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列傳第四十九



  王盟子勱 從孫誼 獨孤信子羅 竇熾兄子榮定 毅 賀 蘭祥 叱列伏龜 閻慶子毗 史宁子雄 祥 權景宣

  王盟,字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黃門侍郎,贈并州刺史、樂浪公。父羆,伏波將軍,以良家子鎮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攻陷諸鎮,盟亦為其所擁。拔陵平后,流寓中山,复以積射將軍從蕭寶夤西征。寶夤僭逆,盟遂逃匿人間。及爾硃天光入關,盟從之。隋賀拔岳禽万俊志愿奴,平秦隴,常先登力戰。及周文帝平侯莫陳悅,除盟原州刺史。孝武至長安,封魏昌縣公。大統三年,征拜司空,轉司徒。迎文帝悼后于蠕蠕,加侍中,遷太尉。魏文帝東征,以留后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与開府李虎輔太子出頓渭北。事平,進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遷太保。九年,進位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盟姿度弘雅,仁而汎愛。雖居師傅,禮冠群后,而謙恭自處,未嘗以勢位驕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疾,數幸其第,親問所欲。十一年,薨,贈本官,謚曰孝定。

  子勱,字丑興,性忠果有材干。年十七,從周文帝入關。及平秦隴,定關中,周文嘗謂曰:“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銳者次也。”勱曰:“意欲兼被之。”周文大笑。尋拜散騎常侍,賜爵梁甫縣公。大統初,為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出入臥內,小心謹厚。魏文帝常曰:“王勱可謂不二心臣也。”沙苑之役,勱以都督領禁兵,居左翼,當其前者死傷甚眾。勱亦被傷重,遂卒于行間。周文深悼焉。贈使持節、太尉、尚書令、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陽郡公,謚曰忠武。

  子弼襲爵,尚魏安樂公主,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勱弟懋,字小興。盟之西征也,以懋尚幼,留在山東。永安中,始入關,与盟相見,遂從征伐。大統初,賜爵安平縣子。后進爵為公,累遷右衛將軍。于時疆場交兵,未申喪紀,服齊斬者并墨縗從事。及盟薨,懋上表辭位,乞終喪制,魏文帝不許。累遷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左衛將軍、領軍將軍。懋溫和,小心敬慎,宿衛宮禁十有余年,勤恪當官,未嘗有過。廢帝二年,除南岐州刺史,賜爵安宁郡公。后拜小司寇,卒于官。

  子悅嗣,位大將軍、同州刺史,改封濟南郡公。

  盟兄子顯,幼而敏悟,沉靜少言。初為周文帳內都督,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卿、鳳州刺史。賜爵洛邑縣公,進位大將軍,卒。子誼。

  誼字宜君,少有大志,便弓馬,博覽群言。周閔帝時,為左中侍上士。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帝拱默無所關預。有朝士于帝側微不恭,誼勃然而進,將擊之,其人惶懼請罪,乃止。自是朝臣無敢不肅。遷御正大夫。丁父艱,毀瘁過禮,廬于墓側,負土成墳。

  武帝即位,累遷內史大夫,封揚國公。從帝伐齊,至并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誼率麾下驍雄赴之。齊平,自相州刺史征為大內史。汾州稽胡亂,誼擊之。帝弟越王盛、譙王儉雖為總管,并受誼節度。賊平,封一子開國公。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机密,不須遠任。”皇太子即位,為宣帝,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及隋文帝為丞相,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兵反,帝以誼為行軍元帥討之,未至而消難奔陳。于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余里,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洛州為主。洛州自號河南王以附消難,北連尉遲迥。誼分兵討之,旬月皆平。帝遣使勞問,冠蓋不絕,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尋拜大司徒。誼自以与帝有舊,亦歸心焉。及隋受禪,顧遇彌厚,帝親幸其第,与之极歡。

  太常卿蘇威議,以為戶口滋多,人田不贍,欲減功臣之地以給人。誼奏曰:“百官者,歷世勳賢,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見其可。”帝以為然,竟寢威議。帝將幸岐州,諫曰:“陛下初臨万國,人情未洽,何用此行。”上戲之曰:“吾昔与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為臣,或當恥愧,是行也,振揚威武,欲以服公心耳。”誼笑而退。尋奉使突厥。帝嘉其稱旨,進郢國公。

  未几,其子奉孝卒。逾年,誼上表言公主少,請除服。御史大夫楊素劾誼曰:“臣聞喪服有五,親疏异節;喪制有四,降殺殊文。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也。而儀同王奉孝既尚蘭陵公主,以去年五月身喪,始經一周,而誼便請除釋。竊以雖曰王姬,終成下嫁之禮;公則主之,猶在移天之義。況复三年之喪,自上達下,及期釋服,在禮未詳。然夫婦之則,人倫攸始,喪紀之制,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故鑽燧改火,責以居喪之速;朝祥暮歌,譏以忘哀之早。然誼雖不自強,爵位已重,欲為無禮,其可得乎?乃薄俗傷教,為父則不慈;輕禮易喪,致婦于無義。若縱而不正,恐傷風俗。”有詔不問。然恩禮稍薄,誼頗怨望。

  或告誼謀反,帝令案其事。主者奏誼有不遜之言,實無反狀。帝賜酒而釋之。時上柱國元諧亦頗失意,誼數与往來,言論丑惡。胡僧告之。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帝見誼,愴然曰:“朕与公舊同學,甚相怜憫,將奈國法何。”于是詔曰:“誼有周之世,早預人倫,朕共游庠序,遂相親好。然性怀險薄,巫覡盈門,鬼言怪語,稱神道。朕受命之初,深存戒約,口云改悔,心實不悛。乃說四天王神道,誼應受命,書有誼讖,天有誼星,桃、鹿二川,岐州之下,歲在辰巳,興帝王之業。密令卜問,伺殿省之災。又說其身是明王圣主。信用左道,所在詿誤。自言相表,當王不疑。此而赦之,將或為亂。禁暴除惡,宜伏國刑。”帝复令大理正趙綽謂誼曰:“時命如此,將若之何!”乃賜死于家,時年四十六。

  獨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人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儀,善騎射。正光末,与賀拔度等同斬衛可瑰,由是知名。后為葛榮所獲。信既少年,自修飾服章,軍中號為獨孤郎。及爾硃氏破葛榮,以信為別將。從征韓婁,信匹馬挑戰,禽賊漁陽王袁肆周。后以破元顥党,賜爵受德縣侯,遷武衛將軍。賀拔胜出鎮荊州,乃表信為大都督。及胜弟岳為侯莫陳悅所害,胜乃令信入關,撫岳余眾。屬周文帝已統岳兵,与信鄉里,少相友善,相見甚歡,因令信人洛請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還荊州。尋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遷,事起倉卒,信單騎及之于瀍澗。孝武歎曰:“武衛遂能辭父母,捐妻子從我,世亂識忠良,豈虛言哉!”進爵浮陽郡公。時荊州雖隱東魏,人心猶戀本朝,乃以信為衛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怀之。既至,東魏刺史辛纂出戰,信縱兵擊纂,大敗之。都督楊忠等前驅斬纂,于是三荊遂定。

  東魏又遣其將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眾寡不敵,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載,梁武帝方許信還北。信父母既在山東,梁武帝問信所往,答以事君無二。梁武義之,禮送甚厚。大統三年至長安,以虧損國威,上書謝罪。魏文帝付尚書議之。七兵尚書、陳郡王玄等議,以為既經恩降,請赦罪复職。詔轉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尋拜領軍將軍。仍從复弘農,破沙苑,改封河內郡公。俘虜中有信親屬,始得父凶問,乃發喪行服。尋起為大都督,与馮翊王元季海入洛陽,穎、豫、襄、廣、陳留之地并款附。四年,東魏將侯景等圍洛陽,信据金墉城,隨方拒守然有余日。及周文帝至瀍東,景等退走。信与李遠為右軍,戰不處,東魏遂有洛陽。六年,侯景寇荊州,周文令信与李弼出武關,景退。即以信為大使,尉撫三荊。尋除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訟,歷年不能斷決。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愿附者數万家。周文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GC定舉兵反,詔信討之。GC定尋為其部下所殺,而GC定子弟仍收其余眾。信乃勒兵向万年,頓三交谷口。賊并力拒守。信因詭道趣稠松岭。賊不虞信兵之至,望風奔潰。乘胜逐北,徑至城下,賊并出降。加授太子太保。

  芒山之戰,大軍不利。信与于謹帥散卒自后擊之,齊神武追騎惊扰,國因此得全。及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周文令信率開府怡峰討之。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沖梯攻其東北,信親率壯士襲其西南,達明克之。禽仲和,虜其六千戶送于長安。拜大司馬。十三年,大軍南討。時以蠕蠕為寇,令信移鎮河陽。十四年,進位柱國大將軍,錄前后功,增封,听回授諸子。于是第二子善,封魏宁縣公;第三子穆,必要縣侯;第四子藏,義宁縣侯,邑各一千戶。第五子順,武成縣侯;第六子陀,建忠縣伯,邑各五百戶。信在隴右歲久,啟求還朝,周文不許。或有自東魏來者,又告其母凶問,信發喪行服。信陳哀苦,請終禮制,又不許。于是追贈信父庫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費連氏常山郡君。十六年,遷尚書令。六官建,拜大司馬。

  周孝閔帝踐阼,遷大宗伯,進封衛國公,邑万戶。趙貴誅后,信以同謀坐免。居無几,晉公護又欲殺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過,逼令自盡于家,時年五十五。

  信美風度,雅有奇謀大略。周文初啟霸業,唯有關中之地,以隴右形胜,故委信鎮之。既為百姓所怀,聲震鄰國。東魏將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為檄梁文,矯稱信据隴右,不從宇文氏,乃云“無關西之憂”,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子羅,先在東魏,乃以次子善為嗣。及齊平,羅至而善卒,又以羅主嗣。信長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貞后,第七女隋文獻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隋文帝踐极,乃下詔褒贈信太師、上柱國、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万戶,謚曰恭,信母費連氏贈太尉趙恭公夫人。

  羅,字羅仁。父信隨魏孝武入關中,羅遂為高氏所囚。及信為宇文護誅,羅始見釋。寓居中山,孤貧無以自給。齊將獨孤永業以宗族故,哀之,為買田宅,遺以資畜。

  初,信入關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順、陀、整;崔氏生隋獻皇后。及齊亡,隋文帝為定州總管,獻皇后遣人求羅,得之。相見悲不自胜,侍御者皆泣。于是厚遺車馬財物。未几,周武帝以羅功臣子,久淪异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歸京師。諸弟見羅少長貧賤,每輕侮,不以兄禮事之。然性長者,亦不与諸弟校競長短。后由是重之。

  文帝為丞相,拜羅儀同,常置左右。既受禪,詔追贈羅父。其諸弟以羅母沒齊,先無夫人號,不當承襲。上以問后,后曰:“羅誠嫡長,不可誣也。”于是襲爵趙國公。以其弟善為河內郡公,穆為金泉縣公,藏為武平縣公,陀為武喜縣公,整為千牛備身。擢拜羅為左領左右將軍,遷左衛將軍,前后賞賜不可胜計。出為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征拜左武衛大將軍。煬帝嗣位,改封蜀國公。未几卒官,謚曰恭。

  子纂嗣,位河陽都尉。

  纂弟武都,大業末,亦為河陽都尉。

  庶長子開遠。宇文化及之弒逆也,裴虔通率賊入成象殿,宿衛兵士皆從逆。開遠時為千牛,与獨孤盛力戰合下,為賊所執,賊義而舍之。

  善字伏陀。幼聰慧,善騎射,以父勳,封魏宁縣公。魏廢帝元年,又以父勳,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長城郡公。周孝閔帝踐阼,除河州刺史。以父負釁,久廢于家。保定三年,乃授龍州刺史。天和六年,襲爵河內郡公。從帝東討,以功授上開府。尋除兗州刺史,政在簡惠,百姓安之。卒于州,贈持節、柱國、五州諸軍事、定州刺史。

  子覽嗣,位右候衛大將軍。大業末卒。

  陀字黎邪。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十余年,宇文護誅,始歸長安。隋文帝禪,拜上開府、領左右將軍,累轉延州刺史。

  陀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貓鬼,已殺其舅郭沙羅,因轉入其家。上微聞而不信。會獻皇后及楊素妻鄭氏俱有疾,召醫視之,皆曰:“此貓鬼疾。”上以陀,后之异母弟,陀妻,楊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陀所為。陰令其兄左監門郎將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諷陀,陀言無有。上不說,左轉遷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熲、納言蘇威、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雜案之。陀婢徐阿尼言:本從陀母家來,常事貓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貓鬼每殺人者,所死家財物潛移于畜貓鬼家。陀嘗從家中索酒,其妻曰:“無錢可酤。”陀因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錢。”阿尼便咒之,居數日,貓鬼向素家。后上初從并州還,陀于園中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皇后所,使多賜吾物。”阿尼复咒之,遂入宮中。楊遠乃于門下外省遣阿尼呼貓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曰:“貓女可來,無住宮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牽拽者,云貓鬼已到。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興,殺其人,可以絕矣。”上令犢車載陀夫妻,將賜死于其家。陀弟司勳侍中整詣闕求哀,于是免陀死,除名,以其妻楊氏為尼。先是有人訟其母為人貓鬼所殺者,上以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詔誅被訟行貓鬼家。陀未几而卒,

  煬帝即位,追念舅氏,听以禮葬。乃下詔贈正義大夫。帝意猶不已,复贈銀青光祿大夫。二子,延福、延壽。

  陀弟整,位幽州刺史。大業初,贈金紫光祿大夫、平鄉侯。

  竇熾,字光成,扶風平陵人,后漢大鴻臚章之后也。章子統,靈帝時為雁門太守,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孫因家代,賜姓紇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遠將軍,以熾著勳,贈少保、住國大將軍、建昌公。熾性嚴明,有謀略,美須髯,身長八尺二寸。少從范陽祁忻受《毛詩》、《左氏春秋》,略通大義。善騎射,膂力過人。魏正光末,北鎮扰亂,乃隨略避地定州,投葛榮。榮欲官略,略不受。榮疑其有异志,遂留略于冀州,將熾及熾兄善隨軍。及爾硃榮破葛榮,熾乃將家隨榮于并州。時葛榮別帥韓婁等据薊城不下,以熾為都督,從驃騎將軍侯深討之。熾手斬婁,以功拜揚烈將軍。

  魏孝武即位,蠕蠕等諸蕃并遣使朝貢,帝臨軒宴之。有鴟飛鳴于殿前,帝素知熾善射,固欲矜示遠人,乃給熾御箭兩只,命射之,鴟乃應弦而落,諸蕃人咸歎异焉。帝大悅。尋隨東南道行台樊子鵠追爾硃仲遠,仲遠奔梁。時梁主又遣元樹入寇,据譙城。子鵠令熾擊破之,封行唐縣子,尋進爵上洛縣伯。時帝与齊神武构隙,以熾有威重,堪處爪牙任,拜閣內大都督,遷硃衣直閣,遂從帝西遷。仍与其兄善至城下,与武衛將軍高金龍戰于千秋門,敗之。因入宮城,取御馬四十匹并鞍勒,進之行所。帝大悅。賜熾及善駿馬各二匹,駑馬十匹。

  大統元年,別封真定縣公。從周文帝禽竇泰,复弘農,破沙苑,皆有功。河橋之戰,諸將退走,熾時獨從兩騎,為敵人追至芒山。熾乃下馬,背山抗之。俄而敵眾漸多,矢下如雨,熾騎士所執弓,并為敵人所射破。熾乃總收其箭以射之,所中人馬,應弦而倒。敵乃相謂曰:“得此三人,未足為功。”乃稍引退。熾因其怠,遂突圍得出。又從太保李弼討白額稽胡,破之。

  高仲密以北豫州來,熾從周文援之。至洛陽,會東魏人据芒山為陣,周文命留輜于瀍曲,率輕騎奮擊,中軍与右軍大破之,悉虜其步卒。熾獨追至石濟而還。大統十三年,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出為涇州刺史,蒞職數年,政號清靜。改封安武縣公。

  魏廢帝元年,除原州刺史。熾抑挫豪右,申理幽滯,在州十載,甚有政績。州城北有泉水,熾屢經游踐,嘗与僚吏宴于泉側,因酌水自飲,曰:“吾在此州,唯當飲水而已。”及去職后,人吏感其遺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恭帝元年,進爵廣武郡公。屬蠕蠕寇廣武,熾与柱國趙貴分路討之。蠕蠕引退,熾度河至麴伏川追及,大破之。武成二年,拜柱國大將軍。周明帝以熾前朝舊臣,勳望兼重,欲獨為造第。熾辭以天下未平,干戈未偃,不宜輒發徒役,周明不許。尋而帝崩,事方得寢。

  保定元年,進封鄧國公,邑一万戶,別食資陽縣一千戶,收其租賦。天和五年,自大宗伯為宜州刺史。先是周文田于渭北,令熾与晉公護分射走兔,熾一日獲十七頭,護十一頭。護恥不及,因以為嫌。至是,熾又以周武年長,有勸護歸政之議,護惡之,故左遷焉。及護誅,征拜太傅。

  熾既朝之元老,名望素隆,至于軍國大謀,常与參議。嘗有疾,周武帝幸其第問之,因賜金石之樂。其見禮如此。帝于大德殿將謀伐齊,熾年已衰老,乃扼腕曰:“臣雖朽邁,請執干櫓,首啟戎行。得一睹誅翦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岳告成,然后歸魂泉壤,無复余恨。”帝壯其志節,遂以熾第二子武當公恭為左二軍總管。齊平之后,帝乃召熾歷觀相州宮殿。熾拜賀曰:“陛下真不負先帝矣。”帝大悅,進位上柱國。

  宣政元年,兼雍州牧。及周宣營建東京,以熾為京洛營作大監,宮苑制度,皆取決焉。大象初,改食樂陵縣,邑戶如舊。隋文帝入輔政,停洛陽宮作,熾請入朝。屬尉遲迥舉兵,熾乃移入金墉,与洛州刺史、平涼公元亨同心固守,仍權行洛陽鎮事。相州平,熾方入朝。屬文帝初為相國,百僚皆勸進,自以累世受恩,遂不肯署箋,時人綿高其節。及帝踐极,拜太傅,加殊禮,贊拜不名。開皇四年八月薨,時年七十八。贈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曰恭。

  熾事親孝,奉諸兄以悌順聞。及其望位隆重,而子孫皆處列位,遂為當時盛族。

  子茂嗣。茂有弟十三人,恭、威最知名。

  恭位至大將軍。從周武平齊,封贊國公,除西兗州總管,以罪賜死。

  熾兄善,以中軍大都督、南城公從魏孝武西遷,仕至太仆、衛尉卿、汾北華瀛三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富縣公,謚曰忠。子榮定嗣。

  榮定沉深有器局,容貌魁偉,美須髯,便弓馬。初為魏文帝千牛備身,周文帝見而奇之,授平東將軍,賜爵宜君縣子。后從周文与齊人戰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与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擊卻齊師。以功拜上儀同。尋复以軍功進位開府。襲爵永富縣公,除忠州刺史。從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將軍、佽飛中大夫。

  其妻,則隋文帝長姊安成長公主也,文帝少与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帝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及帝作相,領左右宮伯,使鎮守天台,總統露門內兩廂仗衛,常宿禁中。遇尉遲迥初平,朝廷頗以山東為意,拜榮定為洛州總管以鎮之。前后賜縑四千匹、西涼女樂一部。及受禪,來朝,賜馬三百匹、部曲八十戶遣之。坐事除名。公主曰:“天子姊乃作田舍兒妻!”上不得已,尋拜右武候大將軍。上數幸其第,恩錫甚厚,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口,珍味稱是。以佐命功,拜上柱國。

  歷位宁州刺史、右武候大將軍、秦州總管,賜吳樂一部。突厥沙缽略寇邊,為行軍元帥,率總管出涼州。与虜戰于高越原,兩軍相持,地無水,士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二三。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复振。于是進擊,數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万匹,進爵安丰郡公,复封子憲為安康郡公,賜縑五千匹。歲余,拜右武衛大將軍。帝欲以為三公,榮定上書固辭,陳畏懼之道,帝乃止。前后賞賜不可胜計。及卒,帝為之廢朝,令左衛大將軍元旻監護喪事,賻絹三千匹。上謂侍臣曰:“吾每欲致榮定于三事,其人固讓不可。今欲賜之,重違其志。”于是贈冀州刺史、陳國公,謚曰懿。子抗嗣。

  抗美容儀,性通率,長于巧思。父卒后,恩遇彌厚,所賜錢帛金寶亦以鉅万。位定州刺史,檢校幽州總管。煬帝即位,漢王諒反,以為抗与通謀,由是除名,以其弟慶襲封陳公。

  慶亦有姿容,性和厚,頗工草隸。初封永富郡公,位河東太守、衛尉卿。大業末,為南郡太守,為盜賊所害。

  慶弟璡,亦工草隸,頗解鍾律。歷位穎川、南郡、扶風太守。

  熾兄子毅。毅字天武。父岳早卒,及毅著勳,追贈大將軍、冀州刺史。毅深沉有器度,事親以孝聞。魏孝武初,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時齊神武擅朝,毅慨然有徇主之志。從孝武西遷,封奉高縣子。從禽竇泰,复弘農,戰沙苑,皆有功,進爵安武縣公。恭帝元年,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改封永安縣公。出為幽州刺史。周孝閔帝踐阼,進爵神武郡公。保定三年,拜大將軍。

  時与齊人爭衡,戎車歲動,并交結突厥以為外援。突厥已許納女于周,齊人亦甘言重幣,遣使求婚,狄人便欲有悔。朝廷乃令楊荐等累使結之,往返十余,方复前好。至是雖期往逆,猶懼改圖。以毅地兼勳戚,素以威重,乃令為使。乃毅至,齊使亦在焉,突厥君臣,猶有貳志。毅抗言正色,以大義責之,累旬乃定,卒以皇后歸。朝議嘉之,別封成都縣公,進位柱國。歷同州刺史、蒲金二州總管,加上柱國,入為大司馬。隋開皇初,拜定州總管。累居籓鎮,咸得人和。二年,薨于州,贈襄、郢等六州刺史,謚曰肅。

  毅性溫和,每以謹慎自守,又尚周文帝第五女襄陽公主,特為朝廷所委信,雖任兼出內,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以此稱焉。子賢嗣。

  賢字托賢,志業通敏,少知名。宣政元年,授使持節、儀同大將軍。開皇中,襲爵神武公,除遷州刺史。

  毅第二女即大唐太穆皇后。武德元年,詔贈毅司空、使持節、總管荊郢等十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杞國公。又追贈賢子紹宣秦州刺史,并襲賢爵。紹宣無子,仍以紹宣兄子德藏嗣。

  賀蘭祥,字盛樂,其先与魏俱起,有乞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后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文帝姊建安長公主。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公。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于舅氏,特為周文帝所愛,雖在戎旅,常博延儒生,教以書傳。周文初入關,祥与晉公護俱在晉陽,后乃遣使迎致之。解褐奉朝請。少有膽气,志在立功。尋擢補都督,恆居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撫夷縣伯。仍從擊潼關,獲東魏將薛長儒,又攻回洛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

  大統九年,從周文与東魏戰于芒山,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十四年,除都督、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人襁負至者,日有千數,還近蠻夷莫不款附。祥隨机撫納,咸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祥親巡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冢,暴露骸骨,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為政邪!”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境內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祥雖周文密親,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所出,多諸珍异。既与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察欽其風素,乃以竹屏風、絺綌之屬及經史贈之。祥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周文后聞之,并以賜祥。十六年,拜大將軍。周文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令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于洛。功用既畢,人獲其利。魏廢帝二年,行華州事,后改華州為同州,仍以祥為刺史。尋拜尚書左仆射。六官建,授小司馬。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与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与祥參謀。及誅趙貴,廢閔帝,祥有力焉。

  武成初,吐谷渾侵掠州郡,詔祥与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与渾廣定王、鍾留王等戰,破之,因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薨,贈太師、同岐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謚曰景。

  有七子,敬、讓、璨、師、寬知名。

  敬少歷顯職,封化隆縣侯,后襲爵涼國公。位柱國、華州刺史。

  讓,大將軍、鄭州刺史、河東郡公。

  璨,開府儀同三司、宣陽郡公。建德五年,從于并州戰歿,贈上儀同大將軍,追封清都公。

  師,尚明帝女,位上儀同大將軍、幽州刺史、博陵郡公。

  寬,開府儀同大將軍、武始公。入隋,歷汴、鄭二州刺史,并著政績。

  祥弟隆,大將軍、襄樂縣公。隋文帝与祥有舊,開皇初,追贈上柱國。

  叱列伏龜,字摩頭陀,代郡西部人也。其先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為第一領人酋長,至龜五世。龜容貌瑰偉,腰帶十圍,進止詳雅,兼有武藝。嗣父業复為領人酋長。魏孝昌三年,以別將從長孫承業西征,累遷金紫光祿大夫。從還洛,授都督,遂為齊神武所寵任,加授大都督。沙苑之敗,隨例來降。周文帝以其豪門,解縛禮之,仍以邵惠公女妻之。大統四年,封長樂縣公。自此常從征討,亟有戰功。歷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恆州刺史。卒,子椿嗣。

  椿字千年。明帝時,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永世縣公。天和初,除左宮伯,進位大將軍。

  閻慶,字仁度,河陰人也。曾祖善,仕魏歷龍驤將軍、云州鎮將,因家云州之盛樂郡。祖提,持節、車騎大將軍、敦煌鎮都大將。父進,有謀略,勇冠當時。正光中,拜龍驤將軍。屬衛可瑰作亂,攻圍盛樂,進率眾拒守,以功拜盛樂郡守。慶幼聰敏,重然諾,風儀端肅,望之儼然。隨父因守盛樂,頗有力焉,拜別將。后以軍功拜步兵校尉、中堅將軍。既而齊神武舉兵入洛,魏孝武西遷,慶謂所親曰:“高歡將有篡逆之謀,豈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遂以大統三年自宜陽歸闕。稍遷后將軍,封安次縣子,以功進爵為伯。慶善于綏撫,士卒未休,未嘗先舍,故能盡其死力,屢獲勳勞。累遷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云州大中正,加侍中,賜姓大野氏。周孝閔帝踐阼,出為河州刺史,進爵石保縣公。州居河外,地接戎夷,慶留心撫納,頗稱簡惠。就拜大將軍,進爵太安郡公。入為小司空,歷云、宁二州刺史。慶性寬和,不苛察,百姓悅之。天和六年,進位柱國。

  晉公護母,慶之姑也。護雖擅朝,而慶未嘗阿附。及護誅,武帝以此重之。詔慶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慶雖位望隆重,婚連帝室,常以廉慎自守,時以此稱之。建德二年,抗表致事,优詔許焉。慶既衰老,恆嬰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舊,特异恆倫,乃詔靜帝至第問疾。賜布千段,醫藥所須,令有司供給。大象二年,拜上柱國。

  隋文帝踐极,又令皇太子就第問疾,仍供醫藥之費。開皇二年薨,年七十七。贈司空、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謚曰成。長子常,先慶卒。次子毗嗣。

  毗,七歲襲爵石保縣公。及長,儀貌矜嚴,頗好經史,受漢書于蕭該,略通大旨。能篆書,草隸尤善,為當時之妙。周武帝見而悅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儀同三司。

  隋文帝受禪,以技藝侍東宮。數以琱麗之物取悅于皇太子,由是甚見親待,每稱之于上。尋拜車騎,宿衛東宮。上嘗遣高熲大閱于龍台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唯毗一軍,法制肅然。熲言之于上,特蒙賜制。俄兼太子宗衛率長史,尋加上儀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為。及太子廢,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為官奴婢。二歲放免。

  煬帝嗣位,盛修軍器,以毗性巧,練習舊事,詔典其職。尋授朝請郎。毗立議,輦輅車輿,多所增損。擢拜起部郎。

  帝嘗大備法駕,嫌屬車太多,顧謂毗曰:“開皇之日,屬車十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駕車,不足以益文物,朕欲減之,從何為可?”毗曰:“臣初定數,共宇文愷參詳故實,据漢胡伯始、蔡邕等議,屬車八十一乘。此起于秦,遂為后式。故張衡賦云‘屬車九九’是也。次及法駕,三分減一,為三十六乘,此漢制也。又据宋孝建時,有司奏議,晉遷江左,唯設五乘,尚書令建平王宏曰:“八十一乘,義兼六國,三十六乘,無所准憑,江左五乘,儉不中禮。但帝王文物旗旒之數,爰及冕玉,皆用十二,今宜准此,設十二乘。’開皇平陳,因以為法。今憲章往古,大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以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大駕宜三十六,法駕宜十二,小駕除之。”毗研精故事,皆此類也。

  長城之役,毗總其事。及帝有事恆岳,詔毗營立壇場。尋轉殿內丞,從幸張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詔毗持節迎勞,遂將護入東都。尋以母憂去職,未期,起令視事。將興遼東之役,自洛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領右翊衛長史,營建臨朔宮。及征遼東,以本官領武賁郎將,典宿衛。時軍圍遼東城,帝令毗詣城下宣諭,賊弓弩亂發,流矢中所乘馬,毗顏色不變,辭气抑揚,卒事而去。遷殿內少監,又領將作少監。后复從帝征遼東。會楊玄感作逆,帝班師,從至高陽郡,卒。帝甚悼惜之,贈殿內監。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曾祖豫,仕沮渠氏為臨松令。魏平涼州,祖灌隨例遷于撫宁鎮,因家焉。父遵,初為征虜府鎧曹參軍。杜洛周构逆,六鎮自相屠隱,遵遂率鄉里奔恆州。其后恆州為賊所敗,遵后歸洛陽,拜樓煩郡守。及宁著勳,贈散騎常侍、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謚曰貞。宁少以軍功,累加持節、征東將軍、金光祿大夫。賀拔胜為荊州刺史,宁以本官為胜軍司,隨胜之部。會荊蠻騷動,三鴉路絕。宁先驅平之,因撫慰蠻左,翕然降附。尋除南郢州刺史。及胜為大行台,表宁為大都督。攻梁下溠戍破之,封武平縣伯。又攻拔梁齊興鎮等九城。未及論功,屬孝武西遷,東魏遣侯景寇荊州,宁隨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蹬前,謂之曰:“觀卿風表,終是富貴,我當使卿衣錦還鄉。”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為列將,天長喪亂,本朝傾覆,不能北面事逆賊,幸得息肩有道。儻如明詔,欣幸實多。”因涕泣橫流,梁武為之動容。在梁二年,胜乃与宁密圖歸計。宁曰:“硃异既為梁主所信任,請往見之。”胜然其言。宁乃見异,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歸之意,辭气雅至。异亦嗟挹,為奏梁主,果許胜等歸。

  大統二年,自梁歸,進爵為侯。久之,遷車騎將軍,行涇州事。時賊帥莫折后熾寇掠居人,宁率州兵与行原州事李賢討破之。轉東義州刺史。東魏亦以胡梨苟為東義州刺史。宁僅得入州,梨苟亦至,宁逆擊破之,斬其洛安郡守馮善道。州既鄰接疆場,百姓流移,宁留心撫慰,咸來复業。轉涼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亂,詔獨孤信与宁討之。宁先至涼州,為陳禍福,城中吏人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尋亦克之。后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公。

  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亂,逐其王彌定而自立,并連結傍乞鐵匆及鄭五丑等。詔宁率軍与宇文貴、豆盧宁等討之。宁別擊獠甘,而山路險阻,才通單騎,獠甘已分其党立柵守險。宁進兵攻之,遂破其柵。獠甘將百騎走投生羌鞏廉玉。彌定遂得复位。宁以未獲獠甘,遂進軍大破之,生獲獠甘,徇而斬之。并執鞏廉玉送闕。所得軍實,悉分賞將士,宁無私焉。師還,召宁率所部鎮河陽。

  宁先在涼州,戎夷服其威惠,遷鎮之后,邊人并思慕之。魏廢帝元年,复除涼甘瓜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初蠕蠕与魏和親,后更离叛。尋為突厥所破,殺其主阿那環。部落逃逸者,仍奉環之子孫,抄掠河右。宁率兵邀擊,獲環子孫二人,并其种落酋長。自是每戰破之,前后降數万人。進爵安政群公。二年,吐谷渾通使于齊,宁擊獲之,就拜大將軍。宁后遣使詣周文帝請事,周文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等賜宁,謂其使人曰:“為我謝涼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善始令終,無損功名也。”

  時突厥木汗可汗假道涼州,將襲吐谷渾,周文令宁率騎隨之。軍至番禾,吐谷渾已覺,奔于南山。木汗將分兵追之,令俱會于青海。宁謂木汗曰:“樹敦、賀真二城是吐谷渾巢穴,今若拔其本根,余种自然离散,此上也。”木汗從之,即分為兩軍,木汗從北道向賀真,宁趣樹敦。渾娑周王率眾逆戰,宁擊斬之。逾山履險,遂至樹敦。樹敦是渾之舊都,多諸珍藏。而渾主先已奔賀真,留其征南王及數千人固守。宁進兵攻之,偽退,渾人果開門逐之,因回兵奮擊,門未及闔,宁兵遂得入。生獲其征南王,俘虜男女財寶盡歸諸突厥。渾賀羅拔王依險為柵,欲塞宁路,宁攻破之。木汗亦破賀真,虜渾主妻子,大獲珍物。宁還軍于青海,与木汗會。木汗握宁手,歎其勇決,并遺所乘良馬,令宁于帳前乘之,木汗親自步送。突厥以宁所圖必破,皆畏憚之,咸曰:“此中國神智人也。”及將班師,木汗又遺宁奴婢一百口、馬五百匹、羊一万口。宁乃還州,尋被征入朝。屬周文帝崩,宁悲慟不已,乃請赴陵所盡哀,并告行師克捷。

  周孝閔帝踐阼,拜小司徒,出為荊州刺史、荊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鎮防諸軍事。宁有謀畫,識兵權,臨敵指摠,皆如其策,甚得當時之譽。及在荊州,頗自奢縱,貪濁不修法度。嘗出,有人訴州佐屈法,宁還付被訟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敢复言,聲名大損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謚曰烈。子雄嗣。

  雄字世武。少勇敢,膂力過人,便弓馬,有算略。年十四,從宁于牽屯山奉迎周文帝。仍從校獵,弓無虛發,周文歎异之。尋尚周文女永富公主。除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累遷駕部中大夫、司馭中大夫。從柱國、枹罕公辛威鎮金城,遂卒于軍,時年二十四。雄弟祥。

  祥字世休,少有文武才干。仕周,太子車右中士,襲爵武遂縣公。隋文帝踐阼,拜儀同,領交州事,進爵陽城郡公。在州頗有惠政。轉驃騎將軍。伐陳之役,從宜陽公王世積出九江道,破陳師,進拔江州。文帝大悅,下詔慰勉之。進位上開府。尋拜蘄州刺史,遷蘄州總管,征拜左領軍將軍。复以行軍總管從晉王廣破突厥于靈武。遷右衛將軍。仁壽中,率兵屯弘化以備胡。煬帝時在東宮,遺祥書,論舊行兵時事,申以恩旨。祥為書陳謝。太子甚親遇之。

  及即帝位,漢王諒作亂,遣其將綦母良自滏口徇黎陽,塞白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內。帝以祥為行軍總管,軍于河陰,久不得濟。祥謂軍吏曰;’余公理輕而無謀,又新得志,謂其眾可恃,恃眾必驕。且河北人先不習兵,所謂擁市人而戰,不足圖也。”乃令軍中修攻具。公理使諜知之,果屯兵于河陽內城以備。祥于是艤船南岸,公理聚甲當之。祥乃簡精銳,于下流潛度。公理拒之,未成列,祥縱擊大破之。東趣黎陽,討綦良。綦良棄軍走,其眾大潰。進位上大將軍,賜縑彩七千段、女妓十人、良馬二十疋。轉太仆卿。帝嘗賜祥詩曰:“伯炯朝寄重,夏侯親遇深,貴耳唯聞古,賤目詎知今?早摽勁草質,久有背淮心,掃逆黎山外,振旅河之陰。功已書王府,留情太仆箴。”祥上表辭謝。帝手詔曰:“昔歲勞公,問罪河朔。賊爾日塞兩關之路,据倉阻河,公竭誠奮勇,一舉而克。故聊示所怀,亦何謝也。”

  尋遷鴻臚卿,從征吐谷渾。祥出玉門道,擊虜破之。進位右光祿大夫,拜右驍衛大將軍。及征遼東,出蹋頓道,不利,由是除名。俄拜燕郡太守,被賊高開道所圍,城陷,開道甚禮之。會開道与羅藝通和,送祥于涿群,卒于涂。子義隆,永年令。

  祥弟云,字世高,亦以父勳賜爵武平縣公。歷位司織下大夫、儀同大將軍、萊州刺史。

  云弟威,字世儀,亦以父勳賜爵武當縣公。

  權景宣,字暉遠,天水顯親人也。父曇騰,魏隴西郡守,贈秦州刺史。景宣少聰悟,有气俠,宗党皆歎异之。年十七,魏行台蕭寶夤見而奇之,表為輕車將軍。及寶夤敗,景宣歸鄉里。周文帝平隴右,擢為行台郎中。孝武四遷,授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加平西將軍、秦州大中正。大統初,轉祠部郎中。景宣曉兵權,有智略。從周文拔弘農,破沙苑,皆先登陷陣。轉外兵郎中。從開府于謹援洛陽,景宣督課糧儲,軍以周濟。

  時初复洛陽,將修繕宮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運。會東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眾少拔還,屬城悉叛,道路擁塞。景宣將二十騎且戰且走,從騎略盡。景宣輕馬突圍,手斬數級,馳而獲免,因投人家自匿。景宣以久藏非計,乃偽作周文書,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据宜陽,聲言大軍續至。東魏將段琛等率眾至九曲,憚景宣不敢進。景宣恐琛審其虛實,乃將腹心自隨,詐云迎軍,因得西遁。与儀同李延孫相會,攻拔孔城。洛陽以南,尋亦來附。周文即留景宣守張白塢,節度東南義軍。東魏將王元軌入洛,景宣与延孫等擊走之,以功授大行台左丞。進屯宜陽,攻襄城,拔之,獲郡守王洪顯。周文嘉之,徵入朝。錄前后功,封顯親縣男,除南陽郡守。郡鄰敵境,舊制發人守防三十五處,多廢農桑,而奸宄猶作。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樓,多備器械,寇盜斂跡,人得肄業焉。百姓稱之,立碑頌德。周文特賞粟帛,以旌其能。遷廣州刺史。

  侯景舉河南來附,景宣從仆射王思政經略應接。既而侯景南叛,恐東魏复有其地,以景宣為大都督、豫州刺史,鎮樂口。東魏亦遣張伯德為刺史。伯德令其將劉貴平率其戍卒及山蠻,屢來攻逼。景宣珍不滿千人,隨机奮擊,貴平乃退走。進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穎川陷后,周文以樂口等諸城道路阻絕,悉令拔還。襄州刺史杞秀以狼狽獲罪。景宣號令嚴明,戎旅整肅,所部全濟,獨被优賞。仍留鎮荊州,委以鴉南之事。

  初,梁岳陽王蕭察將以襄陽歸朝,仍勒兵攻梁元帝于江陵。察叛將杜岸乘虛襲之。景宣乃率騎三千助察。察因是乃送其妻王氏及子寮入質。景宣又与開府楊忠取梁將柳仲禮,拔安陸、隨郡。久之,隨州城人吳士英殺刺史黃道玉,因聚為寇。景宣以英小賊,可以計取之,若聲其罪,恐同惡者眾。乃与英書,偽稱道玉凶暴,歸功英等。英等果信之,遂相率而至。景宣執而戮之,獲其党与。進攻應城,拔之,獲夏侯珍洽。于是應禮安隨并平。朝議以景宣威行南服,乃授并安肆郢新應六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尋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兼督江、北司二州諸軍事,進爵為伯。唐州蠻田魯嘉自號豫州伯,引致齊兵,大為人害。景宣又破之,獲魯嘉,以其地為郡。轉安州刺史。梁定州刺史李洪遠初款后叛,景宣惡其怀貳,密襲破之,虜其家口及部眾。洪遠脫身走免。自是酋帥懾服,無敢叛者。

  燕公于謹征江陵,景宣別破梁司空陸法和司馬羊亮于溳水。又遣別帥攻拔魯山。多造舟艋,益張旗幟,臨江欲度,以懼梁人。梁將王琳在湘州,景宣遺書喻以禍福,琳遂遣長史席壑因景宣請舉州款附。周孝閔帝踐阼,征為司憲中大夫。。尋除基鄀硤平四州五防諸軍事、江陵防主,加大將軍。保定四年,晉公護東討,景宣別略河南。齊豫州刺史王士良、永州刺史世怡并以城降。景宣以開府謝徹守永州,開府郭彥守豫州,以士良、世怡及降卒一千人歸諸京師。尋而洛陽不守,乃棄二州,拔其將士而還。至昌州而羅陽蠻反,景宣回軍破之。還次霸上,晉公護親迎勞之。天和初,授荊州刺史,總管十七州諸軍事,進爵千金郡公。陳湘州刺史華皎舉州款附,表請援兵。敕景宣統水軍与皎俱下。景宣到夏口,陳人已至。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驕傲縱恣,多自矜伐,兼納賄貨,指麾節度,朝出夕改。將士憤怒,莫肯用命。及水軍始交,一時奔北,戰艦器仗,略無孑遺。時衛公直總督諸軍,以景宣負敗,欲繩以軍法。朝廷不忍加罪,遣使就軍赦之。尋遇疾卒。贈河、渭、鄯三州刺史,謚曰恭。

  子如璋嗣,位至開府、膠州刺史。

  如璋弟仕玠,儀同大將軍、廣川縣侯。

  論曰:王盟始以親党升朝,終而才能進達,勤宣運始,位列周行,實參跡于功臣,蓋弗由于恩澤。誼文武奇才,以剛正見忌,有隋受命,郁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終之克鮮。獨孤信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昭鄰國,雖不免其身,慶延于后,三代外戚,何其盛歟!竇熾儀表魁梧,器識雄遠,入參朝政,則嘉謀屢陳,出總籓條,則惠政斯洽。毅忠蕭奉上,溫恭接下,茂實彰于本朝,義聲播于殊俗。并以國華人望,論道當官,榮映一時,慶流來葉。及熾遲疑勸進,有送故之心,雖王公恨恨,何以加此。榮定以功懋賞,以勞定國,保其祿位,貽厥子孫,盛矣。賀蘭祥、叱列伏龜、閻慶等雖階緣戚屬,各以功名自終,而毗制造之功,亦足傳于后葉。史宁、權景宣并以將帥之才,受內外之寵,總戎薄伐,著克敵之功,布政蒞人,垂稱職之譽,若此者,豈非有國之良翰歟!然而史在末年,貨財虧其雅志,權亦晚節矜驕,喪其威聲,惜矣。楊諒干紀,祥獨克之,效亦足稱云爾。


  ------------------
  國學网站獨家推出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