便可放歸也。”英既還,世宗引見,深嘉勞之,后增封一千戶。 蕭衍遣將軍寇肥梁,詔英使持節,加散騎常侍,征南將軍、都督揚徐二道諸軍事,率眾十万討之,所在皆以便宜從事。詔英曰:“賊勢滋甚,圍逼肥梁,邊將后規,以至于此。故有斯舉,必期胜捷,而出軍淹滯,肥梁已陷。聞之惋懣,實乖本圖。今眾軍云集,十有五万,進取之方,其算安在?克殄之期,复當遠近?竟以几日可至賊所?必胜之規,何者為先?故遣步兵校尉、領中書舍人王云指取机要。”英表陳事机。乃擊破陰陵,斬衍將二十五人及虜首五千余級。又頻破賊軍于梁城,斬其支將四十二人,殺獲及溺死者將五万。衍中軍大將軍、臨川王蕭宏,尚書右仆射柳惔等大將五人沿淮南走,凡收米三十万石。詔勞英曰:“知大摧鯨寇,威振南海,江浦無塵,三楚卷壒,聲被荒隅,同軌斯始。公私慶慰,良副朕怀。便當乘威藉響,長驅吳會,翦拉遺燼,截彼東南也。” 英追至于馬頭,衍馬頭戍主委城遁走,遂圍鐘离。詔曰:“師行已久,士馬疲瘠,賊城險固,卒難攻屠。冬春之交,稍非胜便,十万之眾,日費無貲。方圖后舉,不待今事。且可密裝徐嚴,為振旅之意,整疆完土,開示威略。左右蠻楚,素應逃亡,或竄山湖,或難制掠。若凶渠黠党,有須翦除者,便可扑掃,以清疆界。如其強狡憑阻,未易致力者,亦不煩肆兵。凱旋遲近,不复委曲。”英表曰:“臣奉辭伐罪,志殄逋寇,想敵量攻,期至二月將末三月之初,理在必克。但自此月一日以來,霖雨連并,可謂天違人愿。然王者行師,舉動不易,不可以少致睽淹,便生异議。臣亦諦思:若入三月已后,天睛地燥,憑陵是常。如其連雨仍接,不得進攻者,臣已更高邵陽之橋,防其泛突。意外洪長,慮其破橋,臣亦部分造船,复于鐘离城隨水狹處,營造浮橋,至三月中旬,橋必克成。晴則攻騰,雨則圍守,水陸二圖,以得為限。實愿朝廷特開遠略,少复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詔曰:“大軍野次,已成勞久,攻守之方,理可豫見。比頻得啟,制胜不過暮春,及省后表,复期孟夏之末。彼土蒸泞,無宜久淹。勢雖必取,乃將軍之深計;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憂。故遣主書曹道往觀軍勢,使還,一一具聞。”及道還,英猶表云“可克”。 四月,水盛破橋,英及諸將狼狽奔走,士眾沒者十有五六。英至揚州,遣使送節及衣冠、貂蟬、章綬。詔以付典。有司奏英經算失圖,案劾處死。詔恕死為民。 后京兆王愉反,英复王封,邑一千戶,除使持節,假征東將軍、都督冀州諸軍事。英未發而冀州已平。時郢州治中督榮祖潛引蕭衍軍,以義陽應之,三關之戍,并据城降衍。郢州刺史婁悅嬰城自守。懸瓠城民白早生等殺豫州刺史司馬悅,据城南叛。衍將齊苟仁率眾守懸瓠。悅子尚華陽公主,并為所劫。詔英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假征南將軍,出自汝南。世宗引英謂之曰:“婁悅綏御失和,銓衡暗于簡授,故使郢民引寇,關戍外奔,義陽孤窘,有倒懸之切。王,國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親總元戎,掃清氛穢。昔衛霍以匈奴之故,居無宁歲;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屢勞為辭也。”英對曰:“臣才非韓白,識暗孫吳,徒以宗室之長,頻荷推轂之寄。規略淺短,失律喪師,宜章子反之戮,以謝天下。陛下慈深念屢,愛等鐘牛,使臣得同荀伯,再生明世。誓追孟氏,以報复為期。關郢微寇,何足平殄?滅賊方略,已在臣目中,愿陛下勿勞圣慮也。”世宗曰:“截彼東南,再清隨楚,所望于將軍。鐘离一眚,豈足以損大德。今王董彼三軍,朕無憂矣。” 世宗以邢巒頻破早生,詔英南赴義陽。英以眾少,累表請軍,世宗弗許。而英輒与邢巒分兵共攻懸瓠,克之,乃引軍而進。初苟仁之据懸瓠,衍宁朔將軍張道凝等率眾据楚城,聞英將至,棄城南走。英追擊,斬道凝及衍虎賁中郎曹苦生,盡俘其眾。既次義陽,將取三關,英策之曰:“三關相須如左右手,若克一關,兩關不待攻而定。攻難不如攻易,東關易攻,宜須先取,即黃石公所謂戰如風發,攻如河決。”英恐其并力于東,乃使長史李華率五統向西關,分其兵勢。身督諸軍向東關。先是,馬仙玭使云騎將軍馬廣率眾拒屯于長薄,軍主胡文超別屯松峴。英至長薄,馬廣夜遁入于武陽,英進師攻之。聞衍遣其冠軍將軍彭甕生、驃騎將軍徐超秀援武陽,英乃緩軍,曰:“縱之使入此城,吾先曾觀其形勢,易攻耳,吾取之如拾遺也。”諸將未之信。盆生等既入武陽,英促圍攻之,六日而廣等降。于是進擊黃峴,衍太子左衛率李元履棄城奔竄。又討西關,衍司州刺史馬仙玭亦即退走,果如英策。凡擒其大將六人,支將二十人,卒七千,米四十万石,軍資稱是。 還朝,除尚書仆射。永平三年,英薨,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帛七百匹,贈司徒公,謚曰獻武王。英五子。 攸,字玄興,東宮洗馬。早卒,贈散騎侍郎。 攸弟熙,字真興。好學,俊爽有文才,聲著于世,然輕躁浮動。英深慮非保家之主,常欲廢之,立第四子略為世子。宗議不听,略又固請,乃止。起家秘書郎,延昌二年襲封,累遷兼將作大匠,拜太常少卿、給事黃門侍郎,尋轉光祿勳。時領軍于忠執政。熙,忠之婿也,故歲中驟遷。尋除平西將軍、東秦州刺史,進號安西將軍,秘書監。尋以本將軍授相州刺史。熙以七月入治,其日大風寒雨,凍死者二十余人,驢馬數十匹。熙聞其祖父前事,心惡之。又有蛆生其庭。 初,熙兄弟并為清河王懌所昵,及劉騰、元叉隔絕二宮,矯詔殺懌,熙乃起兵。上表曰:“臣聞安危無常,時有休否。臣早屬休明,晚逢多難。自皇基綿茂,九葉承光,高祖、世宗,徽明相襲。皇太后圣敬自天,德同馬鄧;至尊神睿纂御,神鑒燭遠。四海晏如,八表歸化。而領軍將軍元叉寵藉外親,叨榮左右,豺狼為心,飽便反嚙。遂使二宮阻隔,溫清闕禮。又太傅清河王橫被屠害,致使忠臣烈士,喪气闕庭;親賢宗戚,憤恨內外。妄指鹿馬,孰能逾之;王董權逼,方此非譬。臣仰瞻云闕,泣血而生,以細草不除,將為爛漫。況叉悖逆如此,孰可忍之!臣忝籍枝萼,思盡力命,碎首屠肝,甘之若薺。今輒起義兵,實甲八万,大徒既進,文武爭先,与并州刺史、城陽王徽,恆州刺史、廣陽王淵,徐州刺史、齊王蕭寶夤等,同以今月十四日俱發。庶仰憑祖宗之靈,俯罄義夫之命,掃翦凶丑,更清京邑。臣親總三軍,星邁赴難,置兵溫城,伏听天旨。王公宰輔,或世著忠烈,或宿佩恩顧,如能同力,翦除元叉,使太后至尊忻然奉對者,臣即解甲散兵,赴謝朝闕。臣雖才乖昔人,位居蕃屏,宁容坐觀奸丑,虛受榮祿哉!”熙兵起甫十日,為其長史柳元章、別駕游荊、魏郡太守李孝怡率諸城人,鼓噪而入,殺熙左右四十余人,執熙,置之高樓,并其子弟。叉遣尚書左丞盧同斬之于鄴街,傳首京師。 始熙妃于氏知熙必敗,不從其謀,自初哭泣不絕,至于熙死。熙臨刑為五言詩,示其僚吏曰:“義實動君子,主辱死忠臣。何以明是節?將解七尺身。”与知友別曰:“平生方寸心,殷勤屬知己。從今一銷化,悲傷無极已。” 熙既蕃王之貴,加有文學,好奇愛异,交結偉俊,風气甚高,名美當世,先達后進,多造其門。始熙之鎮鄴也,知友才學之士袁翻、李琰、李神俊、王誦兄弟、裴敬憲等咸餞于河梁,賦詩告別。及熙將死,复与知故書曰:“吾与弟并蒙皇太后知遇,兄据大州,弟則入侍,殷勤言色,恩同慈母。今皇太后見廢北宮,太傅清河王橫受屠酷,主上幼年,獨在前殿。君親如此,無以自安,故率兵民建大義于天下。但智力淺短,旋見囚執,上慚朝廷,下愧相知。本以名義干心,不得不爾,流腸碎首,复何言哉!昔李斯憶上蔡黃犬,陸机想華亭鶴唳,豈不以恍惚無際,一去不還者乎?今欲對秋月,臨春風,藉芳草,廕花樹,廣召名胜,賦詩洛濱,其可得乎?凡百君子,各敬爾宜,為國為身,善勖名節,立功立事,為身而已,吾何言哉!”時人怜之。 又熙于任城王澄薨前,夢有人告之曰:“任城當死。死后二百日外,君亦不免。若其不信,試看任城家。”熙夢中顧瞻任城第舍,四面牆崩,無遺堵焉。熙惡之,覺而以告所親。及熙之死也,果如所夢。兄弟三人,每從英征伐,在軍貪暴,或因迎降逐北,至有斬殺無辜,多增首級,以為功狀。又于忠之誣郭祚、裴植也,忠意未決害之,由熙勸獎,遂至极法,世以為冤。及熙之禍,議者以為有報應焉。 靈太后反政,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瀛相幽五州諸軍事、大將軍、太尉公、冀州刺史,增本封一千戶,謚曰文庄王。 長子景獻,次仲獻,次叔獻,并与熙同被害。后贈景獻中軍將軍、青州刺史,葬以王禮;仲獻左將軍、兗州刺史;叔獻右將軍、齊州刺史。 叔獻弟叔仁,以年幼獲全,与母于氏徙朔州。孝昌初,靈太后詔叔仁歸京師,還其財宅,襲先爵。除征虜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孝庄初,遇害于河陰,贈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并州刺史。 子琳,襲。齊受禪,爵例降。 熙弟誘,字惠興。自員外郎稍遷通直郎、太子中庶子、征虜將軍、衛尉少卿,出為右將軍、南秦州刺史。叉斬之于岐州,妻子得不坐。追贈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后贈儀同三司,追封都昌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謚曰恭。 子始伯,襲。給事中。齊受禪,爵例降。 誘弟略,字俊興。才气劣于熙,而有和邃之譽。自員外郎稍遷羽林監、通直散騎常侍、冠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 清河王懌死后,叉黜略為怀朔鎮副將。未及赴任,會熙起兵,与略書來去。尋值熙敗,略遂潛行,自托舊識河內司馬始賓。始賓便為荻筏,夜与略俱渡盟津,詣上党屯留縣栗法光。法光素敦信義,忻而納之。略舊識刁雙時為西河太守,略复歸之。停止經年,雙乃令從子昌送略潛遁江左。蕭衍甚禮敬之,封略為中山王,邑一千戶,宣城太守。 俄而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南叛,州內士庶皆為法僧擁逼。衍乃以略為大都督,令詣彭城,接誘初附。略至,屯于河南,為安樂王鑒所破,略唯數十騎入城。衍尋遣其豫章王綜鎮徐州,徵略与法僧同還。略雖在江南,自以家禍,晨夜哭泣,身若居喪。又惡法僧為人,与法僧言,未嘗一笑。衍复除略衡州刺史,未行。會綜以城歸國,綜長史江革、司馬祖晛瞴B將士五千人悉見擒虜。肅宗敕有司悉遣革等還南,因以徵略。衍乃備禮遣之。 略之將還也,衍為置酒餞別,賜金銀百斤,衍之百官,悉送別江上,遣其右衛徐确率百余人送至京師。肅宗詔光祿大夫刁雙境首勞問,又敕徐州賜絹布各一千匹。除略侍中、義陽王,食邑一千戶。還達石人驛亭,詔宗室、親党、內外百官先相識者,听迎之近郊。賜帛三千匹,宅一區,粟五千石,奴婢三十人。其司馬始賓除給事中、領直后,栗法光本縣令,刁昌東平太守,刁雙西兗州刺史。其略所至,一餐一宿之處,無不沾賞。 尋改封東平王,又拜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領左衛將軍,侍中如故。又本官領國子祭酒,遷大將軍、尚書令。靈太后甚寵任之,其見委信,殆与元徽相埒。于時天下多事,軍國万端,略守常自保,無他裨益,唯唯具臣而已。 爾朱榮,略之姑夫,略素所輕忽;略又党于鄭儼、徐紇,榮兼銜之。榮入洛也,見害于河陰。贈以本官,加太保、司空、徐州刺史,謚曰文貞。 子景式,襲。武定中,北廣平太守。齊受禪,爵例降。 略弟纂,字紹興,頗有將略。為司徒祭酒。聞熙舉兵,因逃奔于鄴,至即見擒,与熙俱死。追封北平縣公,贈安北將軍、恆州刺史,改封高唐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子子獻,襲。卒于涇州司馬。 熙异母弟義興,出后叔父并洛。肅宗初,除員外散騎侍郎。及熙之遇害也,義興以別后,故得不坐。稍遷輔國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孝庄初,于河陰遇害。贈中軍將軍、瀛州刺史。后贈散騎常侍、征東將軍,余如故。義興妻,趙郡李氏。李頗有婦工,為爾朱榮妻所親昵。永安中,追封義興燕郡王,邑五百戶。尋改封鉅鹿王,又改封武邑王。 子述,襲。天平中,通直郎。齊受禪,爵例降。 英弟怡,起家步兵校尉,轉城門校尉,遷鄯善鎮將。所在貪暴,為有司所糾,逃竄得免。延昌中,卒。庄帝初,以爾朱榮婦兄,超贈驃騎大將軍、太尉公、雍州刺史、扶風王。 長子肅,起家員外散騎侍郎,轉直寢。庄帝初,封肅魯郡王,邑千戶。除散騎常侍,出為后將軍、廣州刺史。后除衛將軍、肆州刺史。其弟曄僭立,拜肅侍中、太師、錄尚書事。尋改除使持節、都督青膠光齊南青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東南道大行台、青州刺史,不行。永熙二年薨。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并恆二州諸軍事、本將軍、司徒公、并州刺史。 子道与,襲。除前將軍。齊受禪,爵例降。 曄字華興,小字盆子。性輕躁,有膂力。起家秘書郎,稍遷通直散騎常侍。庄帝初,封長廣王,邑一千戶。出為太原太守,行并州事。爾朱榮之死也,世隆等奔還并州,与爾朱兆會于建興,乃推曄為主,大赦所部,號年建明。尋為世隆等所廢。前廢帝立,封曄為東海王,邑万戶。出帝初,坐事賜死于第。無子,爵除。 城陽王長壽,皇興二年封,拜征西大將軍、外都大官。出為沃野鎮都大將。性聰惠,善撫接,在鎮甚有威名。延興五年薨,謚康王。 長子多侯,早卒。 次子鸞,字宣明。始繼叔章武敬王,及兄卒,還襲父爵。身長八尺,腰帶十圍,以武藝著稱。頻為北都大將。高祖時,拜外都大官,又出為持節、都督河西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涼州鎮都大將。改鎮立州,以鸞為涼州刺史,姑臧鎮都大將,余如故。 后朝于京師。會車駕南討,領鎮軍將軍。定都洛陽,高祖幸鄴,詔鸞留守。及開建五等,食邑一千戶。除使持節,征南大將軍,都督豫荊郢三州、河內山陽東郡諸軍事,与安南將軍盧淵、李佐攻赭陽,不克,敗退而還。時高祖幸瑕丘,鸞請罪行宮。高祖引見鸞等,責之曰:“卿等總率戎徒,義應奮節,而進不能夷拔賊城,退不能殄茲小寇,虧損王威,罪應大辟。朕革變之始,事從寬貸,今舍卿等死罪,城陽降為定襄縣王,削戶五百。古者,軍行必載廟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歸,今徵卿等敗軍之罪于社主之前,以彰厥咎。”后以留守之功,還复本封,增邑二百戶。除冠軍將軍、河內太守,轉并州刺史。世宗初,除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后轉安北將軍、定州刺史。 鸞愛樂佛道,修持五戒,不飲酒食肉,積歲長齋。繕起佛寺,勸率百姓,共為土木之勞,公私費扰,頗為民患。世宗聞而詔曰:“鸞親唯宗懿,作牧大州,民物殷繁,綏宁所屬,宜克己厲誠,崇清樹惠。而乃驟相徵發,專為煩扰,編戶嗷嗷,家怀嗟怨。北州土廣,奸亂是由,准法尋愆,應加肅黜。以鸞戚屬,情有未忍,可遣使者,以義督責,奪祿一周,微示威罰也。” 正始二年薨,時年三十八。贈帛六百匹,詔中書舍人王云宣旨臨吊,贈鎮北將軍、冀州刺史,謚怀王。 子徽,字顯順。粗涉書史,頗有吏才。世宗時,襲封。除游擊將軍,出為河內太守。在郡清整,有民譽。徵拜長兼散騎常侍。肅宗時,除右將軍、涼州刺史。徽以徑途阻遠,固請不行。除散騎常侍。其年,除后將軍、并州刺史。先是,州界夏霜,禾稼不熟,民庶逃散,安業者少。徽輒開倉賑之,文武咸共諫止。徽曰:“昔汲長孺,郡守耳,尚輒開倉,救民災弊,況我皇家親近,受委大籓,豈可拘法而不救民困也?”先給后表。肅宗嘉之。加安北將軍。后拜安西將軍、秦州刺史。詔書旦至夕發。徽以將之秦部,請詣闕恭授,仍表啟固陳,請不之職。改授輔國將軍,加度支尚書,進號鎮軍將軍。于時,戎馬在郊,王師屢敗,徽以軍旅之費,上國封絹二千匹、粟一万石以助軍用。肅宗不納。又以本官兼吏部尚書,加侍中、征東將軍,遷衛將軍、右光祿大夫。拜尚書左仆射,轉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固辭不拜。听解侍中,然后受詔。尋除尚書令,加開府、西道行台,不行。 時靈太后專制,朝綱頹褫。徽既居寵任,無所匡弼,与鄭儼之徒,更相阿党。外似柔謹,內多猜忌,睚眥之忿,必思報复。識者嫉之。又不能防閒其妻于氏,遂与廣陽王淵奸通。及淵受任軍府,每有表啟,論徽罪過,雖涉誣毀,頗亦實焉。 庄帝踐阼,拜司州牧,尋除司徒,仍領牧。元顥入洛,徽從庄帝北巡,及車駕還宮,以与謀之功,除侍中、大司馬、太尉公,加羽葆、鼓吹,增邑通前二万戶,余官如故。徽表辭官封,前后屢上。又啟云:“河上之功,將士之力,求回所封,加諸勳義。”徽為庄帝親待,內懼榮寵,故有此辭,以防外議。庄帝識其意,听其辭封,不許讓官。 徽后妻,庄帝舅女。侍中李彧,帝之姊婿。徽性佞媚,善自取容,挾內外之意,守室親戚莫与比焉。遂与彧等勸帝圖榮,庄帝亦先有意。榮死,世隆等屯据不解。除徽太保,仍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總統內外。徽本意謂榮死后,枝葉自應散亡。及爾朱宗族,聚結謀難,徽算略無出,憂怖而已。性多嫉妒,不欲人居其前。每入參謀議,獨与帝決。朝臣有上軍國籌策者,并勸帝不納,乃云小賊何慮不除。又吝惜財用,自家及國。于是有所賞錫,咸出薄少,或多而中水咸,与而复追。徒有糜費,恩不感物。庄帝雅自約狹,尤亦徽所贊成。太府少卿李苗,徽司徒時司馬也,徽待之頗厚。苗每致忠言,徽自得志,多不采納。苗謂人曰:“城陽本自蜂目,而豺聲复將露也。” 及爾朱兆之入,禁衛奔散,庄帝步出云龍門。徽乘馬奔度,帝頻呼之,徽不顧而去。遂走山南,至故吏寇彌宅。彌外雖容納,內不自安,乃怖徽云,官捕將至,令其避他所。使人于路邀害,送尸于爾朱兆。出帝初,贈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司州牧,謚曰文獻。 子延,襲爵。武定末,官至太子中庶子。齊受禪,爵例降。 徽兄顯魏,給事中、司徒掾。卒,贈輔國將軍、東豫州刺史。 徽次兄顯恭,字怀忠。揚州別駕,以軍功封平陽縣開國子,邑三百戶。孝庄初,除北中郎將,遷左將軍、東徐州刺史。入為安東將軍、大司農卿。尋除中軍將軍、荊州刺史。庄帝既殺爾朱榮,乃除顯恭使持節、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將軍、兼尚書左仆射、西北道行台、晉州刺史。爾朱兆入洛后,死于晉陽。出帝初,贈衛大將軍、并州刺史,重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子彥昭,襲。武定中,漁陽太守。齊受禪,爵例降。 顯恭弟旭,字顯和。庄帝時,封襄城郡王,邑一千戶。武定末,位至大司馬。齊受禪,爵例降。 章武王太洛,皇興二年薨。追贈征北大將軍、章武郡王,謚曰敬。無子。高祖初,以南安惠王第二子彬為后。 彬,字豹兒,襲爵。勇健有武用。出為使持節、都督東秦豳夏三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西戎校尉、統万鎮都大將、朔州刺史。以貪惏削封。是時吐京胡反,詔彬持節,假平北將軍,行汾州事,率并肆之眾往討之。胡平,仍除征虜將軍、汾州刺史。胡民去居等六百余人,保險謀反,扇動徒類。彬請兵二万,有司奏許之。高祖大怒曰:“何有動兵馬理也!可隨宜肅治,若不能權方靜帖,必須大眾者,則先斬刺史,然后發兵。”彬奉詔大懼,而率州兵,身先將士,討胡平之。太和二十三年卒。賜錢十万、絹二百匹,贈以本官,加散騎常侍。彬有五子。 長子融,字永興。儀貌壯麗,衣冠甚偉,性通率,有豪气。高祖時,拜秘書郎。世宗初,复先爵,除驍騎將軍。 蕭衍遣將寇逼淮陽,梁城陷沒。詔融假節、征虜將軍、別將南討,大摧賊眾,還复梁城。于時,揚州刺史元嵩為奴所害,敕融行揚州事。尋除假節、征虜將軍、并州刺史。及世宗崩,兼司空,營陪景陵。拜宗正卿,以本官行瀛州事,遇疾不行。未几,除散騎常侍、平東將軍、青州刺史。還為秘書監,遷中護軍,進號撫軍將軍,領河南尹,加征東將軍。性尤貪殘,恣情聚斂,為中尉糾彈,削除官爵。汾夏山胡叛逆,連結正平、平陽,詔复融前封、征東將軍、持節、都督以討之。融寡于經略,為胡所敗。久之,加散騎常侍、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后賊帥鮮于脩禮寇暴瀛定二州,長孫稚等討之,失利。除融車騎將軍,為前驅左軍都督,与廣陽王淵等共討脩禮。師渡交津,葛榮殺脩禮而自立。轉營至白牛邏,輕騎擊融。融苦戰終日,更無外援,遂大奔敗,于陳見殺。肅宗為舉哀于東堂,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彩二千八百段,贈侍中、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本將軍、司空、雍州刺史。尋以融死王事,進贈司徒,加前后部鼓吹。謚曰庄武。 子景哲,襲。武定中,開府、儀同三司。齊受禪,爵例降。 景哲弟朗,即后廢帝,語在《帝紀》。 子黃頭,襲。封安定王,改封安平王。齊受禪,爵例降。 融弟凝,字定興。起家恆州征虜錄事參軍,累遷護軍長史。凝姑,爾朱榮妻。庄帝初,封東安王,食邑五百戶。除持節、安東將軍、兗州刺史,轉濟州刺史,仍本將軍。永熙二年薨,贈持節、都督滄瀛冀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 子彥友,襲。武定中,光祿大夫。齊受禪,爵例降。 凝弟湛,字鎮興。起家秘書郎,轉尚書左司郎中,遷廷尉少卿。庄帝初,遇害河陰。贈征東將軍、青州刺史、追封漁陽王,食邑五百戶。 子俊,襲。齊受禪,爵例降。 湛弟晏,字俊興。卒于秘書丞。贈平東將軍、秘書監、豫州刺史。 樂陵王胡兒,和平四年薨。追封樂陵王,贈征北大將軍,謚曰康。無子。顯祖詔胡兒兄汝陰王天賜之第二子永全后之,襲封,后改名思譽。高祖初,蠕蠕犯塞,以思譽為鎮北大將軍、北征大都將。后除使持節、本將軍、領護匈奴校尉、都督、中軍都將。出為使持節、鎮東大將軍、和龍鎮都大將、營州刺史,加領護東夷校尉,轉為鎮北將軍,行鎮北大將軍。高祖引見百官于光极堂,謂思譽曰:“恆代路懸,舊都意重,故屈叔父遠臨此任。不可不敬慎所臨,以副朕望。”及穆泰陰謀不軌,思譽知而不告,恕死,削封為庶人。太和末,還复其王封。正始四年薨。贈光州刺史,謚曰密王。 子景略,字世彥。世宗時,襲封。拜驍騎將軍,除持節、冠軍將軍、幽州刺史。熙平元年薨。贈本將軍、豫州刺史,賜帛四百匹,謚曰惠王。 子霸,字休邦,襲。武定中,鉅鹿太守。齊受禪,爵例降。 景略弟慶略,散騎侍郎。 子子政,通直散騎常侍。 慶略弟洪略,恆農太守、中軍將軍、行東雍州刺史。 洪略弟子業,平原太守。 安定王休,皇興二年封,拜征南大將軍、外都大官。休少而聰慧,治斷有稱。高祖初,庫莫奚寇邊,以休為使持節、侍中、都督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儀同三司、和龍鎮將。休撫防有方,賊乃款附。入為中都大官。蠕蠕犯塞,出為使持節、征北大將軍、撫冥鎮大將。休身先將士,擊虜退之。入為內都大官,遷太傅。及開建五等,食邑二千戶。 車駕南伐,領大司馬。高祖親行諸軍,遇休以三盜人徇于六軍,將斬之,有詔赦之。休執曰:“陛下將遠清衡霍,故親御六師,跋涉野次。軍行始爾,已有奸竊,如其不斬,何以息盜?請必行刑,以肅奸慝。”詔曰:“大司馬執憲,誠應如是。但因緣會,朕聞王者之体,亦時有非常之澤,雖違軍法,可特原之。”休乃奉詔。高祖謂司徒馮誕曰:“大司馬嚴而秉法,諸軍不可不慎。”于是六軍肅然。定都洛邑,休從駕幸鄴。命休率從駕文武,迎家于平城。高祖親餞休于漳水之北。 十八年,休寢疾,高祖幸其第,流涕問疾。中使醫藥,相望于路。薨,贈帛三千匹。自薨至殯,車駕三臨。高祖至其門,改服錫衰,素弁加絰。皇太子、百官皆從行吊禮。及將葬,又贈布帛二千匹,謚曰靖王。詔假黃鉞,加羽葆、鼓吹、虎賁、班劍六十三人,悉准三老尉元之儀。高祖親送出郊,慟哭而返,諸王恩禮莫比焉。世宗世,配饗廟庭。 長子安,幼年早卒。 次子燮,除下大夫。世宗初,襲拜太中大夫,除征虜將軍、華州刺史。燮表曰:“謹惟州治李潤堡,雖是少梁舊地,晉、芮錫壤,然胡夷內附,遂為戎落。城非舊邑先代之名,爰自國初,護羌小戍。及改鎮立郡,依岳立州,因籍倉府,未刊名實。竊見馮翊古城,羌魏兩民之交,許洛水陸之際,先漢之左輔,皇魏之右翼,形胜名都,實惟西蕃奧府。今州之所在,豈唯非舊,至乃居岡飲潤,井谷穢雜,升降劬勞,往還數里,譐誻明昏,有虧禮教。未若馮翊,面華渭,包原澤,井淺池平,樵牧饒廣。采材華陰,陸運七十;伐木龍門,順流而下。陪削舊雉,功省力易,人各為己,不以為勞。昔宋民無井,穿井而忻得人;況合城無水,得水而不家慶?竊聞前政刺史,非是無意,或值兵舉,或遇年災,緣此契闊,稽延至此。去歲已熟,秋方大登,四境晏安,京師無事。丁不十錢之費,人無八旬之勤。損輕益重,乞垂昭鑒。”遂詔曰:“一勞永逸,便可听移。”后除征虜將軍、豳州刺史。延昌四年薨。贈本將軍、朔州刺史。 子超,字化生。肅宗初,襲。時以胡國珍封安定公,改封北平王。拜城門校尉、通直散騎常侍、東中郎將。尋除光祿大夫,領將作大匠。后复本封。爾朱榮之入洛,超避難洛南,遇寇見害。庄帝初,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岐州刺史。 子孝景,襲。武定中,通直郎。齊受禪,爵例降。 燮弟愿平,清狂無行。高祖末,拜員外郎。世宗初,遷給事中。悖惡日甚,殺人劫盜,公私成患。世宗以其戚近,未忍致之于法,乃免官,禁之別館。館名愁思堂,冀其克念。世宗崩,愿平乃得出。靈太后臨朝,以其暴亂不悛,詔曰:“愿平志行輕疏,每乖憲典,可還于別館,依前禁錮。”久之,解禁還家,付師嚴加誨獎。后拜通直散騎常侍、前將軍。坐裸其妻王氏于其男女之前,又強奸妻妹于妻母之側。御史中丞侯剛案以不道,處死,絞刑。會赦免,黜為員外常侍。孝昌中,卒。 子緒,幽州安西府功曹參軍。庄帝初,直閣將軍。尋為持節、兼武衛將軍、關右慰勞十二州大使,遂沒吐谷渾。 子長春,員外散騎侍郎。武定初,封南郡王,邑五百戶。齊受禪,爵例降。 愿平弟永平,征虜將軍、南州刺史。為城民華延明所害。太昌初,追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幽三州諸軍事、衛將軍、定州刺史。 永平弟珍平,司州治中。 子叔遵,員外散騎常侍。 珍平弟貴平,羽林監、轉射聲校尉。庄帝初,除散騎常侍、宗正少卿,封東萊王,邑百戶。除平北將軍、南相州刺史。庄帝既殺爾朱榮,加武衛將軍,兼侍中,為河北、山東慰勞大使。至定州東北,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執,送于晉陽。后還洛。 前廢帝時,以本官行青州事,屬土民崔祖螭作逆,賊徒甚盛,圍逼東陽一百余日。貴平率城民固守,又令將士開門交戰。大軍救至,遂擒祖螭等,斬之。還,除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遷左衛將軍、宗師,又遷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貴平人才險薄,為出帝所信。出為青州刺史,又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害。 史臣曰:南安原始要終,善不掩惡。英將帥之用,有聲于時。熙、略兄弟,早播民譽,或才疏志大,或器狹任廣,咸不能就其功名,俱至非命,惜也。康王不永,鸞起家聲。徽飾智矯情,外諂內忌,永安之禍,誰任其責?宛其死也,固其宜哉!章武、樂陵,蓋不足數。靖王聰斷威重,見稱太和,美矣。 ------------------ 國學网站推出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