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節 來自民間的美好詩情:《商州初錄》


  賈平凹的《商州初錄》4 寫于1983年。他在此前和此后的很多小說如《腊月。正月》、《雞窩洼的人家》、《天狗》、《小月前本》、《浮躁》等,都主要描寫農村社會中傳統与現代的沖突,描寫隨著改革開放而進入農村的商品意識和現代生活方式對古老民風民俗的沖擊,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觀念的轉變,他由此來探索人性在時代變革中的內涵,寫出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各种生動气象。但賈平凹更為突出的創作特色,還在于他通過描繪秦漢文化環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風土人情,展現出來自民間的美好人情,以一种清新、純朴的筆調營造出了一個特別具有詩意美感的藝術世界。這种傾向在《商州初錄》中表現得最為顯明。
  這部作品由一段“引言”和十四個相對獨立的短章組成,作者在引言中自述了寫作的起因:隨著現代文明的發達,“商州便愈是顯得古老,落后,攆不上時代的步伐。但亦正如此,這塊地方因此而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今日世界,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以人的需要來進行電气化,自動化,机械化,但這种人工化的發展往往使人又失去了單純,清靜,而這塊地方便顯出它的難得處了。”作者感慨于這种難得,感受到商州古老文化的存在對于現代社會的价值和意義,他的寫作意圖便在于對這种文化加以全面、深入的描述,努力展現出它的种种美好。与其他尋根派作家有些不同的是,由于商州還是他成長的故鄉,賈平凹對于自己的“文化之根”怀有著特殊的親近,這使得他在一种多情、詩化的描述中,自覺過濾掉了那些可能同時存在的愚昧、丑陋、惡的成分,更加突現出了商州文化中的風情和人情之美,那些民族文化的优秀內涵在他的情感表達中猶如一顆顆耀眼的珍珠,閃爍著無窮的魅力。
  《商州初錄》首先展示出商州的自然之美,在賈平凹看來,自然之美無疑正是孕育著風情与人情之美的理想土壤。作品中深情地把商州稱作是“這塊美麗、富饒而充滿著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這里的樹細而高長,向著天空擁擠,炊煙也被拉成一條直線,山的懸崖險峻處則樹木皆怪、枝葉錯綜,白云忽聚忽散、幽幽冥冥,有水則如晶瑩似玻璃,清澈見底,這美麗的自然風光如詩如畫,這里的人文風情當然也更是溫馨動人。作者同樣深情地把商州人稱作“勤勞、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對來客他們都盡心相待,把好酒給你喝,把好菜給你吃,天冷路滑,他們扶你,背你,人与人之間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宁叫人虧我,不叫我虧人”是這里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則。在淳朴民風的陶冶下,人人都有著一顆純洁無邪的美好心靈。《商州初錄》里的各种小故事几乎都是在表現這种人情的美,寫出了商州民風的質朴、善良、大膽、真誠、正義和寬容。像《黑龍口》中,主人夫婦請客人和自己同床過夜,坦坦蕩蕩,并不感到不便或尷尬;《莽岭一條溝》里的老漢身怀接骨絕技,不知醫好過多少病人,但在被迫替狼治病閣,卻感到了自己的罪惡,便在內疚中跳崖自殺;《一對情人》中的姑娘為了愛情,勇敢地反抗貪財的父親;《摸魚捉鱉的人》中,那個丑陋的中年漢子每天都把求愛信裝在玻璃瓶里,讓河水帶著它去尋找心上人,對純真愛情的向往真誠而又執著;《小白菜》里的女演員雖然受到大家的不公對待,但當她得知造反派要去抓那些“走資派”時,便不惜委身于造反司令,換得一紙手令,赶去為“走資派”們通風報信;《桃沖》中擺渡老漢的儿子,并不因父親曾受到別人嫉恨就反過來再嫉恨人家,結果過去的恩怨全都無影無蹤……等等。這一個個善良可愛的人物,心靈中無不包容著民間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精神,而這來自民間世界的美好情愫,被作者有意地加以与現代社會人情日益淡漠、人心日益荒蕪的對比,便愈加使人覺得彌足珍貴,也更加令人神往了。
  無可否認,賈平凹在《商州初錄》里對商州文化的描述和贊頌含有著极大的理想色彩(包括作品結尾處所寫的:“城里的好處在這里越來越多,這里的好處在城里卻越來越少了。”),這其實正表現出了他自己的理想寄托。長期浸潤于秦漢古老文化之中,賈平凹深深地体驗到它的厚重、朴實、渾放的風格,他將其視作為一种對自我和全体社會都大有意義的民族精神。又由于這一文化傳統早已散逸民間,這就使得他的“尋根”過程,實際上也就是進入民間世界、感受民間气息的過程,后者更加呈現出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而古老文化不會老去,便在于与民間的貫通凝合,兩者已成一個整体。雖然賈平凹作品中對民間世界的展示還很表淺,但事實上他(還有許多其他尋根派作家)已經為文革后文學開啟了新的文學向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賈平凹在《商州初錄》中嘗試了一种擬筆記体的文体形式,有著文字精煉、結构呈現散文化的特點,回蕩著濃烈的古典藝術气韻。這其實也是一种對傳統文化的有意回歸,特別是在西方經典小說敘述形式之外,找到了中國文人筆記小說這一特殊的傳統敘述形式,正表達出作者對古典美學境界的追求。

  ------------------
  轉自宇慧文學世界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