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几個穿著波蘭軍服的"波蘭"人越過邊界,侵略德國了,希特勒大叫起來。可笑的法國人,十天半個月才會放上一槍,大量堅固的水泥工事丟在了那里。"發動机"轉起來了。 ※ ※ ※ 話說希特勒在英法綏靖政策的幫助下,兵不血刃地侵吞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時,德國法西斯向同他們沆瀣一气,奪取一塊捷克土地的波蘭人提出了但澤問題,要求波蘭把但澤"歸還"給德國。同時還要建造一條超級公路和一條雙軌鐵路經過波蘭走廊,把德國同但澤及東普魯士連接起來。 但澤是波蘭北方的波羅的海的出海口,1793年被普魯士侵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划為自由市,組織自治政府,經濟上處在波蘭支配之下,宗主權也屬于波蘭。此外,波蘭還從戰前德國土地取得通向波羅的海的一條"走廊"地區。 波蘭人拒絕但澤問題后,希特勒怒火万丈,1939年11月24日,對三軍司令發出准備進攻的命令。 1939年6月15日,德國陸軍司令馮·勃勞希契按著希特勒的指示,制定了陸軍對波蘭進行軍事行動的計划。為了征服波蘭,勃勞希契成立了兩個集團軍。南路集團軍由第8軍團、第10軍團、第14軍團組成;北路集團軍,由第3軍團、第4軍團組成;南部集團軍由馮·倫斯德將軍指揮,將從西里西亞發動進攻,"以華沙為總方向,擊潰抗擊的波蘭軍隊,以盡可能強大的兵力迅速占領維斯杜拉河兩岸的華沙。目的在于同北路集團軍合作,殲滅波蘭境內仍然在頑抗的波蘭軍隊。"北路集團軍的第一個任務是打開走廊,"建立德國和東普魯士之間的聯系"。各個集團軍所屬各軍團和空軍及海軍都有詳細具体的目標。勃勞希契說,在開戰的第一天,但澤就要被宣布為德國領土,并且將有德國指揮下的地方力量把它拿下來。 同時發布的一項補充命令規定,為執行"白色方案"而部署軍隊的命令將于8月20日執行,"一切准備工作必須在那一天完成。” 一個星期以后,即6月26日,凱特爾將軍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白色方案"的初步時間表。元首審閱以后表示"基本上"同意。并把9月1日規定為進攻波蘭的日子。 希特勒所計划打的是總体戰,它不但要求軍事動員,而且要求國家全部資源總動員。為了統一調度這個規模龐大的工作。第二天即6月23日,就在戈林主持下召開了國防會議。要求工業、農業、交通,一切都要為前線服務。為此,希特勒決定征召大約700万的勞動大軍充實這方面的工作。 書到此時,可能看官心里還不明白為何德軍一會儿是統帥部,一會儿是陸軍司令部,又是集團軍,這些部門的隸屬怎么回事? 國防軍統帥部下設元首和國防軍最高司令,他們二位之下有: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部;國防軍指揮局即指揮參謀部;國防處。統帥部下設海陸空三軍。陸軍:陸軍總司令部、集團軍群司令部、集團軍司令部、軍司令部、師等單位;海軍下屬:海軍總司令部、海軍集團群司令部、艦隊司令、分艦隊司令、海岸司令、潛艇艦隊司令、驅逐艦艦隊司令、魚雷艇艦隊司令、掃雷艇艦隊司令、巡邏艦艦隊司令;空軍下屬:空軍總司令部、航空隊司令部、航空師、偵察机、戰斗机、殲擊机、驅逐机、俯沖轟炸机和戰列机編隊。德軍用于對波蘭作戰的總兵力為7個坦克師、4個輕步師、4個摩托化師和41個步兵師,共計62個師160万人,2.8万輛坦克、6000門大炮和2000架飛机。為增加首次突擊力量,其基本兵力集中編在進攻集團和第一梯隊。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下達了第一號戰斗指令,決定用武力解決波蘭問題,對波蘭的進攻將按照"白色方案"所規定的准備工作進行,并決定于9月1日4時45分發動進攻。就在這天晚上,德國党衛隊隊員身著波蘭軍服和裝備,偽裝成波蘭軍隊,乘著黑夜,"襲擊"并"占領"了緊靠波蘭邊境的德國格利維策市,炸毀了德卻奧附近的一座橋梁,占領了該城的電台,假用波語辱罵希特勒和德國,又在城內丟下几具身穿波蘭軍服實際是德國囚犯的尸体。然后,希特勒便利用電台大肆宣傳,說"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于是希特勒就下達了攻占波蘭的命令。 1939年9月1日清晨,150万納粹軍隊在濃霧的掩護下,悄悄向邊界靠攏。4時45分,也就是早在4月3日希特勒在“白色方案"的第一指令中規定的那一天破曉,法西斯德國發動了進攻。立刻數千門大炮一起怒吼起來,劇烈的爆炸聲震得整個大地都顫抖起來。在大炮的轟鳴聲中,數千輛坦克,150万大軍,從北、南、西三路越過德波邊界,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波蘭壓過來。天空中,德軍机群吼叫著飛向自己的目標: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橋梁、鐵路以及不設防城市。德軍對波蘭的入侵開始了。死亡、恐怖、戰爭陰云籠罩著整個波蘭。一場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參戰國家和地區達61個、人口超過20億、交戰雙方動員的兵力1億1千万人、歷時達6年之久,戰火遍及歐、亞、非三大州、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德國法西斯對波蘭的入侵。采取了"閃電戰"形式。"閃電戰"也稱"閃擊戰",就是以突然襲擊發動戰爭,以大量快速的兵團和武器閃電般地摧毀對方的抵抗力,這一作戰形式是首次在戰爭中運用。 這种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形成的戰略思想,在德國納粹軍中得到了實踐。德軍的空軍、炮兵、坦克兵和机械化部隊以及大量的摩托化步兵,正按著閃電戰作戰理論的要求,閃電般地在波蘭境內攻擊前進。強大的德國空軍,不僅在數量上居歐洲之首,而且在作戰飛机性能上也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納粹軍隊在首次作戰中就投入2000多架飛机,對波蘭境內的21個机場進行空襲,500多架波蘭的第一線飛机沒有來得及起飛就在自己的机場上被德國的轟炸机炸毀了;少數于濃煙烈火中起飛的波蘭飛机,已經無心再戰,倉皇逃遁。 在德國法西斯轟炸机場的同時,又以大量的轟炸机密集突擊波蘭的戰略中心、交通樞紐和指揮机构。由于波軍大部部署在邊境地區,縱深兵力很少,對德軍使用大量航空兵對縱深要地實施閃電般的空中襲擊茫然無知,沒有任何對空防御准備,結果德軍飛机沒有任何地面威脅,他們可以自由地飛來飛去,想炸哪就炸哪儿。許多飛行員甚至像過節日放鞭炮一樣,投下一枚炸彈,急急忙忙返航裝彈,又起飛轟炸下一個目標。 波蘭境內無數的工厂、學校、商店、軍營被炸毀,30多個城鎮發生大火。空襲,使美麗的波蘭瞬間變得百孔千瘡,一片狼藉。無數人被炸死,更多的人流离失所,無家可歸。 就在德國空軍對波蘭縱深机場和要地進行猛烈炮火的掩護下,迅速突破波軍的防線,向波蘭縱深推進。德軍的3800多輛坦克,在其他兵种配合下,勢如破竹,銳不可擋,以每天50—60英里的速度向波蘭境內縱橫馳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机械化部隊的大進軍。 在這場大進軍中,德軍裝甲兵的創造人之一古德里安,成功地實踐和運用了坦克机動作戰,他本人也為盡人皆知的“閃電英雄"。 古德里安當時是德國裝甲兵第19軍軍長。9月1日凌晨,他率領的部隊從波美拉尼亞越過波、德邊界,向波蘭走廊方向進擊。他乘坐在裝甲指揮車里,指揮部隊用坦克炮轟擊對方的陣地,以履帶碾壓對方的人員,以沖撞破坏對方的車輛。一隊又一隊的坦克,在古德里安的指揮下,不停地突進波軍的陣地,挺進波軍的縱深,很快對波蘭走廊构成合圍。波蘭走廊是德國通向華沙的交通要道,占領波蘭走廊,華沙就失去了屏障,因而德軍与波軍在波蘭走廊的戰斗也异常激烈。古德里安本人在《閃擊英雄》一書中對當時情景的描述:“到9月3日,我們對敵人已經形成了合圍之勢——當前的敵軍都被包圍在希維茲以北和格勞頓茲以西的森林地區里面。波蘭的騎兵,因為不懂得我們戰車的性能,結果遭到了极大的損失。有一個波蘭炮兵團正向維斯托拉方向行動,途中為我們的戰車所追上,全部被殲滅,只有兩門炮有過發射的机會。波蘭的步兵也死傷慘重。他們一部分架橋縱列在撤退中被捕獲,其余全被殲滅。” 盡管波蘭人英勇頑強,但在德軍的進攻下卻歸于土崩瓦解。這是他們,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領教閃電戰的滋味。 戈林的空軍發動了突然襲擊:成群的戰斗机和轟炸机在頭頂上呼嘯穿梭,進行偵察和襲擊,散布著烈火,制造恐懼,斯圖卡式戰斗轟炸机俯沖時發生凌厲刺耳的聲響;整師整師的坦克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一天推進30—40英里的速度開炮的摩托化重炮甚至在坎坎不平的波蘭道路上也能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滾滾挺進;步兵也行動神速,150万乘坐机動車輛的大軍,通過錯綜复雜的無線電、電話和電報网所組成的電訊系統統一指揮,協調行動。世人所沒有見過的机械化大屠殺開始了。 不到48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了。500架第一線的飛机大部分沒有來得及起飛就在自己的机場上被德國的轟炸机炸毀了,地面設施全部被毀,大多數地勤人員死的死、傷的傷。 正當華沙僅在几天之內成為抵抗德國陸軍和空軍部隊襲擊的最后中心時,戈林出動他的机群輪番轟炸,迫使這個城市的抵抗力量屈服。跟隨而到攝制組從空中拍攝了波蘭首都化為灰燼的場景。這個由納粹党控制的影片攝制組拍攝了第一部宣傳影片《火的洗禮》,以慶祝德國空軍的胜利。希特勒的死党、航空部長戈林在放映結束時從銀幕后面走出來講話,聲稱同樣的命運也將降臨到英國。 德軍飛机、坦克、大炮對波蘭閃電般的轟擊,使波軍完全陷入了被動的境地。波軍領導人原以為戰爭會像以往那樣緩慢地展開,德軍先以輕步兵進行前衛活動,然后以重炮兵進行沖擊。波軍只要實施堅決的反擊,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德軍的閃電戰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划。還沒等波軍部署在邊境線上的部隊反應過來,德軍就已攻入他們的側后并對他們進行了包圍。面臨腹背受敵的被動處境,波軍只好節節敗退,人民流离失所。 9月6日,波蘭政府遷往盧布林。9月7日,波軍總參謀部轉移到布列斯特。至9月7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重創了"波莫瑞"和"莫德林"兩個集團軍。 占領了波蘭走廊,強渡了維斯瓦河,并奪占了從北面掩護通往華沙道路上的陣地。德國納粹軍"南方"集團軍群,重創"羅茲"和"克拉科夫"兩集團軍,并突破了波蘭西部防御的整個縱深,前進到維斯瓦河和華沙,從南面包圍了"波茲南"集團軍。 9月8日,德國納粹軍開始合圍維斯瓦河以西的波軍。并對波蘭中部和首都華沙形成攻勢。德國納粹軍"北方"集團軍群從北和西北向華沙總方向實施突擊,9月11日前進到華沙——布列斯特鐵路,距華沙僅30英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于9月14日在維斯瓦河以西合圍從波茲南、但澤走廊和羅茲地區撤退的波軍,占領了波蘭中部地區,使華沙處于半被合圍的狀態。至9月15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部隊,沿西布格河南下,占領了布列斯特。与此同時,德國納粹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部隊,包圍了科沃夫之后繼續北進,16日在符活達瓦地區与北線德軍會師,合圍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維斯瓦河三角地帶的波軍。 9月17日,德軍在完成華沙的合圍后,限令華沙當局于12小時內投降。這時波蘭政府已逃往羅馬尼亞,后在巴黎和倫敦組織流亡政府。華沙軍民在政府逃亡之后拒絕投降,自動奮起保衛首都,進行了英勇的戰斗。德軍的包圍使城里的水電中斷,武器、彈藥、食品匱缺。然而,英勇的華沙軍民并沒有屈服,男女老少走上戰場,拿起武器与沖進市內的德軍展開街巷戰、肉搏戰,使德軍受到沉重打擊,傷亡很大。德國法西斯惱羞成怒,以飛机和大炮進行狂轟濫炸,于9月27日征服了孤立無援的華沙。法西斯占領華沙后,對華沙軍民尤其是猶太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報复性屠殺。并設立波蘭猶太居民隔离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波蘭是猶太居民最多的歐洲國家。1931年12月9日人口普查表明,當時在波蘭境內生活的猶太婦女,男人和儿童共311.4万人。1939年9月1日波蘭猶太居民總數為347.4万人,其中在1939年9月以后生活在德國納粹統治區里的猶太居民有231.7万人。德國法西斯占領波蘭后,立即對波蘭境內1.6万多個地點生活的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在1939年9月1日至1939年年底,喪生的波蘭猶太居民大約20万人,其中有32216人是參加軍事保衛戰斗犧牲的猶太士兵,6.1万名戰士落入了德國占領者之手成了戰俘,以及10万名猶太非戰斗人員在軍事斗爭中被謀殺。 1939年8月德國法西斯以"樅山企業"為偽裝組建了5支保安警行動隊,此外,侵占波蘭后又組建了第6行動隊和第16行動隊。 1939年9月21日(即入侵波蘭3周之后)治安警察局和納粹保安部頭目賴因哈德·海德里希,召集他的部門領導和由他召回到柏林的納粹党衛隊行動隊的頭目們進行會談,以便把最迫切的任務布置給他們,其中有他對波蘭境內猶太人的處理意見。海德里希說:“……在各城市為猶太人划定居民隔离區,以便集中控制他們,也便于今后的遷移……,這一行動要在3—4周內付諸實施。概括起來有4項安排:1.盡快地將猶太人集中到城市;2.將猶太人從帝國遷往波蘭;3.剩下的3万名吉卜賽人也送往波蘭;4.按計划用貨運車皮把猶太人從德國領土運走……” 隨著指令的實施,法西斯開始有計划地驅逐猶太居民。在德國納粹占領的頭几個月內,几千個猶太人居民點從波蘭地圖上消失了。這些居點的居民在沒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被驅逐,也不能攜帶生活必需品,致使他們生活貧困、饑餓、無處安身。大約有33万猶太男人、婦女和儿童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几乎占波蘭猶太居民的十分之一。 猶太人被押解到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猛增,成千上万個猶太家庭失去財產后無法生活,流离失所。 從1939年10月開始強制波蘭猶太居民搬進猶太居民隔离營。在強制遷移之前,普遍對猶太人和其商店作上了標記,并已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控制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并對他們實施強迫勞動。 德國法西斯宣布,把在波蘭已划定為集中點的城市的某些地區作為猶太居民隔离區。隔离區一般是設在最古老、最破舊和最貧窮的地區,有時也選在郊外。在這些區里即無舖設的路面及安裝的照明設施和排水系統,也沒有清理衛生的設施。這些區里的居民房屋易受轟炸,常出現倒塌,遭到破坏和被掠奪。 從1939年10月至1942年10月,德國法西斯共在波蘭設立了猶太居民隔离區一共399個。這些隔离區的猶太居民大多數都被殺害。1942年11月建成了12個猶太居民隔离區,這里全部是篩選出來的具有勞動能力的年輕婦女和男人。 波蘭境內的納粹猶太居民隔离營是強迫勞動營和死亡營之間的中間站。猶太強制勞動營的囚犯通常被安排從事修路、修工事、改良土壤以及從事軍工生產,其住房和伙食以及衛生保健狀況是駭人听聞的,同時營內的管理也非常低劣、混亂。 任何一個營都沒有一項管理規定和制度,除了按上司的指令辦事外,管理人的意愿就是唯一在營里行得通的,營內所有人員在各方面無任何保護權、自衛權和起他權利。 根据波蘭猶太黑皮書所述,在10万之多的猶太婦女和男人從事強制性勞動,到1942年底約有10%的猶太男人和婦女死去,其中6%的人死于勞累過度、寒冷和饑餓,以及缺乏衛生保健;4%的人受到非人的虐待而死或被處決。從1943年開始,猶太強迫勞動營的一部分營成了集中營分營;另一部分則被"清除"了,也就是說,所有的囚犯都被屠殺了。1943年11月來自盧布林區的強迫勞動營約4万名男、女囚犯在死亡營和集中營里被屠殺,并將尸体集体埋了。 經過篩選被列為沒有勞動能力的婦女、男人和儿童,在1941年秋被驅逐到專門為屠殺而建成的死亡營,并被謀殺。1941年12月28日開始在海烏姆諾的"毒气"車內實施大屠殺。瓦特蘭德地區的38個猶太居民隔离營的不能勞動的居民被驅赶到海烏姆諾死亡營。從1942年3月16日開始以賴因哈德為行動代號,66個波蘭猶太居民隔离區集中營的囚犯被驅赶到貝烏熱茲死亡營。自1942年5月初開始,23個猶太居民隔离營的居民被驅赶到索比堡死亡營。1942年8月,19個波蘭猶太居民隔离營的全体囚犯被驅赶到特雷布林卡死亡營,并在那里被謀殺。1942年6月1日,上西里西亞猶太居民隔离營的婦女、男人和儿童被送進奧斯威辛死亡營的毒气室內毒死。 截至1942年底,德國法西斯在波蘭用各种各樣的殺人手段(如集体槍斃、送死亡營等)共有約200万名儿童、婦女和男人被殺害。 在波蘭遭受德國侵略的危急時刻,与波蘭有著同盟條約的英國和法國在干什么呢?德國撕毀條約,入侵波蘭,使英、法兩國惊慌失措。但他們對自己推行的綏靖政策仍執迷不悟,還幻相用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老辦法"調停"德波沖突,在波蘭問題上再搞一次"慕尼黑"勾當。但是,希特勒拒絕了這一建議。并在9月3日下達對英、法開戰的"第二號絕密作戰指令"。在這种情況下,英、法政府才同時對德國宣戰。 英國和法國已正式向德國宣戰,聲明要援助他們的盟國波蘭,但當納粹匪徒肆意踐踏波蘭國土,殘酷屠殺東波蘭人民時,英、法卻無動于衷,西線出現了惊人的平靜。德國老百姓開始把這种戰爭叫做"靜坐戰爭"。在西方,人們也很快給這樣的戰爭起了名字叫"假戰爭"。正如一位名叫富勒的英國將軍所說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法國陸軍(在西線戰場有110個師),對峙不過26個德國師,卻躲在鋼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靜靜地坐著,眼看著一個唐·吉訶德式的英勇的盟國被法西斯吃掉。"英國對德宣戰后也只從本土派往西歐大陸4個師。英法兩國對波蘭戰局的態度,連德軍頭目都深感惊訝。 德國納粹軍在波蘭的推進,引起了蘇聯的警惕。正當波蘭快要瓦解的時候,蘇聯軍隊越過西部國境,分6路進至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并占領上述地區。9月下旬,蘇、德兩國經過磋商達成協議,雙方占領范圍以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一河線為界。同時,蘇聯為防止德國進一步向東推進又和鄰近的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訂立了互助條約。后來,這三個國家又加入蘇聯。這樣沿著蘇聯的西部邊境,就建立了一條新的防線。法西斯德國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在東線維持著与蘇聯的和平,在西線則積极進行新的戰爭准備。 法西斯德國為何對蘇聯這樣仁慈呢?為了使蘇聯不參加西方陣營,置于戰爭之外,希特勒德國于8月23日在莫斯科与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有效期10年,(1941年6月22日即發動了侵蘇戰爭,撕毀了這個條約)。希特勒從來不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況且波蘭現在已被德國以舉世震惊的武力所征服了,他本來可以像軍方所竭力主張的那樣對8月23日的條約來一個不認帳,如果斯大林不答應,納粹可以用剛為波蘭戰役所證明的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來威脅斯大林。為了對付英、法的西線戰爭,希特勒只好笑臉相對斯大林。 且說希特勒為了确保從瑞典進口鐵礦砂的供應線,按照海軍建議,暫時推遲了向西線發動進攻的計划,揮師北上,向丹麥和挪威開刀了。 丹麥和挪威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德國海軍長起以來就在注視著北方。德國沒有直接進大洋的出海口,這個地理事實,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就已經給他的海軍軍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英國用魚雷和巡邏艦隊,從設得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网,卡住強大的德國海軍,嚴重地阻礙了潛水艇突破封鎖進入大西洋的企圖,并且使德國商船不能出海。德國的外洋艦隊從來也到不了外洋。在第一次大戰時期,英國海軍的封鎖,曾把德意志帝國窒息得喘不過起來。在兩次大戰期間,指揮規模不大的德國海軍軍官們,仔細考慮了這一經驗和這個地理事實,認為將來再對英國作戰時,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突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為德國海面和海底艦艇打開通往廣闊海洋之路,從而使德國能夠扭轉局勢,對不列顛群島實施有效的封鎖。 1939年10月10日,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再次向希特勒提出取得挪威基地的重要性。當時由于納粹元首正忙于准備向西線發動進攻,以及設法克服他的將領們的猶豫動搖。挪威問題,元首顯然顧不上了。但是過了兩個月,嚴冬即將降臨,德國鐵礦砂的供應受到新的威脅,因此,這個新的問題又重新提到了日程。 原因是,德國的生存要仰賴瑞典鐵礦砂的進口。戰爭的第一年,納粹德國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鐵礦砂中,有1100万吨要從瑞典進口。在天气暖和的月份里,鐵礦砂還可以從瑞典北部經波的尼亞灣越過波羅的海運到德國。即使在戰時,這條路也不會發生問題,因為波羅的海已經有效地封鎖起來,英國的潛艇和艦只無從進入。但是到了冬天,瑞典的鐵礦砂只好改由鐵路運到挪威港口納爾維克,然后再用船沿挪威領海以內,這就給英國海軍艦艇和轟炸机的破坏提供了机會。 為了實現征服挪威的計划,希特勒已經在挪威找到了一個叫做維德孔·阿伯拉罕·勞里茨·吉斯林的內奸。吉斯林于1887年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里,1907年從挪威軍事學院畢業。1933年5月,吉斯林采納了德國納粹党的理論和策略,創立了"國家統一党"的法西斯政党。 德國法西斯經過反复研究北歐形勢后,于1940年1月27日在最高統帥部成立了一個由陸海空三軍各派出一名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這一軍事行動計划的代號是"威塞演習",并委任曾在北歐作過戰的福肯霍斯特將軍為執行這個計划的總司令,并配給他5個陸軍師,由他指揮占領挪威的几個主要港口。 1940年3月1日,希特勒發出"威塞演習"的正式絕密指令: “……保證我們在瑞典的鐵礦基地,并為我們的海軍和空軍提供進攻英國更為廣闊的出發線……以大膽行動和出奇制胜來彌補。 “……遇到抵抗,就用一切軍事手段加以擊潰……超過丹麥國界和在挪威登陸……” 4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同戈林、雷德爾和福肯霍斯特舉行了長時間的會議后,發布了一道正式指令,規定"威塞演習"在4月9日上午5時15分開始。 1940年4月9日上午5時20分,德國駐哥本哈根和奧斯陸的使節向丹麥和挪威政府遞送了德國的最后通牒,要求他們毫不反抗地立刻接受"德國的保護"。宣稱,德國是來援助丹麥和挪威抵抗英、法兩國的。 1940年4月9日,德國法西斯只用了4個小時便占領了丹麥。 而挪威一開始對德軍進行了抵抗。海軍指揮官在10艘德國驅逐艦向著長長的峽灣迫近時,港內兩艘古老的裝甲艦之一"艾得斯伏爾德"號向敵艦發了一炮,作為警告,并且用信號通知驅逐艦,叫他們說明身份。德國驅逐艦的指揮官弗里茨·邦迪海軍少將,以派遣一名軍官乘汽艇向挪威艦艇招降作為答复。接著德國人就玩弄了一個詭計,當汽艇上的納粹軍官用信號通知德國海軍少將,說挪威人表示他們要進行抵抗的時候,邦迪等到汽艇一离開,馬上就用魚雷把"艾得斯伏爾德"號炸毀了。 第2艘挪威裝甲艦"挪奇"號于是就開了火,但很快就被擊沉了。三百名挪威水兵,几乎全部陣亡。到上午8時,納爾維克就落入德國人之手。 南部海岸的克里斯蒂安桑對德國人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抵抗。那里的海岸炮台兩次擊退了由輕巡洋艦"卡爾斯盧合"號率領的德國艦隊的進攻。但是這些要塞很快就被德國空軍炸毀了,港口也于午后3時左右陷落。但"卡爾斯盧合"號在當晚离開港口的時候,被英國潛艇用魚雷擊中,損傷嚴重,最終沉沒。 与此同時,挪威西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与奧斯陸有鐵路相通的第二大港口卑爾根,西南海岸的斯塔瓦格爾港也相繼淪陷了。這樣,到了當天中午稍晚的一些時候,在挪威西部和南部沿海岸,從斯卡格拉克到北极圈長達1500英里地區的五個主要城市和一個大机場,都陷入了德國法西斯之手。 但是,在奧斯陸這個主要目的地,法西斯德國的軍事力量和外交手段都遇到意外困難。在4月8日寒冷的夜里,德國艦隊原計划當夜抵達挪威首都,希特勒派人在碼頭上徹夜等候迎接,然而這些大軍艦一直沒有到達。他們在50英里長的奧斯陸峽灣入口的地方遭到了挪威布雷艦"奧拉夫·特里格佛遜"號的攔截。并擊沉了一艘德國魚雷艇,打傷了輕巡洋艦"埃姆登"號,德國艦隊在派了一小股兵力登陸壓制了岸上的炮火以后,緩緩向峽灣前進。 在奧斯陸以南約15英里的地方,海面狹隘,只有15英里寬,又遭到陸擊,那里有古代的奧斯卡斯堡炮台,在這里挪威人顯出了他們的机警,在天未亮之前,對德艦"盧佐夫"號和"勃呂徹爾"號用大口徑炮進行猛轟,并從陸地發射魚雷。一万吨的"勃呂徹爾"號,由于艦上彈藥的爆炸,大火燃燒起來,船身碎裂,沉于海中,損失1600名官兵,其中包括好几名秘密警察和行動官員以及他們所帶的全部文件,他們是奉元首的命令去逮捕國王和政府人員,接管首都工作的。 “盧佐夫"號也同時受傷,勉強可以戰斗。隊伍傷亡慘重,只好退回整修。德國奪取主要目標挪威首都的任務沒能完成。直到第二天艦隊才到達奧斯陸。 奧斯陸是被一支納粹空降兵征服的。上午9時30分挪威王室、政府和議會議員帶著20輛載著挪威銀行的黃金和3輛外交部秘密文件的卡車,撤到奧斯陸以北80英里的哈馬爾。到了中午,一隊納粹傘兵和空運步兵,以一支臨時起湊的軍樂隊為前導,開進了首都。奧斯陸淪陷于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之下了。 挪威國王率領他的政府撤出首都之后,希特勒命令空軍上尉斯比勒帶領2連的德國傘兵,乘胜追擊,妄圖在哈馬爾將國王和政府俘虜。未料卻遭到頑強抵抗,德軍傷亡慘重,斯比勒也受了致命的重傷。德軍狼狽地退回奧斯陸。 德國法西斯并未由此而罷手,經過兩個月的周旋、苦戰,德軍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于6月10日征服了挪威。 德國法西斯征服北歐的丹麥和挪威后,又馬不停蹄地轉兵西進,開始染指西歐。 希特勒進攻西歐的計划,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模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進攻法國的"史里芬計划"制定的。參照“史里芬計划",希特勒把主力放在右翼,經過比利時北部的列日地區實施主要突擊;而左翼只部署少量的兵力擔任掩護,并將這個方案命名為"黃色方案"。 1939年底,當希特勒确認法軍已判斷出德軍的戰略企圖后,于1940年將"黃色方案"作了重大修改,即將主力部署在左翼,出敵不意地從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切斷比利時北部英法聯軍退路,直起加萊海峽;右翼為次要方向。 阿登山區,森林茂密,河流縱橫。法軍從來沒有想到德軍會在這里使用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德國軍隊為了使法軍產生錯覺,除了故意透露說要按"史里芬計划"進攻法國外,還于1940年1月下旬,派第7空降師少校作戰科長,攜帶修改前的作戰計划乘飛机到科隆司令部,中途假借气候惡劣“誤入"比利時領空迫降,被比利時警察逮住。這個少校一見比方警察來逮捕他,竭力裝出要銷毀文件的樣子。結果,比利時政府不僅相信了這份作戰文件,還給法國政府抄送了一份。法國參謀部對這份作戰計划研究之后認為,德軍的戰略企圖同他們原來的判斷完全一致。德國就這樣巧妙地迷惑了法國。 希特勒見法國對德軍從右翼進攻的戰略企圖深信不疑,認為進攻西歐的時机已經成熟,便從波蘭和德國中部向西部邊境調了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和4500多架飛机,編為ABC、、三個集團軍群,并悄悄展開于從北海到瑞士的德國西部邊界線上。 他們基本部署是: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轄第4、第12和第16集團軍,共44個師,配置在亞琛至摩澤爾河一線,其任務是經由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地區,向圣康坦、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沿岸總体實施突擊,割裂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隊。 B集團軍群由博克上將指揮,轄第6和第18集團軍共28個師,集結在戰線北翼,荷、比國境線到亞琛地區,其任務是突破德荷邊境線上的防線,占領荷蘭全部和比利時北部,然后作為德軍的右翼向法國推進。 C集團軍群由萊布上將指揮,轄第1和第7集團軍共17個師,配置在馬奇諾防線正面,其任務是進行佯攻,牽制馬奇諾防線上的法軍。德軍預備隊共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 1940年5月10日,陽光明媚,天剛破曉不久,駐柏林的比利時大使和荷蘭公使被召到外交部。他們得到里賓特洛甫的通知,德國部隊即將開入他們的國家,以"保衛"他們的中立,抵御英法即將開始的"進攻"。這正是1個月前對丹麥和挪威所提出的同一個站不腳的借口。德國發出一份正式最后通牒,要求兩國政府不要進行任何抵抗。若有抵抗,一定會遭到粉碎,而流血的責任"完全要由比利時王國和荷蘭王國負責"。 在布魯塞爾和海牙,德國使節分別將同樣內容的電報送交各駐在國的外交部。十分有諷刺意義的是,在海牙送交最后通牒的是德國公使尤利烏斯·馮·齊希—布爾克斯羅達伯爵,此人就是曾在1914年,公開地把霍享佐倫帝國剛剛破坏了的德國對比利時中立的保證,叫做"一張廢紙"的德皇首相貝特曼—霍爾維格的女婿。 在布魯塞爾的外交部,德國的轟炸机在頭上呼嘯,炸彈在附近机場爆炸,玻璃窗被震得咯咯作響。德國大使貝勞—許汪特踏進外交大臣的辦公室,正從自己的衣袋里取出一張紙來,保羅—享利·斯巴克阻止了他。"請你原諒,大使先生,讓我先講",斯巴克憤怒地說:“德國軍隊剛剛進攻了我們的國家。德國對信守中立的比利時進行罪惡的侵略,這在25年之中,已經是第二次了。目前發生的事情,較之1914年的侵略,也許更加可惡。既沒有向比利時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也沒有提出照會或任何抗議。比利時是通過進攻本身才知道德國已經違反了他自己承擔義務的……歷史將追究德國的責任。比利時已下定決心要保衛自己。” 接著,這位為難的德國外交官開始宣讀德國正式的最后通牒,但是斯巴克打斷了他的話。"把文件交給我",他說:“我愿意免掉你這個痛苦的任務"。 德國人對于荷蘭和比利時兩國的中立曾作過了無數次保證。比利時的獨立和中立,曾經在1839年得到歐洲五大強國“永久"保證,到1914年德國撤毀為止,這個條約遵守了75年。魏瑪共和國曾經答應決不進攻比利時,希特勒上台以后也繼續重申過這個政策,并且也給荷蘭同樣的保證。1937年1月30日,這位納粹總理在廢除了洛迦諾條約后公開宣稱:“德國政府已經向比利時和荷蘭進一步保證,他愿意承認和保證這兩國領土的不可侵犯的中立。” 比利時在1918年以后曾明智地放棄過中立。到了1936年,由于第三帝國的重新武裝和他在1936年春重新占領萊因蘭,比利時感到恐慌,不要用中立來保護自己了。1937年4月24日,英法兩國解除了他們對洛迦諾條約承擔的義務;同年10月13日,德國也庄嚴地正式宣布:“德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破坏比利時的不可侵犯和領土完整,在任何時候都將尊重比利時的領土","如果比利時受到進攻,就准備給予援助。” 希特勒雖然口頭上一再聲稱保證他們的中立,但他從來沒有打算履行他的諾言。相反,卻要求德國三軍盡快做好“通過盧森堡、比利時和荷蘭發動進攻的准備","目標在于盡量奪取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廣大地區。” 一切准備就緒之后,希特勒決定5月10日發動進攻。那天深夜21時,他發出了代號"但澤"的命令。5月10日,天剛破曉,希特勒就由凱特爾、約德爾和最高統帥部其他人員陪同,到達了繆恩施特萊菲爾附近,他稱之為"鷹巢"的大本營。此時戰爭已經打得難解難分。 1940年5月10日4時30分,隨著4500多架飛机和3000多輛坦克的轟鳴,西線的"平靜"被打破了。德軍在荷蘭海岸至馬奇諾防線,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立体突襲戰。 首先是德軍的飛机咆哮著扑向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72個机場。以低空轟炸、俯沖突擊等戰術手段,一舉推毀了机場上來不及起飛的數百架飛机。与此同時,德軍B集團軍群的坦克、大炮噴吐著火舌,以迅猛的速度向荷蘭和比利時北部推進。具有超越攻擊能力的德空降兵天女散花一般的從天而至,奪占了對方縱深的机場、橋梁、渡口和防御支撐點。 在荷蘭、德軍的航空兵于10日零時30分進行大規模轟炸。海牙兵營因未及時發出空襲警報,約800名工兵大部被炸死在床上。同時德軍以1個坦克師的兵力對荷蘭東部發動進攻,并以空降兵襲擊海牙、鹿特丹等政治經濟中心。在前方和后方同時遭受襲擊的情況下,荷蘭頓時陷入混亂和惊恐之中。德軍的坦克部隊乘隙突入,于5月13日与在鹿特丹的空降兵會合。等到法軍第7集團軍前往支援時,荷蘭已開始全面退卻。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見敗局已定,便乘驅逐艦逃往英國。5月14日,德軍占領鹿特丹。5月15日,荷蘭投降。 5月14日即西線戰局開始后的第4天,希特勒發布了“第11號指令",确定繼續作戰的方針。根据這份指令中部分已眾所周知,部分已過時的內容來看——如應"盡快粉碎"荷蘭軍隊的"抵抗",而荷蘭軍隊已于當天投降——指令的主要目的一目了然,他要清清楚楚地告訴陸軍總司令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已今非昔比,他要從現在起執掌作戰的指揮權。國防處在擬制指令過程中,貫徹了"任務式指揮法"。希特勒的國防軍統帥部与陸軍司令部之間的矛盾加劇了。但最終希特勒還是成功地設立了國防軍大本營指揮戰爭,一直到戰爭結束時。 在比利時,德軍部隊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于5月11日攻占了列日防線上的埃本·埃馬爾要塞。這個要塞控制著馬斯河和艾伯特運河的要點,其工事比馬奇諾防線的工事更為堅固。10日凌晨4時,80名納粹軍在一名上士的指揮下,乘滑翔机降落在要塞工事的頂部,以爆炸物和火焰噴射器攻打炮塔和碉堡。德軍地面部隊,乘机發起突擊。要塞守軍在內外夾擊下疲于應付,最后德軍反以30個小時就攻下了當時被認為"歐洲最難攻的工事"。隨后,法西斯軍隊渡過馬斯河,在行進間擊退了英法軍隊的抵抗,于5月17日占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在德國B集團軍群橫掃荷蘭和比利時的同時,德軍的A集團軍群更是像狂風掃落葉一樣以銳不可擋之勢,向盧森堡、比利時南部和法國北部沖來。5月10日,德軍完全出乎法軍的意料之外在陡峭的、森林密布的比利時阿登山區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裝甲部隊攻勢。德國人輕易越過阿登山區,盧森堡不戰而亡。 5月14日,德軍的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編成的第一梯隊,在法軍第2和第9集團軍接合部色當地區強渡馬斯河,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法西斯的第一梯隊在空軍的配合下,几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了馬斯河的橋頭堡。一路披荊斬棘的希特勒納粹軍越過阿登山區,在法軍第3集團軍內橫沖直撞,牬櫻擔壩□錕淼娜笨詿Ψ漵刀麩撠z懊嫻淖凹撞慷右焉釗敕u襯冢保埃壩□鎩* 就南線戰場盟軍陷入一片混亂,節節敗退時,盟軍在北部的戰線也被割得四分五裂。5月20日,于色當方向突破法軍防線的德國裝甲部隊,在占領阿爾布斯后,突然掉轉兵力北上,把進攻的矛頭指向比利時的盟軍。5月21日,德軍的快速部隊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分割了英法聯軍的正面戰場,并以荷蘭和比利時作為空軍和海軍潛艇基地,封鎖加萊海峽,阻止了英軍的增援。這樣,英法聯軍約有40個師被包圍在比法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5月23日布倫陷落,5月27日加來被占,5月28日比利時投降。 就在比利時人存亡的最后關鍵時刻,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新的營地已在比利時南部一個名為布呂利—德佩什的村庄設立。當國防處的大部軍官乘飛机在這里著陸時,一大批托特組織的工人正忙于最后一批工程:希特勒個人的掩蔽部、花園、以及一條用砂礫舖設的道路,在"內部區域"還有一個小噴泉。在希特勒到達后,這個老百姓已經撤离的地方,冷寂無聲,似乎變得渺無人跡。倉庫設在鄉村校舍;臨時木板房被當作國防處的辦公室。國防處軍官們宿營地則設在离希特勒較遠的村子里。陸軍總司令將其大本營設在离希特勒數里遠的地方。 為了便于指揮戰爭,德國人將大本營遷到比利時,作為國防軍大本營。就在這里希特勒下達了一個又一個的作戰指令,其中就有德國開戰以來犯下的最大錯誤命令,正是由于這個失誤英法聯軍才得以在敦刻爾克的"發電机"計划獲得成功。 就在比利時北面戰線接近崩潰時,從阿布維爾沿岸向北猛扑過來的德國裝甲部隊,已經到達距离敦刻爾克只有20英里的阿運河。這一地區運河、溝渠縱橫交錯,地形不利于坦克行動,但古德里安和因哈特的裝甲部隊,已經在格腊夫林和圣奧麥爾之間的運河上建立了5座橋頭堡,准備給盟軍以毀滅性的打擊。使他們受到從東北方推進過來的德國第6軍團和第18軍團的夾攻,從而完全消滅英法聯軍。 在這關鍵時刻,5月24日,納粹最高統帥部突然發來緊急命令,這道命令是在倫斯德和戈林慫恿之下,不顧勃勞希齊和哈爾德的激烈反對,由元首堅持發出的。命令坦克部隊停在運河一線,不要再向前推進。這就給戈特將軍一個意外的、重要的喘息机會,他和英國海軍及空軍都充分利用了這個机會。倫斯德后來說:“這個喘息机會成為戰事中几個重大轉折點之一"。 5月26日夜,希特勒取消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并同意這樣的意見:由于坦克部隊在比利時進展遲緩和海岸附近運輸活動頻繁,裝甲部隊可以繼續向敦刻爾克前進。但這時已經太遲了,被圍的英法聯軍已經得到加強自己的防務時間,一邊抵御,一邊開始偷偷地逃到海里去了。 過去和現在都對海洋缺乏了解的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熟悉海洋的英國人,竟能夠從一個設備已蕩然無存的小港口和暴露在他們鼻子下面的沙灘上撤退了30万人。 5月26日晚上6時57分,在希特勒取消停止前進的命令以后不久,英國海軍部發出通知,開始執行"發電机計划",這是敦刻爾克撤退計划的代號。那天晚上,德國裝甲部隊恢复了從西面和南面對這個海港的進攻,但現在裝甲部隊發現進攻很困難。戈特將軍已部署3個步兵師,在重炮的配合下,抵抗德軍的進攻。与此同時,撤退工作開始了。由860多艘各种類型、各种動力的大小船只編成的艦隊,從巡洋艦、驅逐艦到小帆船(其中許多都是由英國濱海城市的人民志愿駕駛的)集中敦刻爾克。第一天,5月27日,他們撤走了7669人;第二天17804人;第三天47310人;5月30日53828人,頭四天共撤退了126606人。這大大超過海軍部原來希望撤出的人數。當撤退開始的時候,海軍部以為只能有兩天的時間,原指望撤退45000人。 一直到"發電机計划"執行的第四天,德軍最高統帥部才覺察到發生了什么事情。四天來,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公報一直在重申,被圍敵軍的命運已經注定了。納粹在5月29日的一份公報中宣稱:“在阿拉瓦的法軍的命運已經決定了",“被迫退入敦刻爾克周圍地區的英軍在我們集中進攻之下正走向毀滅。” 但英國人并沒有走向毀滅,他們是在走向海上。當然,他們沒有能帶走重武器和裝備,但是可以肯定,這些人將會活下去,有朝一日會回來的。 一直到5月30日早晨,參謀總長哈爾德還在日記中滿有信心地寫道:“我們所包圍的敵人正在繼續崩潰。"他承認,有的英國人"打得很猛",其他的人則"逃至海濱,想用不管是什么飄浮在海上的東西渡過英吉利海峽"。下午,在与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會商以后,參謀總長終于發覺這許多運載英軍逃跑的小得可怜的船只的意義。勃勞希契面對這一情景十分懊喪,他們認為,要是德國的裝甲部隊沒有被元首阻止的話,早已在海岸邊把袋形陣地的口封上了。惡劣的天气使納粹的空軍無法出動。現在他們只有站立一旁,眼看著成千上万的敵人在他們鼻尖下逃到英國去。 事實上,這就是他們所看到的情況。不管德國人在袋形陣地各邊增加多么大的壓力,英國的防線還是巍然不動,撤退的部隊更多了。5月31日,是撤退人數最多的一天,有68000人上船到英國去,其中1/3是從海灘撤退的,2/3是從敦刻爾克港撤退的。現在總共已撤退194620人,較原來估計能撤出的人數多出3倍。 德國空軍一部分時間是由于惡劣的天气不能出動。其余的時間則是遭到英國皇家空軍意外的襲擊,后者從海峽對面基地起飛,第一次成功地向德國空軍挑戰。雖然皇家空軍的飛机數量上處于劣勢,卻成功地擊落德國法西斯的飛机。只有少數几次,戈林的飛机,乘英机未來的間隙飛到敦刻爾克上空,使這個港口受到很大損傷,一時無法使用,部隊只能依靠從海灘上船。德國空軍對船只也進行了几次強襲,在861艘中有243艘沉沒,其中大部分是德國空軍炸沉的。6月1日,德國空軍進行最大的一次攻擊,炸沉了英國驅逐艦3艘和一些小型運輸艦,但這一天撤退人數達64429人。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只有4000名英國部隊還留在包圍圈中,由當時守住防線的10万名法國士兵掩護著他們。 這時德軍的炮已到達射程以內,撤退的英法聯軍只好在天黑以后行動,6月2日、3日夜,余下的英國遠征軍和6万名法國士兵成功地撤出來了。一直到6月4日早晨,敦刻爾克仍有4万名法國士兵在自己的國土上戰斗。 自5月26日至6月4日,盟軍在空中掩護下,從敦刻爾克地區乘船向英國撤退了33.8万多人,其中英軍22万人,法軍8万多人,其余為少數比軍。撤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失殆盡,盟軍受到了重大損失,但總算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絕大部分后來成了反攻的骨干力量。這就是西方稱之為"戰爭史上一大奇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同時。魏剛接替甘末林任法軍總司令。為阻止德軍對法國南部的進攻。這位新上任的司令,倉促在法國北部的松姆河和埃納河一帶构筑了一條"魏剛防線",由第10、第7和第6集團軍防守。 德軍為了不讓在5月底退至松姆河、瓦茲河、埃納河一線的法軍設防固守,便立即向巴黎和法國內地發動進攻,其主要部署是:以AB、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實施強大突擊,突破"魏剛防線",占領法國首都巴黎,前出馬奇諾防線的后方,然后再配合部署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的(集團軍群攻占馬奇諾防線,圍殲該處法軍,迅速結束戰爭。 6月3日至4日,德軍先以大量的航空兵襲擊法國各机場和重要目標,擊毀法軍飛机900多架,奪取了制空權。接著,于5日拂曉,在180英里的正面上,分兩路發起進攻。B集團軍群自阿布維西、亞眠一線實施突擊。由于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進攻速度僅為5—7英里。9日德軍增加22個戰略預備師,于13日突破法軍防線,并渡過塞納河向南發動進攻。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埃納河之間突破法軍防線。到6月9日,隆美爾部已到達魯昂郊外,對法國第10集團軍的撤退進行襲擊。結果在見隆以南,法軍第7集團軍只好朝巴黎撤退,形成了又一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6月10日,意大利法西斯見盟軍大勢已去乘机對法宣戰。意軍超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法境,從背后對法國戳了一刀。6月11日,法國政府遷至圖爾,次日即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12日,德軍AB、兩個集團軍群從東南和西南兩個方向迂回巴黎,并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后方。6月14日,這未設防的偉大城市,法蘭西的光榮被馮·庫希勒將軍的第18軍團占領了。巴黎鐵塔上高懸万字旗。 法國已喪失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協調一致的抵抗顯然不可能了。在逃難的居民和潰敗的法軍部隊摻雜在一起時,德國法西斯又一次露出了凶殘的本質,命令空軍用机槍向平民和部隊掃射。 德國軍隊在向各路進軍時,只遭到局部抵抗。當南下的德軍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側背時,德軍C集團軍群從正面對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難以抵抗,慘淡經營10年之久,寄托法軍多少心血和希望的馬奇諾防線頃刻土崩瓦解。法軍被迫向德、法邊境撤退。6月17日,德軍攻占萊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近50万法軍被圍。除小部逃到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殲。 16日雷諾辭職,貝當接任總理。6月17日,貝當向德國要求停戰。6月22日下午6時50分,在法東北部康邊森林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簽署投降書的同一車廂內,法、德兩國代表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過了兩天,法意停戰協定也在羅馬簽字。號稱擁有"歐洲最大的陸軍強國"的法國,在短短的6個星期內就被德國占領了。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后,希特勒稱霸西歐的敵人只剩下一個英國了。而英國在西歐戰爭中已遭受嚴重的損失,陸軍正在整編,國民警衛軍還在受訓,武器彈藥奇缺,只剩下500門炮,200輛坦克。西歐戰爭時,硬著頭皮保留下來的1200架飛机,要保護數千里長的海岸線,簡直是顧此失彼。敵人近咫尺,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 此時的德國法西斯已占領了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全部西歐海岸,使英淪三島陷入了三面被圍的困境。 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后,希特勒已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東方,准備進攻蘇聯。希特勒認為英國已不堪一擊了。因此,從5月下旬到7月中旬的一個多月里,根本沒有提出任何進攻英國的計划,而是在草擬對英國的"和約"。法西斯估計,“英國一定會急于求和"。于是就對英國開展"和平攻勢",揚言只要英國把殖民地歸還德國,讓德國在歐洲大陸有行動自由,就隨時都可以跟英國議和。 在外交上,希特勒指令德國駐美大使收買美國一些人士,通過他去影響孤立主義者,制造輿論,散布和平主義,讓他們拖住美國的后腿,不讓美國參戰,使英國失去抵抗的信心;另一方面,又通過當時中立的瑞典王國和梵蒂岡羅馬教皇,向倫敦試探和談的途徑。納粹党徒還企圖綁架英王的哥哥溫莎公爵夫婦,并准備用重金收買溫莎夫婦,為打通德英和談的渠道出力。由于希特勒獨霸歐洲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全世界人民都仇恨法西斯制度;英國人民對英國政府過去執行綏靖政策所帶來的惡果已感到創傷巨痛,一致要求抵抗法西斯侵略。英國統治集團也不能容忍德國法西斯獨霸歐洲,進而威脅大英帝國的安全。對于這一切丘吉爾首相只說了一個字“不"。 希特勒對英國的"和平攻勢"碰壁后,隨即惱羞成怒,7月16日,希特勒下達了關于"海獅"計划的第16號指令。德國最高統帥部根据希特勒的指令,擬制了進攻英國的作戰方案。進攻方案的基本企圖是: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以兩個集團軍約25個師的兵力,在多佛和普次茅斯之間登陸,然后向西和向北發展進攻,包圍倫敦。方案規定8月中旬完成戰爭准備。 按照這一方案,德國陸海空三軍開始了緊張的戰前准備:部隊向英吉利海峽東岸集結,頻繁地進行登陸和上陸演習,然而,德軍負責這次軍事行動的雷德爾海軍上將,很快意識到所冒的風險和進攻條件不足。這主要是在挪威遭受沉重損失的德國海軍,即使能夠复活的話,現在也還遠沒得到恢复;一切必需的船只,如駁船、拖輪、摩托艇等,都必須臨時在德國和被占領國征用,并集中到英吉利海峽法國海岸。這些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陸軍則要求海軍第一批運送10万人連同重裝備及防空武器;在隨后3天內,接著運送16万人。海軍方面估計,它的准備及防空工作在9月15日前完成不了,并要求首先必須取得空中的絕對优勢,方能指望成功。否則,除非把登陸地區縮短,不然他無法對運輸船隊提供有效的保護。 但是,陸軍總參謀部認識到,海峽最狹窄處的海岸是沼澤地和丘陵,這种地形不适合于坦克行動。因此他希望讓陸軍在一條寬闊的戰線上登陸,以便對英國的首都倫敦作出大包圍行動。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分歧,一開始就給登陸作戰蒙上了陰影。實際上,德國空軍戈林元帥對計划中的登陸作戰從一開始就不感興趣,他認為強大的德國空軍本身就足以使英國屈服。雷德爾海軍上將鑒于這些問題都懸而未決,便不得不向希特勒建議,把這次行動推遲到10月,或明年,或不定期。 希特勒听了雷德爾海軍上將的建議,認為既然渡海登陸作戰的條件尚未成熟,就讓空軍進行空襲。狂妄自大的空軍司令戈林認為,只用空軍就足以使不列顛投降。一些空軍高級將領認為,空軍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再加上海軍,也無法達到"不列顛投降"之目的,而這一目的只有通過占領不列顛群島才能達到。戈林也忘記了自己空軍部隊的作戰能力有多大。 德軍統帥部根据希特勒的旨意,重新修訂了"海獅"計划,主要以德國空軍進行空中進攻,破坏英國的軍事經濟潛力和國家管理体制,迫使英國退出戰爭。為進行這次空中戰役德國空中集中了2400架作戰飛机,其中轟炸机為1480架。德空軍凱塞林元帥指揮的第2航空隊和施佩勒元帥指揮的第3航空隊為主要突擊力量;施道普夫上將指揮的第5航空隊為次要突出力量。 在整個7月里,德國空軍對海峽里的英國艦只和英國南部的港口進行的攻擊日益頻繁。這是种試探性的行動。盡管在入侵開始以前肅清狹隘海峽里的英國艦只是必要的,但是這些初步空中襲擊的目的,在于引誘英國戰斗机出來作戰,這個目的沒有達到。英國皇家空軍司令部机智地只出動了很少一部分戰斗机來應戰,結果艦只和一些港口遭到了很大的損失,4艘驅逐艦和18艘商船被擊沉,但是這個初步交鋒使德國空軍付出的代价是296架飛机被擊毀,135架被擊傷。皇家空軍喪失148架戰斗机。 1940年8月1日,德國統帥部正式下達了關于加強對英海戰和空戰的總指令。指令的第一條就是:“使用所有兵力盡快打垮英國空軍。"按照這一命令,德國空軍將英國的戰斗机部隊、机場、地面補給設施、航空工業,以及生產高射炮的工厂,列為首要的攻擊目標。 8月13日戈林下令:“14日開始實施鷹計划"。作為戰斗的序幕。12日對英國的雷達站進行了猛烈的襲擊,德國這時還不了解雷達對英國的防御的重要性,因此沒有繼續襲擊這些雷達站。13日和14日兩天,德國人大約出動了1500架飛机,主要是襲擊英國空軍的戰斗机場,德國空軍損失了47架飛机,英國空軍損失了13架。 8月15日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戰。德國人把他們所有3個航空隊中大部分飛机都投了進去,轟炸机801架,戰斗机1149架。從斯堪的納維亞出動的第5航空隊遇到了災難。德國法西斯以為東北沿海是無防御的,因此派出約800架飛机對不列顛南部海岸進行大規模空襲,而只派100架轟炸机由34架雙引擎ME—100型戰斗机掩護去襲擊東北沿海。但是這支隊伍在飛近太恩河畔時,意外地碰上7個中隊的颶風式和噴火式机群,因此受到嚴重的打擊。30架德國飛机被擊落,而對方則無一損失。這是第5航空隊在不列顛戰役中的末日,從此一蹶不振,再沒有重新參加這場戰役。 那天,德國人在英國南部比較成功。發動了4次大規模的襲擊,有一次几乎飛到倫敦。他們擊中了克勞伊登的4個飛机工厂,并且炸坏了英國空軍5個戰斗机机場。德國人總共損失了75架飛机,英國皇家空軍損失了34架。 戰斗越來越對德國法西斯不利,8月17日,德國空軍損失了71架飛机,英國空軍則損失27架。曾在波蘭和在西線為陸軍的胜利舖平道路的緩慢的施圖卡式俯沖轟炸机,受到英國戰斗机的打擊毫無還手之力。17日,戈林把它們撤出戰斗,這樣便使德國轟炸机的力量削減了三分之一。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惡劣,空戰停止了5天。戈林于19日在柏林附近的張鄉村別墅卡林霍爾回顧了局勢后命令,等天气一好,德國空軍立即集中力量專門對付英國皇家空軍。他說:“我們在對英國的空戰中已經進入了決定性的時期。最重要的任務是擊敗敵人的空軍。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摧毀敵人的戰斗机。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法西斯從8月24日到9月6日每天平均派出1000多架飛机。英國皇家空軍駕駛員一個月來每天要出動好几次,已經很疲勞了。他們雖然英勇戰斗,但是德國法西斯在數量上的优勢開始發揮效力。英國南部的5個前進戰斗机場遭到嚴重破坏。更糟的是,7個關鍵性的扇形站有6個受到十分猛烈的轟炸,整個通訊系統似乎已處于被摧毀的邊緣。更糟的是,皇家空軍戰斗机防御力量開始變弱了。在8月23日至9月6日這個關鍵性的兩周里,英國損失和被擊傷的戰斗机446架,有103名駕駛員戰死,128名受重傷,為當時全部駕駛員的四分之一。這种情況如果再繼續几個星期,英國在天空就沒有組織防御的力量。但是,那位自命不凡的空軍司令戈林,卻又犯了他這次戰斗中的又一個戰術錯誤,這一錯誤的后果可与希特勒5月24日停止用坦克進攻敦刻爾克相比。它拯救了被打得暈頭轉向的皇家空軍,并且標志著歷史上第一次大空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求功心切的戈林,見久攻戰斗机和地面防御無法取胜,命令空軍從9月7日轉入大規模夜襲倫敦。英國空軍的戰斗机因此而緩了一口气。這种戰術上的改變,對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和戈林帶來的是致命的后果。戈林為何突然改變戰術呢? 首先,有12名德國轟炸机駕駛員在8月23日晚上飛行時,航向有一點錯誤。他們原來奉命對倫敦郊外的飛机工厂和油庫投彈,卻沒有擊中目標。而把炸彈投到首都中心,炸毀了一些住房,炸死許多居民,英國人認為這是有意的。為了報复,第二天晚上,他們派出81架皇家空軍飛机轟炸了柏林。物資損失雖不嚴重,但是對德國的士气影響极大。英國人還扔下一些傳單說:“希特勒發動的這場戰爭將繼續下去,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這是很好的宣傳。 8月28日的夜,英國皇家空軍派了更多的飛机襲擊了柏林。官方統計數字說,炸死了10人,炸傷29人,法西斯們大為震怒。在第一次襲擊時,戈培爾曾命令報紙只用几行字報道空襲消息,現在則指示就英國飛行員"野蠻地"襲擊柏林手無寸鐵的婦孺大肆宣傳。 9月4日希特勒在一次集會上冷嘲熱諷,稱丘吉爾是"那個著名的戰地記者",是"一個神經質的老母雞。"今天,他需要答复德國人民心中想得最多的兩個問題:什么時候進攻英國,對于柏林和德國其他城市遭到的夜襲將采取什么行動?關于第一問題,他滑稽地說:“在英國,人們充滿了好奇心,他們一直在問,'他為何不來?'別著急,別著急。他就來了!他就來了!”“丘吉爾進行這些突襲,是因為他的空軍不能夠在白天飛臨德國上空,英國人看見一點亮光就扔下炸彈,扔在住宅區、農場和鄉村里。我們要以夜襲來回答夜襲。"希特勒發誓要把英國的一些城市夷為平地! 大規模的空襲倫敦的行動于9月7日下午5時開始。戈林派出625架轟炸机,由648架戰斗机護航,組成了一支准備迫使英國屈膝投降的新航空机隊出發了。第一批德机飛臨倫敦的泰晤士港,東區、船塢區和伍爾威兵工厂的上空,并投下大批炸彈。這一片廣大地區立即成為火海。錫佛爾鎮的居民被火包圍了,不得不從水路把他們撤出來。天黑以后,在8時10分,第二批250架轟炸机再次進行襲擊,接著一批又一批的飛机不斷前來轟炸,一直行動到星期天早晨4時30分。第二天晚上7時30分,德軍的200多架轟炸机繼續炸了一整夜。据英國官方統計說,在最初兩天夜里,約有842人死亡和2347人受傷。這個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整個一星期中,天天晚上都遭到空襲。 德國法西斯在空軍的"胜利"下,決定在白天對這個滿目瘡痍、大火焚燒中的倫敦進行大規模空襲。 1940年9月15日,希特勒德國200多架轟炸机在3倍的戰斗机掩護下,在海峽上空出現,飛向倫敦,迎接他們將是滅頂的災難,只有少數几架飛机穿越過英國空中阻擊線,大多數飛机被驅散了,一些飛机還沒有投彈就被擊落了。兩小時后,一支更強大的德國机隊來了,也未能發揮出有效的作用,又被英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一天德國空軍損失185架飛机,而英國人只損失26架飛机,這一天是不列顛戰役的轉折點。戈林第二天改變戰術,規定白天使用飛机不再是為了進行轟炸,而只是用他們來作英國戰斗机的誘餌。他還吹噓說,敵人的戰斗机"應當在四、五天內消滅"。但是希特勒及陸軍和海軍的司令們比他更清楚。在決定性的空戰之后兩天,即9月17日,希特勒把"海獅計划"無限期推遲了。 不列顛空戰終于被制止住了,他的征服英國的"海獅計划"遭到可恥的失敗。之后,希特勒又重新安排他的戰略部署。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書香門第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