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后梁紀二】 起著雍執徐八月,盡重光協洽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開平二年(戊辰,公元九零八年) 八月,吳越王鏐遣宁國節度使王景仁奉表詣大梁,陳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章也,避梁諱改焉。 淮南遣步軍都指揮使周本、南面統軍使呂師造擊吳越,九月,圍蘇州。吳越將張仁保攻常州之東洲,拔之。淮南兵死者万餘人。淮南以池州團練使陳璋為水陸行營都招討使,帥柴再用等諸將救東洲,大破仁保于魚蕩,复取東洲。柴再用方戰舟坏,長槊浮之,僅而得濟。家人為之飯僧千人,再用悉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濟我,僧何力焉!” 丙子,蜀立皇后周氏。后,許州人也。 晉周德威、李嗣昭將兵三万出陰地關,攻晉州,刺史徐怀玉拒守。帝自將救之,丁丑,發大梁,乙酉,至陝州。戊子,岐王所署延州節度使胡敬璋寇上平關,劉知俊擊破之。周德威等聞帝將至,乙未,退保隰州。荊南節度使高季昌遣兵屯漢口,絕楚朝貢之路。楚王殷遣其將許德勳將水軍擊之,至沙頭,季昌懼而請和。殷又遣步軍都指揮使呂師周將兵擊岭南,与清海節度使劉隱十餘戰,取昭、賀、梧、蒙、龔、富六州。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湖南遂安。 冬,十月,蜀主立后宮張氏為貴妃,徐氏為賢妃,其妹為德妃。張氏,郪人,宗懿之母也。二徐,耕之女也。 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嵯峨山,暴掠雍州諸縣,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庚戌,蜀主講武于星宿山,步騎三十万。 丁巳,帝還大梁。 辛酉,以劉隱為清海、靜海節度使,以膳部郎中趙光裔、右補闕李殷衡充官告使,隱皆留之。光裔,光逢之弟;殷衡,德裕之孫也。 依政進士梁震,唐末登第,至是歸蜀。過江陵,高季昌愛其才識,留之,欲奏為判官。震恥之,欲去,恐及禍,乃曰:“震素不慕榮宦,明公不以震為愚,必欲使之參謀議,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許之。震終身止稱前進士,不受高氏辟署。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 帝從吳越王鏐之請,以亳州團練使寇彥卿為東南面行營都指揮使,擊淮南。十一月,彥卿帥眾二千襲霍丘,為土豪硃景所敗;又攻廬、壽二州,皆不胜。淮南遣滁州刺史史儼拒之,彥卿引歸。 定難節度使李思諫卒;甲戌,其子彝昌自為留后。 劉守文舉滄德兵攻幽州,劉守光求救于晉,晉王遣兵五千助之。丁亥,守文兵至盧台軍,為守光所敗;又戰玉田,亦敗。守文乃還。 癸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策以刑部尚書致仕;以左仆射楊涉同平章事。 保塞節度使胡敬璋卒,靜難節度使李繼徽以其將劉万子代鎮延州。 是歲,弘農王遣軍將万全感繼書間道詣晉及岐,告以嗣位。 帝將遷都洛陽。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開平三年(己巳,公元九零九年) 春,正月,己巳,遷太廟神主于洛陽。甲戌,帝發大梁。壬申,以博王友文為東都留守。己卯,帝至洛陽。庚寅,饗太廟。辛巳,祀圓丘,大赦。 丙申,以用度稍充,初給百官全俸。 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保塞節度使劉万子暴虐,失眾心,且謀貳于梁,李繼徽使延州牙將李延實圖之。延實因万子葬胡敬璋,攻而殺之,遂据延州。馬軍都指揮使河西高万興与其弟万金聞變,以其眾數千人詣劉知俊降。岐王置翟州于鄜城,其守將亦降。 三月,甲戌,帝發洛陽。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兼潞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庚辰,帝至河中,發步騎會高万興兵取丹、延。 丙戌,以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韓遜為穎川王。遜本靈州牙校,唐末据本鎮,前廷因而授以節鉞。 辛卯,丹州刺史崔公實請降。 徐溫以金陵形胜,戰艦所聚,乃自以淮南行軍副使領升州刺史,留廣陵,以其假子元從指揮使知誥為升州隊遏兼樓船副使,往治之。 夏,四月,丙申朔,劉知俊移軍攻延州,李延實嬰城自守。知俊遣白水鎮使劉儒分兵圍坊州。 庚子,以王審知為閩王,劉隱為南平王。 劉知俊克延州,李延實降。 淮南兵圍蘇州,推洞屋攻城,吳越將臨海孫琰置輪于竿首,垂絲亙投錐以揭之,攻者盡露,砲至則張网以拒之,淮南人不能克。吳越王鏐遣牙內指揮使錢鏢、行軍副使杜建徽等將兵救之。 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張网綴鈴懸水中,魚鱉過皆知之。吳越游弈都虞候司馬福欲潛行入城,故以竿触网,敵聞鈴聲舉网,福因得過,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號令与援兵相應,敵以為神。 吳越王鏐嘗游府園,見園卒陸仁章樹藝有智而志之,及蘇州被圍,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報而返。鏐以諸孫畜之,累遷兩府軍糧都監使,卒獲其用。仁章,睦州人也。 辛亥,吳越兵內外合擊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將何朗等三十餘人,奪戰艦二百艘。周本夜遁,又追敗之于皇天蕩。鐘泰章將精兵二百為殿,多樹旗幟于菰蔣中,追兵不敢進而還。 岐王所署保大節度使李彥博、坊州刺史李彥昱皆棄城奔鳳翔,鄜州都將嚴弘倚舉城降。己未,以高万興為保塞節度使,以絳州刺史牛存節為保大節度使。 淮南初置選舉,以駱知祥掌之。 五月,丁卯,帝命劉知俊乘胜取邠州,知俊難之,辭以闕食,乃召還。 佑國節度使王重師鎮長安數年,帝在河中,怒其貢奉不時,己巳,召重師入朝,以左龍虎統軍劉捍為佑國留后。癸酉,帝發河中;己卯,至洛陽。 劉捍至長安,王重師不為禮,捍譖之于帝,云重師潛与邠、岐通。甲申,貶重師溪州刺史,尋賜自盡,夷其族。 劉守文頻年攻劉守光不克,力大發兵,以重賂招契丹、吐谷渾之眾,合四万屯薊州。守光逆戰于雞蘇,為守文所敗。守文單馬立于陳前,泣謂其眾曰:“勿殺吾弟!”守光將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滄德兵皆潰。守光囚之別室,栫之藂棘,乘胜進攻滄州。滄州節度判宮呂兗、孫鶴推守文子延祚為帥,乘城拒守。兗,安次人也。 忠武節度使兼侍中劉知俊,功名浸盛,以帝猜忍日甚,內不自安。及王重師誅,知俊益懼。帝將伐河東,急征知俊入朝,欲以為河東西面行營都統;且以知俊有丹、延之功,厚賜之。知俊弟右保胜指揮使知浣從帝在洛陽,密使人語知俊云:“入必死。”又白帝,請帥弟侄往迎知俊,帝許之。六月,乙未朔,知俊奏稱“為軍民所留”,遂以同州附于岐,執監軍及將佐之不從者,皆械送于岐。遣兵襲華州,逐刺史蔡敬思,以兵守潼關。潛遣人以重利啖長安諸將,執劉捍,送于岐,殺之。知俊遣使請兵于岐,亦遣使請晉人出兵攻晉、絳,遺晉王書曰:“不過旬日,可取兩京,复唐社稷。” 丁未,朔方節度使韓遜奏克鹽城,斬岐所署刺史李繼直。 帝遣近臣諭劉知俊曰:“朕待卿甚厚,何忽相負?”對曰:“臣不背德,但畏族滅如王重師耳。”帝复使謂之曰:“劉捍言重師陰結邠、岐,朕今悔之無及,捍死不足塞責。”知俊不報。庚戌,詔削知俊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帥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劉鄩等討之。辛亥,帝發洛陽。 劉鄩至潼關東,獲劉知俊伏路兵藺如誨等三十人,釋之使為前導。劉知浣迷失道,盤桓數日,乃至關下,關吏納之。如海等繼至,關吏不知其已被擒,亦納之。鄩兵乘門開直進,遂克潼關,追及知浣,擒之。 癸丑,帝至陝。 丹州馬軍都頭王行思等作亂,刺史宋知海逃歸。 帝遣劉知俊侄嗣業持詔指同州招諭知俊,知俊欲輕騎詣行在謝罪,弟知偃止之。楊師厚等至華州,知俊將聶賞開門降。知俊聞潼關不守,官軍繼至,蒼黃失圖,乙卯夜,舉族奔岐。楊師厚至長安,岐兵已据城,師厚以奇兵并南山急趨,自西門入,遂克之。庚申,以劉鄩權佑國留后。岐王厚禮劉知俊,以為中書令。地狹,無籓鎮處之,但厚給俸祿而已。 劉守光遣使上表告捷,且言“俟滄德事畢,為陛下掃平并寇。”亦致書晉王,云欲与之同破偽梁。 撫州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節度使,帥撫、信、袁、吉之兵號十万攻洪州。淮南守兵才千人,將吏皆懼,節度使劉威密遣使告急于廣陵,日召僚佐宴飲。全諷聞之,屯象牙潭,不敢進,請兵于楚,楚王殷遣指揮使苑玫會袁州刺史彭彥章圍高安以助全諷。玫,蔡州人;彥章,玕之兄子也。 徐溫問將于嚴可求,可求荐周本。乃以本為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將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蘇州無功,稱疾不出,可求即其臥內強起之。本曰:“蘇州之役,敵不能胜我,但主將權輕耳。今必見用,愿毋置副貳乃可。”可求許之。本曰:“楚人為全諷聲援耳,非欲取高安也。吾敗全諷,援兵必還。”乃疾趣象牙潭。過洪州。劉威欲犒軍,本不肯留。或曰:“全諷兵強,君宜觀形勢然后進。”本曰:“賊眾十倍于我,我軍聞之必懼,不若乘其銳而用之。” 秋,七月,甲子,以劉守光為燕王。 梁兵克丹州,擒王行思。 商州刺史李稠驅士民西走,將吏追斬之,推都押牙李玫主州事。 庚午,改佑國軍曰永平。 河東兵寇晉州,抄掠至堯祠而去。 癸酉,帝發陝州,乙亥,至洛陽,寢疾。 初,帝召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欲使督諸將攻潞州,以前兗海留后王班為留后,鎮襄州。師厚屢為班言牙兵王求等凶悍,宜備之,班自恃左右有壯士,不以為意,每眾辱之。戊寅,謫求戍西境,是夕,作亂,殺班,推都指揮使雍丘劉□為留后。□偽從之,明日,与指揮使王延順逃詣帝所。亂兵奉平淮指揮使李洪為留后,附于蜀。未几,房州刺史楊虔亦叛附于蜀。 危全諷在象牙潭,營柵臨溪,亙數千里。庚辰,周本隔溪布陳,先使羸兵嘗敵。全諷兵涉溪追之,本乘其半濟,縱兵擊之,全諷兵大潰,自相蹂藉,溺水死者甚眾,本分兵斷其歸路,擒全諷及將士五千人。乘胜克袁州,執刺史彭彥章,進攻吉州,歙州刺史陶雅使其子敬昭及都指揮使徐章將兵襲饒、信,信州刺史危仔倡請降,饒州刺史唐寶棄城走。行營都指揮使米志誠、都尉呂師造等敗苑玫于上高。吉州刺史彭玕帥眾數千人奔楚,楚王殷表玕為郴州刺史,為子希范娶其女。淮南以左先鋒指揮使張景思知信州,遣行營都虞候骨言將兵五千送之。危仔倡聞兵至,奔吳越,吳越王鏐以仔倡為淮南節度副使,更其姓曰元氏。危全諷至廣陵,弘農王以其嘗有德于武忠王,釋之,資給甚厚。八月,虔州刺史盧光稠以州附于淮南。于是江西之地盡入于楊氏。光稠亦遣使附于梁。 甲寅,上疾小瘳,始复視朝。 以鎮國節度使康怀貞為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蜀主命太子宗懿判六軍,開永和府,妙選朝士為僚屬。 辛酉,均州刺史張敬方奏克房州。 岐王欲遣劉知俊將兵攻靈、夏,且約晉王使攻晉、絳。晉王引兵南下,先遣周德威等將兵出陰地關攻晉州,刺史邊繼威悉力固守。晉兵穿地道,陷城二十餘步,城中血戰拒之,一夕城复成。詔楊師厚將兵救晉州,周德威以騎扼蒙坑之險,師厚擊破之,進抵晉州,晉兵解圍遁去。 李洪寇荊南,高季昌遣其將倪可福擊敗之。詔馬步都指揮使陳暉將兵會荊南兵討洪。 蜀主以御史中丞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陳暉軍至襄州,李洪逆戰,大敗,王求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斬叛兵千人,執李洪、楊虔等送洛陽,斬之。 丁未,以保義節度使王檀為潞州東面行營招討使。 劉守光奏遣其子中軍兵馬使繼威安撫滄州吏民。戊申,以繼威為義昌留后。 辛亥,侍中韓建罷守太保,左仆射、同平章事楊涉罷守本官。以太常卿趙光逢為中書侍郎,翰林奉旨工部侍郎杜曉為戶部侍郎,并同平章事。曉,讓能之子也。 淮南遣使者張知遠修好于福建,知遠倨慢,閩王審知斬之,表上其書,始与淮南絕。審知性儉約,常躡麻屨,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歲自海道登、萊入貢,沒溺者什四五。 冬,十月,甲子,蜀司天監胡秀林獻《永昌歷》,行之。 湖州刺史高澧性凶忍,嘗召州吏議曰:“吾欲盡殺百姓,可乎?”吏曰:“如此,則租賦何從出?當擇可殺者殺之耳。”時澧糾民為兵,有言其咨怨者,澧悉集民兵于開元寺,紿云犒享,入則殺之,死者逾半;在外者覺之,縱火作亂。澧閉城大索,凡殺三千人。吳越王鏐欲誅之,戊辰,澧以州叛附于淮南,舉兵焚義和臨平鎮,鏐命指揮使錢鏢討之。 十一月,甲午,帝告謝于圜丘;戊戌,大赦。 鄴王羅紹威得風痹病,上表稱:“魏故大鎮,多外兵,愿得有功重臣鎮之,臣乞骸骨歸第。”帝聞之,撫案動容。己亥,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節度副使,知府事。謂使者曰:“亟歸語而主:為我強飯!如有不可諱,當世世貴爾子孫以相報也。今使周翰領軍府,尚冀爾复愈耳。” 岐王欲取靈州以處劉知俊,且以為牧馬之地,使知俊自將兵攻之。朔方節度使韓遜遣使告急;詔鎮國節度使康怀貞、感化節度使寇彥卿將兵攻邠宁以救之。怀貞等所向皆捷,克宁、衍二州,拔慶州南城,刺史李彥廣出降。游兵侵掠及涇州之境,劉知俊聞之,十二月,己丑,解靈州圍,引兵還。帝急召怀貞等還,遣兵迎援于三原青谷。怀貞等還,至三水,知俊遣兵据險邀之,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怀貞等乃得過。怀貞与裨將李德遇、許從實、王審權分道而行,皆与援兵不相值,至升平,劉知俊伏兵山口,怀貞大敗,僅以身免,德遇等軍皆沒。岐王以知俊為彰義節度使,鎮涇州。 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時人謂之“王鐵槍”。 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稱疾,罷歸成都,杜門不出。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檢校太保,固辭不受,謂人曰:“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豈可求進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許之,賜与有加。 劉守光圍滄州久不下,執劉守文至城下示之,猶固守。城中食盡,民食堇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啖載峓嚏C呂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麴面而烹之,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開平四年(庚午,公元九一零年) 春,正月,乙未,劉延祚力盡出降。時劉繼威尚幼,守光使大將張万進、周知裕輔之鎮滄州,以延祚及其將佐歸幽州,族呂兗而釋孫鶴。兗子琦,年十五,門下客趙玉紿監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殺。”監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負之,變姓名,乞食于路,僅而得免。琦感家門殄滅,力學自立,晉王聞其名,署代州判官。 辛丑,以盧光稠為鎮南留后。 劉守光為其父仁恭請致仕,丙午,以仁恭為太師,致仕。守光尋使人潛殺其兄守文,歸罪于殺者而誅之。 二月,万全感自岐歸廣陵,岐王承制加弘農王兼中書令,嗣吳王,于是吳王赦其境內。 高澧求救于吳,吳常州刺史李簡等將兵應之,湖州將盛師友、沈行思閉城不內;澧帥麾下五千人奔吳。三月,癸巳,吳越王鏐巡湖州,以錢鏢為刺史。 蜀太子宗懿驕暴,好陵傲舊臣。內樞密使唐道襲,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屢謔之于朝,由是有隙,互相訴于蜀主。蜀主恐其交惡,以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道襲荐宣徽北院使鄭頊為內樞密使,頊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襲昆弟盜用內庫金帛。道襲懼,奏項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頊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夏州都指揮使高宗益作亂,殺節度使李彝昌。將吏共誅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帥,癸丑,仁福以聞。夏,四月,甲子,以仁福為定難節度使。 丁卯,宋州節度使衡王友諒獻瑞麥,一莖三穗,帝曰:“丰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詔除本縣令名,遣使詰責友諒,以兗海留后惠王友能代為宋州留后。友諒、友能,皆全昱子也。 帝以晉州刺史下邑華溫琪拒晉兵有功,欲賞之,會護國節度使冀王友謙上言晉、絳邊河東,乞別建節鎮,壬申,以晉、絳、沁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 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道,投諸欄外而死。彥卿自首于帝。帝以彥卿才干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財遺死者家以贖罪。御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殺人闕下,請論如法。”帝命彥卿分析。彥卿對:“令從者舉置欄外,不意誤死。”帝欲以過失論,沂奏:“在法,以勢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從者;不斗而故毆傷人,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辛巳,責授彥卿游擊將軍、左衛中郎將。彥卿揚言:“有得崔沂首者,賞錢万緡。”沂以白帝,帝使人謂彥卿:“崔沂有毫發傷,我當族汝!”時功臣驕橫,由是稍肅,沂,沆之弟也。 五月,吳徐溫母周氏卒,將吏致祭,為偶人,高數尺,衣以羅錦,溫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于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貧者。”未几,起复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領潤州觀察使。 岐王屢求貨于蜀,蜀主皆与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貞,勤亦至矣;若与之地,是棄民也,宁多与之貨。”乃复以絲、茶、布、帛七万遺之。 己亥,以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丑,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庄王羅紹威卒。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后。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疾篤,表請代者。許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權餘党,帝深以為憂。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學士李珽馳往視行襲病,曰:“善諭朕意,勿使亂我近鎮。”珽至許州,謂將吏曰:“天子握百万兵,去此數舍耳;馮公忠純,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國,何憂不富貴!”由是眾莫敢异議。行襲欲使人代受詔,珽曰:“東首加朝服,禮也。”乃即臥內宣詔,謂行襲曰:“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行襲泣謝,遂解兩使印授珽,使代掌軍府。帝聞之曰:“予固知珽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襲卒。甲申,以李珽權知匡國留后,悉以行襲兵分隸諸校,冒馮姓者皆還宗。 楚王殷求為天策上將,詔加天策上將軍。殷始開天策府,以弟賓為左相,存為右相。殷遣將侵荊南,軍于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逐北至白田而還。 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吉州刺史彭玕弟瑊于赤石,楚兵救瑊,虜駢以歸。 秋,七月,戊子朔,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韌城卒。 吳越王鏐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党,乞原之。”上曰:“此屬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諭以此意。” 岐王与邠、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將兵會之,合五万眾圍夏州,仁福嬰城拒守。 八月,以劉守光兼義昌節度使。 鎮、定自帝踐祚以來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鎔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复官。時鄰道吊客皆在館,使者見晉使,歸,言于帝曰:“鎔潛与晉通,鎮、定勢強,終恐難制。”帝深然之。 壬戌,李仁福來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書令張宗奭為西京留守。帝恐晉兵襲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為東北面行營都指揮使,將兵万人屯河陽。丙寅,帝發洛陽;己巳,至陝。辛未,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怀貞將兵三万屯三原。帝憂晉兵出澤州逼怀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曰:“無足慮也。”甲申,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鄜、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吳越王鏐筑捍海石唐,廣杭州城,大修台館。由是錢唐富庶盛于東南。 九月,己丑,上發陝;甲午,至洛陽,疾复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皆解去。 冬,十月,遣鎮國節度楊師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將兵屯澤州以圖上党。 吳越王鏐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為巡檢使,与盛師友俱歸。行思謂同列陳瑰曰:“王若以師友為刺史,何以處我?”時瑰已得鏐密旨遣行思詣府,乃紿之曰:“何不自詣王所論之!”行思從之。既至數日,鏐送其家亦至,行思恨鏐賣己。鏐自衣錦軍歸,將吏迎謁,行思取鍛槌擊瑰,殺之,因詣鏐,与師友論功,奪左右槊,欲刺師友,眾執之。鏐斬行思,以師友為婺州刺史。 十一月,己丑,以宁國節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面行營都指揮招討使,潞州副招討使韓勍副之,以李思安為先鋒將,趣上党。尋遣景仁等屯魏州,楊師厚還陝。 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庚戌,立假子宗裕為通王,宗范為夔王,宗金歲為昌王,宗壽為嘉王,宗翰為集王;立其子宗仁為普王,宗輅為雅王,宗紀為褒王,宗智為榮王,宗澤為興王,宗鼎為彭王,宗杰為信王,宗衍為鄭王。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以自強,由是諸將亦效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宗裕、宗金歲、宗壽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之姊子;宗范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自餘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雖冒姓連名而不禁婚姻。 上疾小愈,辛亥,校獵于伊、洛之間。 上疑趙王鎔貳于晉,且欲因鄴王紹威卒除移鎮、定。會燕王守光發兵屯淶水,欲侵定州,上遣供奉官杜廷隱、丁延徽臨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聲言恐燕兵南寇,助趙守御。又云分兵就食。趙將石公立戍深州,白趙王鎔,請拒之。鎔遽命開門,移公立于外以避之。公立出門指城而泣曰:“硃氏滅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為人。而我王猶恃姻好,以長者期之,此所謂開門揖盜者也。惜乎,此城之人今為虜矣!” 梁人有亡奔真定,以其謀告鎔者,鎔大懼,又不敢先自絕;但遣使詣洛陽,訴稱“燕兵已還,与定州講和如故,深、冀民見魏博兵入,奔走惊駭,乞召兵還。”上遣使詣真定慰諭之。未几,廷隱等閉門盡殺趙戍兵,乘城拒守。鎔始命石公立攻之,不克,乃遣使求援于燕、晉。鎔使者至晉陽,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使者亦至,欲共推晉王為盟主,合兵攻梁。晉王會將佐謀之,皆曰:“鎔久臣硃溫,歲輸重賂,結以婚姻,其交深矣,此必詐也,宜徐觀之。”王曰:“彼亦擇利害而為之耳。王氏在唐世猶或臣或叛,況肯終為硃氏之臣乎?彼硃溫之女何如壽安公主!今救死不贍,何顧婚姻!我若疑而不救,正墮硃氏計中。宜趣發兵赴之,晉、趙葉力,破梁必矣。”乃發兵,遣周德威將之,出井陘,屯趙州。鎔使者至幽州,燕王守光方獵,幕僚孫鶴馳詣野謂守光曰:“趙人來乞師,此天欲成王之功業也。”守光曰:“何故?”對曰:“比常患其与硃溫膠固。溫之志非盡吞河朔不已,今彼自為仇敵,王若与之并力破梁,則鎮、定皆斂衣任而朝燕矣。王不早出師,但恐晉人先我矣。”守光曰:“王鎔數負約,今使之与梁自相弊,吾可以坐承其利,又何救焉!”趙使者交錯于路,守光竟不為出兵。自是鎮、定复稱唐天祐年號,复以武順為成德軍。 司天言:“來月太陰虧,不利宿兵于外。”上召王景仁等還洛陽。十二月,己未,上聞趙与晉合,晉兵已屯趙州,乃命王景仁等將兵擊之。庚申,景仁等自河陽渡河,會羅周翰兵,合四万,軍于邢、洺。 虔州刺史盧光稠疾病,欲以位授譚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其子韶州刺史延昌來奔喪,全播立而事之。吳遣使拜延昌虔州刺史,延昌受之,亦因楚王殷通密表于梁,曰:“我受淮南官,以緩其謀耳,必為朝廷經略江西。”丙寅,以延昌為鎮南留后。延昌表其將廖爽為韶州刺史,爽,贛人也。吳淮南節度判官嚴可求請置制置使于新淦縣,遣兵戍之,以圖虔州。每更代,輒潛益其兵,虔人不之覺也。 庚午,蜀主以御史中丞周庠、戶部侍郎判度支庾傳素并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太常卿李燕等刊定《梁律令格式》,癸酉,行之。 丁丑,王景仁等進軍柏鄉。 辛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永平。 趙王鎔复告急于晉,晉王以蕃漢副總管李存審守晉陽,自將兵自贊皇東下,王處直遣將將兵五千以從。辛巳,晉王至趙州,与周德威合,獲梁芻蕘者二百人,問之曰:“初發洛陽,梁主有何號令?”對曰:“梁主戒上將云:‘鎮州反覆,終為子孫之患。今悉以精兵付汝,鎮州雖以鐵為城,必為我取之。’”晉王命送于趙。壬午,晉王進軍,距柏鄉三十里,遣周德威等以胡騎迫梁營挑戰,梁兵不出。癸未,复進,距柏鄉五里,營于野河之北,又遣胡騎迫梁營馳射,且詬之。梁將韓勍等將步騎三万,分三道追之,鎧胄皆被繒綺,鏤金銀,光彩炫耀,晉人望之奪气。周德威謂李存璋曰:“梁人志不在戰,徒欲曜兵耳。不挫其銳,則吾軍不振。”乃徇于軍曰:“彼皆汴州天武軍,屠酤人庸販之徒耳,衣鎧雖鮮,十不能當汝一。擒獲一夫,足以自富,此乃奇貨,不可失也。”德威自帥精騎千餘擊其兩端,左馳右突,出入數四,俘獲百餘人,且戰且卻,距野河而止。梁兵亦退。 德威言于晉王曰:“賊勢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軍遠來,救人之急,三鎮烏合,利于速戰,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鎮、定之兵,長于守城,短于野戰。且吾所恃者騎兵,利于平原廣野,可以馳突。今壓賊壘門,騎無所展其足。且眾寡不敵,使彼知吾虛實,則事危矣。”王不悅,退臥帳中,諸將莫敢言。德威往見張承業曰:“大王驟胜而輕敵,不量力而務速戰。今去賊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橋以薄我,我眾立盡矣。不若退軍高邑,誘賊离營,彼出則歸,彼歸則出,別以輕騎掠其饋餉,不過逾月,破之必矣。”承業入褰帳撫王曰:“此豈王安寢時耶!周德威老將知兵,其言不可忽也。”王蹶然興曰:“予方思之。”時梁兵閉壘不出,有降者,詰之,曰:“景仁方多造浮橋。”王謂德威曰:“果如公言。”是日,拔營,退保高邑。 辰州蠻酋宋鄴,漵州蠻酋潘金盛,恃其所居深險,數扰楚邊。至是,鄴寇湘鄉,金盛寇武岡,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呂師周將衡山兵五千討之。 宁遠節度使龐巨昭、高州防御使劉昌魯,皆唐官也。黃巢之寇岭南也,巨昭為容管觀察使,昌魯為高州刺史,帥群蠻据險以拒之,巢眾不敢入境。唐嘉其功,置宁遠軍于容州,以巨昭為節度使,以昌魯為高州防御使。及劉隱据岭南,二州不從;隱遣弟岩攻高州,昌魯大破之,又攻容州,亦不克。昌魯自度終非隱敵,是歲,致書請自歸于楚。楚王殷大喜,遣橫州刺史姚彥章將兵迎之。彥章至容州,裨將莫彥昭說巨昭曰:“湖南兵遠來疲乏,宜撤儲偫,棄城,潛于山谷以待之。彼必入城,我以全軍掩之,彼外無繼援,可擒也。”巨昭曰:“馬氏方興,今雖胜之,后將何如!不若具牛酒迎之。”彥昭不從,巨昭殺之,舉州迎降。彥章進至高州,以兵援送巨昭、昌魯之族及士卒千餘人歸長沙。楚王殷以彥章知容州事,以昌魯為永順節度副使。昌魯,鄴人也。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乾化元年(辛未,公元九一一年) 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柏鄉比不儲芻,梁兵刈芻自給,晉人日以游軍抄之,梁兵不出。周德威使胡騎環營馳射而詬之,梁兵疑有伏,愈不敢出,坐刀屋茅坐席以飼馬,馬多死。丁亥,周德威与別將史建瑭、李嗣源將精騎三千壓梁壘門而詬之,王景仁、韓勍怒,悉眾而出。德威等轉戰而北至高邑南;李存璋以步兵陳于野河之上,梁軍橫亙數里,競前奪橋,鎮、定步兵御之,勢不能支。晉王謂匡衛都指揮使李建及曰:“賊過橋則不可复制矣。”建及選卒二百,援槍大噪,力戰卻之。建及,許州人,姓王,李罕之之假子也。晉王登高丘以望曰:“梁兵爭進而囂,我兵整而靜,我必胜。”戰自巳至午,胜負未決。晉王謂周德威曰:“兩軍已合,勢不可离,我之興亡,在此一舉。我為公先登,公可繼之。”德威叩馬而諫曰:“觀梁兵之勢,可以勞逸制之,未易以力胜也。彼去營三十餘里,雖挾糗糧,亦不暇食,日昳之后,饑渴內迫,矢刃外交,士卒勞倦,必有退志。當是時,我以精騎乘之,必大捷。于今未可也。”王乃止。 時魏、滑之兵陳于東、宋、汴之兵陳于西。至晡,梁軍未食,士無斗志,景仁等引兵稍卻,周德威疾呼曰:“梁兵走矣!”晉兵大噪爭進,魏、滑兵先退,李嗣源帥眾噪于西陳之前曰:“東陳已走,爾何久留!”梁兵互相惊怖,遂大潰。李存璋引步兵乘之,呼曰:“梁人亦吾人也,父兄子弟餉軍者勿殺。”于是戰士悉解甲投兵而棄之,囂聲動天地。趙人以深、冀之憾,不顧剽掠,但奮白刃追之,梁之龍驤、神捷精兵殆盡,自野河至柏鄉,僵尸蔽地。王景仁、韓勍、李思安以數十騎走。晉兵夜至柏鄉,梁軍已去,棄糧食、資財、器械不可胜計。凡斬首二万級。李嗣源等追奔至邢州,河朔大震。保義節度使王檀嚴備,然后開城納敗卒,給以資糧,散遣歸本道。晉王收兵屯趙州。杜廷隱等聞梁兵敗,棄深、冀而去,悉驅二州丁壯為奴婢,老弱者坑之,城中存者坏垣而已。 癸巳,复以楊師厚為北面都招討使,將兵屯河陽,收集散兵,旬餘,得万人。己亥,晉王遣周德威、史建瑭將三千騎趣澶、魏,張承業、李存璋以步兵攻邢州,自以大軍繼之,移檄河北州縣,諭以利害。帝遣別將徐仁溥將兵千人,自西山夜入邢州,助王檀城守。己酉,罷王景仁招討使,落平章事。 蜀主之女普慈公主嫁岐王從子秦州節度使繼崇,公主遣宦者宋光嗣以絹書遣蜀主,言繼崇驕矜嗜酒,求歸成都,蜀主召公主歸宁。辛亥,公主至成都,蜀主留之,以宋光嗣為閣門南院使。岐王怒,始与蜀絕。光嗣,福州人也。 呂師周引兵攀藤緣崖入飛山洞襲潘金盛,擒送武岡,斬之。移兵擊宋鄴。 二月,己未,晉王至魏州,攻之,不克。上以羅周翰年少,且忌其舊將佐,庚申,以戶部尚書李振為天雄節度副使,命杜廷隱將兵千人衛之,自楊劉濟河,間道夜入魏州,助周翰城守。癸亥,晉王觀河于黎陽,梁兵万餘將渡河,聞晉王至,皆棄舟而去。 帝召蔡州刺史張慎思至洛陽,久未除代。蔡州右廂指揮使劉行琮作亂,縱兵焚掠,將奔淮南;順化指揮使王存儼誅行琮,撫遏其眾,自領州事,以眾情馳奏。時東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請,遽發兵討之,兵至鄢陵,帝曰:“存儼方懼,若臨之以兵,則飛去矣。”馳使召還。田子,授存儼權知蔡州事。 乙丑,周德威自臨清攻貝州,拔夏津、高唐;攻博州,拔東武、朝城。攻澶州,刺史張可臻棄城走,帝斬之。德威進攻黎陽,拔臨河、淇門;逼衛州,掠新鄉、共城。庚午,帝帥親軍屯白司馬阪以備之。 盧龍、義昌節度使兼中書令燕王守光既克滄州,自謂得天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諸鐵籠,以火逼之;又為鐵刷刷人面。聞梁兵敗于柏鄉,使人謂趙王鎔及王處直曰:“聞二鎮与晉王破梁兵,舉軍南下,仆亦有精騎三万,欲自將之為諸公啟行。然四鎮連兵,必有盟主,仆若至彼,何以處之?”鎔患之,遣使告于晉王,晉王笑曰:“趙人告急,守光不能出一卒以救之;及吾成功,乃复欲以兵威离間二鎮,愚莫甚焉!”諸將曰:“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動搖人情,吾千里出征,緩急難應,此亦腹心之患也。不若先取守光,然后可以專意南討。”王曰:“善!”會楊師厚自磁、相引兵救邢、魏,壬申,晉解圍去;師厚追之,逾漳水而還,邢州圍亦解。師厚留屯魏州。 趙王鎔自來謁晉王于趙州,大犒將士,自是遣其養子德明將三十七都常從晉王征討。德明本姓張,名文禮,燕人也。壬午,晉王發趙州,歸晉陽,留周德威等將三千人戍趙州。 ------------------ 國學网站推出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