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1310∼1381)
明初散文家,字景溪,號潛溪,浙江金華人。自幼好學,早年師從散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少負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為翰林編修,他固辭不就,隱居山中。朱元璋稱帝后,任命他為文學顧問、江南儒學提舉,授太子經。洪武二年(1369)奉旨修《元史》,后因涉案被請四川茂州,途中病故,正德時追謚文憲。宋濂推崇宗經。認為只有孔子之文“才稱之為文”,“六籍之外當以孟子為宗,韓子次之,歐陽子又次之”(《文原》),對于違背“溫柔敦厚”傳統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態度。他擅長散文創作,尤以傳記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細節展現人物性格,并通過個性化語言的運用刻划人物,藝術成就較高。他的寫景散文數量亦不少,且風格近似歐陽修,文筆清新,寫景狀物生動,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澗修禊詩序》、《環翠亭記》等。宋濂親自經歷了元末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故他的文章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往往在生動的描述中包含著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為“開國文臣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