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章 出現了圍棋高手的春秋、戰國時期


  “鼻祖”弈秋

  圍棋見于我國史籍最早的記載,是春秋時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歷史了。

  弈秋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國之善弈者”。關于他的記載,最早見于《孟子》。由此推測,弈秋可能是与盂于同時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大約生活在戰國初期。

  弈秋是當時諸侯列國都知曉的國手,棋藝高超,《弈旦評》推崇他為國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術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師。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一個學生誠心學藝,听先生講課從不敢怠慢,十分專心。另一個學生大概只圖弈秋的名气,雖拜在門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著鴻鵠什么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生同在學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有所成,后者未能領悟棋藝。(注一)

  學棋要專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這樣的大師,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從旁邊路過。悠悠的笙樂,飄飄忽忽的,如從云中撒下。弈秋一時走了神,側著身子傾心聆听。此時,正是棋下到決定胜負的時候,笙突然不響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請教圍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對答。不是弈秋不明圍棋奧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注二)

  這兩則小故事都記載在史書上。人們把它記下來,大概是想告誡后人,專心致志是下好圍棋的先決條件。

  出現弈秋這樣的高手,說明當時圍棋己相當普及,可以肯定,象弈秋這樣的國手不只一人。弈秋是幸運的,春秋戰國延續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棋手,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舉棋不定不得胜

  圍棋在春秋戰國時代,不僅出現了許多下棋高手,而且引起諸子百家的注意。春秋戰國正值我國奴隸社會解体、封建社會确立之時,諸子百家各執己見,到處游說,出現百家爭嗚的局面。已經十分風行的圍棋開始在諸子百家的言論中出現,或褒,或貶,或以圍棋為例,或直接論述圍棋。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論點,圍棋的理論開始形成。這對圍棋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士大夫階層最初是瞧不起圍棋的。孔夫子在《論語》里說,下圍棋的都是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是成不了賢人達士的。(注三)他把圍棋看做無聊消遣的東西了。他的這一觀點影響深遠,以后有人攻擊圍棋時,常說些類似的話。

  孟子師承孔子,在這方面持同樣見解。他曾說:“下圍棋的人嗜好飲酒,甚至能夠不顧父母養育之恩,不盡孝敬之義。”他把下圍棋算作五不孝之一。(注四)和孔子不同的是,他不認為下棋可以“無所用心”。《孟子》里有這么一段話:

  “學習圍棋如果不專心于自己立足的一方并致力于攻克對方,就不能領會圍棋的精髓。”(注五)

  這里,孟子不僅承認圍棋是門深奧的藝術,必須專心致志才能學會,同時又指出這种奧秘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當時提出這种觀點是很有意義的。

  以后,圍棋的地位逐漸提高。《關尹子》里指出:“射箭,駕車,操琴,學棋,沒有一件事是能夠輕而易舉學會的。”(注六)顯然,圍棋這時已提高到与射箭,駕車、操琴同樣的地位了。

  圍棋地位提高了,下棋的某些規律也慢慢被總結出來。《尹文子》一書中寫道:

  “象圍棋這樣以智力取胜的游戲,進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縱与收,主動權都在我。”(注七)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尹文子能夠提出主動權問題是很難得的。主動權在圍棋實戰中作用重大。到今天,始終掌握棋局的主動權依然是每一個圍棋愛好者必須牢記的。

  “舉棋不定”是我們現在常用的成語,形容一個人猶豫不定,不能決斷的狀態。這個成語是和圍棋聯系在一起的。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是《左傳》上太叔文子的一段話:

  “下圍棋而舉棋不定,不能戰胜對方。”(注八)

  太叔文子總結出一條著棋的重要經驗,這就是,思考要周密,落棋要果斷,猶猶豫豫者必輸。“舉棋不定”四字,簡洁,生動,形象而且准确,它和圍棋一起流傳下來,并超越了圍棋本身,成為人們的常用語。

  太叔文子的觀點影響深遠。漢代馬融的《圍棋賦》和應揚的《弈勢》,明代張擬(一說張靖)的《棋經》,都論述和發揮了這一觀點。

  春秋戰國時,出現這么精粹的圍棋理論,出現如弈秋那樣的“通國之善弈者”,這在圍棋發展史上,有著极其重要的意義,它標志著圍棋發展到了新的階段。

  (注一)《孟子》
  (注二)《新論·專學篇》
  (注三)《論語》
  (注四)《孟子》
  (注五)《孟子》
  (注六)《關尹子》
  (注七)《尹文子》
  (注八)《左傳》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