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二回 繼王位列強動干戈 法蘭西簽約痛割地


  中國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大都是自命為真龍天子的皇帝在他駕崩之前,指定一個龍子龍孫繼承王位。多子多禍的皇帝老儿駕崩前后,爭奪皇權的斗爭日漸其熾,演出多少燭光斧影,千古之謎的鬧劇。無獨有偶,這种龍生龍、鳳生鳳的血統論在歐洲諸王國也頗有市場。諸王國采取聯姻的方式,加強各王國的政治、經濟聯系,遇到哪位國王死后無嗣,還可指定其女儿、外孫等王族姻親來承繼王位。前回書中講到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去世前,宮廷為其承繼人問題頗費躊躇。他們為女王物色了好几個人選,當女工听說提到一個不是由門當戶對的聯姻而生養的王室成員時,女工被激怒人“我坐著的是王位,我不要一個賤人的儿子,我要一個國王。”并指定把王位讓給了她的侄孫蘇格蘭國王。在歐洲,為了繼承王位,王室的姻親大打出手、發動戰爭的事情不可胜數。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代國王查理二世沒有后裔,這個國王的遺產除了西班牙本國外,還包括米蘭公國、那不勒斯、撒丁和西西里、加那利群島、古巴、圣多明各(海地島)、佛羅里達、墨西哥連同德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中美和南美(巴西除外)、菲律賓群島、加羅林群島和其他各小領地。這個國王一死,王朝就斷絕了香火,因而在其生前就引起了各大國之間關于瓜分當時歐洲史上空前未有的最大的西班牙遺產的談判。查理國王死后,由于“西班牙王室婚姻”而產生的王朝爭執,很快便成為波及整個歐洲的戰爭。
  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話說詹姆斯二世承繼了英國的王位。詹姆斯二世是一個頑固的天主教徒。若詹姆斯不久其位后,繼承人必為1677年与詹姆斯女儿結婚的阿南基的威廉。從政策上看,首先應穩定詹姆斯的地位。詹姆斯即位不久,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即撤消了南提斯敕令,并對法國的雨格諾派進行迫害。詹姆斯二世竭力推行恢复天主教會的計划,大批釋放被監禁的天主教徒,起用天主教徒擔任軍官,在宮廷中公開舉行天主教祈禱儀式,調遣大軍駐扎倫敦城外,專制統治變本加厲。1687年4月,國王發布“信仰自由”宣言,廢除反天主教和非國教的法律,并逮捕不服從命令的主教。英國輝格党人和托利党人都面臨天主教會恢复勢力的威脅,因此,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國王。詹姆斯年老無子,輝格党人和托利党人擔心推翻詹姆斯政權會引起新的人民革命運動,決定等他死后迎立威廉。1688年國會在詹姆斯得子有嗣,等待無望的情況下,決定推翻他。詹姆斯逃往法國后,威廉邀請各選區選派代表,組成代表會議。會議宣布詹姆斯“自行退位”,立威廉和瑪麗為國王和女王。這次資產階級新貴族發動的政變,在英國歷史上稱為“光榮革命”。同年,國會通過“權利法案”,規定國王必須定期召開國會,無權廢止法律,保證議會的言論自由;規定在征收捐稅、招募軍隊以及對外政策等重大問題上,都必須由國會決定。國會通過“容忍法”,恢复天主教以外各教派的信仰自由,但仍然保留1673年的“宣誓法”。國會通過的“戒嚴法”則規定國王根据這個法律可保持一定數量的軍隊,但時間以6個月為限。經過“光榮革命”,英國确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1688年的“光榮革命”也使英法兩國之間展開了長期的殖民地爭奪戰。當時,法國具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可怕的海軍。當路易十四侵入巴拉亭時,所有的日爾曼君主都開始聯合起來對付他,為了鞏固這個抵抗力,英王威廉三世在1689年組成了一個包括英國、聯合省共和國和西班牙帝國在內的大同盟,以使對法國的戰爭處于雙方平等的地位。1690年6月,聯合艦隊被法國艦隊擊敗,法國軍隊8万人虎視眈眈地等候越過海峽,侵入英格蘭,以扶助詹姆斯复位。當時,英國只有极少數的部隊,形勢十分危急。但到了1692年5月,法國艦隊又為英荷聯合艦隊所擊敗,從而粉碎了法國的圖謀。
  打敗法國艦隊的胜利,使威廉集中全部注意力進行尼德蘭的戰爭。然而,威廉于1692年喪失了拉穆爾,并在斯但基爾克和尼爾溫登連續遭到失敗。由于英國海軍在地中海的胜利,法國才干1697年9月同英國簽汀了里斯維克和約。根据和約,法國交出戰爭中已經征服的地方,承認威廉三世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國王,并承認詹姆斯二世的次女安妮公主為其王位的繼承人。至此,大同盟終于解散,法國以必要的代价保持了它的歐洲最強國家的地位。

  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瓜葛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愿意同英國締結這個和約的關鍵是西班牙王位承繼權。法國預料西班牙查理二世會早死,所以想保存實力以便乘机提出對西班牙王位的承繼姜求。
  一旦西班牙查理二世死了以后,一共有三個可以要求承繼的人。除了安爵公爵菲力普(路易四世的孫子)以外,還有奧地利大公查理士(李頗德皇帝之子)、約瑟夫菲迪南(巴伐里亞的選侯之子),也即為李頗德之女馬利亞安托尼亞之子。路易与李頗德均為菲力普三世之孫,也都會与他們的表妹,菲力普四世之女結婚。
  承繼人家族系列表如下:(見下頁)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不會同意把整個西班牙帝國都給予奧地利王室,李頗德也不會同意把它全部都給法國,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等到查理二世死后,讓約瑟夫菲迪南承繼,這樣,西班牙帝國仍能獨立而又不并入法奧兩國。但是這個解決方案又不符合英國的愿望,這是因為從威廉与安妮的朝代起,到喬治五世的朝代止,只有當商業上的平衡和歐洲大陸的均勢局面被破坏時,才會迫使英國參加大陸上的戰爭。而當時,西班牙由于他們自己的工商業毫無發展的能力,英荷兩國的商船被允許冒充西籍船只來擔負西班牙与其殖民地之間的貿易,一旦西班牙帝國并入法國人的手中,不僅這個利潤頗丰的貿易會喪失,而且他們的船只將不能利用地中海;同時,在尼德蘭境內,英國和聯合省共和國也都要受到法國的威脅。
  路易和李頗德在沒有補償的條件之下,是不愿同意由約瑟夫菲迪南承繼西班牙王位的。為了克服這些阻力,1698年10月,法國、英國和荷蘭訂立了一個折衷的第一次瓜分條約。按照這個條約,西班牙帝國的大部分都給予約瑟夫菲迪南,米蘭給予查理士大公爵,法國則分到納普爾斯和西西里。這個條約雖然大致上有利于奧地利亞,但是李頗德卻拒絕放棄其儿子整個繼承西班牙遺產的權利,西班牙也激烈地反對任何形式的瓜分。
  1699年2月,約瑟夫菲迪南突然死了,從而使瓜分西班牙的局勢發生了一個大變化。路易和威廉開始草擬第二個瓜分條約,這一次決定是查理士大公爵應為西班牙和印度群島的國王兼尼德蘭的統治者;法國接管納普爾斯和西西里,洛林公爵把洛林讓給法國(實際上早已經是法國的領土),為了補償起見,就把米蘭給与它。但是這個條約也受到李頗德的拒絕。把納普爾斯和西西里給予法國,結果將使地中海對英國的船只閉門不納,极大的影響英國的對外貿易,因而也遭到英國商人的強烈反對。西班牙人依然反對瓜分的計划,他們覺得路易能使西班牙帝國獲得較多的保護,便決定宁愿把西班牙的王冕獻給菲立普,而不獻給查理士。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危机終于爆發了。1700年11月1日,查理士二世溘然長逝,他留下的遺囑是把他的整個帝國都給予菲力普·安爵公爵,但是,假使路易不愿以腓力普的名義接受,則這個帝國即給予查理士大公爵。這時,路易十四審時度勢,考慮到如果拒絕接受,法國就會回到查理士二世的舊有情況,使法國受到完全的包圍。路易立即決定派菲立普前往馬德里,接受這個遺囑,并于次年4月以稱號腓力五世在馬德里加冕。
  接受承繼西班牙王位的遺囑后,路易以保護他們為借口,于1701年2月派兵侵入了西屬尼德蘭,占領了米蘭、荷蘭邊界要塞。同時嚴令禁止英國商人為牟求商業繁榮而從事對美洲的貿易,這些行為直接違犯了歐洲國家的利益,從而導致了反法大同盟的复活小1701年9月,奧地利亞和荷蘭在海格簽訂了條約人條約規定在原有形式上,同盟承認腓力五世統治西班牙和印度群島,其條件則為法國与西班牙兩個國家永遠保持獨立,決不合并;此外,奧地利亞則分得米蘭、納普爾斯、西西里和尼德蘭;他們要求腓力五世應保證同盟國仍享受在查理士二世時代所有的商業特權,并同其他的日爾曼諸侯簽訂條約,由英國和聯合省供給軍費用來召募軍隊。
  路易國王決心激怒英國。英國廢王詹姆斯二世逝世之后,法國不顧里斯維克條約的限制,承認他的儿子為英王詹姆斯三世;同時,進一步禁止英國貨物輸入法國。面對法國的挑釁,加上前不久法國禁止英國商人從事對美洲的貿易,英國馬上采取了報复行動。英國早在兩年之前便解散了大多數的陸軍,下議院馬上投票通過大量軍費,用以招募4万名英國水兵和4万名陸軍,其中18000人為英國人,其余為外國人。英國政府供給軍晌,籌集武器,積极地准備戰爭。1701年8月,威廉三世任命馬爾巴勒第一公爵約翰,邱吉爾為駐聯合省大使兼聯軍總司令。馬爾巴勒自1667年開始從軍,經過許許多多陸海戰役,積累了丰富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對于他非常有价值。由于他是一個有見識的人,熟識步兵從長矛兵、火槍兵、火石槍兵、榴彈兵到都使用火石槍和接合式刺刀的變化,制訂了以攻勢為主的戰略戰術,即用持久性的步兵攻擊,先把敵軍釘住,然后再用騎兵的沖力來將其擊破。
  英國和聯合省聯軍將領馬爾巴勒,在當時是一個比威廉三世國玉更具國王身份,更足智多謀、精明強干,更具有名將的指揮才能的統帥。他被描寫為高于那個時代所有的將領,臨戰英勇、鎮定、安詳,有一种指揮強隊所必須的第一天賦的“冷靜的頭腦”。這個能通過英國人對他的需要,通過他的妻子對英國女王所具有的權威,操縱著女王,通過他的姻親,引導國會,操縱宮廷、議會、軍事和行政;同時,他還是一名活躍的外交家,說服荷蘭耗盡國力去壓抑法國,同友鄰協調一致,使用半個歐洲的力量來反對法國,使法國無法長期抵抗這支聯合力量。
  但是,當英國向法國宣戰時,馬爾巴勒面臨著嚴重的態勢:法國与西班牙形成了統一陣線,同盟國則分裂成為兩個集團,一為英國与荷蘭;另一為奧地利亞。位于奧地利亞以西的巴伐里亞雖然宣布保守中立,但其態度很可怀疑;位于巴伐里亞与法國之間的巴登,則決定站在奧地利亞一邊。奧地利亞東邊的匈牙利正為叛亂所苦,南面則為意大利境內的西班牙人,形勢十分嚴峻。當時法國与俄國締結有大同盟關系,法國借此便利占領波河上游,可以增援米蘭的西班牙人。從全局看,法國占有內線的便利,可以分別向聯合省或奧地利亞出擊,西班牙可以直接支援法國,或是以意大利為基地向奧國作戰。
  馬巴爾勒的戰略任務是,以荷蘭為作戰基地,在北面擊敗法軍,阻止聯合省遭到法軍的蹂躪;在南面要擊敗西班牙,防止奧地利亞為法酋聯軍所壓倒。南面一線,由于葡萄牙已經与法、西兩國締結了同盟,遂使西班牙的地位大為增強。由于英荷兩國海軍已經不能再利用葡萄牙港口,所以無論是在伊比利亞半島或是意大利境內,要想攻擊西班牙,必須先在地中海內或附近獲得一個海軍基地。
  為了适應這种戰略情況,馬爾巴勒針對巴登的路易擋住了黑林的隘路,而法國元帥率領的9万法軍切斷了荷蘭与奧國之間的交通線,英國軍隊決定向法國軍隊實施攻擊。同時命令一支英荷聯軍攻占卡地茲,為艦隊建立一個基地,并進一步獲得地中海的控制權,切斷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從南面威脅法國。
  1702年,戰役從意大利境內開始,在馬爾巴勒的指揮下,法國人被逐出馬斯河和下萊茵河的流域。同年8月,英國的海軍出現在卡地茲的面前,攻打港口不克,返航時攻擊維果得手,使法軍受到很大的損失。
  在著名的布侖漢戰役中,馬爾巴勒指揮的英軍以其近5000人陣亡,8000人受傷的代价,全殲了參戰的法軍,使法軍近12000人陣亡,14000人被俘,全部大炮、大量軍旗、國旗、帳幕、裝備、1名將宮和1200名优秀軍官听任胜利者的隨意擺帝。法軍慘遭失敗后,常胜之師6万人中,只能重新集合2万人。所有這些都使這一戰役聞名于世,法國逃兵四散,100法里土地不到一個月就喪失殆盡,落入英國手中(為此,英國女王和議會在馬爾巴勒的主要領地上修建一座宏偉的宮殿,宮里的圖畫和挂毯都描繪這一戰役的情景。國會兩院和全國城鎮齊聲感謝,舉國上下万眾歡騰,這是馬爾巴勒獲得最大獎賞之一——此乃題外之話)。歷史事實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布侖漢會戰還使路易十四的偉大計划為之粉碎,它改變了世界政治的軸線,從而決定了歐洲的命運。
  布侖漢會戰也為英國在國外贏得了偉大的聲譽,它一舉擊破了法國陸軍的常胜威名。1704年以后,雖然戰爭繼續拖延8年之久,路易十四所尋求的只是光榮的和平而已。1706年法軍也被迫退出意大利,1709年,法軍又被英軍赶出尼德蘭。在海上戰斗中,法軍也處于不利地位。戰爭很快轉入法國境內,法國陷入嚴重危急之中。
  就在危急時刻,歐洲國際局勢發生了新的變化:1709年俄國軍隊大破瑞典軍隊。英國害怕俄國強大會破坏歐洲均勢,因而在反法戰爭中消极起來,背著他的盟友首先向法國伸出了和平之手。從1711年:月起,英國政府的秘密代表便來到了法國,建議簽訂沒有荷蘭人參加的單獨和約。接著,便進一步舉行談判,其秘密程度竟連英國正式外交官員都不獲知悉。1711年4月,神圣羅馬皇帝約瑟夫去世,無子嗣,于是,查理大公即皇帝位,為查理六世。這樣一來,如果反法盟軍擊敗法國,神圣羅馬皇帝必然要繼承西班牙王位,歐洲均勢面臨破坏的危險。英國為了保持歐洲均勢,下決心結束這一曠日持久的戰爭。

  烏德勒支和約

  布侖漢戰役之后,聯盟也發生了分歧:荷蘭擔心英國的海上勢力進一步壯大;有些聯盟國家害怕奧地利亞哈布斯堡王室一旦領有西班牙,又要恢复昔日查理五世帝國在歐洲的霸權;荷蘭參戰的目的只在于免除來自法國的威脅和訂立商約,不愿這場戰爭繼續下去。在反法同盟各國离心离德的情況下,1712年2月,交戰雙方各國在烏德勒支召開了一次和會,經過了長期談判,終于簽訂了《烏德勒支和約》(1713年10月1日)与《拉斯塔特和約》(1714年3月7日),從而結束了戰爭。
  《烏德勒支和約》規定:“法蘭西國王應當承認大不列顛王國的王位繼承限制法”;“照得此次和平正將扑滅的災難戰火所以產生的主要原因,為确立歐洲的安全与自由計,應該廢除同一君主統治的法蘭西与西班牙兩王國的聯合;由于神意的協助,終獲協議,今由大不列顛神圣女王陛下篤誠建議,并得法蘭西國王与西班牙國王的同意,采取最有效的形式,互相辭受王位,并以最嚴肅的態度履行之,以期禍患永遠消滅”。
  和約對法國作出一系列的、明确的規定,苛求“法蘭西國王負責拆除敦刻爾克城的防務,填塞海港,拆毀護港堤防水閘”;“法蘭西國王應該將哈得孫海灣和海峽以及位于該海灣和海峽之間的陸地、領海、海岸、河流与城堡等全部主權永遠歸還大不列顛王國及女王管領,凡法蘭西臣民于該地區內所領的一地一海,均得歸還,概莫能外”;“法蘭西國王應遵照公平合理的法則負責賠償哈得孫海灣英吉利貿易公司于和平時期被法蘭西故意侵占与掠奪而受損害的殖民地船只、人員和物資,此項賠償應該按照雙方指派的代表所作的估价執行”;“本條約批准書交換之日,法蘭西國王應向大木列顛女王遞交庄嚴的保證書,申明圣·克利朵佛島今后應該屬于不列顛臣民的主權”;“紐芬蘭島及其附島今后完全歸屬不列顛的主權,為此,伯拉辛沙城堡与上述海島內法蘭西所領的一切城堡、均應于本條約批准書交換后7個月內由法蘭西國王讓与大不列顛女王委派接管該島的代表,并應盡速履行。法蘭西國王,他的儲君和后嗣以至于法蘭西的任何臣民,今后均不得對上述海島及其附島,或該島及其附島上的任何地區要求任何權利……”
  按照烏德勒支和約,英國在和約中獲益最大,确保了海上和殖民地的优勢。它從西班牙得到直布羅陀、梅諾爾卡島上的要塞;從法國得到北美的一些殖民地;法國還向英國保證;拆毀敦刻爾克的工事,驅逐已被推翻的英國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二世的后裔。
  荷蘭也得到了一些貿易特惠,并獲得在法比邊界的比利時要塞中駐兵的權利。勃蘭登堡選帝侯和薩瓦公爵獲得了國王的稱號;前者到了西屬格爾德蘭的一部分和納沙德爾公國;后者得到了西西里。
  哈布斯堡王室從西班牙得到那布勒斯王國、撒丁島、托斯卡納的一部分地方、米蘭公爵領地以及西屬尼德蘭。
  腓力五世保留西班牙王位,并保持西班牙在美洲和菲律賓的殖民地。但為了防止法西兩國合并,腓力五世也應放棄兼任法國國王的權力,而路易十四則應放棄自己的繼承者兼任西班牙國王的權利。
  《烏德勒支和約》和《拉斯塔特和約》瓜分了西班牙王國,并成為划定18世紀西歐國家疆界的基礎。對英國來說,不僅保持了它的海上优勢,而且為它進一步擴張海上勢力掃除了障礙:對法國來說,基本上保住了歐洲大陸頭等強國的地位,可是,法國丟失了大量的海上殖民地,海上的勢力大大削弱了,在殖民角逐中處于強弩之末的狀態。

  ------------------
  幻想時代http://www1.gameforever.com/aoe/hx/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