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九章 擊斃黃伯韜


  國民党軍統南京潛伏站少將站長周鎬也是位傳奇式人物,他發動“南京之變”后,被戴笠逮捕,后被釋放。中共派往國民党軍隊中搞策反工作的徐楚光是周鎬的同鄉、黃浦軍校同學,又是莫逆之交。1942年,徐楚光奉命打進汪精衛集團,當上了汪偽軍委會政治部情報司上校秘書,后任汪偽陸軍部第6科上校科長,并挂了個上校參贊武官銜。他与周鎬本各為其主,政治上沒有瓜葛。但徐楚光在与周鎬的交往中,听到了周對蔣介石集團的弦外之音,便對他進行了說服工作。果然,周鎬表示了加入共產党的愿望。1946年10月,經中共華中局鄧子恢、譚震林批准,周鎬成為中共特別党員,并任命他為華中分局京、滬、徐、杭特派員。他主動承擔做孫良誠的策反工作。是時,軍統局已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周鎬被任命為少將直屬組組長。由于共產党內叛徒告密,周鎬先后兩次被捕,吃盡了皮肉之苦。但由于沒有證据,由于周鎬人緣甚好,均被釋放。1948年9月23日周鎬回到解放區后,又去孫良誠處做策反工作。孫良誠讓周鎬擔任他的高級參議。
  孫良誠變幻莫測。他本答應把107軍集中睢宁,然后通電起義,忽然接到劉峙電話,叫他迅速率領部隊撤往徐州。11月10日中午,蔣介石派飛机給孫良誠送來一封親筆信,對他表示“慰勉”。他又一次發生動搖,從徐州“剿總”要來10多輛大卡車,親率107軍260師沿海鄭公路向徐州方向狂跑,遭到解放軍小部隊攔擊和伏擊,孫且戰且走,后又發現解放軍大部隊尾隨而來,隨時有將該部包圍的模樣,孫良誠見形勢不妙,決定在邢圩一帶宿營,构筑工事,進行防御,等待261師前來接應突圍。華野第二縱隊將孫部包圍。
  周鎬于11月12日經長途奔波,急匆匆冒險只身闖入敵營,見到孫良誠便正言厲色地說:“少公早就准備率部舉義,緣何反反复复,動搖不定?古人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矣!少公如此失信,豈是堂堂的為軍為將?你這樣做,使我有何臉面去見中共領導人為你說項?”
  孫良誠支吾其辭地說:“戰場情況變化急速,通信、聯絡都很困難,以致未能与你及時取得聯系,這是我孫某的疏忽。為今之計,希望你向中共方面負責人說明按照我与你在宿遷時商定的條件,同意我部起義。”
  周鎬駁斥道:“當時我們确實已商定了起義的時机和條件,但少公一再違反協議,錯過了多少良机!現在解放軍大軍壓陣,貴部已處于四面包圍之中,就像項羽當年垓下被圍,四面楚歌。在此情勢下,只有放下武器,老老實實向人民投誠,才是唯一的出路。”
  孫良誠听到“投誠”二字,大惊:“我們約定的是起義,不是投誠,你們不能失信。”
  周鎬道:“失信的不是我們,而是你孫少云將軍!原來我們洽談好的,可你出爾反爾,背信棄義,逃离睢宁,要把部隊帶到徐州去,現在,你們已經跑不掉了,四面八方都是解放軍,你們已陷入天羅地网,山窮水盡,進退無路。要打,勢必全軍覆沒,作階下囚,在這种情況下,再談起義,為時晚矣!除放下武器投誠,你們已別無選擇。”
  夜半,周鎬同孫良誠乘吉普車來到華野第二縱隊第5師師部,孫良誠見到5師政委方中鐸,以先聲奪人的气勢說:“我是來接洽起義的,請貴軍給我番號,讓我率部到朝陽集起義。”
  方中鐸冷冷一笑,一字一句地說:“孫將軍,現在你來洽談起義,已經遲了。我們過去相信你,曾經几次給你机會,讓你起義,而你遲遲沒有行動,這些,周鎬同志可以作證。現在,我軍已兵臨城下,貴軍四面被圍,這個時候你來接洽起義,時机早已錯過,你們只有繳械投誠。”
  孫良誠自知理虧,但又不肯認輸,強辯說:“起義的事,早在宿遷就和貴方聯系好了,你們不能失信!”
  方中鐸義正辭嚴地駁斥道:“當時确實聯系好在睢宁起義,但你為什么要帶著部隊往徐州跑?既然要起義,為什么當我軍在海鄭公路南北把你的部隊夾在公路中間的時候,你還不停下來?現在你被四面包圍,提出無理要求到30里外的朝陽集去起義,這哪里是真心起義,分明是耍陰謀,搞緩兵之計,妄圖借机脫身,溜之大吉,試問,你這套鬼把戲騙得了誰?”
  孫良誠啞口無言。沉默一會儿,蠻橫地說:“我是堂堂軍人,軍人有軍人的气節,起義可以,要我投誠,我不干!”
  方中鐸不禁心生怒火:“孫將軍,你有什么气節?你有什么資格侈談軍人气節?當年,中原大戰后馮玉祥將軍失敗,你為什么背叛了他,跑到南昌去見蔣介石?8年抗戰,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以當漢奸為恥,你不是率領部隊抗擊日寇,馬革裹尸,而是認賊作父,背叛祖國,當了偽軍,你部盤踞蘇北,配合日本侵略軍下鄉‘掃蕩’,和日寇一起殘害中國人民,試問你作為中國人的气節到哪里去了?抗戰胜利后,你搖身一變,由偽軍成了國軍,繼續与人民為敵,替蔣介石打內戰,作為一個軍人,你還有什么資格談气節!”
  老奸巨滑的孫良誠先是低垂看頭,面紅耳赤,繼而心生一計,要求打電話給蘇北兵團司令韋國清,同意讓他起義。
  方中鐸接通第二縱隊司令滕海清的電話,滕海清回答得很干脆:要孫良誠立即率部隊投誠,否則就用武力解決!
  方中鐸放下電話說:“你不愿意投誠也可以,我現在就放你回去,但你知道,投誠和被俘是不一樣的,你部已被包圍,插翅難逃,我們部隊馬上可以打進去,把你活捉,那時候,你就不能享受國民党投誠將領的待遇了,你將不是座上客,而是階下囚,你是戰俘,我們可以把你送進監獄,或者送到揚州、鹽城、睢宁,交給人民去處理。你在那里干了許多對不起人民的事,人民會怎樣處理你,你心里應該是清楚的。”方中鐸語調平穩,棉里藏針。孫良誠喃喃地說:“那好吧,我向人民投誠!”
  方中鐸、周鎬對此表示歡迎,异口同聲地說:“那好呀!
  識時務者為俊杰,你早就應該作出這樣的抉擇了。”
  孫良誠不得不提筆寫下“放下武器”4個字。
  11月3日,周鎬、方中鐸來到邢圩,接受107軍投誠。107軍副軍長兼260師師長王清瀚是中共特別党員,在他的配合和支持下,該軍軍部和260師官兵5800余人,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華野第二縱隊第4師在雙溝集西北40里的郭集追上了77軍261師,將該師4000余人全部殲滅。
  龜縮在徐州的劉峙見張克俠、何基灃起義,解放軍40万大軍追擊包圍黃伯韜兵團。他擔心的倒不是黃伯韜,而是徐州,他怕共軍聲東擊西,他熟知共軍圍點打援、明修暗渡的一貫做法。徐州危在旦夕,當即命令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火速集結徐州,又命孫元良兵團向徐州靠攏,將這3個兵團蝟集于徐州,卻不理會蔣介石催促東援黃伯韜的命令。他要确保徐州的安全,總怕會有什么疏漏,特別是徐州市內,說不定已滿街都是共軍的奸細,于是他又命令,凡進入總部者要佩出入證,進出總部辦公廳要佩特別證,“剿總”各處与總部直屬官兵要將行李捆好,做應戰准備。
  徐州看來是万無一失了,而黃伯韜兵團卻徹底陷入了重圍。就在李彌兵團奉劉峙之命放棄曹八集和大許家,西撤徐州時,解放軍華野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滾滾南下,与隴海南側的華野第十一縱隊、江淮獨立旅南北對進,一舉占領了徐東重要据點大許家、曹八集,切斷了隴海鐵路。至此,黃伯韜兵團被粟裕指揮的14個縱隊結結實實地包圍在离徐州不到50公里的碾庄一帶,約18平方公里的圓圈內,黃伯韜兵團如龜入瓮中,坐以待斃了。
  黃伯韜預感到凶多吉少,對總統府參軍、陸大同窗好友李劻文說:“看來這次,我這個兵團是首當其沖了,你和李延年明早速行,以免發生變故。請你面報總統,我黃某受總統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期望,我臨難是不苟免的,國民党是斗不過共產党的,人家對上級批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杜聿明于11月11日來到徐州,黃伯韜兵團被圍困碾庄一帶,糧彈兩缺,攻既不能,守亦成問題。邱清泉、李彌和黃維兵團被解放軍牽制,劉峙束手無策。面對困境,杜聿明思之良久,覺得解放軍總有主次之分,絕不會到處都是主力,于是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案以黃伯韜兵團堅守碾庄7至10天,以李彌第十三兵團守備徐州,以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第十二兵團先擊破中野6個縱隊,然后回師東向,擊破華野,以解黃伯韜之圍。
  第二案以孫元良兵團守備徐州,以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解黃伯韜兵團之圍,以黃維兵團向徐州急進,以72軍為總預備隊。
  劉峙等贊成第二方案,遂令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星夜向徐東南集結。
  11月13日,邱、李兩兵團在空、炮兵配合下,向解放軍陣地攻擊,一時硝煙彌漫,村落盡成瓦礫。而解放軍戰士各自為戰,勇猛狙擊敵人。雙方激戰一日,國民党軍無甚進展,且士气低落,談虎變色。次日,解放軍的打援部隊抓住國民党軍不能夜戰的弱點,集中力量在夜間反擊,越戰越強,邱清泉兵團不僅毫無進展,而且損失很大。
  空軍向蔣介石告狀說:“邱清泉畏敵怯戰,按兵不動。”蔣介石電斥邱清泉,并派顧祝同于15日到徐州督戰,顧祝同問杜聿明:“敵人不過兩三個縱隊,為什么打不動?”
  杜動气地說:“打仗不是紙上談兵,畫一個箭頭就可以到達目的,胜敗要靠兩軍的實力!”
  邱清泉兵團的第七十四軍,于16日奉杜聿明之令,由潘塘鎮經雙溝向土山鎮方向解放軍側背迂回攻擊。不料74軍剛一行動,即遭到解放軍的頑強狙擊,激戰終日,不僅未越雷池一步,而且第一線部隊全部潰滅。邱清泉在電話中告急說:
  “74軍垮了,請調72軍增援。”從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粟裕、譚震林施用誘敵之計,令解放軍一部突然向東南撤退,杜聿明聞訊,錯誤認為解放軍已被擊潰,遂下令全線追擊。劉峙歡喜若狂,一面向蔣介石報捷,一面令人通知各机關鳴鞭炮慶祝。《徐州日報》刊登出劉峙致各省主席告捷電報。顧祝同、何應欽發表談話,為黃伯韜吹噓,說解放軍在碾庄傷亡5万人,伏尸遍野,碾庄固若金湯!國民党中宣部長奉蔣介石之命,帶了一個代表團到前線慰問,不論官兵,一律犒賞金元券3元以資鼓勵。
  就在南京和徐州吹吹打打歡慶“胜利”的時候,國民党追擊部隊与解放軍激戰一晝夜,死傷慘重,增援的各兵團均傷亡過半,被圍困的黃伯韜兵團也于11月19日失守碾庄,第四十四軍和100軍全部被殲,只剩下25軍殘部和64軍主力据守大院上、尤家湖、小費庄等8個村庄,危在旦夕。黃伯韜請求援軍火速馳援,否則只有“來生再見了!”
  劉峙、杜聿明乃命72軍、戰車團救出黃伯韜。
  72軍軍長余錦源夸口說:“請總座放心,大許家离碾庄圩只有30里,大炮炮火已能相接了,我可以一連打下几個村庄,打過大許家,單刀直入,解黃伯韜之圍。”
  戰車團團長更說:“我親率戰車團,誓解黃伯韜之圍。如果步兵跟不上,我的戰車團也能單獨打到碾庄去!”
  次日,兩個吹牛大王率部苦戰一日,被解放軍打得狼狽不堪,叫苦不迭:“我們犧牲慘重,再也不能攻了。”
  11月21日黃昏,解放軍對大院上黃伯韜之殘部發起總攻,激戰到22日晨4時,大院上附近村落國民党殘部皆被殲滅。黃伯韜、陳士章、劉鎮湘等見勢不妙,決心各帶一部分人向西突圍。黃伯韜剛出茅棚就被擊斃,其他人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至此,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徹底獲胜,共殲國民党有生力量17.8万多人,約占整個淮海戰場敵軍兵力的1A4,解放了廣大地區,使山東、蘇北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斷絕了徐州和蚌埠之敵的聯系,控制了津浦路南段近200里鐵路線,使徐州之敵完全陷于孤立地位。
  淮海前線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在淮北小李家的作戰室內,策划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以殲滅黃維兵團為目的的計划。11月14日,總前委向中央軍委致電:“如敵(指黃維)出永城和宿縣,我以集中1、2、3、4、6、9及華野3、廣共8個縱隊,殲擊黃維為上策。因為黃維在遠道疲憊,距离后方之運動中,只先來3個軍7個師,其中強者只有3個,我軍也能适時。”
  11月19日,總前委再次致電中央軍委:“最好力爭迅速殲滅黃伯韜,爾后將主力集中于徐東徐南,監視邱、李、孫3兵團,爭取休息10天半月,同時以尚未使用之5個縱隊或3個縱隊用于南線,協同我們殲天黃維、李延年,這個步驟最為穩當。”
  總前委給中央發的電文的署名,次序有個規律:劉伯承起草的,署陳鄧劉;陳毅起草的,署劉鄧陳;鄧小平起草的,署劉陳鄧。
  毛澤東認真研究了來自淮海前線的電波,決定讓中野全力打黃維,而由華野第六縱隊接替中野第九縱隊,負責對付李延年兵團,華野粟裕、陳士矩、張震也致電中央軍委,表示完全擁護中央和總前委的決定。
  黃維兵團共轄4個軍,即第10、第14、第18、第85軍,另外還有一個快速縱隊,總兵力約12万人,兵團4個軍几乎都是蔣軍嫡系。該兵團自從11月8日奉命离開河南确山,日夜兼程向徐州方向前進,沿途雖受解放軍阻擊,但一直沒有停止前進。黃維十分得意,心想我的兵團在戰場上左右闖蕩似乎無人敢攖其鋒。其實總前委巧妙用兵,將黃維兵團步步誘入囊形陣。
  總前委向中央軍委懇請:
    殲擊黃維之時机甚好,而李延年、劉汝明仍遲遲不進,因此,我們意見除王、張11縱隊外,請粟、陳、張以兩三個縱隊對李、劉防御,至少以4個縱隊加入殲黃維作戰。只要黃維全部或大部被殲,較之殲滅李、劉更屬有利。如軍委批准,我們即照此實行。
  僅過十几個小時,毛澤東便复電總前委:
    (一)完全同意先打黃維。(二)望粟、陳、張遵劉、陳、鄧部署,派必要兵力參加打黃維。(三)情況緊急時机,一切由劉、陳、鄧臨机處置,不要請示。
  黃維兵團于11月16日抵達渦河北岸時,在戰場上拾得解放軍的宣傳品,其中有“打垮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活捉黃維”、“看你黃維哪里逃”等口號。第18軍軍長楊伯濤拿給黃維看,黃維看后只是付諸輕蔑的一笑。
  但楊伯濤卻十分小心,他想:共軍作戰向來是各自戰場上行事,而今則是劉伯承陳毅聯璧,我軍如入無人之境,會不會中劉陳的誘軍之計?共軍一貫采取側擊尾擊、不意襲擊,亦即變化多端的運動戰術。這次我們北進,在渦河以南他們根本不理,而在渦河以北,他們則處處构筑工事,堡壘式掩体星羅棋布,并利用河川有利地形,設置防御陣地,改變了迎頭堵擊的作戰方式,似乎有大打硬仗之勢。楊伯濤想到這里,不禁毛骨悚然,便向黃維建議:兵團須迅速調整部署,站穩腳根,以應付非常之局。
  黃維思之良久,接受了楊的建議,并制定了以蒙城為核心的作戰計划,即暫停北進,就地构筑工事,屯積糧彈,把触角遠遠伸出,同解放軍保持接触,但把拳頭抱起來,等到了時机,再狠狠打去;再前進時,先占領前方有利地形,作為新的核心,如此逐步躍進,穩扎穩打。
  不料,蔣介石于11月19日電令黃維兵團迅速北進,企圖搶回宿縣,再北上徐州。黃維不敢怠慢,即拔營北進,所謂的“蒙城作戰計划”也如此告吹。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根据北有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南有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中間有黃維兵團的情況,及時制定了捕捉黃維兵團的計划。采取南北堵中間圍殲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為主,華東野戰軍一部配合,圍殲黃維兵團。對黃維兵團又采取“圍三缺一,网開一面,虛留生路,暗設口袋”的打法。具体部署是:首先由華野的8個縱隊,由徐東轉入徐南三堡東西一線,堅決阻擊徐州守軍南下,決不讓其實現打通徐蚌線的企圖。再由華野5個縱隊從徐東南下向蚌埠方疾進,阻止蚌埠守軍北上。中野則集中全部力量,堅決包圍向徐州增援的黃維兵團。中野第二、第六縱隊和豫皖蘇解放區地方部隊,對黃維兵團沿途進行阻擊、截擊、側擊,遲滯黃維兵團的行進速度,并使其消耗和疲勞。爾后把黃維兵團誘至澮河南岸,即以中野的5個縱隊,加上華野的2個縱隊,在澮河以南渦河以北地區,布成一個巨大的口袋,把黃維兵團包圍起來。
  毛澤東同意總前委的這個作戰方案,并指示:“黃維兵團一旦被阻,估計徐州守敵可能向武漢和兩淮方面逃竄。此點,你們必須預作准備,決不讓其逃脫,力爭全殲徐州集團主力于長江北岸。”
  11月24日上午,黃維兵團第18軍過了澮河,進入中野預設的囊形陣地,黃維才覺察上了圈套,當天下午,他命令18軍掉頭向澮河南岸退縮。中野乘敵人混亂撤退之際,開始全線出擊,猛力合圍,中野第四、第九、第十一縱隊在東平集、邵圍子一線由東、北向西、南攻擊,第六縱隊和陝南第12旅由南向北攻擊,第一、第二、第三縱隊由西向東攻擊,8個縱隊构成巨大的包圍圈,加上華野第七、第三、第十三縱隊協同作戰,把黃維兵團12万人馬包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20里,南北15里的包圍圈里。那黃維兵團本是白崇禧指揮下的精銳師團,號稱“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靜如處女,動如脫兔”,現在完全鑽進天羅地网之中,再也插翅難逃了。
  淮海前線總司令劉伯承以“膽大心細,足智多謀”著稱于世。他拯民于水火的抱負、潛心于軍事的志向、聰慧過人的心竅實屬罕見。他身世寒微,打過短工,販過煤炭,有感于社會黑暗而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在策應蔡鍔指揮的護國軍入川作戰中,頭部連中兩彈,其中一彈從右側太陽穴穿入,透眼而出,造成右眼失明,有人說他五官不全,難于立足戰場,勸他棄軍經商,但他立志于軍事誓不回頭。他熟諸《孫子兵法》、《司馬法》、《百戰奇略》,在歷次指揮作戰中著著融會貫通,屢屢出奇制胜,大革命中便以川中名將聲聞遐邇。國民党軍中不少將領讀了他的《重校合同戰術序文》拍案叫絕。劉伯承指揮作戰,時而大馬金刀,縱橫馳騁,似海立云橫,如閃電雷鳴;時而細流涓涓,魚石可數,云斂風輕,像雨過天晴。此次對黃維兵團作戰,劉伯承指揮部隊猶如疾風暴雨般地把敵軍包圍起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